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順最終還是帶着他的三千陷陣精兵,踏上了前往陰平的道路。
雖然司馬懿和陸遜都反對,趙雲等將也沒有誰贊同,但是高順並沒有聽從他們的勸阻,仍然一意孤行。
只要偷度陰平成功,整個蜀中可以說就唾手可得了。
見高順心意已決,趙雲也提出更改偷度陰平的將領人選,由他帶着其衝鋒營執行此任務,畢竟高順身爲主將,不能輕易涉險。
趙雲雖然出於好心,不過仍然被高順所回絕了。並非出於搶功之類的心思,只是在高順看來,自己知曉着鄧艾的“前車之鑑”,無疑是最佳的人選。
益州道險,可不是一句空口白話,後世李白詩云:“蜀道難,難於上青天。”當高順真正踏上陰平道時,才知道什麼叫真正的天塹。
高聳的山谷之間,只有一條僅能容納半人行走的崎嶇小道,若不慎失足,則只有跌下萬丈懸崖,墜死山間這一個後果。
高順小心翼翼地貼着山壁行進着,他努力控制着身體的重心,儘量保持步伐的平穩,畢竟稍有不慎,便是萬劫不復的下場。
這條道路崎嶇艱險不說,長度同樣可怕,想要走完這一條小道,足足要花上大半天的工夫。
山道之上,沒有絲毫可供士兵休息的地方,只能不間斷地行走着。連續大半天,不吃不喝不休息,就這樣一直貼着山壁前行,甚至想要方便都不可能。如此艱難到極致的行軍,無論對於士兵的體力還是意志都是極其巨大的考驗,儘管這些都是陷陣營中精銳,但仍不可避免有人堅持不住,失足摔死。
幾乎每過一會便會有士兵失足跌入深淵的慘叫聲傳來,而這些士兵摔落山崖時的叫聲,聽來格外悽慘,同樣容易動搖人心志,平添了一份行軍的難度。
三千陷陣士兵,就這樣緩慢而堅定地前進着,遇到稍顯寬闊、可供軍隊休息的地方,便駐營歇息,遇到狹道險路,便謹慎前行。
全軍如此行進十五日後,來到一處較爲寬廣的山路上,忽有軍士來報,道,“前方有一山嶺,嶺西皆是峻壁巔崖,不能開鑿,軍隊怕是再也無法前進分毫。”
高順聞言,遂與副將郝昭前去觀看情況。
果然,山嶺之側,已無道路,只有一面絕壁。
這面絕壁雖然並不適合地面呈垂直狀,而是有一定角度,但是想要從絕壁上行軍而下,卻是不可能。
郝昭見狀,掩面捶胸,全軍走到了絕路上,如此情狀,怕是隻能原路折返了,可惜十幾日辛勞,片刻之間便化爲虛有。
高順見狀,也皺起了眉頭,思索着對策。
高順又想起了鄧艾,鄧艾在偷度陰平的時候,似乎也遭遇過這種情形。高順記得,鄧艾所採用的舉動是全身裹毯,與士兵們一同從這山壁上滾落下去,從而完成了偷度陰平,進而一舉滅蜀的壯舉。
鄧艾既能如此爲之,那自己如何不能效仿。
高順當即讓軍士取出睡覺時用的毯子,並下令每一個士兵用毯子裹好自身,準備從山壁上滾落下去。
高順的命令一出口,郝昭立馬跪下勸諫。這辦法實在太危險了,一個不好,陷陣營就要全軍覆沒啊。
“將軍務必要三思啊!如此行爲,實乃十死無生,只是白白將士兵性命盡數喪于山下啊!”
“我等經歷千辛萬苦,好不容易到達此處,只要翻過此嶺,前方便是江油,不繼續前進,難道還要就此折返不成?”
高順說完,裹上毛毯,不等郝昭攔阻,便直接往山壁下滾了過去。
主將已身先士卒,郝昭又怎麼可能不隨之其後,無奈之下,郝昭只能抱着一死的決心,率軍跟着高順滾下山壁。
士兵們心中雖然害怕惶恐,但陷陣營主將副將俱已滾落山崖,他們也都強壓下心中懼意,緊隨其後。
陷陣營的士兵們陸陸續續滾到山崖底下,出乎郝昭意外的是,雖然這些士兵之中,的確有不幸摔得筋斷骨折甚至喪命的,但絕大多數士兵還是性命無憂的。
當然,像擦傷、碰傷這種不算很嚴重的傷害,幾乎每個士兵都有。
歷史上,鄧艾攜三千士兵出陰平,花了二十餘日,行七百里,損失千人。而如今,高順只花了十五日,便走完了陰平險道,損失在四百人上下。這成果,比起另一個時空中的鄧艾,更是要好上許多。
“賊將!某家在此恭候多時了!”然而正在高順爲成功偷度陰平而感到慶幸的時候,一聲暴喝在其耳旁炸響,將高順嚇了好一大跳。
如此絕地,竟然有伏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