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十六章 奇襲曲樑

盧植大軍很快控制了易陽城的局面。

戰後數據統計,數千黃巾軍被俘虜,逃跑了近萬人。

孟震的前鋒軍死傷在千人左右,而黃巾軍死傷在四倍以上,戰損比約爲1比4。

這麼大的傷亡還是盧植大軍出征以來的第一次,之前數次攻城戰,加在一起,也不過是傷亡千人而已。

從這一點也不難看出爲什麼古代戰爭很少發生巷戰,守城一方在城池被攻破之後,寧願棄城逃跑也不願意和敵人在街巷裡打,就是因爲巷戰的傷亡率實在太高。

在地形狹窄很難施展的地方貼身近戰,就是純粹的消耗戰了,雙方都會進入一個添油戰術的死循環,一直到哪一方人員被全殲爲止。

事實上黃巾軍的傷亡率本來沒那麼大,畢竟靠着一千多不怕死的黃巾力士,於羝根已經穩住了局面,再打這樣的添油戰術他也不怕了,兩萬多人即便是2換1,也可以仗着人多輕易將孟震的前鋒軍吞吃。

但大火蔓延速度極快,從南城門口一路燒到了縣城中央。孟震軍則佔着縣主道,其它黃巾軍分散在縣城各處,被大火席捲。特別是在於羝根陣亡之後,黃巾軍潰敗,陷入追擊戰。

所以實際上大部分的黃巾軍傷亡並不是由官軍造成,而是大火、踩踏、追擊戰乃至於自己人爲了從北城門逃出去而自相殘殺,也是相當大的戰損。

不過前鋒軍傷亡雖大,盧植卻在這一戰中看到了機會,立即果斷下令,前軍開拔,準備趁勝追擊,一舉蕩平洺水南岸三縣。

其中中軍跟在前軍身後出發,因爲前軍是輕裝簡行,萬一前方戰事不利,就需要中軍爲前軍攜帶一些輜重以方便打消耗戰。後軍是輔兵部隊,不算在三萬戰兵裡,留下來處理戰後問題,比如撲滅大火,清理屍體,關押俘虜等等,要到第二天早上纔會繼續前進。

處理了善後事,盧植站在城門口四下觀望,開口詢問:“我弟子玄德何在?”

孟震連忙說道:“將軍,劉中郎在攻城戰中身先士卒,多次陷入死戰,黃巾渠帥於羝根召集死士抵擋住了我方攻擊,差點讓我部全軍覆沒。多虧劉中郎急中生智,爬上房頂趁機一箭射死了於羝根,如今應該帶人在清理城內黃巾殘餘。”

盧植聽了十分高興,自己的弟子發揮出色,自己臉上也有光彩,不由笑容滿面道:“不錯,此戰劉玄德當記首功,孟震爲次功,吾會上奏朝廷,爲爾等增添功績。你去派人將玄德叫來吧。”

“諾。”

孟震大喜,雖然他只是次功,但人家劉玄德一來的確是這次攻城戰最大的功臣,騙開城門的是劉備部曲陳暮,衝鋒在前的是劉關張以及麾下500將士,一箭射死賊首於羝根,嚇走郭大賢。他能混個次功就算不錯了,所以他一點也沒嫉妒,喜笑顏開地應是。

過了約半刻鐘,劉備同樣一身血污,急匆匆跑來面見盧植,離着十多米就疾步奔到盧植面前單膝下跪,拱手說道:“師君。”

漢朝不興跪禮,除了正式場合以外,平時就算面見天子也不需要下跪。

不過有二者例外,一個是父母,一個是師父。

跪父母和師父,是天經地義的事情。

盧植親自將他扶起來,欣慰地點點頭:“甚好,玄德此戰攻城斬將,揚我門風,爲師十分欣慰,待戰後爲師當爲你向朝廷請功。今夜你便好好休息,休整部隊,明日來曲樑與爲師會合。”

劉備大驚道:“師君是打算今夜趁勢再拿下曲樑?”

“不錯。

盧植說道:“今夜你們雖攻破了易陽,但因爲兵少將寡,放跑了大批黃巾賊人,等他們逃到曲樑斥章甚至廣平,張角必然警惕,爲防止節外生枝,必須速戰速決,將三縣屏障拿下,到時渡過洺水,廣平便是一馬平川,無險可守。”

劉備想了想,說道:“備請命執殳,爲師君前驅。”

盧植搖搖頭:“你剛歷惡戰,部曲傷亡不小,正需要休息,還是算了。”

劉備卻笑道:“師君,備雖自不量力,卻也跟隨師君學習過經典,自認有些計謀。今日我看四弟謊稱武安敗軍,用計詐開城門,聽師君說要攻曲樑,備不由心生一策。剛剛在城中,備收攏降卒,得千餘人,再加上孟司馬俘虜的其他賊寇,恐怕人數能達數千之多。若驅使一些降卒往曲樑方向敗退,我軍部隊混於其中,僞裝成易陽敗軍,曲樑守將很有可能如今夜這般城門洞開,我軍便開趁勢攻入城內,不費吹灰之力,便可將三縣奪下,明日一早,大軍便能圍困廣平。”

盧植疑慮道:“若這些降卒壞事如何是好?”

“備來擔保!”

劉備拍着胸脯保證,他剛在城裡晃悠了一圈,阻止了不少軍士擊殺潰敗的黃巾軍,略施手段就如拉攏何良部曲一樣收攏了不少降卒,現在手下有三千人馬了,部隊越打越多,讓他信心大增。

這個時候陳暮也已經走下了城樓,見城門口盧植和劉備正在議事,就想着過來,被盧植的親軍攔住,好在不遠處的步兵校尉吳蘭認識他,便揮手示意親軍放行。

陳暮施施然走過來,拱手道:“見過將軍。”

盧植輕點下頜,說道:“子歸,此戰全憑汝急智大獲全勝,再加上之前領玄德南下策略,足見乃智謀之士,不知道如何成學,是否有師?”

他是在詢問陳暮是怎麼成就學業的,有沒有老師教授。

陳暮說道:“後學雖爲曲逆候之後,卻因門第敗落,早已非高門士族,唯有蒲陰陳氏還留有一部分先祖藏書,暮嘗以爲族老清掃書屋之名,借書窺探,以此自學。”

盧植感嘆道:“原來你是以替族人清掃書屋,換取看書的代價,實屬不易。吾前歲於洛陽與馬日磾、蔡邕、楊彪、韓說等人一起校勘儒學經典,刊正經書文字,刻寫過太學石經。太學收納天下學問,我願舉薦你爲太學學子,可願否?”

陳暮大喜道:“後學早就聽聞太學石經,曾造成車乘日千餘兩,填塞街陌,轟動全國。可惜後學家貧,沒有去洛陽的路費,不然早就願意去太學門口一窺究竟。今先生提攜,後學萬分願往,必學有所成,報答先生。”

打蛇隨棍上,連稱呼都開始從將軍變成了先生。

太學石經其實就是熹平石經,因爲立於太學門口,所以被當時的人稱爲太學石經而非熹平石經。

陳暮在穿越之前也是個雙商極高的學霸,又出生於信息大爆炸的時代,還曾經去世界排名前幾的大學留學,知識儲備豐富,並不在意熹平石經上刻寫的內容。

他在意的是太學學子這個身份。

在漢朝太學學子是個相當不錯的上升臺階,如果在太學刷了影響力,鍍一層金,回鄉立馬就可以被舉爲孝廉,如果沒有回鄉,選擇在朝廷做官,隨時都有可能被三公徵辟爲屬官,升遷速度也非常快。

簡單來說,這地方相當於黨校,雖然沒有上過太學,被舉孝廉照樣可以做官,但上過太學再舉孝廉,那就跟疊buff一樣,升官速度像坐火箭。

陳暮之前也曾經考慮過,如果他沒有找到劉備曹操孫堅他們,而要有自保能力,就得做官擁有招募兵馬的權力才行,縣裡舉孝廉的路子被縣裡的豪強霸佔,他這樣的普通平民幾乎沒有任何機會,唯一的辦法就是上太學。

可惜入太學的條件極爲苛刻,一是高官子弟,二是由郡國選拔,三是由大儒舉薦。

前兩條都被門閥士族壟斷,第三條他又不認識什麼大儒。

現在盧植打算舉薦他,陳暮當然很開心。

“甚好。”

見到陳暮這麼上進,盧植也很欣慰,若非他現在在朝爲官, 不像十多年前那樣辭官回涿縣治學,他都想收陳暮做弟子了。

“對了先生,後學此來是想說,大哥此次麾下傷亡過重,兵甲大量損壞,需要補充,請批條增補。”

陳暮想到了正事,向盧植請求。

“此乃小事,以後玄德部曲有戰損,不需要再問我,直接找趙琳即可。”

盧植轉頭對那位趙主簿說道:“趙琳,你去核對。”

陳暮對趙主簿露了個笑容,說道:“趙主簿,我二哥和三哥在那邊,可讓他們帶你去。”

趙主簿臉色不變,矜持地點點頭,踏步找關羽張飛去了。

陳暮又向遠處的關羽張飛使了個顏色,二人心領神會,帶着趙主簿去“覈對”戰損。

劉備見陳暮和盧植相談甚歡,便說道:“四弟,師君打算今夜襲擊曲樑。我提議讓大軍混入降卒之中,冒充易陽敗軍,詐開曲樑城門,你看如何?”

陳暮想了想道:“此方法當然可行,但需要馬匹,易陽離曲樑不過40裡地,洺水洶涌,此地潰軍沒有船隻,必然本能大批逃向曲樑,若用此策,則必須搶在潰軍抵達曲樑之前到,不讓易陽陷落的消息傳遞給曲樑之前方可。”

這就是經典的以時間換空間的策略,也可以算是與時間賽跑。相當於兩個人跑步,誰先到達終點誰就贏。但一個人已經先跑了好一會兒,後面那個人要想追上去,就得作弊了。

盧植爲人果斷,只沉思片刻,就當即下令道:“傳我命令,帶上一部分降卒,召來騎術精湛士卒,集中所有馬匹,奇襲曲樑!”

第三十八章 第一波進攻第七十八章 淮水之戰第二章 反間計第二百六十一章 請陛下禪讓第一百四十五章 開閘第六章 哥,咱家有後臺了第五十九章 釜底抽薪第五章 定策第二十一章 父慈子孝第七十章 我們都是華夏子孫第六十八章 武課第二百三十六章 綁架陳暮第一百一十三章 留畫雕像第七十九章 徐榮的部署第一十三章 收權第七十章 我們都是華夏子孫第六十四章 置之死地而後生第二百四十一章 錯誤的道路第六十九章 沈亭之戰(1)第六十五章 泰山書院開學第一百三十六章 談笑間,黑山軍覆滅!第九章 給曹操送口棺材第二百五十九章 構築防線第八十九章 一十五規劃(完)第一百零二章 章武五年第一十二章 一口雞湯第八十二章 曹操投降與未來規劃第二百三十五章 南陽許子遠第八十九章 鄙人不善坐船第九十八章 葛亭之戰第三十二章 仁義無雙劉玄德,忠孝二全陳子歸第六十二章 奇襲長安第二百五十六章 智取涉縣請假條第三十章 出城死戰第三十二章 仁義無雙劉玄德,忠孝二全陳子歸第五十三章 厚臉皮的袁術第四十四章 曹操發動技能——奸雄第一十九章 投名狀第八十九章 一碰就碎第三十八章 章武二年第七十二章 風雲變色(胡辣湯挺住,河南加油!)第六十六章 朝廷諸公的援助第六十六章 曹操未曾設想的道路第五十二章 泰山書院第一百零二章 章武五年第八十四章 計中計中計中計第一十二章 一口雞湯第一百一十三章 鞠義練兵第六十二章 奇襲長安第三十三章 拉開序幕第一十四章 此去洛陽第二百三十九章 令人疑惑的策略第五十八章 趙雲雨夜入禹州端午節請假條第八十五章 全面戰爭的開端第二十四章 調虎離山第二百三十三章 北上第六十三章 人心險惡第一百九十八章 徐榮回遼東第一十三章 收權第三十六章 學宮最後一天(4)第四十二章 壯年黃忠第四十二章 走馬豫州第一百一十五章 海頭城外第二十四章 聽四叔的話第二百五十八章 仲長統第九章 既當......又立......端午節請假條第三十二章 清君側第二百四十一章 錯誤的道路第二百六十六章 袁紹北上,呂布東歸第三十五章 反其道而行之第二十二章 呂布的困境第三十一章 先發制人第六十一章 三面包夾第二百六十一章 請陛下禪讓第七十七章 馬第九十五章 荊州風雨第六十章 孫策第三章 盧植第一百九十六章 破城只需要一架雲梯第一十四章 此去洛陽第一十六章 互相算計第二百二十六章 將計就計第六十五章 奇襲箕山第三十三章 此間涼第四十五章 遷都(感謝雲哥的盟主)第二十六章 坐而論道第一十四章 中庸之道第七十三章 亂世一鍋粥(1)第二百四十三章 試探第四十八章 籌謀第三十二章 清君側第七章 覬覦河內第二百二十五章 戰術佈置第二百零四章 圖謀界橋第九十章 主動出擊第一百五十六章 上鉤了第一百八十六 鞠義復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