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章 等價交換

“封早在城門之時便已就此事向父親請罪,父親尚且並未出言責備,軍師這是爲何,封之所以放曹植歸了曹營,一者以曹植一逍遙書生換取襄陽,乃是等價交換,軍師又豈能不知?二者封探得曹植正與曹丕爭奪曹操世子之位,若不將其放回,數年之後,我等又怎能有機可乘?”

劉封這番話說得衆人面面相覷,將曹植私自放回曹操軍中,確是有所突兀,但取了襄陽,足矣功過相抵,諸葛亮此時跳出來指責,無非是想搓一搓劉封銳氣,卻不想劉封能夠如此應對激烈,更是竟然考慮到了數年後曹操身後之事,一時間讓諸葛亮有些啞口無言,這一次,縱然在道理上諸葛亮亦並未佔得上風。

正當氣氛頗有些尷尬之時,徐庶自隊列之中站出,擋在劉封身前,拱手言道:“庶自曹營歸來,未立寸功,卻有一不情之請,不知可否說出?”

諸葛亮此時正憋得面上一片通紅之色,不知如何應答,又不願服軟,徐庶此言,算得上是爲其解了圍,諸葛亮一面輕咳一聲,一面向徐庶投以感激目光。

“元直何出此言,若無元直在新野之時屢施妙計,我等又如何能在此地,吾又如何能得軍師這等曠世奇才?元直有何事相請,只管說出!”劉備此時也正因劉封與諸葛亮再次起了爭執而無奈,聞言連忙接過話來,不再理會劉封與諸葛亮。

“庶在江陵之時,暗中研究了一番這荊州數郡形勢,得知長沙郡中老將黃忠,統兵頗有些章法,而長沙位置居中,又有湘水,乃是絕佳練兵之地,若主公不棄,將長沙與黃忠交於庶手,庶定當還主公一衆精銳之師!”

劉封聽罷此言,面上故意擺出一副不耐神色,拂袖歸了隊列之中,不滿之情溢於言表,劉備與諸葛亮均是看在眼中。

“長沙區區小郡,元直怎能施展才華,不若留在襄陽,與軍師一同出謀劃策,如何?”劉備因對徐庶十分賞識,並未想到徐庶能自請到長沙任職,心中頗有些不捨之感,當下出言挽留道。

只見徐庶聞言只是微微一笑,答道:“主公如今身側賢臣良久並不缺少,更有諸葛軍師這等大才,若庶留在此地,錦上添花尚可,卻難有作爲,主公不若便將庶放置於長沙一郡之中,日後亦可有所期冀。”

劉備見徐庶心思如此堅定,便猜得其多半是不願屈居於諸葛亮之下,再行挽留,又恐惹得諸葛亮心中不喜,於是轉頭看向諸葛亮,言道:“軍師與元直乃是故友,元直之才軍師亦是心中瞭然,不知着元直前去掌管長沙之事,軍師以爲如何?”

諸葛亮見劉備終於相問,當即亦是做出一副爲難神色,良久纔出言道:“元直之才,實與亮相差無幾,唯所長略有不同,亮不敢輕言,但若當真將元直遣去長沙,少則數月,多則一載,長沙定將有一翻天覆地之變!”

諸葛亮此言,意味已是十分明顯,雖肯定了徐庶之才,言外之意卻是徐庶計謀不如諸葛亮,管理郡縣尚可,實乃建議劉備遵從徐庶意願,將其調入長沙。

眼見諸葛亮有此一說,劉備只得應允,看向徐庶言道:“既然元直有此心,便將長沙這一郡之地交由元直管理,那黃忠早年吾亦是有所耳聞,便教其在長沙輔佐元直招兵買馬,以備日後西征之用,元直肩上重擔不輕,還望珍重!”

徐庶聞言連忙拜謝了劉備,就算是領受了這長沙太守之職。

此前徐庶尚且不知如何提出此事,但劉封之前在諸葛亮提出質疑之時曾以眼角餘光瞥了徐庶一眼,初時徐庶尚且不知劉封意欲如何,但當劉封針鋒相對逼迫得諸葛亮一時語塞之時,徐庶才意識到,此乃提出此事良機。

一者是因其出列爲諸葛亮解圍,會讓諸葛亮以爲其與劉封只見關係不過爾爾,心中依舊是與諸葛亮更爲親近,二者是徐庶自請離開劉備身側到那長沙小郡之中,正是諸葛亮心中所想卻又無法直言之事,如此良機,諸葛亮自然順水推舟。

此事已了,劉備又是看向劉封,微笑道:“長沙乃是子威所取,如今交於元直之手,子威可否願意?”

“荊州所屬,皆歸父親所有,封不敢妄言!”

劉封此時話雖如此,但語氣卻是頗有些生硬,在劉備看來自然是對徐庶給諸葛亮解圍頗爲不滿,但劉備卻故作不知,繼續問道:“既然如此,那餘下幾郡之地,子威可有中意之處?”

“封此時尚有部分人馬在南郡江陵城中駐守,這些時日封對南郡已然是頗爲熟悉,更兼南郡與襄陽毗鄰,封駐守在江陵城中便罷,若父親有所召喚,或是曹操,孫權有所異動,封不日即可抵達,爲父親解憂!”

劉封這一番話,說得亦是言辭懇切,無懈可擊,且之前劉備所慮者,乃是劉封請命前去桂陽或是零陵這等偏遠之處,讓劉備不能得知其所爲之事,如今劉封請命留在江陵,與襄陽幾乎近在咫尺,劉備全無擔憂之心,看向諸葛亮,其亦是微微頷首。

“既然如此,南郡之地便交由子威管轄,江陵亦是荊州重鎮,子威在此定要招兵買馬,操練士卒,待荊州之事平定,吾自有用度,且子威雖在江陵這等安逸之地,卻與襄陽,夏口皆是不遠,一旦有戰事發生,子威定要第一時間率軍支援!”劉備登時便答應了劉封所提之請,並囑託一番。

劉封自然領命,之前龐統便是有言,南郡地理居中,劉封在此地一旦有所動作,或是與何人相見,皆在衆人監視之中,全無擁兵自重之險,故而劉備定會同意,今日見果然如此,劉封心中便是冷笑一聲。

至此,劉封心中兩件大事盡皆達成,而後劉備只是將糜竺,孫乾與簡雍這三位老臣派往零陵,桂陽與武陵郡中,其餘人等盡皆留任襄陽。

第398章 緊鑼密鼓第182章 皇叔命隕第51章 見於堂前第172章 三計出第430章 夜色驚魂第142章 再次妥協第6章 女匪首第171章 出使第411章 劍指朝堂第539章 心灰意冷第419章 相互攻伐第318章 錯綜複雜第398章 緊鑼密鼓第290章 悄然進行第506章 城破之際第308章 不同的境遇第275章 趙雲的抉擇第210章 初見士燮(第一更)第207章 親自爲使(第一更)第84章 志趣相投第40章 打頭陣第414章 如何懲戒第177章 再立新功第202章:一夫當關(第五更)第528章 攻取江東的機會第534章 劉禪的條件第64章 一拍即合第87章 真真假假第32章 救弟第308章 不同的境遇第291章 身後之事第225章 居心叵測(第一更)第265章 曹操之心第308章 不同的境遇第394章 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第262章 校驗成果第533章 柴桑密會第100章 終歸來第352章 諸葛亮的十字路口第333章 來自劉封的驚喜第396章 三軍統帥第427章 帝王協議第144章 收入囊中第278章 邀戰第418章 定計前行第108章 爾虞我詐第237章 步步爲營(第一更)第294章 意料之外第421章 長驅直入第64章 一拍即合第232章 潛入城中(第二更)第470章 親臨司馬府第513章 劉禪的心思第348章 詭計來襲第267章 坐看雲起第247章 風起雲涌(二)第478章 孫權所在第427章 帝王協議第468章 歸於沉寂第231章 兵臨城下(第一更)第25章 魏延第32章 救弟第334章 初爲人父第64章 一拍即合第460章 蟄伏的張遼第493章 破解陰謀第505章 視死如歸第347章 偏門之計第183章 分秒必爭第114章 層層揭開第197章 回信第445章 謹慎的楊修第310章 汝南之戰第477章 江東的變化第359章 勢如破竹的諸葛亮第147章 等價交換第12章 初見孔明第61章 公瑾之邀第426章 調虎離山第199章 意料之外(第二更)第501章 失算的曹彰第242章 生擒活捉第201章 奇襲(第四更)第361章 心向明月第116章 達成協議第555章 全軍出擊第129章 情勢不利第31章 浴血第446章 後發制人第453章 旁觀者清第275章 趙雲的抉擇第536章 晴天霹靂第362章 魯肅之惑第87章 真真假假第151章 齊頭並進第182章 皇叔命隕第70章 連環之計第327章 另一個消息第91章 孫權之謀第513章 劉禪的心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