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乎呂布意料的是,收服丘力居的屬下並未費什麼功夫,呂布本以爲這羣烏桓士兵得費一番口舌才能說服呢!
後來呂布瞭解到了原因,原來天神下凡一般的呂布,已經被這些敬奉強者的烏桓士兵視若神明,所以他們才如此心甘情願的放棄了抵抗。
此戰過後,在王猛的建議下,呂布親自修書一封,遣人送給了迷茫的蹋頓。
爲何是迷茫的蹋頓?
且說蹋頓自丘力居部落離開後,馬不停蹄的趕往了難樓的部落。
但收降的烏桓族人都被呂布秘密遷至了一處安全的地方等待,所以蹋頓便撲了個空。
一無所獲的蹋頓迷茫不已,難樓人呢?狗賊蘇僕延呢?
無奈之下,蹋頓只好暫且安營紮寨,等候難樓的消息。
這日,奇斤手持一封書信匆匆走進了蹋頓的大帳。
蹋頓看過之後,臉上的表情變幻多次,雙拳攥起,青筋畢露。
蹋頓無力的放下了書信,臉上充滿了悲憤與無奈之色。
但這悲憤與無奈表情的中間,還夾雜着那麼一絲疑惑,以及意動?!
呂布的信中其實並無太多內容,總結起來就是如下幾點:第一,單于丘力居身死,丘力居部落陷落;第二,難樓、烏延、蘇僕延三部都已被剿滅,也就是說烏桓帶甲之士,只剩下蹋頓手底下這三萬人;第三,若是蹋頓願意歸降,呂布必將厚待他和他的部下;若是蹋頓不願歸降,雙方人馬便約個日子,三日後一決勝負;第四,呂布將戰後的相關事宜通通告訴了蹋頓,側重講述了分與烏桓百姓房屋田地之事。
蹋頓看後久久未語,在如羅和奇斤二將的催促下,蹋頓將事情的原委一一道出。
良久,蹋頓開口道:“兩位兄弟,咱們,是降,還是戰?”
“當然是……”如羅本想說“當然是戰”,可這戰字到了嘴邊,卻是怎麼也說不出口。
其實他們幾個心裡都跟明鏡一樣,四部加起來將近十萬的烏桓兒郎,都不是敵人的對手,他們這三萬人又能翻起什麼風浪?
而且強敵開出的籌碼,令他們很是動心,分與房屋田地,使其自給自足,這在以前是他們連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奇斤想了想說到:“若是那遼東太守沒有騙咱們,降了也無妨!”
蹋頓聽後點了點頭:“此言不錯,若是像他所說,能夠讓咱們的百姓成爲遼東的子民,那降了又有何妨?”
蹋頓與如羅、奇斤三人商議許久,最終決定如果呂布說的是真的,那便率部歸降。
在得知了蹋頓的答覆後,呂布決定親自去一趟蹋頓的營寨。
王猛死死勸阻呂布,不願讓呂布以身犯險。
但所謂藝高人膽大,呂布橫勇無敵的武力,便是他前去蹋頓營寨的依仗。
最終呂布說服了王猛,帶着典韋、楊再興、黃忠三將,以及虎賁營的士兵前往了蹋頓的營寨。
因爲事先沒有通知蹋頓,在沒有伏兵的情況下,呂布有這個底氣,就算蹋頓暴起發難,他也能安然無恙的走出蹋頓的營寨。
得知呂布這個遼東太守前來的消息後,蹋頓整個人都陷入了呆滯。
此人膽子未免太大了些吧?帶着不到千人,便敢來他的大營?
但與此同時,蹋頓對這個素未謀面的遼東太守,也感到了一陣敬佩。
如此膽識,天下罕見!
不說別的,就衝着人家對他蹋頓的這份信任,他便不能心生歹意!
就算談不攏,或者是談崩了,蹋頓也會選擇堂堂正正的與其交戰,而不是出什麼下三濫的手段。
隨後蹋頓趕緊帶着如羅和奇斤前去相迎呂布,雖然他們是蠻夷之輩,但這基本的禮數他們還是懂得的。
見了蹋頓後,呂布先扔了個查詢過去,先查爲敬!
“叮!查詢結果:蹋頓:武力91,統帥80,智力61,政治56。”
“叮!查詢結果:如羅:武力85,統帥72,智力55,政治51。”
“叮!查詢結果:奇斤:武力82,統帥67,智力58,政治55。”
蹋頓衝着呂布行禮道:“烏桓蹋頓,拜見太守大人!”
呂布笑着說到:“不必多禮,爲了消除爾等的疑慮,今日吾親自前來,爲爾等解惑!”
聽說了遼東太守前來的消息,蹋頓營中的烏桓士兵紛紛聚集到呂布所在的地方,目光復雜的看向了呂布。
呂布見此,直接開門見山的說到:“吾知道,爾等對吾所說的有很多疑惑,今日吾便爲爾等一一解答。吾乃是遼東太守呂奉先,爾等若是願意歸降於吾,吾便將爾等遷至遼東,爾等便成爲了吾治下的子民。吾對待爾等,定和對待大漢百姓一視同仁,絕對不會偏袒任何人。”
頓了頓,呂布接着道:“遷至遼東後,吾會分給爾等田地,房屋,糧食,今後爾等便可以種田爲生,自給自足,從此不必再居無定所,以劫掠爲生;將來,爾等族中的孩童都可去遼東的學堂讀書;若是有了疾病,自然會有郎中爲爾等醫治,從此不必生病便在家中等死。生老之事,無法避免,但這因疾病而死,吾絕不會讓自己的子民因爲病痛而離世!”
隨着呂布斬釘截鐵的話音落下,蹋頓和一衆烏桓士兵都愣住了,因爲他們都沒想過呂布竟能做到這一步,會把他們當成子民來看待。
蹋頓本以爲呂布會把他們這些烏桓人當作奴隸,可呂布的一番話,讓蹋頓等人心中升起了無限的憧憬。
原因無他,耕者有其田,這一直都是普天之下百姓的夢想,甚至可以說是奢望。
在這個時代,土地一般都掌握在世家大族手中,這一小撮人掌握着絕大部分的財富和土地。
沒有田地的百姓辛辛苦苦的爲其種了一年田,得到的不過是一份微薄的收入,甚至連養家餬口都不夠。
對於烏桓這個遊牧民族來說,耕者有其田更是他們夢寐以求的,畢竟若是能自給自足,誰也不願顛沛流離,以劫掠爲生。
沒有誰生來便是惡人,絕大部分,都是被生活逼出來的。
缺衣少食,窮困潦倒,別說養家餬口,就連養活自己都做不到,這樣的窘況下,作惡與活命,任誰都會做出明智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