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7章 偏門之計

襄陽,乃是在規模上比之成都更爲龐大的重鎮,劉封知道,不論是從地理上,還是從戰略上,襄陽其實都是一個比成都更爲合適的作爲王城的地方,如今洛陽,長安等諸多中原帝王常駐的重鎮都在曹植的手中,甚至劉協此時還守着一個空蕩蕩的皇城在做着他那名不副實的皇帝。

稱王,這在如今的亂世之中是一個極爲敏感的問題,除了有天子在手的曹操當年脅迫劉協封自己爲魏王之後,再無人在中原稱王,劉封知道,稱王,是對自己實力的一種肯定,只有當自己認爲手中的勢力已經是穩如泰山的時候,纔會去稱王,而曹操之所以僅僅是稱王,而沒有脅迫劉協將這個人人垂涎欲滴的帝位讓給自己,無非也是認爲自己的實力還沒有達到能夠隨便將剩餘的勢力消滅掉的地步。

早在劉封奪取益州與漢中之時,其身側便有不少謀臣暗中勸說其在成都稱王,但都被劉封拒絕了,究其原因,並非是劉封不想稱王,而是益州並非是他心中完美的稱王之地而已,如今得了上庸與襄陽,這個想法,再次出現在了劉封的腦海之中。

這邊,劉封在襄陽逗留了數日,甚至於將襄陽周邊的情形也都再次探查了一番,至於這些是爲了什麼,他並沒有明說,但他在襄陽久久不願離去的情形,卻還是深深的留在了龐統與趙雲的心中,他們二人都知道,荊州乃是劉封的成名之地,更是劉封自立門戶之所在,所以,劉封下一步的計劃多半是全取荊州之地,而全取荊州之後,劉封勢力的重心,只怕是又會回到這裡。

且不說劉封在襄陽的種種舉動,就單單說劉封兵不血刃奪取襄陽之事,不出十日已然是傳遍了中原大地,這其中,自然也是包括剛剛平定了內憂外患,正在一面加緊整治魏國內政,對曹操使其的大小官員進行換代,一面在府中夜夜笙歌,對於甄氏愛不釋手的曹植。

襄陽不但對於劉封和諸葛亮來說是一個重要的城池,對於曹植來說,也是一個想要奪取荊州就不得不拿下的地方,原本按照曹植所想,一旦自己對於魏國境內的官員和軍士達到了百分之百的掌控,將一些原本站在曹丕那一邊的曹氏老臣手中的兵權漸漸奪走,第一個圖謀的就是這襄陽之地,但如今襄陽數日之間便被劉封奪取,曹植之前所想的一切都成了泡影,劉封治下的襄陽可以達到了守衛程度,和之前的諸葛亮相比,不可同日而語。

司馬懿和楊修,這兩個如今魏國智計最爲出色之人,在曹植得知了此事的第一時間便被召入了朝堂,縱然曹植再不想從甄氏的玉體上脫離出來,劉封勢如破竹所帶給他的危機感也是不得不讓他將此事可能來帶的後果擺佈清楚。

二人一入朝堂,曹植透過二人嚴肅的神情也是猜出了二人定然是也先行得知了此事,於是待得二人落座,便是看門見山的問道:“不知二位對於劉封忽地便從諸葛亮手中奪取了襄陽之事,如何看來?襄陽乃是荊州重鎮,如今落入實力已然是與數年前不可同日而語的劉封手中,端的不是好事,我等若不早早採取措施,待得荊州全境落入劉封手中之時,我等再想將其剿滅,便是難上加難。”

曹植第一時間說出了自己的想法,而後便是看向楊修和司馬懿,等待着他們的回答。

自從上次依照司馬懿的計策大敗張飛和陸遜,曹植便對司馬懿的能力有了更加進一步的認可,並且將其放在了幾乎與楊修平起平坐的位置之上。

楊修心中的怨憤之情,曹植自然是能夠真切的感受到的,但他卻是裝作毫無察覺一般,並沒有聽從楊修之前所建議的司馬懿此人太過危險,理應將其棄用。

他心中又怎能不知司馬懿的危險,但就像之前曹操並不擔心自己和曹丕之間的爭奪一般,只要自己這個魏國之主還掌控着魏國全部的兵力和文武大臣,再加上一個與司馬懿處處爲敵的楊修,司馬懿就是當真有朝一日有了反心,也只能是有心無力,加之司馬懿家族之中八個兄弟,此時盡皆在曹植的掌控之下,他相信就是爲了自己這些兄弟的安危,司馬懿也是應該爲自己鞠躬盡瘁。

楊修顯然是因爲此前幾番被司馬懿後發制人搶了自己的風頭十分之不滿,當下便是冷哼一聲,向司馬懿拱手言道:“仲達先生乃是神鬼莫測之才,此番主公既然相問,自然是先聽仲達先生高見。”

楊修此番言論,若是正常說來,並無任何問題,但他成功的用自己豐富的面部神情和語氣,讓曹植深深的體會到了自己對於司馬懿的不滿。

而反觀司馬懿,顯然對於這些早有準備,面對楊修的刁難言語他也是並不以爲意,前後向楊修以及曹植拱了拱手後,又是略略沉思了一番,而後答道:“荊州乃是劉封發跡之地,數年之前正是劉備在荊州將年不足十八的劉封收爲義子,而也正是在樊城,劉封第一次配合趙雲守城便一舉用計擊退了我軍大將曹仁與李典二人,而後此子便一發而不可收拾,若非與劉備頗爲倚重的諸葛亮不睦,如今劉備那半世基業怕是也會落在劉封手中,故而荊州對於劉封來說,乃是其起勢之地,故而一旦其羽翼豐滿,全取荊州乃是必然之舉。”

說到這,司馬懿看向曹植,曹植知道,司馬懿這是在強調劉封奪取襄陽乃至於整個荊州的決心,其言外之意便是,若是想要防止劉封坐大,當真奪取了整個荊州,那多半便要與劉封正面開戰,唯有如此,方纔能夠將劉封的腳步放緩下來。

“此時尚且不是與劉封大規模交戰的時機,如今我軍尚且有小部分掌控在人心不穩者之手,待得我等將其收回之後,方纔能夠與劉封交戰,不知仲達先生可有甚偏門之計,能夠給劉封造成些許麻煩?”

第147章 等價交換第379章 強援到來第472章 司馬懿的條件第395章 初臨朝堂第296章 如你所願第304章 結盟的條件第473章 潁川鄧艾第546章 曹植的動作第497章 要挾第522章 絕地反擊第490章 出城迎敵第41章 大軍又至第436章 動員第154章 兩全之法第181章 天命生死第151章 齊頭並進第413章 激辯司馬懿第338章 龍爭虎鬥第136章 四郡定第93章 孤注一擲第458章 雞飛蛋打第360章 抱佛腳第536章 晴天霹靂第17章 誘敵第59章 再得伊人第346章 入主襄陽第491章 曹彰的車輪戰第350章 得知消息第340章 嶄露頭角的司馬懿第38章 江夏第227章 碾壓(第一更)第442章 理想和現實的差距第487章 司馬懿的連環計第286章 最好的計策第480章 司馬出兵第362章 魯肅之惑第48章 神秘少女第516章 信息的重要性第336章 另一場廝殺第563章 慌亂的曹植第308章 不同的境遇第271章 親身犯險第58章 返程第136章 四郡定第499章 一波剛平,一波又起第205章 假道伐虢(第二更)第301章 如虎添翼第121章 逼降第86章 酒後真言第268章 對峙第202章:一夫當關(第五更)第452章 說服第131章 暗流涌動第426章 調虎離山第232章 潛入城中(第二更)第218章 箭在弦上(第一更)第49章 救美第279章 服衆第348章 詭計來襲第461章 突襲得手第356章 甄氏之傷第358章 第二封信第171章 出使第284章 公瑾之禍第517章 霹靂車第294章 意料之外第109章 妥協第102章 戰況第130章 埋刺第247章 風起雲涌(二)第59章 再得伊人第277章 得與失第461章 突襲得手第312章 驅虎吞狼第174章 取關第527章 論江東第298章 密謀第564章 神秘的第三路人馬第285章 龐統之策第80章 龍潭虎穴第174章 取關第411章 劍指朝堂第126章 直奔武陵第193章 貪念第237章 步步爲營(第一更)第117章 改良裝備第567章 拿下第445章 謹慎的楊修第298章 密謀第305章 捷報第255章 暗中出手第345章 識破第427章 帝王協議第30章 追擊第321章 諸葛亮的決心第45章 出使江東第130章 埋刺第569章 何爲安生第247章 風起雲涌(二)第119章 必有所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