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呵呵,公瑾啊,這幾日收穫如何啊?”徐珪笑吟吟的問周瑜。
自從他們來到柴桑後,幾日下來,周瑜幾乎一直在和包拯討論文治武功,暢談古今,包拯對這個年僅十六的少年很是讚賞和驚訝:年紀雖小卻博古通今,涉世未深卻處事機警。
周瑜則對包拯的才學也很敬佩,雖然在軍事上見解不如自己,但比自己以前那些老師強多了,兩人名爲師徒,實則已成忘年交。
“回主公,承蒙師傅教導,在下受益良多。”周瑜拱手笑道,自從自己的叔叔正式成爲隨軍教頭後,他還是第一次稱徐珪爲主公。
徐珪聽了又驚又喜,表面不動聲色:“公瑾啊,你我年齡相差不過五歲,便以兄長稱我便是。”
“兄長在上,請受周瑜一拜!”周瑜生的儒雅,性格卻也豪放,並不扭扭捏捏,直接便拜向徐珪。
“好好好。”徐珪激動無比的扶起周瑜,也行個禮:“兄長這番有禮了。”隨後接着問周瑜:“公瑾啊,這幾日下來,想必你也對柴桑城有了一定的瞭解,包拯說你見識超人,不妨讓兄長我見識一下。”
“請恕瑜冒昧,依瑜所見,主公帳下雖有武將數人,然而真正能夠獨當一面的大將不過楊志,王彥章;花榮善射而衝陣能力不足,孟良、李逵力大而少有武技,只能衝鋒陷陣斷不可爲一方之主將,至於周倉廖化,則是已爲副將,同時並無大才,兄長還需招募人才啊。”
“公瑾言之有理,和我所見略同。”
徐珪有了手下各將具體能力數值,且作爲一個三國迷,自然知道各人的能力。“且談談文官。”徐珪接着問道。
“回兄長,吾師包拯理政有餘而稍遜謀略,和珅雖心術不正但也有小才。”
徐珪聽了點點頭,對周瑜的話很認同,唯一不太認同的就是說包拯稍遜謀略。心裡苦笑:包大人哪能和你這個妖孽比?歷史上他主要是以斷案著稱,管理政事也還行,但他那裡涉足過軍事?
儘管如此,仍然對周瑜笑道:“公瑾所言甚善,爲兄想問公瑾對柴桑建設有何建議?”
“當前柴桑不過一萬軍士,裝備不足,且幾乎沒有馬匹,戰力可以說是嚴重不足,瑜有一言,不知當講不當講?”說完行了個禮,躬身詢問。
“公瑾請講,無論何言都無所謂。”徐珪很是無謂的一笑。
周瑜往兩邊看了看,見沒有人在旁邊,顯得很是神秘,所言也是驚天動地:“在下以爲,漢朝統治搖搖欲墜,名存實亡,主公不必遵守朝廷規矩,可自行徵兵,廣招人才,擴大地盤,以
在亂世中擁有更多席位!”
徐珪聽了先是一愣,隨即大笑,很是讚賞:“公瑾小小年紀便有如此見識,爲兄佩服!不瞞公瑾,其實爲兄早有此意!”
頓了頓接着說道:“從桓靈二帝開始,天下民不聊生,四處起義,漢朝統治便已動盪,經前些時日黃巾動亂,統治更是岌岌可危,正如公瑾所言,漢朝已經名存實亡,爲兄早就想幹一番事業,而非囿於柴桑這一彈丸之地,只是爲兄能力有限,不知如何作爲,還請公瑾教我。”說完向着周瑜誠懇的深鞠一躬。
周瑜忙扶起徐珪:“主公如此大禮周瑜怎能承受?依瑜所見,柴桑雖小,但四通八達,河流衆多,可爲立足之本。請主公聽瑜細細道來,柴桑地勢東西高,中部低,南部略高,向北傾斜,柴桑之北便是長江,南部則是鄱陽湖。”
接着便拉着徐珪,把自己的想法和建議和盤托出,徐珪一一採納了他的建議,決定廣收士兵,大力招募人才,並訓練水師,北可憑長江爲天險,南可訓士兵爲後備。可是這些需要時間來實踐,不過徐珪有的是時間。
在接下來的幾天裡,徐珪安排花榮和廖化一起徵兵,並由和珅廣發招賢令。同時鐵匠鋪生產好了五百把重斧,徐珪命人全部運送到李逵部隊,把李逵高興壞了。
就在同時,呆在太守府里正和周瑜商量下一步戰略的徐珪腦海裡提示:“主公,李逵已訓練完五百重斧死士,統率上升10點,現在爲86點。”
徐珪聽了一愣,疑惑道:“斧頭不是才送過去嗎,怎麼就練成了呢?”
“回主公,重斧死士並不需要技巧,需要的只是超乎常人的力量和視死如歸的勇氣和決心,這些系統已經自動設定好了。”
“原來如此,那這些人打起來豈不會是以命搏命?”
“對的。”
徐珪無語,花了這麼多的鐵就培養出了這麼些敢死隊,假如打一場仗全死差不多了有毛用啊!
當即便和周瑜商量:“公瑾啊,我的手下李逵訓練了一隻五百人的重斧部隊,都是悍不畏死的勇士,只是恐怕打起仗來會死傷慘重,不知公瑾有何良策?”
周瑜聽了想了想:“主公,可否讓周瑜前往一看?”
“當然,公瑾便與我一同前去吧!”
言畢,兩人前往軍中,只聽吶喊聲滔天,衆士兵正在加緊訓練,周瑜看了不由得點頭:“楊將軍果然善於練兵,不過十數日便將這些新進士兵練得有模有樣。”
徐珪笑道:“此話不假,想當時我爲校尉之時,便是楊將軍將一支隊伍練成勇猛
之士,全耐這支部隊我才能屢破黃巾啊。”
說完繼續往前走,徐珪指着到前面一支山一般的部隊,對周瑜說道:“這便是我那重斧隊。”
周瑜看的不由發出陣陣讚歎:“真猛士也!”
隨即搖了搖頭嘆道:“可惜未着片甲,縱然身高體長,力大無比,恐怕難免殞命沙場,可惜啊!”
徐珪也很無奈:“如今軍資不足,許多士兵都無盔甲可用,這些士兵的武器還是由一名富商所贈生鐵打造而成,只爲了培養一支所向披靡的部隊。”
周瑜想了想道:“瑜有一計,願獻與主公。”
“吾便知道公瑾有謀,不知公瑾所獻何計啊?”徐珪聽了笑道。
周瑜說道:“好在重斧部隊規模不多,主公可配以每人一士兵執盾保衛,如此便攻防一體,大大提升重斧士生存率,主公看此計可好?”
徐珪猛地拍掌稱讚:“公瑾真乃重斧軍之救星也!”
當即找到楊志,調來五百佩劍執盾的士兵保衛重斧兵,並命名爲“團牌手”,樂的李逵哥哥長哥哥短,徐珪指着周瑜笑道:“李逵兄弟,這方法是公瑾想出來的,你要謝就謝他吧。”
李逵走過去摟着周瑜,豪放無比地大笑:“小兄弟啊,俺鐵牛在這邊謝過了,你是俺這五百人的救命恩人吶!”
周瑜莞爾:“將軍客氣。”
軍事方面的規劃算是初步解決了,只是水軍方面遲遲未能實現,主要船隻稀少而且水戰將領暫無;內政方面在包拯和和珅的管理下,百姓生活基本有了保障,只是府庫嚴重空虛,軍士可用糧草只能維持一個月,徐珪不禁愁了起來,便找包拯商量對策。
包拯建議:“距離糧草收割尚有時日,在下建議可興兵攻打山越,奪取糧草。”
шωш •Tтkan •C〇 和珅也點頭稱是,這些日子相處下來,和珅已變成合格的“小秘”,對包拯的決斷幾乎是言聽計從。
旁邊的周瑜聽了忙道:“不可!如今我軍初步練成,自保有餘,山越之地崎嶇不平,地形複雜,若出兵則力不從心,只怕未能攻破山越我軍便已死傷慘重。”
徐珪皺眉問道:“那公瑾可有良策,若不解決糧草問題,我軍如何發展?”
周瑜想了想,拱手道:“在下可推薦一人,此人家財萬貫,廣有良田,且爲人仗義,樂善好施,吾與他結交甚深,想必不會駁我請求。”
徐珪大喜,忙問道:“不知公瑾所薦何人?”
周瑜答道:“此人素有名聲,乃臨淮郡東城縣人,姓魯名肅,字子敬。”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