第227章 大結局!

新漢元年一字並肩王李宇親自率軍出征海外,‘激’戰日本!最後一字並肩王李宇在日本一戰,幾乎屠殺一國!日本彈丸之地幾乎全滅!最後李宇命名日本爲倭奴!

同年一字並肩王李宇率軍凱旋而歸,新漢高祖劉備親自帥文武羣臣遠迎三十里!一字並肩王李宇從此凱旋之後,與夫人鎮軍侯王雪周遊天下!新漢高祖劉備特下旨意,無有十萬火急之事,不得召回一字並肩王李宇!同時一字並肩王李宇臨走前,特帶走十萬新漢王朝飛龍騎兵‘精’銳!並且沿途之上,審查官吏。。 更新好快。調查民生。百姓號之俠王,貪官污吏號之閻王!但凡一字並肩王李宇所到之處,莫不是淨水潑街,黃土墊道百姓夾道歡迎!

新漢三年匈奴猖狂,屢次犯境!忠義王關羽率軍二十萬匈奴於夫羅於內黃,大破之。匈奴從此年年進貢歲歲來朝!

新漢五年匈奴於扶羅等佐術連接‘交’族作‘亂’,忠孝王張飛和仁義王趙雲兩人掛帥出征,兩戰皆勝!一戰得匈奴百萬草原!

新漢五年二月,護國公丞相諸葛亮從開絲綢之路,大漢貿易發展走向開始!

新漢五年三月,蔣欽率軍出征得夷洲!新漢高祖劉備設立官員進行管制!

新漢五年十月,匈奴單于親率大軍前來複仇,忠義王關羽率軍出戰,斬匈奴單于,匈奴大軍幾乎全軍覆沒!

新漢六年三月,匈奴新任單于勾結扶余、烏恆兩、北臥舉三國集兵一百四十餘萬,構成聯盟!

新漢六年五月,匈奴、扶余、烏恆、北臥舉兵犯冀州、幽州、雁‘門’關等地!忠義王關羽和忠孝王張飛兩人受命死守邊境,進行抵抗!

新漢六年七月,一字並肩王李宇奉新漢高祖劉備旨意,返回國都長安,集兵一百萬!官拜新漢兵馬大元帥,以仁義王趙雲爲先鋒,出兵與匈奴、扶余、烏恆、北臥決戰!

新漢六年十月,一字並肩王李宇率部擊退匈奴、扶余、烏恆、北臥四國聯軍,新漢高祖劉備下旨請一字並肩王李宇班師還朝!

新漢六年十月,一字並肩王李宇拒絕班師,率忠義王關羽、仁義王趙雲、忠孝王張飛等一百二十萬新漢大軍北上討伐匈奴、扶余、烏恆、北臥四國!

新漢六年十二月,一字並肩王李宇龍城駐馬,徹底消滅匈奴!使得匈奴舉族而去,以匈奴爲新州!

新漢七年五月,一字並肩王李宇與三國決戰,扶余、烏恆、北臥,三國無有超過十八歲男丁!一戰而滅國!

新漢七年八月,一字並肩王李宇滅烏恆,改名漢州!

新漢七年十月,一字並肩王李宇滅扶余,改名天州!

新漢七年十二月,一字並肩王李宇滅北臥,改名威州!

新漢八年二月,一字並肩王李宇帥忠義王關羽、仁義王趙雲、忠孝王張飛等一百萬大軍凱旋而歸,新漢高祖皇帝劉備,出城遠接於雁‘門’關,開古往今來未有之事!大漢版圖擴張三州之地!

新漢八年五月,一字並肩王李宇堅持卸任帶走十萬新漢王朝飛龍騎兵‘精’銳!並且沿途之上,審查官吏。調查民生。

新漢九年二月,護國公丞相諸葛亮制定新法,實行全國!

新漢九年十月,右丞相禮國公陳宮患病,新漢高祖皇帝劉備親自搬入相府,指揮太醫治療!

新漢九年十一月五日,車騎將軍萬活黃忠壽終正寢於鄴城,享年八十一歲,新漢高祖皇帝劉備悲痛‘欲’絕,下旨意停朝三日,同月一字並肩王李宇、護國公丞相諸葛亮、忠義王關羽、鎮國公左丞相郭嘉、忠孝王張飛、仁義王趙雲、英國公總軍師龐統、大都督張遼、吏部尚書田豐、大將軍張遼、兵部尚書徐庶、涼州侯驃騎大將軍馬超、工部尚書劉華、戶部尚書糜竺、衛將軍徐晃、刑部尚書法正、虎賁將軍張任、水鏡先生司馬徽、禮部尚書簡雍、醫療部部長張仲景等剩下的新漢開國二十四功臣的二十一功臣齊齊回朝,送別禮國公右丞相陳宮!皇太子劉禪親自扶棺送靈!

新漢九年十二月,右丞相利國公陳公去世,新漢高祖皇帝劉備悲痛‘欲’絕,下旨意停朝三日,同月一字並肩王李宇、護國公丞相諸葛亮、忠義王關羽、鎮國公左丞相郭嘉、忠孝王張飛、仁義王趙雲、英國公總軍師龐統、大都督張遼、吏部尚書田豐、大將軍張遼、兵部尚書徐庶、涼州侯驃騎大將軍馬超、工部尚書劉華、戶部尚書糜竺、衛將軍徐晃、刑部尚書法正、虎賁將軍張任、水鏡先生司馬徽、禮部尚書簡雍、醫療部部長張仲景等剩下的新漢開國二十四功臣的二十一功臣齊齊回朝,送別禮國公右丞相陳宮!皇太子劉禪親自扶棺送靈!

新漢十年一月,魯肅繼任右丞相職位!成爲大漢三丞相之一!

新漢十年三月,華佗患病,用其一生書寫的《青囊經》正式傳播於後世!新漢高祖皇帝劉備親自搬入相府,指揮太醫治療!並且請罪於天,請求上蒼留住自己身邊剩下不多的新漢開國二十四功臣!

新漢十年五月,華佗去世,新漢高祖皇帝劉備悲痛‘欲’絕一病不起!同月一字並肩王李宇、護國公丞相諸葛亮、忠義王關羽、鎮國公左丞相郭嘉、忠孝王張飛、仁義王趙雲、英國公總軍師龐統、大都督張遼、吏部尚書田豐、大將軍張遼、兵部尚書徐庶、涼州侯驃騎大將軍馬超、工部尚書劉華、戶部尚書糜竺、衛將軍徐晃、刑部尚書法正、虎賁將軍張任、水鏡先生司馬徽、禮部尚書簡雍、醫療部部長張仲景等剩下的新漢開國二十四功臣的二十一功臣齊齊回朝,並且有一字並肩王李宇負責治喪之事!皇太子劉禪親自扶棺送靈!

新漢十年九月,徵西將軍魏延威州造反,斬殺官吏!建國號爲燕國,自稱燕高祖!

新漢十年十月,新漢高祖皇帝劉備請罪於天,後悔不聽一字並肩王李宇和護國公丞相諸葛亮之言,挑選‘精’兵準備御駕親征!

新漢十年十二月,護國公丞相諸葛亮聯合刑部尚書法正等人聯名上奏說服新漢高祖皇帝劉備,以天賜少將軍李傲天爲帥,督兵二十萬戰將數百員,出戰威州!

新漢十一年一月,天賜少將軍李傲天與反賊魏延大戰七場,七場皆獲全勝,斬殺魏延!滅燕國,收復威州!

新漢十一年三月,新漢高祖皇帝劉備命皇太子劉禪出城三十里迎接天賜少將軍李傲天凱旋,當月賜天賜少將軍李傲天爲義子,爲少殿下!

新漢十一年六月,羌族見新漢王朝連年用兵,密謀造反奪取涼州!聯合鄯善,車前,龜慈、‘精’絕、樓蘭等國造反一百二十萬,涼州大都督天賜左將軍姜維和天賜後將軍李思雪夫‘婦’二人在敦煌與羌族、鄯善,車前,龜慈、‘精’絕、樓蘭等國聯軍大戰三日,勝負各半!

新漢十一年七月,一字並肩王李宇在益州成都,自行調動益州、漢中等地大軍西進涼州,全權‘交’給天賜左將軍姜維和天賜後將軍李思雪夫‘婦’二人指揮!

新漢十一年八月,新漢高祖皇帝劉備,命令虎賁將軍張任帥令直隸部隊前往涼州助戰!

新漢十一年九月,涼州大都督天賜左將軍姜維和天賜後將軍李思雪夫‘婦’二人在敦煌與羌族、鄯善,車前,龜慈、‘精’絕、樓蘭等國聯軍大戰大獲全勝,滅羌族,改爲羌州!爲大漢國直屬!

新漢十一年十一月,天賜左將軍姜維不請聖旨,擅自調兵十日滅鄯善!改名鄯善州!

新漢十一年十二月,天賜左將軍姜維奉旨,滅車前!改名揚州!

新漢十二年元月,天賜左將軍姜維,滅龜慈!改名慈州!

新漢十二年三月,天賜左將軍姜維滅‘精’絕,同月樓蘭請降!新漢高祖皇帝劉備,同意投降,改名樓蘭州爲大漢直屬!

新漢十二年九月,護國公丞相諸葛亮、右丞相鎮國公郭嘉、左丞相魯肅三人聯名請旨,以羌族、鄯善,車前,龜慈、‘精’絕、樓蘭等各部分領土,改名爲中州,以天賜左將軍姜維爲中州大都督率軍三十萬鎮守!新漢高祖皇帝劉備准奏!

新漢十三年一月,經過護國公丞相諸葛亮、右丞相鎮國公郭嘉、左丞相魯肅三人多年經營,新漢王朝終於擺脫了多年以來戰‘亂’所造成的影響,百業興隆,府庫充足!新漢高祖皇帝劉備,下旨意與民同樂,從開節日晚會!

新漢十三年二月,左丞相魯肅請旨意,改三年義務教育爲五年,新漢高祖皇帝劉備准奏!

新漢十三年四月,右丞相鎮國公郭嘉請旨意,縮減百官!節源開流,新漢高祖皇帝劉備准奏!

新漢十三年五月,一字並肩王李宇在揚州和江東等地得知,各地太監族人犯法,欺凌相鄰,作惡多端!並且縣官和城太守,城刺史等多有參與!一字並肩王李宇不請旨意,調動大軍進行清洗,殺太守,殺刺史,清洗犯罪宦官族人!

新漢十三年六月,宦官集團面見新漢高祖皇帝劉備說一字並肩王李宇有不臣之心,想要謀反!新漢高祖皇帝劉備一笑置之不離!

新漢十三年七月,一字並肩王李宇秘密回朝,手持打王鐗硬闖皇太‘子’宮中,當着皇太子劉禪的面前,一連打死宦官十二名!皇太子劉禪惶惶可不終日!

新漢十三年七月十二日,一字並肩王李宇手持打王金鐗上殿面君,打死宦官三名,並且言奏這些宦官之罪,新漢高祖皇帝劉備傳下旨意,自即日起新漢王朝各部太監不允許干政,後宮不得干政!若有違令者,滿朝文武大臣們可先斬後奏!

新漢十三年九月,南蠻造反,護國公丞相諸葛亮請旨掛帥出征,新漢高祖皇帝劉備准奏!

新漢十三年十月,護國公丞相諸葛亮出征南蠻,諸葛亮決定親自率軍平定南中叛‘亂’。參軍馬謖爲諸葛亮送行時候提出平定叛‘亂’要採取“攻心爲上,攻城爲下,心戰爲上,兵戰爲下”的戰略,諸葛亮亦接納此建議,遂分兵三路,他率主力大軍,作爲西路,從成都由水路出發,進軍越巂郡,討伐高定;東路又派馬忠由僰道出發,進攻牂柯郡,攻擊朱褒;中路由李恢從平夷,攻向建寧。此時,雍闓與高定發生摩擦,最後爲高定所殺,孟獲趁機收編了雍闓部衆,繼續率領南中人與蜀漢‘交’戰。李恢軍深入昆明,用計大破益州郡叛軍。而馬忠軍則順利在且蘭打敗朱褒,與李恢軍會合。另一方面,諸葛亮大軍到達南中後數戰皆勝,先斬殺高定,然後與其他兩路大軍匯合。三路大軍聲勢相連,準備迎戰孟獲。

新漢十三年十二月諸葛亮聽到孟獲爲當地人所信服,便想通過生擒迫使他歸順,從而達到收服南中民心的目的。大軍渡過瀘水,與孟獲軍戰,成功俘虜孟獲,諸葛亮帶他到營陣觀賞,問他覺得蜀軍如何,孟獲回答他:“曏者不知虛實,故敗。今‘蒙’賜觀看營陳,若祇如此,即定易勝耳。

新漢十四年正月初一,蠻王孟獲親自進京面見新漢高祖皇帝劉備,並且立誓蠻人永不復返!

新漢十四年五月,大宛國和新月之兩國扣押新漢商旅,斬殺新漢邊民!

新漢十四年六月,新漢王朝警告無用!新漢高祖皇帝劉備請一字並肩王李宇掛帥出征,忠義王關羽、忠孝王張飛、仁義王趙雲、鎮國公左丞相郭嘉等人率軍五十萬出戰!

新漢十四年七月,大宛國和新月之兩國和康居、安息兩國共四國結盟,組織百萬大軍與一字並肩王李宇決戰!

新漢十四年八月,一字並肩王李宇‘抽’調,中州、鄯善州、樓蘭州、慈州、揚州等地兵力與大宛國和新月之、康居、安息四國決戰!九戰九勝,當月滅大宛國!改名宛州!

新漢十四年九月,一字並肩王李宇滅新月之,改名月州!

新漢十四年十月,一字並肩王李宇滅安息!改變安州!

新漢十四年十一月,康居不戰而降,新漢高祖皇帝劉備特下恩旨改名漢興州!

新漢十四年十二月五日,新漢高祖皇帝劉備病逝於國都長安,享年七十三歲!一字並肩王李宇傳下王旨以皇太子劉禪登基爲帝,爲太宗皇帝,護國公丞相諸葛亮、忠義王關羽、鎮國公左丞相郭嘉、忠孝王張飛、仁義王趙雲、英國公總軍師龐統、大都督張遼、吏部尚書田豐、大將軍張遼、兵部尚書徐庶、涼州侯驃騎大將軍馬超、工部尚書劉華、車騎將軍黃忠、戶部尚書糜竺、衛將軍徐晃、刑部尚書法正、虎賁將軍張任、水鏡先生司馬徽、禮部尚書簡雍、醫療部部長張仲景等剩下的新漢開國二十四功臣全部到齊!舉國爲新漢高祖皇帝劉備送葬!

太宗七年年九月初七,一字並肩王李宇會同護國公丞相諸葛亮、忠義王關羽、鎮國公左丞相郭嘉、忠孝王張飛、仁義王趙雲、英國公總軍師龐統、大都督張遼、吏部尚書田豐、大將軍張遼、兵部尚書徐庶、涼州侯驃騎大將軍馬超、工部尚書劉華等剩下的二十四功臣,當滿朝文武大臣宣佈太宗皇帝二十四款大罪,斬殺‘奸’臣逆黨九十六人,讓太宗皇帝劉禪讓位,居太上皇。以太宗皇帝劉禪五子劉諶登基爲帝,爲新漢王朝世祖皇帝!

新漢王朝自此統治天下八百年,中華民族萬國來朝!--95705+dsuaahhh+27838583-->

本書完結,看看其他書:
第50章 百草林大捷!第23章 漢興智退荊州軍!李宇再議取漢中!第58章 巧奪潼關!第25章 諸葛亮的構想!第63章 魯肅過江!第35章 沒有硝煙的戰爭!第31章 周瑜佈陣!第114章 四面合圍!第225章 援軍到來!第60章 江東的對策!第4章 孫權的選擇!一百一十八掌虎牢關大捷上vip第64章 首次交鋒第190章 夏侯淵的後手!第9章 魯肅問計!第22章 潘璋之死!第225章 援軍到來!第147章 張紹之死第58章 震動東二十三章 劉備立誓第60章 王雪點兵!第10章 大勝董卓軍!第32章 諸葛說周郎!第190章 夏侯淵的後手!第25章 諸葛亮的構想!第109章 明知山有虎!第11章 董卓暴行,天下大亂!第50章 百草林大捷!第224章 曹操的對策!第122章 艱難的一戰!第33章 關羽義收張文遠!第193章 趙雲出戰!第51章 董襲傳令!第75章 定都長安!第71章 錦馬超VS虎癡許褚!第163章 戰端又開!第27章 苦肉計!第206章 攻佔幷州!第16章 新老槍王對戰!第7章 黃巾末日第13章 大戰在即!第203章 親征第55章 曹操的憤怒!第173章 亂起第163章 戰端又開!第61章 涇陽之戰(上)第223章 五弟子龍!第50章 呂蒙的煩惱!第93章 老曹怒了!第7章 決戰開始!第21章 舌戰羣儒!第44章 我不是小鳳仙!第58章 官渡之戰的開始!第13章 劉備凱歌歸,益州軍革命!!!第39章 呂蒙派兵!第73章 鳳雛獻計!第178章 檄文天下!第18章 威名蓋世!第209章 不損一人!第14章 周瑜來了!第79章 漢興王的抉擇!第184章 血流成河!第14章 大戰開始!第223章 五弟子龍!第15章 英雄子龍!第138章 漢興王到!第73章 鳳雛獻計!第151章 荊州防務!第6章 大戰之前的寧靜!第225章 魏國的落寞(下)第68章 馬騰之死!一百一十八掌虎牢關大捷上vip第23章 漢興智退荊州軍!李宇再議取漢中!第22章 鎖二喬!第95章 一個噩夢!第218章 大漢雄風!第86章 虎牢關之戰!第49章 高陵之戰!第31章 再下一城!第65章 河北忠臣如此多!第147章 張紹之死第14章 諸侯聯合的破裂開始,劉備軍團遠救公孫瓚!第35章 龍西大捷(上)第28章 甘寧逃生!第93章 老曹怒了!第4章 大敗曹仁!第15章 英雄子龍!第40章 孫權的真實想法!第233章 百萬雄兵!第19章 威武張翼德!第2章 桃園結義第44章 破陣!第二白二十七章 戰前部署第65章 賠了夫人又折兵!第41章 激戰!第22章 李宇疑兵瞞董卓,劉備大勝漢中軍!第二白一十六章 黃忠請戰第100章 零二章 馬超vs夏侯淵(二)第221章 誰與爭鋒!第11章 董卓暴行,天下大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