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十九章 年輕袁紹,雄主之姿(感謝魯比大佬盟主)

“三國之謀伐 小說()”查找最新章節!

聽到陳暮有辦法幫袁家弄兩個太守,袁隗欣然同意。

對於他來說,不同意那是傻子。

他當時候甚至還在心裡想,這個尚書令得多傻,纔會提出這樣的利益交換?

拿一個太守換兩個太守,只是爲了自己留下來的政策順利實施?

呵呵。

碰上這樣的事情,袁隗做夢都能笑醒來。

簡直是血賺。

然而他不知道的是,他會這麼想,是因爲袁隗站在自己的角度來思考問題,如今政局穩定,海內承平,大漢完全沒有任何要滅亡的跡象。

事實上,即便是原本歷史上的東漢,也完全沒有到皇朝末路的時候。

縱觀歷朝歷代,所有王朝崩潰,都離不開幾點。

一,王朝失去了民心,起義不斷,如秦末和元末。

二,天災人禍以及外敵入侵,如宋末和明末。

三,皇帝大權旁落,各地軍閥無數,如晉末和唐末。

特別是晉末和唐末後期催生出了南北朝和五代十國,可見地方勢力有多混亂。

而東漢呢?

雖然也有起義,但除了黃巾之亂,基本沒有威脅到統治的大規模反抗。

天災人禍和外敵入侵更無從談起,天災雖有,卻不是很多,動搖不了根基。

至於外敵,除了幷州以外,幽州和涼州的外族勢力,基本都被地方軍閥打成死狗。

皇權旁落也不可能,因爲漢靈帝還掌着權,局勢也還算穩當,不然的話,他不會腦殘到收稅。

而且即便收了稅,在他死前也沒發生太大的動亂,就可想而知漢末都沒有這些問題。

要不然爲什麼說其它朝代都以弱亡,

唯獨漢以強亡?

那是因爲漢朝真的不該亡。

如果沒有董卓的話,正常情況下,哪怕劉辯劉協少年繼位,依靠朝廷那一批老臣,完全可以度過這段困難時期,等皇帝長大後掌控權力。

更何況現在漢靈帝還沒死。

所以在袁隗看來,如果有人跟他說大漢國祚就這幾年的事情,估計袁隗會把他當神經病看待。

而且不止是他,幾乎天下的人都這麼想。

當初陳暮跟劉備說起這件事情,那還是黃巾之亂,大漢江山搖搖欲墜的時候,結果劉備的反應充滿了不敢置信,就代表了現在大部分人的想法。

因此袁隗根本想象不到,未來會發生那樣的變故,聽到陳暮的請求之後,幾乎想都不用想,直接就答應了。

這就是因爲兩人站的視角不同,考慮的問題也不同。

陳暮看到了江山變遷,要把未來的對手弄走。

袁隗以爲江山穩固,想要讓子孫升遷。

目光的長遠,決定了未來變化。

在陳暮走後,袁隗就立即派人去把袁術叫來。

之所以叫袁術不叫袁紹,是因爲兩個人不對付,關係並沒有大家所想象的那麼好。

袁術曾經公然說:“羣豎不從吾,而從吾家奴乎!”

當衆罵袁紹是自己的家奴,完全不把袁紹當兄弟,可見二人關係有多惡劣。

因此袁隗爲了防止二人見面吵架,只能一個一個地喊來,而且必須先叫嫡子袁術,不然袁術知道了肯定會鬧。

當袁術來到袁隗的府邸,看到袁隗正在湖心亭釣魚,有些散漫地道:“叔父,叫吾來何事?”

袁隗淡淡地道:“公路,我欲把你調出京城,去外地做太守,你覺得如何?”

袁術驚訝道:“叔父有門路?”

其實虎賁中郎將也不是完全沒有權力,《漢官典職》曰:虎賁中郎將,主虎賁千五百人。

然而相比於人家北軍的中郎將執掌數萬人,袁術這個虎賁中郎將其實就是個看大門的,管1000多人的皇宮外圍宿衛禁軍,權力也就那樣,而且不是那麼自由。

所以袁術早就不想幹了,只是礙於這個職位是袁家傾盡全力才弄上去的,不得不繼續做下去。

聽到自己要外放太守,去地方當土皇帝,袁術當然開心。

“嗯。”

袁隗點點頭道:“不過也沒有十成把握,我叫你過來,只是讓你做好心理準備,看你願不願去。”

“願意,當然願意,天天看宮門,我早就嫌煩了,只是不知是何地?”

袁術毫不猶豫同意。

袁隗便說道:“願意就好,如無意外,應當是長沙郡。”

“長沙郡?”

袁術心中竊喜,那地方好呀,天高皇帝遠,而且非常富庶,是個好地方,當下高興地道:“那就拜託叔父了。”

“嗯,去吧。”

等他走後,袁隗又差人叫來袁紹。

袁紹長得姿貌威容,相貌英俊,抵達袁隗府邸,恭敬地對袁隗說道:“叔父。”

相比於對待袁術,袁隗對袁紹的態度就好得多,笑着說道:“本初,最近在忙些什麼,有些日子沒回府裡了。”

袁紹恭敬道:“大將軍這幾日常與我交談至深夜,紹實在脫不開身。”

“嗯。”

袁隗說道:“你得大將軍賞識,是件好事。不過還有另外一件好事,看你願意否。”

“哦?”

袁紹不解道:“是何事。”

袁隗道:“那新任的尚書令陳暮陳子歸,你可曾聽聞?”

“自然。”

“他願意舉薦你爲永昌太守。”

“舉薦我爲太守?”

袁紹一頭霧水,自己和那陳子歸素來沒有交情,他會這麼好心?

“不錯。”

袁隗點點頭,說道:“那陳子歸有求於我,作爲交換,你與公路每人一地太守,過兩年之後,我再想辦法把你們調回洛陽,有了這份資歷,就算沒有當上九卿,最少也是京兆尹或者司隸校尉,將來再爲我袁家添二公,亦不遠矣。”

之所以袁隗不對袁術說這些話,而對袁紹和盤托出,是因爲袁隗和袁逢其實都比較欣賞袁紹。

《三國志》記載:“紹生而父死,二公愛之。幼使爲郎,弱冠除濮陽長,有清名。”

雖然袁紹是袁逢的庶子,但過繼給了袁成,那也算是袁家嫡子。所以袁隗和袁逢都比較喜歡他,對袁術就嚴格許多。

這一點其實很好理解,做父母的,對子女要求肯定很嚴格。如果是親戚家的孩子,那肯定要表現得喜愛,就算做錯事情,也不好意思責罵。

更何況袁紹的能力確實要比袁術優秀,爲人處世,心胸謀略,袁紹都要比袁術強得多。

唯一的問題就在於,袁紹因爲四處結交黨人而得罪過宦官,袁隗甚至因此被大宦官趙忠警告過,以至於袁家根本不敢給袁紹資源,幫他提升職務。

這種情況下,使得袁紹必須要依附何進,才能混個一官半職,這是最可惜的地方。不然的話,袁紹也不可能到現在才六百石。

如今新任尚書令願意幫忙舉薦,還說會想辦法說服天子,袁隗當然一百個願意,現在就看袁紹的意思。

只是出乎袁隗意料的是,袁紹遲疑片刻,說道:“此事,容我考慮考慮。”

袁隗臉沉下來:“本初,永昌雖是偏僻了些,但還算安穩,只要你過去待一兩年,我很快就會把你調回洛陽,這是一個晉升機會,可不能錯過。”

“叔父,這些紹自然清楚,只是如今紹得大將軍賞識,我不願在此時離開。”

袁紹堅定地搖搖頭。

他以前也不是沒有被朝廷徵辟過,但當時在給母親守孝,不得不拒絕徵辟。

如今倒是想往上爬,可與黨人爲友,導致被宦官排斥,正常的升遷機會已經斷絕,只能從何進那想辦法。

要知道,東漢歷史是外戚與宦官輪流掌權。

如此反覆更迭,權力交錯。

當時很多士人都喜歡依附外戚,而不願意依附宦官,比如竇武李膺劉淑等人就是典型的例子。

桓帝靈帝時是宦官掌權的時候,按照權利更迭,下次也該輪到外戚。

而如今黨人多依附於何進,袁紹與黨人交往極其過密,爲了贏取名望,也爲了以後何進掌權的時候能夠得到晉升,袁紹纔不願意在這個節骨眼離開。

“你真的不願去?”

袁隗不太高興。

袁紹想了想,答道:“我蒙大將軍看重,每日跟隨左右。如果叔父一定要我去的話,得讓我去問問大將軍的意見。”

提起何進,袁隗臉色緩和下來,點點頭:“如此,那便依你,你去找大將軍談談吧。”

“那我去了。”

袁紹倒退着出去,叔父的話雖然有道理,可他從來是個堅持主見的人。

像以前叔父袁隗就斥責自己,不要再跟黨人交往,這樣會給袁家帶來滅門之禍,甚至自己也差點被趕出袁家。

但即便如此,袁紹也是堅持己見,可知他是一個有想法的人。

如果陳暮知道這件事的話,一定會感嘆自己失算了。

誰說袁紹色厲而膽薄,好謀而無斷,幹大事而惜身,見小利而忘義的?

人家明明十分果斷嘛。

這一點上,其實就有點刻板印象。

袁紹早期還是很厲害的,比如袁隗曾經不許他與黨人結交,袁紹堅持己見。

後來何進殺宦官十分猶豫,袁紹也是非常堅定地勸何進要果斷一些。

包括在何進被殺之後,袁紹亦是第一個帶兵衝進皇宮誅殺宦官。

而面對董卓強權,他也是敢於站出來正面硬剛,雖然差點被董卓殺了,卻也見其膽魄。

要是沒有真本事的話,袁紹又怎麼可能虎踞冀州?

只是可能到了那個年紀和地位,逐漸改變了性格,開始瞻前顧後,猶猶豫豫而已。

至少年輕的袁紹,確實有雄主之姿。

爲了方便下次閱讀,你可以點擊下方的"收藏"記錄本次(第185章 年輕袁紹,雄主之姿(感謝魯比大佬盟主打賞))閱讀記錄,下次打開書架即可看到!

喜歡《三國之謀伐》請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薦本書,謝謝您的支持!!()

第一十二章 一口雞湯第二十六章 奔馬第六十二章 四弟是真的狗第一十三章 初平二年第一十四章 中庸之道第九十七章 各有算計第五章 四弟很忙第七十八章 舊時代的消散,新時代的開啓第九十四章 歷史的書寫者第一十三章 大幕濺起第一十一章 人算不如天算第二十九章 論仁第八十四章 兵臨城下第四十八章 籌謀第四十九章 孝康帝第九十二章 呂布大意失仙人第六十三章 英雄所見略同第四十四章 我也是有兄弟的第五十九章 釜底抽薪第一百零一章 淶水之戰第五十一章 約戰曹操第二百五十章 袁紹死了?第三十三章 拉開序幕第一百九十七章 張郃投降第七章 弟,咱家沒錢了第七十八章 收降四將第二十五章 一聖一龍一虎一狐第四十一章 陳暮是我弟第一百二十七章 哺時定策第八十章 劉表東進第五十五 招攬荀彧第三十五章 西涼亂第六十六章 呼朋喚友第五章 賄賂第六十六章 張遼高順歸屬第七十五章 徐榮,奏起戰爭的號角第一百九十四章 魚死網破第一百一十六章 總攻開始第七十一章 沈亭之戰(3)第一十八章 君臣和睦第一十四章 關中諸事第八十四章 大漢光明的未來第七十九章 局勢明朗第四章 半個大漢人第三十八章 合縱連橫第一十九章 也曾一言而拯救黎民!第四十七章 進城第三十四章 祭祀第六章 呂布的處境第六十章 入駐華陰第四章 推諉第二十三章 萬軍叢中取敵將首級第一十八章 我曾一言而禍亂天下!第一章 唯一的光第一十一章 茶藝第一百二十七章 天子出巡第六章 馬鈞一週年,不寫書,聊聊人生第一百五十四章 南方大亂再起第三十三章 一世人,四兄弟第五十八章 呔,看法寶端午節請假條第四十章 人心所向,優勢在我第一百零八章 微服私訪第二十章 閻忠的二個任務第六十四章 把曹操往南逼第一百零七章 螳螂伏擊馬車第一百八十八章 崩潰第六十九章 農業規劃第七十八章 舊時代的消散,新時代的開啓第二十八章 算無遺策第九十章 主動出擊第六十三章 玄甲重騎第三十五章 虎牢關前第一百零六章 夏侯涓第一百零一章 淶水之戰第二百七十二章 圍魏救趙第五章 漢末羣雄之紅馬董仲穎第九十四章 欠我三條命第二十三章 萬軍叢中取敵將首級第二百五十二章 詐降第六十二章 關中大勝第一百章 收復荊州第六章 漢末羣雄之猛虎孫文臺第九章 既當......又立......第六十六章 科學,從數學開始第三十五章 學宮最後一天(3)第三章 得兗州第六十二章 奇襲長安第四十一章 人生如戲,全靠演技第五十四章 萬里長征第一步!第三十章 東漢門閥第七十四章 真真假假,虛虛實實第二百八十一章 三請三辭第一百九十六章 破城只需要一架雲梯第一十七章 各有算計第二十六章 奔馬第四十五章 遷都(感謝雲哥的盟主)第一百八十章 姓的智慧請假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