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一十七章 最後的瘋狂(上)

此時的劉贇在看了四位家主一眼後,便客氣地說道:“四位族長聯袂來此,讓本王也是喜不自勝,不知四位族長有何事要與本王商議呢?”

聽到劉贇開門見山的問話後,韓融咳嗽了一聲便說道:“攝政王大人,現在曹公已死,而許昌城也歸順了朝廷,不知王爺何時才能將城外的兵馬撤去?這數十萬大軍駐守在城外,不說每天消耗的糧草,就是來往的學子及客商見到這麼多的軍隊也是會感到害怕的。

我潁川郡乃是十三州之大郡,同時也是我漢家的發祥之地。而且我潁川書院也設在這裡,從書院中可是走出過不少的人才,如王爺身邊的郭奉孝、陳長文、辛佐治等。所以我等希望王爺能撤走這些人馬,還我潁川一片祥和之地。”

不愧是漢獻帝身邊的重臣,老而彌堅,說起話來也是錦裡藏針。什麼還潁川一片祥和之地,這分明就是想讓他們世家門閥獨佔此地。

不過這潁川郡也確實是一處好地方,黃帝生於此,夏禹建都於此,因此也成爲了中華民族衆多姓氏的發祥地之一。就更別說曾出現過的那些人才了,如郭嘉、徐庶、荀攸、荀彧、司馬徽、陳羣、鍾繇、戲志才、辛毗等人,無不是驚世絕倫之大才。

劉贇在明白了四位族長的意思後,便點了點頭說道:“元長公說得有理,這潁川郡確實不宜在集結如此多的兵力。等本王與幾位大臣商議後,自然會撤出潁川郡的。”

聽到劉贇答應撤兵,四位族長也不由得是心中一喜。而這時的韓融又說道:“攝政王大人,現在天下已平、四海歸心。而陛下也早已過了弱冠之年,不知攝政王大人何時還政於陛下呢?”

一聽此話,劉贇差點沒一刀把這老頭給劈了,這老頭還真是倚老賣老,什麼話都敢說啊。不過劉贇表面上還是笑了笑,說道:“元長公離開朝廷久矣,還如此的關心朝政,真不愧是我輩之楷模。不過朝廷大事自有三公九卿來處理,無需外人來橫加干涉,所以元長公還是留在家裡多享享清福纔是。”

劉贇此話一出,差點沒氣得韓融吐血。任誰都能聽出那話裡的意思就是,你一個退隱多年的老頭,憑什麼來干涉朝廷之事,還不如留在家裡享享清福少操一些閒心,這樣說不定還能活得更久一些。

看着韓融那氣得發抖的雙手,鍾繇和荀衍三人無不是苦笑地就搖起了頭來。現在已不比從前了,眼前這位可是名震天下的攝政王,南征北戰、東征西討,披荊斬棘、破浪前行,又有誰會是他的對手。

而且他已征服了所有的諸侯,乃天下第一名將,又有誰敢在他的面前放肆。就連那雒陽城裡的漢獻帝也是他的傀儡,他們這幾個老傢伙又有什麼資格去管他們劉家的事情。

此時的四位族長在互相看了一眼後,便紛紛起身告辭而去。看着這幾個老傢伙離開了刺史府後,劉贇陰沉着臉就說道:“傳郭嘉、賈詡、田豐等人來見我,本王有要事與他們商議。”

很快郭嘉、賈詡、田豐、張昭、龐統、徐庶、諸葛亮、法正等人就出現在了大堂之上。當劉贇將四位家主的來訪告訴給了衆臣後,田豐想了想便說道:“主公,現在我大軍駐紮在城外,確實已有些不適合,可分批將他們發回原地。”

“不可,兗、豫、楊、荊四州纔剛剛平定,還有不少的隱患未曾清除,不如先將這四州的政務理順之後,再撤軍也不遲。”

聽到龐統的話後,劉贇點了點頭,道:“許昌城下確實不宜駐紮如此多的兵力,不如先將兵力派往這四州以鎮宵小之輩,等我朝的官員盡數接手之後,再商議撤軍的事情也不遲。這樣吧,童飛與子龍率細柳營的人馬先回雒陽城駐守。而徐榮率翼州大軍前往兗州坐鎮,至於荊州之事依然由士元和孝直去處理。揚州有子敬和伯言在,本王很放心,也用不着叫他們來豫州見本王了。而豫州之事交與子步、元晧和孔明也足夠了,等四州之事結束以後,衆文武大臣再齊聚雒陽城也不遲,到時本王必會論功行賞的。”

劉贇快刀斬亂麻地將兵力分散後,各大臣也連忙下去準備了起來。而此刻在韓融的府上正聚集了一幫世家門閥的家主們,除了那位陳家家主陳紀沒到場以外,其餘有身份的家主們都彙集在了這裡。

此時就聽韓融對衆人說道:“我潁川四大家族的人已去找過了那位攝政王,他已答應將大軍撤離我潁川郡。不過咱們之前商討的另一件事情恐怕要讓衆人失望了,那位攝政王已成了我世家門閥的眼中釘、肉中刺,他不僅沒有答應要還朝於陛下,以老夫之見他很可能還會取而代之。若真讓他登上了那帝王之位,我世家門閥豈還有活路。現在已無人再助我等剷除此逆賊,所以求人不如求己,只能靠我們自己來除掉這個心腹大患了。”

聽到韓融的話後,所有人的臉上不由得都流露出了一絲恐懼。劉贇的名聲太大,而且手下又有一幫的能臣武將,光靠他們這些世家門閥又哪裡會是此人的對手。就算行刺劉贇成功,那他們這些世家門閥也同樣會被抄家滅族的。

此刻所有的家主們不由得都沉默了起來,誰也不願站出來當這出頭鳥。看着這羣只想佔便宜而又不想出力的人,韓融和鍾繇也不由得是苦嘆了起來。

而這時的荀衍則站出來,說道:“其實刺殺劉贇之事也未必需要咱們出面,當初曹公曾說過那劉子安很重情義,而這情義二字就是他最大的破綻。此刻曹公雖然已故去,但他的子嗣及家族則被保存了下來,從這一點來看就證明曹公並沒有說錯,那劉子安確實是一個重情重義之人。若咱們能找上曹家的子弟,並促成此事,某相信他們也一定很樂意替曹公報仇的。”

第三百七十六章 宣戰第一百四十七章 遷都長安第八十三章 石灰吟第二百一十章 詐城第二百三十章 兄弟鬩牆 (下)第二百四十五章 攻打的理由第二百零三章 西羌聯盟第五百一十八章 意想不到的人第六十六章 桃園三兄弟第四百八十二章 攻破山陰縣第五百四十三章 野心勃勃第四百八十八章 江東危也第一百八十五章 太原之戰 (上)第一百九十九章 飛將軍呂布第一百九十九章 飛將軍呂布第八十六章 請師伯出馬第四百三十四章 陽謀第五百三十六章 撤往西川 (下)第二百一十五章 陣斬夏侯淵第二百五十五章 挑戰書第一百零五章 蝴蝶效應第四百二十五章 兀突骨大王第五百零八章 惺惺相惜第一百二十八章 廢史立牧第六百二十二章 劉協禪位第六百零九章 鬥將(上)第五百八十七章 以身犯險第五百一十一章 陰謀論第八十四章 改年號爲“中平”第四百九十六章 白毦精兵第五百四十四章 劍峽谷第五百三十五章 撤往西川 (上)第一把五十八章 界橋之戰 (下)第二百六十四章 徐庶迴歸第四百三十八章 計中計 (下)第二百一十六章 甘寧甘興霸第二百七十一章 雙星閃耀 (六)第一百三十一章 何進授首第六章 取名“燒刀子”第二十六章 家宴第三百八十六章 不議和、只應戰第二百二十三章 智取扶風城 (上)第四百三十一章 威脅與利用 (下)第四百六十五章 奇兵突襲第六百一十三章 自相殘殺第二百八十二章 攻破廬江城第四百九十六章 白毦精兵第六百一十三章 自相殘殺第五百三十一章 暗流洶涌第二百七十六章 荊州劉表第五百五十七章 曹操的條件第四百三十七章 計中計 (上)第四百九十章 解煩軍第四百零七章 楊家的預謀 (上)第一百三十四章 驃騎大將軍第一百五十章 傳國玉璽第五百九十一章 出其不意第五百一十七章 黃雀在後第四百四十九章 接管交州 (下)第二百五十八章 分化鮮卑部第一百二十四章 戰漁陽 (下)第五百三十三章 張肅告密第一百八十九章 幷州六郡第八十三章 石灰吟第二百四十章 暗流洶涌第一百六十九章 大敗西涼軍第四百六十章 周舫詐降第四百四十五章 風雨欲來第四十四章 小樑莊第九十六章 召開會議第五百三十一章 暗流洶涌第四十三章 新年臨近第二十八章 才女昭姬第一百七十四章 迎回獻帝第二百二十八章 兄弟鬩牆 (上)第二百七十四章 袁術稱帝第三百九十一章 官商勾結第二百零四章 八部將第六十四章 北中郎將盧植第二百四十一章 宮廷兵變 (上)第三百三十三章 定襄陽第五百二十八章 震懾曹軍第六十三章 “虎癡”許褚第五百三十七章 鄧賢請罪第六十章 陣斬波才第三百八十八章 獸兵第四百四十五章 風雨欲來第一百五十七章 界橋之戰 (上)第六十八章 大勢已去第四百一十五章 引軍入甕 (下)第三百一十三章 火燒博望坡 (上)第一百三十一章 何進授首第一百二十三章 戰漁陽 (中)第五十二章 貧道孟凌子第三十三章 鍛造手冊第五百六十四章 一笑泯恩仇第四百五十九章 烽煙四起 (七)第七十六章 鳳舞九式第二百五十二章 鐵甲戰車第四百三十章 威脅與利用 (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