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五章 下跌的糧價

這一日,金陵城內十分的熱鬧。法正按照賈詡的吩咐在金陵城內搞調研,看看百姓對於現在的生活還有什麼不滿意,現在的政策法律還有什麼不妥的。

實踐出真知!

這是袁術麾下謀臣信奉的鐵則。

袁術頒佈的的一些政策固然有些驚世駭俗,但在歷史上可都是經過實踐的優秀的政策。不過由於時代不同,還是要考慮一下具體實施會不會出現問題,需不需要根據情況進行改進。

這些東西光是空想肯定想不出來,最好的辦法就是下來調查,看看百姓和士子們對於現在的政策有什麼不滿,或者還有什麼需求。

當然,這些事情肯定不能讓賈詡田豐這些大佬親自來幹了,一般都是讓麾下的小吏來處理。

不過剛好最近法正比較清閒,再加上賈詡也有意鍛鍊其洞徹人性的能力,於是就把他打發過來幫忙,順便看清楚形形色色的人。

“老丈,您最近生活的怎麼樣啊?”

隨意找上了一個鬚髮斑白的老人,法正就開始聊了起來。

人老成精。在這個平均年齡不過二十多歲的戰亂年代,能活到四五十歲都算長壽的了。要想調查袁術麾下百姓的生活情況,找這些老人準沒錯。

在這個以孝治天下的年代,在偏僻的小鄉村負責管理的都是些族老。所以說老人的話語權和見識才是百姓中最廣的。

“很好啊!兒子出去打工了,我和兒媳婦在家種地,孫兒去城裡的一個小書院讀書去了,這日子過的是越來越好了。”

換了身普通百姓衣服的法正看起來不過是個還未及冠的少年,因而老人也沒有太過在意,像嘮嗑似的隨口說道。

法正想聽的可不是這些,這種話已經聽了無數遍,一開始還覺得欣慰,但現在早就聽膩了。直截了當地問道:“您最近生活有什麼不滿意的地方嗎?”

老人對於法正沒什麼戒心,張口就來道:“現在吃穿是不愁了,但糧價太低了,今年的糧價足足比以前低了三成。我兒媳現在都打算和我兒子一起在城裡打工了。”

法正心中暗暗記下。這個問題反映的人不少,但由於耕牛的大量出現、先進的農具的普遍使用以及大量荒地的開墾,江東的糧食今年產出的有些太多了。家家戶戶有餘糧不說,光是揚州府庫多出來的糧食都夠整個江東再吃一年多了。

畢竟江東地廣人稀,土地、耕牛、農具一到位,水利工程再加上肥料和一些耕種的小技巧。原本一人也就分得不到十畝地,而現在只要你想種,三十畝地都能租給你。

這糧價降低三成已經是袁術一直不斷高價收購、控制糧價的結果了。要不然今年的糧價都能跌到兩成不到。

糧價瘋狂下跌,受害的是江東百姓。袁術盡力也只能做到這一步。不過好在還有曹操呂布公孫瓚這些冤大頭,袁術手中多餘的糧食還可以高價賣給他們。

其實古代耕種所得的糧食並非那麼少,一人耕種供給三人之用還是能夠做到的。

但爲什麼糧食一直這麼匱乏?除了天災的原因外,更多的是因爲人爲,主要就是當地的不良士族和豪紳。

他們可都是靠着剝削百姓獲得的利益。別看漢朝二十稅一,稅率很低,但百姓耕種所得的糧食能有三四成到自己手上就不錯了。

這些不良豪紳爲了自己高高在上的地位,寧願把土地扔在一邊也不願意送給百姓耕種,藉着天災和病禍剝削百姓,遲滯着社會的發展。

現在在袁術的鐵血手段和各種懷柔政策之下,這羣蛀蟲想要繼續剝削百姓是不太可能了。

田豐一直在搞的集村並寨和袁術規定的土地政策使得他們再也無法成爲原本的土皇帝,因而一羣豪紳現在開始搗鼓經商了。意圖通過操控糧價來繼續維持自己高高在上的地位。

今年袁術本來以爲能夠維持住糧價不下跌,畢竟自己高價收購瞭如此多的糧食,都足以維持整個江東一年的消耗了。但沒想到竟然還會涌現出如此多的糧食。

想都不用想,這肯定是一些心不甘情不願的小世家和地方豪紳連同一些不良商人搞得。後來郭嘉一調查果然如此。

今年糧食多了,壓低糧價,會導致不少百姓轉而從事其他行業。等到明年糧食少了,再擡高糧價。一拉一伸之下,百姓手中的財富就縮水了。這些心思不良之人想玩的就是這個手段。

“老丈,今年江東生產的糧食如此之多,糧價下跌也是正常。不過是少了兩成而已,應該還可以接受吧。”這個問題根本無法解決,法正只能安慰道。

宏觀調控也是有度的,總不能一直由袁術來收購多餘的糧食吧!以江東現在這個產糧量,袁術繼續下去糧食也花不了,只能坐等糧食發黴。

南方一直以來都不是缺糧食的地方,缺的是人口。原本袁術沒來之前,江東的百姓就過的還不錯,起碼都能夠活下去。世家豪紳手中的糧食更是堆積如山,根本用不完,都發黴了。

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古代這種事情層出不窮。不是糧食少,而是糧食都在少部分人手中。真遇到一個手腕強硬、手段高明的皇帝,糧食根本不會缺的。

像隋朝的開國皇帝楊堅,他留下的糧食直到唐朝還沒用完,就是唐朝還用了二十多年。

要知道隋朝剛剛建立的時候那可真是餓殍遍野,就連楊堅都帶頭跑去洛陽找糧食吃。然而不過十多年,隋朝就富裕到這種地步,簡直是個奇蹟!

楊堅是怎麼做到的呢?他只用了一個小手段,義倉。

豐收年節百姓將手中的糧食自願捐進義倉內,等到災年就將這些糧食免費發放給百姓。後來甚至直接強制百姓募捐。

就這麼一個漏洞百出的破計劃,直接導致隋朝十多年的發展國力就追上了隋朝以前中國最富庶的時期,漢武帝時期。

而漢朝達到這般富庶,用了七十年。而隋朝從開國到現在,才短短十來年,積累速度相當於漢朝的七倍。這是多麼恐怖的速度!

所以說導致餓殍遍野的原因不是糧食產量少,也不是天災頻繁,而是上層之人的貪婪和自私。

第七百六十四章 調兵第五百二十一章 主動權第二百七十九章 楊修的選擇第一百五十四章 趙雲戰張飛第六百四十四章 挖掘第六十一章 培養第二百一十九章 被逼急了的劉焉第十四章 最強的天賦第四百六十五章 來臨第二百四十五章 CD城內屠殺起第五百七十七章 許攸第八百五十七章 三板斧第三百一十一章 出巡江東第八百八十四章 氣運vs意志第六百二十五章 求援第四百四十二章 扶風法氏第一百九十三章 心高氣傲的楊彪第三百一十二章 打趣聊天第二百三十七章 過分了啊第一百零五章 進擊的黃祖第七百一十四章 甩鍋第一百五十七章 絕境第四百五十七章 局勢第八百七十二章 割草第六百零五章 兵敗第三百三十四章 殘酷的西涼第二百二十三章 弱得不行的益州軍第八百七十七章 犧牲第三百九十六章 烏鴉嘴第二百六十八章 陷陣之志第一百零一章 人頭稅第二百六十九章 以命相搏第四十九章 預謀第一百四十九章 陳羣的選擇第一百八十三章 劉焉暴怒了第三百八十二章 追殺第九百三十五章 城守第八百四十七章 洞徹人心第三百三十一章 皇商風浪第八百四十六章 虎豹騎第八百八十八章 子嗣第五百零五章 決定第五百七十六章 重責第一百七十二章 各方反應第三百四十五章 幷州王家第三百八十三章 會合第九百六十五章 諸葛瑾的選擇第五百三十二章 死戰第一百五十章 劉備的小算計第九百三十章 開局第四百六十四章 定位第九十一章 雙雙突破第七百六十五章 練兵之法第三十五章 官吏第五百七十八章 請辭第五百二十四章 敗露第九百三十九章 應對第四百零五章 夜襲第九百三十二章 進駐第四百四十二章 扶風法氏第四百八十三章 冒進第五百一十六章 撤軍第八十三章 無賴戰術第七百五十七章 爆發第八百二十五章 身毒的優勢第六百六十七章 分贓第七百一十七章 匠造之術第二百四十六章 生路第五章 抉擇第二百八十七章 張鬆第二百三十八章 南蠻問題第七百四十二章 蹤跡第七百一十六章 象兵第五百六十二章 稱帝?第八百六十五章 碰撞第六百八十九章 戰陣第二十六章 甄宓第二百零四章 心狠還是袁紹狠第七百二十三章 碰面第一百一十八章 拿下荊州第八十四章 誘餌第三百三十八章 河內司馬第七百一十三章 缺人缺人第五百零四章 民心民意第一百五十章 劉備的小算計第五百六十七章 改革第四百五十六章 忿恨第二百八十三章 軍階替補第六百六十章 小懲第四百七十三章 慘烈第五百五十八章 定襄平第二百二十六章 出乎意料的蔡怡第九百五十七章 好的開始第六百二十一章 安排第二百四十章 欠收拾的小鬼第四百三十六章 投降第二百六十章 第三次夜襲第七百六十六章 警告第三百零四章 南蠻傳承第六百六十五章 通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