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9章 司馬懿

龐統道:“主公,召我等前來是否商議該不該留下曹操?”

張浪道:“正是!召諸位前來,正是商議是否留下曹操此人。”

郭家道:“曹操乃曹營統帥,即稱曹營之虎。然司馬懿此人歲不顯山露水,但懷縣一戰也初顯鋒芒,假以時日也是一虎,雖然身在曹營但此人城府頗深,心計極強。正如主公所言,極有可能在曹操死後控制曹營。”

龐統卻不以爲然道:“司馬懿縱然有如此心機,但想控制曹營手下千軍萬馬,可能也是難如登天吧?何況他只是曹操手下一員大將,而且並無實權,奉孝所言未免太過危言聳聽了吧?”

張浪見兩人又起了不同意見,也沒有阻止。郭嘉見張浪並沒有說話的意思,便繼續道:“士元,有所不知,司馬懿此人的確有其過人之處,不得不防啊!”

龐統卻想“自己從未聽說過此人名號,若不是懷縣領軍攻城,查點生擒張浪,還真不知道司馬懿的存在,但龐統見郭嘉如此推崇司馬懿,而且郭嘉平時絕隨便誇獎一個人,這司馬懿究竟何許人也?”這時他纔不得不認真思考一下。便接着道:“奉孝所言之人,統確實不知。”

郭嘉道:“士元,喜隱居山林、求學四海。而此人雖在曹營,卻一直未得重用,因無戰功又無人舉薦所以只好默默的等待機會的來臨,能在曹營潛伏這麼久,纔是真正的可怕之處!司馬懿其先出自帝高陽之子重黎,爲夏官祝融,歷唐、虞、夏、商,世序其職。周朝,以夏官爲司馬。其後程柏休父,周宣王時,以世官克平徐方,錫以官族,因而爲氏。楚漢間,司馬仰爲趙將,與諸侯伐秦。秦亡,立爲殷王,都河內。漢以其地爲郡,子孫遂以爲家。自仰八世,至東漢安帝時,生徵西將軍鈞,字叔平。司馬鈞生豫章太守量,字公度。量生潁川太守司馬俊,字元異。俊生京兆尹司馬防,字建公。司馬防就是司馬懿的父親,司馬懿爲司馬防次子,史書稱他“少有奇節,聰明多大略,博學洽聞,伏膺儒教”南陽太守楊俊素以知人善任著稱,司馬懿二十歲前,楊俊曾見過他,說他絕非尋常之之;尚書崔琰與司馬懿的兄長司馬朗交好,曾對司馬朗說:“君弟聰亮明允,剛斷英特,非子所及也”建安六年(201年),郡中推舉他爲上計椽。時曹操正任司空,聽到他的名聲後,派人召他到府中任職。司馬懿見漢朝國運已微,不想在曹操手下,便藉口自己有風痹病,身體不能起居。曹操不信,派人夜間去刺探消息,司馬懿躺在那裡,一動不動,像真染上風痹一般。建安十三年(208),曹操爲丞相以後,始用強制手段闢司馬懿爲文學掾。曹操對使者說,“若覆盤桓,便收之”》)。司馬懿懼之,只得就職。曹操讓他與太子往來遊處,歷任黃門侍郎、議郎、丞相東曹屬、丞相主薄等職。司馬懿在曹操手下任職,小心謹慎,勤勤懇懇,“至於芻牧之間,悉皆臨履”。建安二十年(215年),曹操征討張魯,司馬懿隨軍。他對曹操說:“劉備以詐力虜劉璋,蜀人未附而遠爭江陵,此機不可失也。今若曜威漢中,益州震動,進兵臨之,勢必瓦解。因此之勢,易爲功力。聖人不能違時,亦不失時矣。”曹操說:“人苦無足,既得隴右,復欲得蜀”!沒有采納他的建議。

龐統道:“如此說來,司馬懿此人絕非泛泛之輩,雖是如此統還是認爲以司馬懿現在的官職想要控制曹營,也絕非易事!”

張浪驚道:“奉孝,對司馬懿的分析還是很透徹的嘛!司馬懿此人絕非泛泛之輩”張浪之所以會幫郭嘉說是因爲他想到一些更可怕的事,他記得“在建安二十四年(219),當孫權向曹操上表稱臣、慫恿曹操自立爲帝。曹操說:“此兒欲踞吾著爐炭上邪!”司馬懿說:“漢運垂終,殿下十分天下而有其九,以服事之。權之稱臣,天人之意也。虞、夏、殷、周不以謙讓者,畏天知命也”。當時曹操手下的門閥官僚擁漢者尚多,爲曹操所深忌,而荀彧、崔琰等著名人物都因對曹氏代漢有異議而不得善終。大概司馬懿在這個關鍵問題上早就表示支持曹操,因此曹操纔對他由猜忌逐漸轉爲信任。

曹操進封魏王后,升任司馬懿爲太子中庶子,佐助曹丕。時司馬懿“每與大謀,輒有奇策”,爲曹丕所信任和重用,所以關係一直很好。司馬懿還與陳羣、吳質、朱鑠並稱四友。此後,司馬懿更是常謀國事,多出奇策。不久,司馬懿轉爲丞相軍司馬。他指出荊州刺史胡修粗暴,南鄉(治南鄉,今河南淅川東南)太守傅方驕奢,都不應駐守邊防,曹操未予重視。

同年六月,劉備繼取漢中後,派孟達、劉封攻佔漢中郡東部的房陵、上庸等地,勢力有所擴展。七月,孫權欲攻合肥,魏軍大部調動淮南防備吳軍。鎮守荊州的蜀前將軍關羽,乘此機會,留南郡(治江陵,今湖北江陵)太守糜芳守江陵,將軍傅士仁守公安(今湖北公安西北),自率主力北攻荊襄(魏荊州治新野,今河南新野;襄陽郡治襄陽,今湖北襄樊)。圍魏將曹仁,水淹于禁七軍,斬龐德。時樊城守軍僅數千人,城牆因水淹多處崩塌,曹仁曾考慮放棄樊城,被輔助曹仁的汝南太守滿寵所勸止。曹仁決心奮勇抵禦。胡、傅二人果然乘機降蜀。此時,陸渾(今河南嵩縣東北)人孫狼等,亦殺官起兵,響應關羽。關羽聲勢一時“威震華夏”

當時都城在許昌,距樊城很近,曹操感到威脅,爲避關羽鋒芒,一度準備遷都河北。司馬懿和曹椽蔣濟及時勸阻:“禁等爲水所沒,非戰守之所失,於國家大計未有所損,而便遷都,既示敵以弱,又淮沔之人大不安矣。孫權、劉備,外親內疏,羽之得意,權所不願也。可喻權所,令掎其後,則樊圍自解”。曹操從其計,孫權果然派呂蒙襲取江陵,關羽被其俘殺。

此戰的勝利,曹操利用孫、劉爭奪荊州的矛盾,充分運用外交謀略,坐收漁利,不僅挫敗關羽的強大攻勢,解除了樊城之圍,而且也使諸葛亮原定的一路向宛洛、一路出秦川的兩面鉗擊中原的計劃無法實現。更重要的是破壞孫、劉聯盟,改變了當時的戰略格局,掌握了主動權。

徐晃擊退關羽後,曹操嫌惡荊州及附近百姓,想把他們都遷走。司馬懿認爲:“荊楚輕脫,易動難安。關羽新破,諸爲惡者藏竄觀望。今徙其善者,既傷其意,將令去者不敢復還”。曹操從之,沒有移民。藏竄逃亡者果然都復出歸化。

延康元年(220年),曹操去世,朝野危懼,司馬懿管理喪葬諸事,內外肅然。

同年,曹丕即魏王位,司馬懿受封河津亭侯,轉丞相長史。

時孫權率軍向西。朝臣認爲樊城、襄陽缺乏糧,不能抵禦吳軍,請召守將曹仁回駐宛城。司馬懿則認爲不該放棄二城:“孫權新破關羽,此其欲自結之時也,必不敢爲患。襄陽水陸之衝,禦寇要害,不可棄也”。曹丕未依其言,命曹仁放火燒燬二城。後來孫權果然沒有入侵。曹丕悔之不及。

同年,曹丕登皇帝位,史稱魏文帝。由於司馬懿爲曹丕“篡漢”出了大力,所以登基後,曹丕任命司馬懿爲尚書,不久轉督軍、御史中丞,封安國鄉侯。

黃初二年(221年),免去督軍官職,升任侍中、尚書右僕射。

黃初三年(222年),和黃初五年(224年),曹丕兩次伐吳,都以司馬懿鎮守許昌,並改封司馬懿爲向鄉侯。黃初六年(225年)春二月,轉任撫軍大將軍、假節,領兵五千,加給事中、錄尚書事。司馬懿辭讓,曹丕說:“吾於庶事,以夜繼晝,無須臾寧息。此非以爲榮,乃分憂耳”。

同年,曹丕又大興水軍攻吳,仍命司馬懿留守,“內鎮百姓,外供軍資”。臨行,下詔書給司馬懿說:“吾深以後事爲念,故以委卿。曹參雖有戰功,而蕭何爲重。使吾無西顧之憂,不亦可乎”!後曹丕由廣陵回師洛陽,又下詔對司馬懿說:“吾東,撫軍當總西事;吾西,撫軍當總東事”。於是司馬懿留鎮許昌。”

第230章 隆中定三分第300章 北伐跳板(上)第411章 各懷心計第133章 討伐山越第230章 隆中定三分第44章 真相第15章 蔡文姬第14章 焦尾琴第71章 改良戰船第63章 傳國玉璽第302章 絕計第322章 兵不厭詐(下)第285章第275章 春色無邊第226章 上天是公平的嗎第268章 暗藏危機第149章 揮師西進第168章第388章 張郃(二)第429章 借兵第126章 爲你一戰第57章 形勢大變第272章 又見黃月英第246章 怎麼樣的一種感覺第292章 風蕭水寒第302章 絕計第263章 反攻的序幕第450章 關係社稷第5章 裡相投第353章 歷史中的人物(一)第217章 個秘密第38章 小沛初戰第343章 解救懷縣第249章 長沙之變第308章 背水一戰第293章 毛遂自薦第202章 月下陰謀第248章 計中計第417章 再出奇兵?第200章 全面開戰第164章 闢刀第453章 (完結篇) 夷陵之戰(一)第309章 英雄絕唱第391章 名將投誠第193章 欲攀金枝第165章 帳中獻計第209章 魏延第51章 太史子義第432章 請君入甕(一)第132章 兵分七路第233章 風水輪流轉第204章 平都大捷第363章 遜(一)第19章 小試身手第412章 遜遇刺第96章 深夜之變(一)第183章 呂布(一)第106章 典韋VS許褚第137章 黃敘揚威第392章 陳矯第43章 事變第181章 最後的時刻第407章 大戰在即第47章 戰略第324章 張郃VS太史慈(下)第354章 司馬懿的歷史第405章 大喬的表白第449章 範、張投江東第95章 密商大計第391章 名將投誠第281章 相思如潮第216章 個驚喜第265章 烏林爭奪戰(二)第352章 計中之計第207章 兵行南海第133章 討伐山越第423章 司馬懿起兵第108章 血戰大李莊(一)第7章 歃血之盟第275章 春色無邊第16章 愛我所愛第205章 暗會劉備第22章 見文姬第5章 裡相投第286章 灰飛煙滅第115章 徐晃(二)第135章 損失慘重第83章 龍盤黃巾第9章 敗俱傷第259章 決定意義的一戰第121章 緣來是你(一)第93章 移駕弘農第259章 決定意義的一戰第228章 烏巢一戰第360章 誰入曹營(二)第117章 落魄劉備(二)第448章 張飛遇刺(二)第415章 曹營變動?第130章 顛峰會議第169章 糧草之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