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二章 羊腸小徑

當那兩名兵丁在見到劉贇時,是連忙下跪地說道:“稟攝政王大人,小的二人以前就是劍閣一帶的獵戶,曾有一次在追擊獵物時,無意間發現了一條羊腸小徑可以直通劍閣的後方,所以小的二人就將此路是記了下來。不過這條小徑非常難走,一不小心就會跌下懸崖、屍骨無存,所以小的二人也不敢輕易地走這條小徑。”

此時的劉贇一聽到真有捷徑可走時,心裡頓時是樂開了花。只見他扶起了兩名兵丁後,就說道:“好,你們二人爲本王立了大功,本王必會重重賞賜你們的。來人,賞這兩位兄弟一百兩金錠,並讓他們帶路去看看那條小徑,同時選出一批精兵讓他們繞到劍閣的後方去,到時候看本王是如何拿下那劍閣來。”

一聽到劉贇要發兵走小徑時,馬超、霍峻、許褚等人是紛紛請纓願領兵一行。而最後劉贇是選擇了馬超來走這一道小徑,不過在馬超挑選出了五千精兵準備繞到劍閣的後方時,劉贇拉住馬超的胳膊,就說道:“孟起,這一路兇險無比,你一定要小心謹慎才行,勿要暴露出你的急性來。寧願慢一些也無妨,我會在這裡拖住關內的守軍的。”

馬超向劉贇點了點頭後,便率領着五千精兵就出發去了小徑。而劉贇迴轉身來又對楊昂和楊任說道:“你二人輪流上去進攻劍閣,不求你們拿下劍閣,只需要將守軍拖在劍閣裡就行。”

楊昂和楊任哪裡敢違背劉贇的命令,兩人在答應了一聲後,便立即下去是準備了起來。而就在劉贇大軍入侵西川之時,李異送去的書信也擺在了劉璋的桌前。此時的劉璋有些慌張地對羣臣說道:“那劉子安無故犯我西川,諸位臣公可有妙計幫我退敵?”

“主公,那劉子安的信上可有什麼說法?”

聽到有人問起劉贇書信上的內容時,劉璋拿起了那封書信就叫人是傳閱了下去。當衆人在看完書信的內容後,不由得都選擇了沉默。劉贇書信上的內容很明確就指出了西川乃是大漢朝廷的屬地,而劉贇是奉了大漢天子的命令來征討西川的,所以做爲漢室宗親的劉璋應該歸順朝廷纔是。

可是劉璋在西川享受慣了,哪裡還願意再回到朝堂上去,因此才叫來一幫文臣武將幫他出主意,並打消朝廷對他的征剿。同時劉璋也是知道劉贇的威名的,對這位皇侄他是打心眼的發怵。

而就在劉璋看着手底下那些文臣武將時,做爲劉璋的心腹黃權是第一個站出來說道:“主公,那劉子安挾天子以令諸侯,實乃國賊也,我等西川將士絕不能受此人所迫,應該召集人馬與之抗衡。”

“公衡兄此言差矣,那劉子安本身就是漢室宗親,何來挾天子一說。別忘了先帝在位時,劉子安就極受先帝的寵信,而當今天子也是劉子安從李傕和郭汜的手中救出來的,怎麼能是國賊呢。還有那劉子安驍勇善戰、手下更是猛將如雲、謀士如雨,真要是打到了蜀郡城下,到時候主公又該如何安身呢。所以我建議主公不如降了那劉子安爲好,畢竟你們都是漢室宗親的人,我相信那劉子安也絕不會爲難主公您的。”

張鬆的勸說讓劉璋有了一絲心動,說實話劉璋的爲人懦弱多疑,要不是他的大哥二哥戰死在了沙場,而三哥又體弱多病的話,這益州牧的位子說什麼也輪不到他。

就在劉璋舉棋不定之時,又有一位謀臣是站了出來說道:“主公,那劉子安早就有了廢帝的野心,所以纔會把持朝政、陷害忠良。我聽說他已將伏皇后是打入了冷宮,更將國丈一家是下了牢獄,就連漢恆帝之女陽安長公主也沒有放過,像這樣的一個佞臣主公安能降他。”

說話之人名叫吳懿字子遠,兗州陳留郡人,叔父吳匡是東漢大將軍何進的屬官。劉焉遷任益州牧時,吳懿因其父親與劉焉交情很好,因而帶着全家隨劉焉入蜀。後劉焉心懷自立爲帝的想法,善於面相的人又說吳懿妹妹吳氏日後將有極尊貴的地位,於是便讓跟隨自己入蜀的兒子劉瑁迎娶了那吳氏。

而劉瑁就是劉焉的第三子,從小身體就不太好,隨着年齡的增大,病情也加重了許多,至今都還躺在病牀上,因此劉焉去世時,纔將這益州牧之位是傳給了第四子劉璋,所以吳懿與劉璋的關係也算得上是親戚了。

演義中劉瑁死於建安十三年(208年),劉備入蜀之後,便娶了寡婦吳氏。而這吳氏也就是以後的穆皇后,因此吳懿在蜀漢時期也是非常的位高權重。

同時吳家在西川也算得上是世家門閥,與黃家、嚴家、秦家、李家等豪門相比也毫不示弱,因此吳懿提出來的意見劉璋還是很重視的。

其實吳懿之所以站出來反對劉贇入川,其根本的目地就是阻止劉贇在西川實施新政。他可是瞭解過劉贇的新政,對他們這些世家門閥來說就是一種打壓,因此他無論如何也不願看到劉贇的大軍入川。

而張鬆已徹底倒向了劉贇一邊,現在見劉璋又心神不定後,他是立馬站出來就反駁道:“吳子遠,你這是想要置主公於死地不成。一個漢中的張魯你都拿不下來,你又拿什麼去阻擋漢軍的進攻。一旦真把那位攝政王大人惹火了,我西川之地必會陷入生靈塗炭的境地的,到時候你又如何向主公和百姓們交待?”

聽到張鬆那犀利的言辭,吳懿竟然好半天沒搭上話來。而這時的法正也在一旁幫腔道:“漢軍的強大我蜀軍無人能敵,連那五斗米道的張魯都俯首稱臣了,我們拿什麼去抵擋漢軍的鋒芒呢?更何況這次漢軍出兵也是師出有名,如果我們真與漢軍對上的話,那豈不就成了叛逆之軍了嗎?而主公乃是魯恭王劉餘之後,一旦兩軍對陣廝殺又如何向先祖們交待呢?”

法正的意思就是;都是漢室宗親,而劉贇是師出有名,一旦劉璋不聽朝廷旨意,那可如何對得起列祖列宗啊。法正的話讓劉璋的臉色是大變,他自然知道不是劉贇的對手,但就這樣繳械投降他又有些不甘心,好歹他這益州牧在西川也算得上是土皇帝一個了,真要是被召回了朝廷,那豈不就徹底的失去自由之身了嗎?這跟當階下囚又有何區別。

第七十七章 東萊亭侯第二百零一章 “九曲黃河”韓遂第一百六十六章 兵進長安第五百零八章 惺惺相惜第十二章 打臉第四百一十五章 引軍入甕 (下)第三百四十四章 奪取綿竹城第三十七章 封賞羣臣第三百三十五章 舌戰羣儒 (上)第五百七十二章 夷爲平地第十三章 籠絡人心第十四章 東萊太史慈第二十六章 家宴第四百四十五章 風雨欲來第二百零二章 羌胡參戰第三百九十五章 設立監察司第十六章 河間四將第三十八章 招兵買馬 (上)第六百零三章 圍攻南郡第四百九十章 解煩軍第一百九十八章 攝政王第三百八十四章 銅牆鐵壁第一百五十一章 刺殺韓文節第五百一十九章 再起殺戮第一百八十二章 丹陽精兵第一百零五章 蝴蝶效應第四百八十四章 襲擊漢營第五百四十四章 劍峽谷第三百二十八章 劉備的擔憂第四百四十六章 戰前部署第二百九十六章 孫策遇刺第六百零七章 夜襲襄陽城第七十四章 西峰嶺第二百章 李儒李文優第一百一十七章 阻擊烏桓聯軍第二百五十一章 鮮卑人的入侵第五百八十七章 以身犯險第四百四十章 閉門思過第五百七十七章 細柳營第二百四十八章 棄城而逃第四百八十五章 陣斬賀齊第三百一十九章 五斗米道第二百六十五章 羌胡作亂第四百零八章 楊家的預謀 (下)第四百一十一章 討要便宜第三百零七章 奇女子黃月英 (上)第四十七章 建鹽場第二百四十六章 夜梟軍團第一百四十六章 三英戰呂布第八十九章 陷陣營第二百五十四章 童飛顯威第一百三十四章 驃騎大將軍第六十七章 使者的到來第一把五十八章 界橋之戰 (下)第三百三十一章 劉琮降曹第三百五十七章 夷王高定第六百零二章 終有一戰第五百三十一章 暗流洶涌第二百二十九章 兄弟鬩牆 (中)第四百七十章 周郎故第三十九章 招兵買馬 (下)第一百章 出巡翼州第三百八十八章 獸兵第一百一十四章 幽州叛亂第二百三十七章 活字印刷術第二百一十八章 攻伐徐州 (下)第五百四十章 九宮八卦陣 (中)第二百一十八章 攻伐徐州 (下)第二百一十八章 攻伐徐州 (下)第一百三十三章 飛熊軍第四百六十章 周舫詐降第五百四十七章 圍追堵截(上)第十四章 東萊太史慈第八十六章 請師伯出馬第四百七十二章 欺人太甚第八十七章 初顯鋒芒 (上)第三百八十章 西域聯軍第五百七十九章 大軍壓境第二百六十九章 雙星閃耀 (四)第四百六十七章 將計就計第四百二十章 祝融氏第四百八十四章 襲擊漢營第五百六十三章 劉備的決定第三百一十四章 火燒博望坡 (下)二百八十八章 盡得人才第六百二十二章 劉協禪位第十七章 沮授沮公與第二百零三章 西羌聯盟第二百二十章 反間計第二百二十七章 大敗袁軍第二百五十四章 童飛顯威第五百四十三章 野心勃勃第二百八十三章 四路諸侯結盟第七十五章 蓬萊槍神童淵第二百七十二章 摸金校尉第二百六十二章 平城之盟第四百五十章 糜家有女第六百一十三章 自相殘殺第二百二十三章 智取扶風城 (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