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零九章 諸葛亮的考覈與安排

劉玉沒有挽留馬震在行宮之中逗留,馬震的價值根本就沒有他五個兒子那麼高,劉玉作爲天子沒有必要過多的表示自己的恩寵。

自從奪取了荊州之後,劉玉整個人似乎變得懶散起來,感覺對很多事情都不是那麼上心。

人天生有一種惰性,任何人都無法例外的。劉玉奮鬥了這麼多年,到了荊州之後,纔開始變得懶散。或許是被荊州安逸的氛圍給感染到了吧。

而馬震更加不敢打擾劉玉了,他多年在世家之中打滾,他自然能夠看得出劉玉不是很待見他。現在他的目的已經達到了,馬家的復興已經很有希望了,他可不想給劉玉添加不好的印象影響到自己兒子的前途。

馬家的五個年輕人被李貴帶到了諸葛亮的面前。

諸葛亮還在埋頭公幹,看到李貴帶着五個長得差不多的人過來,頓時停下了手頭上的工作,走了出來,疑惑地問道:“李大人今日前來,可是陛下有要事吩咐?”

諸葛亮和李鬼沒有什麼交情,李貴來找他一定有事情,而這個時候前來的話,十有八九是劉玉要吩咐諸葛亮做事了。

李貴笑呵呵地說道:“陛下讓在下前來傳達陛下的旨意,諸葛大人請接旨吧。”

“臣恭請陛下聖旨。”諸葛亮沒有任何的猶豫立刻立正恭候李貴宣讀聖旨。

現在可沒有天子宣讀聖旨,臣子就要跪下的規矩,那是幾百年的事情了。當然了,在這個時代,你要是跪在地上或者五體投地迎接聖旨,是沒有人管你的。在這方面,劉玉這個神武天子就顯得有點隨意。

馬良等人一臉震驚,這迎接聖旨好歹要佈置一下香案啥的,就這麼直挺挺地站着等候,就不怕腦袋和脖子分家?很顯然諸葛亮不但做了,而且還做的十分的乾脆,幾乎讓很難想象這個就是名震荊州的臥龍諸葛亮。

諸葛亮不知道他在劉玉這邊的習慣動作已經讓馬良等人給鎮住。

劉玉這邊都是這樣的情況,諸葛亮之前也是很不習慣的,但時間久了,諸葛亮也被感染了。

“今有荊州馬家良家子弟五人,特交由諸葛孔明從優擇用!欽此!”李貴宣讀了劉玉的聖旨。

劉玉的旨意十分簡潔,就是讓諸葛亮看馬良這些人能不能用,從優擇用的意思就是不行的話就把他們給趕走。

一般來說,劉玉的眼光是不錯的,能夠派到諸葛亮這裡來,就不會給諸葛亮製造麻煩的。

“臣遵旨!”諸葛亮領旨謝恩。

李貴將聖旨交給了諸葛亮,然後拱手說道:“諸葛大人,這幾個後生就交給大人你了。陛下那裡還等着在下的回信,就不打擾了。”

李貴說完這句話後就扭頭離開了,一點留戀的意思都沒有。

“李大人慢走,不送了啊。”諸葛亮笑呵呵地送別李貴。

在李貴走後,諸葛亮回到了自己的座位上,馬氏五常都一臉恭敬地站在諸葛亮的面前。

諸葛亮悠悠地說道:“馬氏五常。本官也算是荊州出身,你們五兄弟的名聲早就響徹耳邊。一直都沒有機會相見,如今能夠在茫茫人海相遇,還真的一種緣分。”

諸葛亮要是不知道馬氏五常的名頭,他在荊州就是白混了。諸葛亮雖然一直在南陽窩着,但是荊州數得上的人物,他都一清二楚,只不過沒有親眼見過而已。

“大人過譽了。”馬家幾兄弟異口同聲地說道。

諸葛亮是聽說過他們的名聲,但是名聲不代表一切,諸葛亮也是要實際考覈一番纔可以的。畢竟以前劉備的名聲夠響亮了吧,可還不是一個心狠手辣的梟雄人物。

“陛下讓本官從優擇用。那麼現在本官就對你們先考覈一番。”諸葛亮淡淡地說道。

“請大人吩咐。”馬家五個兄弟都是聆聽諸葛亮的吩咐。

他們的心中同樣是在嘆氣啊。看諸葛亮的年紀,和他們相差不了多少,還可能比馬老大還要小。現在人家年紀輕輕的就可以坐在自己對自己進行考覈。只不過他們並能沒有一絲的不服氣,臥龍諸葛亮在荊州的時候就是能夠和南州第一名士相提並論的存在,人家現在有這樣的權利和地位是憑能力闖出來的。

諸葛亮開始對馬家的五個兄弟開始考覈了。諸葛亮首先對馬老大開始詢問。

諸葛亮的問題一開始都是一些內政的問題,然後就是一些軍旅上的問題。馬玄剛開始可以對答如流,但是慢慢的就有點答不上諸葛亮的問題了。諸葛亮幾乎都知道馬玄的能力所在,適合內政而不適合軍旅,能力不能說一流,但還是一個十分不錯的內政好手。

諸葛亮馬上就把馬玄安排到了一個專門管治民的職位中書曹,但是隻是一個小小的職位,就看馬玄願不願意了。

馬玄自然是同意了,以前在劉表那裡是得到重用而已。到了神武朝廷,一切都按照功勞和實力說話,馬玄相信自己絕對能夠得到他人的認可的。

接下來就輪到馬康了。

諸葛亮問了一些問題,但是馬康的回答就讓諸葛亮感覺有點不可思議了。

馬康是一個比較懶散的人,智謀和能力是有的,但很多時候就是擔心這個擔心那個,又不想多用腦力,他的回答是很不錯,可卻沒有達到諸葛亮心中的標準。

諸葛亮是一個十分勤奮的人,最見不得有人懶散的。可是馬康剛纔的回答雖然有種讓諸葛亮厭惡的懶散韻味,可是細細琢磨起來,似乎有着另一外一層道理。

對於這種懶散的人,諸葛亮給了一個十分沉重的任務給他,讓馬康負責糧草的調撥,爲治粟郎。這可是一個體力活,事務繁多,責任重大。馬康一聽到這樣的工作,頓時臉色都發白了,但一想到自己父親那麼期望自己能夠爲他爭口氣,馬康也認命了。

而馬津卻是一個很陰冷的傢伙。諸葛亮都覺得要不要將馬津給送到“暗部”過去,他的氣質和“暗部”的探子十分類似。而諸葛亮只能想想而已,“暗部”人員的選拔有着自己的一套方法,也沒有和朝中任何的部門有關聯,屬於獨立的存在。

諸葛亮也聽說過馬津不講情面,那麼最好的就是主持訴訟、治安一類的工作。諸葛亮就把馬津安排到了襄陽尉曹這個職位。

這可是一個苦差事,這裡世家林立,一些世家子弟仗着自己的勢力違法亂紀是常有的事情,官府都拿他們沒有辦法。這個位置是很容易得罪人的,從來劉表當政開始,襄陽尉曹就沒有一個人能夠當的長久的。以至於到目前爲止,襄陽尉曹的位置還是空虛的,沒有一個敢接手的。

諸葛亮給了馬津這樣的一個職位,算是很看得起他了。

馬津對諸葛亮的安排沒有意見,似乎沒有什麼大不了似的,甚至還興奮起來了。馬津知道襄陽尉曹的職責,早就看那些平時橫行霸道的世家子弟不順眼,雖說現在劉玉身爲天子至尊駕臨襄陽,平時都是作威作福的世家子弟都老老實實地回到自己的家中閉門不出。但總有一些腦殘不怕死的蠢貨出來搞事,這就是需要尉曹出來主持公道了。馬津一想到可以收拾那些平時自己看不慣的傢伙,想想就覺得興奮。以前是顧慮自己的家族,現在馬津的後臺很硬變成了神武皇帝劉玉,馬津不狠狠地表現一回都覺得對不住自己。他的嘴角微微上揚,給人一種陰狠的感覺。

諸葛亮心中一跳,似乎自己做了一個改變他人一身的決定。可是話已經說出去了,諸葛亮也不好收回來。

馬津在諸葛亮不經意的引導下有種向酷吏發展的趨勢。

而十數年之後,馬津經過自己的努力和對犯法之人狠辣的手段,成爲神武朝廷有名的酷吏,幫助大漢朝廷懲奸除惡。

這也是後話了。

到了馬良這裡,諸葛亮就提出了各種各樣的問題來考覈他。諸葛亮是知道馬良是五人之中無論哪一個方面都是最強的,所以問得問題都比較難。這些問題的答案沒有一個準確的答案,而且涉及到方方面面。

這些問題對馬良來說有難度,但難度不大,馬良只是沉思了一會就不斷地將自己的看法說了出來。諸葛亮聽到馬良的答案之後,慢慢的,他的臉上露出了笑容。馬良的答案很大的一部分和諸葛亮心中的答案是重合的。而馬良卻十分努力說服諸葛亮認可自己的看法。

諸葛亮突然有了一種遇到知己的感覺。這個馬良居然能夠有這麼好的見識,他之前怎麼就沒有發覺呢?

諸葛亮不斷地提出問題,馬良也是進入了狀態,對諸葛亮的問題一一作出瞭解答。而諸葛亮有時候聽到馬良的答案和他有出入的地方就會反駁,馬良更是一一辯解。場面似乎成爲了諸葛亮和馬良之間的辯論了。

剩下的四個人一臉的無語,這兩個人在幹嘛?

到了最後,諸葛亮終於知道馬良的能力,是一個十分難得的智者,在荊州才俊之中可以說數一數二,這樣的人才必須要重用。

“季常真乃國士之才啊。”諸葛亮肯定了馬良的才華。

“大人過譽了。要說國士之才,大人與在下年紀相仿,已經是天下聞名。在下要向大人多多學習。”馬良恭敬地說道。

諸葛亮一陣莞爾,看來這個白眉毛的馬良可不是一個能夠小看的人,這人值得深交。

已經知道馬良的才華,但是如何安排馬良就是一個很難的問題了。諸葛亮不得不要仔細一點考慮,好讓馬良的能力可以得到最大的使用和提升。

諸葛亮沉思了一會之後,說道:“季常不如就先在本官麾下辦事吧,本官的公文事務繁多,季常可以協助一些。”

好吧,諸葛亮說的婉轉,但是個人都知道諸葛亮這是想要好好地培養馬良了。

馬良恭敬地說道:“多謝大人,以後還請大人多多栽培。”

諸葛亮輕輕點頭,他覺得馬良一定能夠幫到自己的。同時諸葛亮也覺得這是劉玉的用意之一,派來一個智謀不低的智者前來協助,總比諸葛亮一個人忙乎得好。雖然有龐統這個副手,但那是名義上的,龐統平時都不會在諸葛亮這裡,全部都是在烏林港那邊呆着。

年紀最小的馬謖一直在等着諸葛亮詢問,可是諸葛亮和馬良談了那麼久,到了說完之後就似乎把他給忘記了。

馬謖自然不幹了,拱手說道:“大人,現在該輪到我了。”

諸葛亮樂了,看來這個小傢伙是心急難耐了。但是諸葛亮卻覺得馬謖年紀那麼小,現在可不能給他一些職位。

可諸葛亮一直都是公平做事,既然其他四人都考覈了,馬謖自然也是要考覈的。

諸葛亮就向馬謖提問了一些問題,馬謖也興奮地回答了。但結果不讓諸葛亮滿意。

諸葛亮輕輕搖頭,心中嘆道:“還是太年輕了。想法是有,但是卻一點都不實用。”

“大人,你覺得我如何啊?要安排什麼職位給我啊?”馬謖反倒問起了諸葛亮來。

馬玄的臉頓時就黑了,怒斥道:“無禮!”

馬謖這才反應過來自己剛纔是冒失了,諸葛亮看起來是年輕的,但現在身居高位,自己剛纔那樣是冒犯了他的威嚴。

“不礙事!”諸葛亮輕輕說道:“幼常啊,本官看你能力是有,但還是需要好好讀書。本官看你一表人才,多多努力的話,肯定是國之棟樑。本官推薦你到洛陽去跟當世大儒子幹先生學習。不知可好?”

“啊?讀書?”馬謖當即就傻眼了,他的哥哥都是做官了,他卻要去洛陽讀書,這是幹什麼啊?

“多謝大人對幼常的栽培。”馬玄和馬良等人立刻就替馬謖答應下來了。

諸葛亮一臉的笑意,看來馬良他們是知道自己的用意了。

只有馬謖一臉懵逼。

第一千九十五章 暫時穩住腳跟第六百四十九章 臣能做的只有這麼多第五百零三章 孫策表達的善意第一千六百章 劫掠百姓的蠢材第一千四百一十八章 殺氣沖天第三百六十三章 主動上門第七百七十三章 朕不需要第一千三百二十九章 劉玉駕到第一千三百九十二章 元直,你輸了第九百六十三章 諸位有何貴幹?第十三章 新府邸2第九十六章 兵臨城下第八百三十六章 一攻而下第五百五十章 說好的單挑?第一千五百九十四章 攻城開始第二百三十八章 被教做人的張燕第一千三百五十二章 防線告破第九百一十一章 先打曹操第三百二十五章 只是一場夢第一千二百四十六章 平胡三策第一千一百五十八章 曹操的最後一戰第一千一十九章 劉華與童淵相遇第一千六百三十七章 交州軍的逃亡第七百二十四章 劉玉的謀劃 徐庶的建議第八百五十四章 中毒第六百六十二章 甘梅被吃掉第一千二十章 收爲親傳弟子第三十四章 情報機構“暗部”第五十一章 在下王越第四百六十章 稱帝后的封賞第一千三百五十二章 防線告破第一千六百八十八章 劉軍撤退之路第一千五百六十八章 國太來找茬!第九百零二章 荊州馬家父子的決定第一千五百六十二章 淨街虎孫尚香第四百八十七章 太史落水 雲長尷尬第六百五十六章 歸於平靜第七百六十三章 蒯越、蔡瑁密謀(一)第一千一百四十三章 諸葛亮到來第一千二百八十二章 寇封的報復開始了第八百五十六章 觸及底線 欲除劉備第六百六十五章 龍鳳皆有後第三百七十九章 關羽立威名第一千五百五十六章 這誤會有點大第七百四十二章 搞笑的應敵第九百五十六章 劉璋麾下的意見第七百五十六章 深入到百姓之中第一千兩百零一章 你這老小子是什麼人!第一千六百二十六章 蔣幹流了一滴冷汗第五百一十四章 曲線救國第二十五章 返回洛陽第六百九十八章 咱們已經是陛下的人了第八百五十一章 無毒不丈夫第一千二百六十八章 荊州出兵第四百七十章 徐州有變 北海城破第一千五百四十五章 救回孫策和周瑜的希望第一千八百四十四章 一家人就要整整齊齊第七百四十八章 開門!第五十五章 太后召見第一百二十二章 初見劉關張第一百四十七章 風光大葬第一千六百七十八章 劉玉改變主意了第二百九十章 大義滅親第二百四十七章 吃了大虧的袁紹第四百二十七章 劉玉的進展第一百二十五章 大戰黃巾第四百三十三章 袁譚挺進 袁尚出征第二百四十八章 孫堅病死第一千三百三十一章 敲打劉璋 信心大增第二百八十九章 鎮定自若 閉關鎖國第九百四十九章 羣毆與單挑只在一線之分第五百六十三章 還有王法麼?第三百五十一章 曹袁夾攻劉玉 四面包圍第一千二百五十九章 大規模推廣第四百零五章 大哥,我對不住你啊!第一百一十六章 曹嵩父子雁門行第一千三百五十七章 劉備艱難 劉玉下旨第七百三十章 二哥,我是老四第一千四百九十六章 麻煩侯爺您解釋一下第一千六百五十二章 蠻人的快速應對第九百零六章 伊、傅二人前往益州第一千五百六十六章 賞花設局第五百七十四章 魏文長第六百三十三章 命中註定第一千七百九十一章 江水之下第七百章 這名聲算是完了第八百三十八章 強搶民女第八百二十三章 強強對戰 關張均敗第八百八十六章 賈詡和曹操的PK開始了第五百九十三章 派人把諸葛亮綁過來第一千三百八十四章 好友之間的對戰第五百三十一章 謠言止於智者第六十五章 對付鄉紳第一千二百六十四章 劉備的日子不好過第一百八十七章 弘農城第一千八百六十五章 朝堂第七百五十章 關羽送糧 陳到嘴利第四百三十三章 袁譚挺進 袁尚出征第一千五百六十一章 東吳需要外援第七百一十六章 江東軍的遭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