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4章 劉封何在

上庸,已經淹沒在了戰火之中,不同於楊修的胡亂強攻,司馬懿和曹彰對於魏軍的指揮恰到好處,這讓龐統和魏延等人不敢有半分鬆懈,生怕一個不注意被魏軍找到一個口子大股的涌進來,那樣的話,這城可就算破了。

時間,就這樣在一波波的守軍和魏軍相互攻伐之中流逝着,魏軍利用着他們巨大的人數優勢和投石車等輕便攻城器械的幫助,不時有軍士能夠攻上上庸的城牆,但是龐統對此早有準備,好不容易攻上城頭的那些魏軍,皆是尚且沒有站穩腳跟就被早已守在城牆上的守軍一刀斬殺,而後無情的踢下城頭。

這樣的攻防戰,對於攻守雙方的戰術,體力以及人數消耗都是巨大的考驗,雖然上庸並非是中原上排的上號的大城,但是位於兩個州郡交界之處的上庸也是向來以城牆堅固著稱,小小的投石車,自然是無法在短時間內撼動這堅固的城牆,所以,司馬懿和曹彰也只能是以消耗守軍的數量作爲第一目地。

可以預見的是,這樣的攻擊若能持續上兩三日,司馬懿一定會以損失三萬上下的代價將上庸攻破的,因爲兵力充足的緣故,司馬懿可以讓他的攻擊不停歇的進行,總有一半之數的魏軍在休息或是補充體力,但守軍顯然沒有那麼充足的兵力,龐統雖然也對守軍進行了一定的輪換,但是顯然做不到像魏軍那樣補充體力,所以不等守城的器械用完,就會因爲軍士的疲憊而給魏軍不少機會,到時越來越多的魏軍能夠登上城牆的話,距離上庸城破自然也就不遠了。

城頭上的龐統,雖然已經是雙眼佈滿了血絲,但卻依舊並沒有什麼驚慌的神情,看着自己身側正在浴血奮戰的將士們,他緩緩的看向自己的東方,他知道,在那個方向,劉封是一定會在約定的時間之內趕來的,而他要做的,就是在這段時間之內將這裡死死的守住。

而此時,龐統心中所盼望着的劉封,也是極度的想要迅速率軍前往上庸迎敵,但是在此之前,他必須要先行將一件必須要做的事情做好。

在判斷出司馬懿和曹彰的最終目的乃是上庸之後,劉封的心中就漸漸的形成了一個計策,一個保證能夠將上庸的魏軍退去的萬無一失的計策,他也第一時間將自己的想法讓周瑜和龐統知曉了,在得到了周瑜和龐統的贊同後,劉封便決定以最快的速度實施他的計劃,而此時,正是他這個計劃能否成功的關鍵所在。

劉封的這個計劃,是作爲司馬懿和曹彰萬萬想象不到的,這顯然又是一次劉封不按常理出牌的表現,並且這一次他所要冒的風險比之之前任何一次都要大得多。

因爲江東的那兩萬多人馬已經被斷定是佯攻之舉,所以劉封要求周瑜盡力將那兩萬人馬在夏口城外拖住,同時,劉封派遣黎闖帶領數百影衛封鎖了宛城通往上庸的各個交通要道。

他在明知道上庸可能在司馬懿的攻擊之下並不能堅持許多時日的情況之下,並沒有立即率機動部隊前往上庸救援,而是選擇了向許褚和于禁所率領的兩萬餘佯攻宛城的部隊下手!

這一次下手,劉封的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在敵軍不知情的情況之下以最快的速度將此番率軍的兩員主將許褚和于禁二人生擒活捉!

按照司馬懿的猜測,許褚和于禁的疑兵作用只是將劉封從襄陽吸引到宛城,這樣一來會讓劉封麾下的軍士十分疲憊並且距離上庸更加的遠了,而當劉封到了宛城發現許褚與于禁率領的並非是魏軍的主力的時候,他自然一定會第一時間趕往上庸去救援龐統,而等到劉封到了上庸,上庸已經被他們的魏軍所佔,到時大軍再出城痛擊劉封,這就是司馬懿心中所想。

但是他不知道的是,劉封在未得到許褚等人攻向了宛城的時候就已經從襄陽發了兵,許褚只傳回了一次消息,而後並非是他不想,而是黎闖已經率領影衛將宛城通往上庸的各個路口全部封閉,斷了許褚和司馬懿之間的聯繫。

當許褚和于禁剛剛開始賣力的進攻宛城的時候,劉封和鄧艾已經率領着襄陽的機動之兵也到了宛城的郊外,劉封所率的大軍加之宛城之中趙雲和馬超的守軍,在宛城這個局部兵力已經達到了八萬之多,面對兩萬餘人的許褚和于禁,若是劉封暫且不考慮上庸的話,勝負不言自明。

許褚和于禁顯然並不知道劉封會在發現他們並非是魏軍的主力之後依舊對他們不依不饒,他們接到的命令是,在劉封率軍前往上庸之時,儘量保持對宛城的壓力,至少讓宛城之中留下一兩萬人,這樣劉封能夠帶到上庸的軍士就只有最多六萬餘人,等到了上庸發現城池已經失守的時候,是絕對起不到多大的作用的。

此時的劉封,已經率軍出現在了宛城郊外的一側,而映入他眼中的景象,是許褚與于禁二人正在指揮自己麾下的軍士像模像樣的對宛城進行着狂攻的樣子,估算了一下魏軍的數量,劉封的眼中露出了一絲堅毅的神情。

“突襲魏軍策翼,莫要戀戰,直取其將領!”簡單的一句命令下達之後,劉封當先率軍直奔許褚所在位置而去,與此同時,一枚響箭從劉封所在的位置直射入雲霄之中,顯然,這是劉封和城中的趙雲,馬超之間約定的行動信號。

鄧艾策馬緊緊的跟隨在劉封的身後,心臟跳動得咚咚作響,這是他第一次如此近距離的即將與敵軍拼殺,原本許褚的名號在他的心中造成了十分之大的壓力,但是看着劉封都是義無反顧的衝向敵軍,他心中的恐懼彷彿也隨着劉封的身影一點點散去了,眼中只有一點點近了的魏軍將士……

此時的許褚和于禁,還正在按部就班的進攻着他們的攻城,但是城門在猝不及防間忽然大開,他們對視一眼,顯然從對方的眼中看到了一絲喜色。

第56章 無心插柳第164章 各懷鬼胎第223章 漏洞(第一更)第355章 暗礁隱現第400章 隔岸觀火第13章 矛盾初現第139章 再出奇謀第11章 救駕第280章 暴怒的消息第419章 相互攻伐第460章 蟄伏的張遼第230章 掃清障礙(第二更)第524章 最後的嘲諷第411章 劍指朝堂第326章 爆炸性的消息第485章 初現端倪第201章 奇襲(第四更)第451章 君臣爭執第57章 半日之緣第521章 假傳將令第16章 先鋒第12章 初見孔明第1章 千人守城第178章 含怒出擊第115章 曹氏辛秘第84章 志趣相投第559章 張郃慘敗第20章 公子劉琦第46章 前路多艱第206章 三線並重(第三更)第379章 強援到來第475章 羣策羣力第178章 含怒出擊第73章 論斷第151章 齊頭並進第392章 厚禮第254章 猜疑第152章 長沙密會第343章 親征襄陽第478章 孫權所在第428章 偷天換日第553章 司馬懿駕臨第414章 如何懲戒第27章 使者第102章 戰況第568章 窮寇莫追第119章 必有所圖第347章 偏門之計第38章 江夏第347章 偏門之計第63章 探虛實第409章 楊修的私心第346章 入主襄陽第7章 收編第507章 奇蹟之城第168章 無奈前來第272章 一石二鳥第196章 江東來信第558章 陷入絕境的張郃第484章 以‘戰’服人第369章 引燃糧草第27章 使者第464章 大獲全勝第177章 再立新功第4章 賜字第198章 畢其功於一役(第一更)第11章 救駕第299章 行動第148章 厲兵秣馬第439章 穩坐家中的司馬懿第416章 野心第191章 動作頻頻第195章 後方暫定第89章 再續前緣第287章 富貴險中求第363章 把酒言事第47章 橫生枝節第549章 輿論的力量第256章 慘烈攻防第447章 第一次攻擊第533章 柴桑密會第20章 公子劉琦第260章 有心算無心第540章 諸葛亮的抉擇第272章 一石二鳥第209章 反客爲主(第三更)第43章 探虛實第471章 君臣鬥法第47章 橫生枝節第142章 再次妥協第300章 逃出生天第167章 痛處第462章 擒賊擒王之策第116章 達成協議第341章 擇弱而噬第429章 順利出城第259章 籌備驚喜第48章 守城的藝術第3章 父子相見第26章 難阻頹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