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智計

衆人盡皆望向劉封所指之處,那三處地點,乃是靠近夏侯惇等人所駐十萬大軍之地,若是此時以數千之兵貿然前去,定會大敗,亦或有全軍覆沒之險,是故除諸葛亮外,他人皆是一番不解之情,若非劉封之前屢立奇功,怕是有人便要指責其胡言亂語。

“子威,我方本是守勢,那三處地點皆爲博望鎮所轄之地,切不可貿然前往。”劉備望向地圖,略微沉吟片刻,也是發覺劉封所指之地並未交戰之所,搖頭道。

“父親,新野與博望,遙遙相望,除西方淯水,期間再無山巒叢林,皆是平原之地,若與曹仁交戰與平原,那新野必不可守,故封有兩計,一計需賴天時,一計需賴人和。”

“有何計策,速速說來聽聽,莫等到那夏侯惇到了城下!”見劉封故作神秘,身後的張飛早已等候不及,恨不能挺槍上馬便去衝殺一番,於是高聲催促道。

“三叔莫急,這第一計,便是我趁夏侯惇尚未出擊,陳兵於這三處山巒,密林之中,據我之前所見,豫山與安林之中,皆可陳兵一千有餘,餘下兵力,也不必守城,到時只做衝殺只用,那博望坡之下,兩側蘆葦叢生,又是曹軍必經之所在……然此計若要成功,還欠了一樣,這便要看天時。”劉封此言一出,衆人皆是一副沉思之情,俱已領會劉封話中含義,唯有諸葛亮,依舊目視他物,並未出言。

於是,劉封便又言道:“這第二計,便是今日連夜出發,棄了新野,新野本是小城,不符父親之雄才偉略,今守之無味,不如棄之而退守樊城,到時那夏侯惇若是跟進,則入了荊州腹地,襄陽亦是危機,劉表必出兵相救,到時便可共退曹軍。”

劉封言罷,便歸了隊列,只留衆人議論紛紛,劉備亦是沉默以對,顯是對劉封此兩計頗爲心動,正不知如何是好。

劉封出了此兩個計策,並非完全是針對孔明,只因劉封以爲新野小縣根本不是安身立命之地,不如趁此機會全身而退,全軍進入樊城之中,等曹軍攻至樊城,再聯合劉表荊州之兵,便也不懼曹軍,而藉此機會,劉備軍團或可以保存實力,趁亂取了劉表荊州,劉封早知劉備諸葛亮皆有此心,只差良機而已,這纔出此以退爲進之計。

而那第一計,便更多是爲了堵住諸葛亮之口,劉封心中明瞭,諸葛亮對天文地理皆是十分精通,可以通過觀天象之法預知天氣,劉封所說天時,便是火攻之時,一旦降雨,則會壞了大計,反之如有大風助長火勢,則敵軍傷亡只會更加慘重。劉封猜想,自己說了此計,諸葛亮便多半不會使用,以便達成其勸服劉備全軍遷往樊城。

“軍師,子威所說計策,乃是一進一退,備以爲皆爲可行之法,不知軍師有何高見?”劉備沉思良久,這纔看向孔明,孔明自來了新野,雖教習陣法及用兵之道,卻尚未出一計,值此大軍壓境之時,劉備便想看看軍師有何良策破敵。

諸葛亮聽罷,卻是微微一笑,手中依然搖着羽扇,起身來到那地圖旁,也是手指劉封所說那幾處,目視劉封,口中說道:“適才小將軍所說之計,皆可行之,然小將軍只知其一,卻不知其二,夏侯惇攜十萬大軍,銳氣正盛,日前便已到了博望,必不會久等,十萬大軍,每日糧餉亦不是小數,故依孔明之見,若是此時點兵出發,往此三處設伏,並攜點火之物,此計尚可成行,若是等到數個時辰之後,恐夏侯惇已至新野城下。若依小將軍第二計行事,則我軍便有不戰而潰敗之嫌,傳入劉表耳中,恐生嫌隙,孔明言盡於此,如何定奪,還望主公明示。”

“若是下降大雨,該當如何?”劉備對諸葛亮此番言論頗爲信服,雖心知去了樊城定然能與夏侯惇抗衡一二,卻不想白白便失去了自己那早已傳播在外的仁義之名,此時見諸葛亮對那火攻之計頗爲推崇,便問出了心中顧慮,劉封已然點明,若是點火之時無風卻降雨,則恐有全軍覆沒之危。

“哈哈,吾已觀天象,今日此地必是秋風瑟瑟,何來雨水,若有降雨,孔明甘願受軍法懲處!”對此,諸葛亮卻是頗爲自信,見劉備有此一問,哈哈大笑言道。

見此情形,劉封心中頗爲無奈,心知劉備已然不會依照自己之計策將兵馬撤入樊城,而諸葛亮此時也是有些急於立威,必不會白白放過這個身爲劉備軍團軍師的第一次戰役。而夏侯惇等人所攜的這十萬大軍,便是諸葛亮用於立威的投名狀。

而諸葛亮此時心中亦是憤憤不平,本已想好那火攻之計,卻被劉封先說了出口,幸而劉封不懂觀天象之術,這纔對計策有所猶豫,但縱然如此,此次計策若是成功,劉封亦是將功勞奪了一半,皆因這計策乃是劉封先行說出,那幾處埋伏之地,亦是劉封指出。

“既然如此,那便清點軍士,速速去往那博望坡及左右埋伏,此次截殺夏侯惇,皆由軍師指揮調度,若有不聽軍師之令者,軍師可自行懲處!”劉備心知此次戰役對諸葛亮乃是立威之戰,便索性將指揮之權全部交於諸葛亮。

諸葛亮得了此命令,目光便是一凝,掃視衆人一番,劉封此時卻是心中一涼,心知自己奪了諸葛亮獻計之功,此次埋伏,諸葛亮恐會藉此戰之機給自己出些難解之題。

劉封正在思量對策之時,諸葛亮已是開始排兵佈陣:“雲長將軍,可領兵一千,前往豫山之中埋伏,待得夏侯惇前軍過後,糧草輜重經過之時,見博望坡南起火便殺下山,縱火焚燬其糧草輜重。翼德將軍,可領兵一千,前往安林之中埋伏,亦是火起爲號,關平,周倉,亦是領兵一千,預備引火之物,埋伏與博望坡後兩側,指代夏侯惇兵馬一到,便可放火燒之!”

諸葛亮佈置完這三路伏兵,便目光炯炯,看向劉封。

第109章 妥協第338章 龍爭虎鬥第484章 以‘戰’服人第55章 奇緣如此第426章 調虎離山第132章 倒戈第152章 長沙密會第496章 及時趕到第379章 強援到來第384章 成全諸葛亮第40章 打頭陣第332章 司馬懿之反第471章 君臣鬥法第171章 出使第78章 脫離第471章 君臣鬥法第307章 巨大的驚喜第272章 一石二鳥第399章 見縫插針第161章 刺殺之策第214章 重任(第一更)第480章 司馬出兵第505章 視死如歸第278章 邀戰第223章 漏洞(第一更)第538章 荊州使者第42章 江東來使第352章 諸葛亮的十字路口第539章 心灰意冷第390章 勸說第287章 富貴險中求第279章 服衆第262章 校驗成果第233章 雨夜(第一更)第570章 歸一(大結局)第560章 兵臨潼關第462章 擒賊擒王之策第549章 輿論的力量第533章 柴桑密會第193章 貪念第97章 萬事俱備第477章 江東的變化第141章 搶先一步第105章 夜奪南郡第201章 奇襲(第四更)第253章 觀虎鬥第296章 如你所願第50章 萍水相逢第38章 江夏第277章 得與失第63章 探虛實第446章 後發制人第149章 雄心初現第509章 化零爲整第270章 事與願違第211章 討價還價(第二更)第534章 劉禪的條件第257章 仁心第507章 奇蹟之城第444章 大軍至第530章 定計廬江第410章 潁川之亂第338章 龍爭虎鬥第316章 就在今夜第410章 潁川之亂第327章 另一個消息第306章 戰馬的源泉第389章 意外來客第454章 做出取捨第504章 浴血奮戰第544章 最好的安排第364章 垂釣第98章 灌醉第359章 勢如破竹的諸葛亮第378章 只敘舊情第365章 周瑜的打算第172章 三計出第192章 兵臨蒼梧第437章 硬碰硬第303章 水軍可期第345章 識破第321章 諸葛亮的決心第447章 第一次攻擊第328章 期限已至第248章 大力整頓第215章 一載之功(第二更)第223章 漏洞(第一更)第457章 慌忙回援第347章 偏門之計第43章 探虛實第53章 單劍戰雙戟第397章 劉封的難處第465章 楊修的悔悟第296章 如你所願第474章 大戰再臨第301章 如虎添翼第31章 浴血第257章 仁心第401章 爐火中燒的楊修第257章 仁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