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使者

“大哥,那曹操此時遣使者前來,必是勸我等投降,不如將其射殺於城外,以儆效尤!”張飛此時正在劉備身前守護,聽聞此言,便是目露兇光,翻身下馬,手持弓箭便要上城樓之上射殺之。

諸葛亮見此情形,連忙喝止張飛,高聲命道:“縱然曹操派人勸降,我等亦當以禮待之,方顯主公仁義,且向其言明,我軍寧戰死於沙場,亦不降於漢賊。”

喝退張飛,諸葛亮便遣人將使者引入帥府,並招衆將盡皆到了一處。

不多時那使者便被引入了屋內,衆人擡眼一看,皆是大吃一驚,此番前來之人並非他人,乃是數月前被曹操以母之性命裹挾,離了新野之徐庶!

劉封見此情形,亦是心潮澎湃,劉封心知因其母緣故,徐庶之心必不在曹營,此番前來充當使者,應是曹操之計策,借徐庶之口,使劉備部衆失了信心,而後再取樊城,便是易如反掌,而曹操既派了徐庶,亦是未能料到此番劉備竟在大勝之後並未於樊城多做停留,便要攜大量百姓出逃。

“元直?別來無恙?自新野一別,吾甚是想念,不想在此相見,元直此來想來是受了曹操之命,不知曹操何意?”

劉備心知徐庶不願事曹操之心,便率先出言敘舊道。徐庶離新野之際,便已與劉備言明,於曹營終身不爲其設一謀,故此番見是徐庶前來,劉備便放下心來,若是換作旁人,見樊城內此番景象,必會加緊離去告知曹操,如此一來,曹軍不日便會到來,劉備攜帶這許多百姓,便是在劫難逃。

諸葛亮見徐庶來此,亦是面帶些許驚奇之色,未等徐庶開口,便問道:“元直,那曹操是否故意遣你來此,便是爲了將曹軍境況說與我等,好瓦解我軍信念?”

徐庶聽罷,未曾出言,只是苦笑一番,以雙目環視廳內,諸葛亮便知其所料不錯,徐庶並未做聲,便是因廳中此時文武衆將俱在,故不想在此助長曹操威風罷了。

於是諸葛亮便與劉備耳旁低語一番,劉備聽罷,便將衆將盡皆遣散,屋內僅留諸葛亮,張飛,趙雲與劉封四人,諸葛亮這才目視徐庶,低聲道:“曹軍此時已然大軍壓境,又何用遣元直前來勸降?”

徐庶直到此時方纔開口道:“想來吾居於曹營,日日自甘平庸,曹操心中疑慮,故此遣我爲使者,便是試探於我而已。”

劉備聞聽此言,眼中便是一亮,接言道:“不若元直就此便不歸曹營,只說被我等囚禁於此,若是此番衝出重圍,元直便留于軍中,若是敗了,元直再歸曹營,如何?”

徐庶聽聞此言,只是微微一笑,無奈道:“元直怎可做如此兩面三刀之人,且老母此時尚在許昌,元直怎敢如此,待元直老母得了天命,元直自會再做打算,此時皇叔有臥龍在側,何愁霸業不成?此番曹操已然於新野城外尋物填埋白河之水,五十萬大軍,恐兩三日便可殺至樊城,此番遣我前來,便是有拖延皇叔撤退之意,不若皇叔率軍即刻出發,元直亦是回曹營覆命,如此,尚可有迴轉之餘地,再行拖延,恐大事休矣!”

徐庶此言出口,劉備便是默然不語,徐庶之才雖不及諸葛亮那般經天緯地,卻也遠非一般謀臣可比,若是如此便埋沒於曹營,劉備心中只覺萬分可惜。

諸葛亮此時則是目光一動,他本以爲曹操大軍雖衆,卻是不習水戰,此番前來,並無戰船等物,劉備率軍自新野來樊城乃是走的水路,渡河之後便將戰船等物全部焚燬,未留與曹軍,如此一來,諸葛亮本意乃是逼迫曹操從它地徵船使用,如此便可拖延數天,以供劉備率軍逃離樊城。

卻未曾想,曹操竟要填塞白河,如此一來,便打亂了諸葛亮原有計劃,若非徐庶此番前來提醒,必會被曹軍追擊,陷入措手不及之境地。

“元直,既如此,你便速速回曹軍中覆命,我等即刻啓程,主公意欲攜十數萬百姓共同前往江陵,已是事不宜遲。”

徐庶也心知此時事態頗爲緊急,便起身告辭,準備離去。就在此時,劉封卻是出列言道:“元直乃是曹操使節,城中此時魚龍混雜,子威恐有軍士不明所以,對元直不利,故請命護送元直至城門之外,再行返回!”

劉備心知徐庶在新野之時便與劉封交好,念及劉封之言也是不無道理,便點頭稱是,只教劉封護送完畢速速歸城,好整軍出發。

徐庶微微一笑,拜謝劉備後,便隨劉封一齊向外走去。

二人策馬於城中穿行,期間並未有任何言語,直至到了城門之外,此時劉封見身旁無人,這才勒住馬匹,立於徐庶前方。

“我早知子威有言傾訴,你我二人,但說無妨!”顯然,以徐庶對劉封及諸葛亮之瞭解,二人間並不和睦,已然早在徐庶心中。

“元直,伯母可還安好?”劉封此言一出,徐庶倒是微微一愣,他本猜測劉封會求教應對諸葛亮之法,卻不曾想這一刻千金之時,竟然出口詢問其母狀況,不由心中一暖。

“多謝子威此前出言相告,這才救了家母性命,家母見吾到了許昌,本欲尋死,吾只得與其言明,不爲曹操出謀設計,並已於皇叔私下約定,尋得時機便歸,家母這才免了尋死之心,現今倒也安好,然其年事已高,又於曹營之中整日悶悶不樂,恐長此以往有所閃失。”

“既如此,我便心安,元直此番歸了曹營,必不可叫曹操生疑,只說父親對其破口大罵,絕無降意即可。”

“子威不必擔心,那曹操性情我已然摸清,此番出走,必是一路艱難險阻,望子威能與孔明精誠團結,共保皇叔不失。”

劉封心知此乃徐庶提醒其莫要在危急時刻與諸葛亮爭鋒,而應同舟共濟。便鄭重言道:“多謝元直提醒,先攘外,後安內,封心知唯有如此,方可成就不世功業。”

第491章 曹彰的車輪戰第240章 不出所料第434章 履行承諾第421章 長驅直入第73章 論斷第244章 折服第232章 潛入城中(第二更)第395章 初臨朝堂第483章 衆將歸位第213章 盟書已成(第二更)第290章 悄然進行第93章 孤注一擲第428章 偷天換日第357章 解惑第148章 厲兵秣馬第115章 曹氏辛秘第345章 識破第244章 折服第58章 返程第388章 圓滿歸來第352章 諸葛亮的十字路口第259章 籌備驚喜第303章 水軍可期第509章 化零爲整第256章 慘烈攻防第176章 拔寨第428章 偷天換日第410章 潁川之亂第440章 暗夜分兵第301章 如虎添翼第174章 取關第490章 出城迎敵第319章 分羹無望第333章 來自劉封的驚喜第88章 再相見第28章 一年之約第437章 硬碰硬第500章 鄧艾的堅守第140章 謀取襄陽第503章 智鬥曹彰第86章 酒後真言第545章 雪上加霜的魏國第173章 智取第62章 宴無好宴第537章 何去何從第498章 艱難的抉擇第353章 蛛絲馬跡第467章 再次來襲的猜測第412章 發難第296章 如你所願第530章 定計廬江第423章 如何進城第564章 神秘的第三路人馬第321章 諸葛亮的決心第522章 絕地反擊第334章 初爲人父第273章 夜會第543章 孔明的歸處第264章 上庸之變第533章 柴桑密會第64章 一拍即合第494章 劉封何在第345章 識破第370章 艱難的任務第404章 疑竇叢生第61章 公瑾之邀第424章 洛陽城外第88章 再相見第356章 甄氏之傷第469章 稱帝第339章 合肥攻防戰第129章 情勢不利第269章 發展騎兵第215章 一載之功(第二更)第106章 守株待兔第282章 涼州的價值第507章 奇蹟之城第191章 動作頻頻第177章 再立新功第231章 兵臨城下(第一更)第90章 以誠相待第149章 雄心初現第427章 帝王協議第185章 劃地爲疆第186章 戰策第430章 夜色驚魂第498章 艱難的抉擇第73章 論斷第468章 歸於沉寂第472章 司馬懿的條件第366章 一名勇士第328章 期限已至第269章 發展騎兵第243章 劉璋之抉擇第281章 難與易第38章 江夏第188章 飛羽顯威第377章 終親往第54章 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