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地圖資料

三國地圖資料

三國基本延續東漢的州郡,只不過改刺史爲州牧。

東漢的疆域基本上同西漢時疆域,只是把西漢時各部州的轄區範圍變小,東漢在公元140年仍保持十二州刺史部(中央派出的監察機構,其職能基本同西漢)和司隸校尉部,計有十三個中央派出監察區。另在甘肅以西仍設西域都護府,作爲西域當地的最高權力機構。東漢的一級行政區劃爲郡、國(王國)、屬國都尉;二級區劃爲縣、邑、道、公國,侯國。

東漢接受西漢衰亡的教訓,加強郡縣的權利,削弱封國的範圍和力量,採取“封列侯,奉朝請”措施,不讓封國掌實權,只食租稅,封域減小,兵馬數量壓縮到最低限度。東漢的封國,—等爲王(相當郡),二等爲公國,三等爲列侯(列侯食縣爲侯國、小侯食鄉、亭,關內侯無土,寄食於縣),相當於縣級。

東漢順帝永和五年(140年),其疆域區劃爲司隸校尉部,十二州刺史部和西域長史府,各王國、屬國按郡制;邑、道、侯國、公國等按縣制。具體區劃如下:

司隸校尉部

京兆尹治長安(今陝西長安三橋)。

領10縣:長安、長陵、陽唆、霸陵、杜陵、新豐、藍田、鄭縣、上雒、商縣。

右扶風治槐裡(今陝西興平)。

領15縣:槐裡、茂陵、平陵、鄠縣、武功、美陽、郿縣、雍縣、杜陽、陳倉、渝麇、汧縣、漆縣、栒邑、安陵。

左馮翎治高陵(今陝西高陵)。

領13縣:高陵、池陽、萬年、重泉、臨晉、頜陽、夏陽、頻陽、粟邑、衙縣、沒(去三點水加示部旁)栩、雲陽。

河東郡治安邑(今山西夏縣禹王)。

領19縣:安邑、聞喜、猗氏、大陽、河北、蒲阪、汾陰、皮氏、絳邑、臨汾、襄陵、楊縣、平陽、永安、北屈、蒲子、端氏、蠖(去蟲加三點水)澤、東垣。

弘農郡治弘農(今河南靈寶北黃河南岸)。

領9縣:弘農、陝縣、湖縣、華陰、盧氏、黽池、新安、宜陽、陸渾。

河南尹治雒陽(今河南洛陽東北)。

領21縣:雒陽、平縣、平陰、谷城、河南、新城、樑縣、偃師、緱氏、鞏縣、成皋、滎陽、卷縣、原武、陽武、中牟、開封、苑陵、新鄭、密縣、京縣。

河內郡治懷縣(今河南武陟西南大虹橋南)。

領18縣:懷縣、武德、平皋、州縣、溫縣、河陽、野王、波縣、軹縣、沁水、山陽、修武、獲嘉、汲縣、共縣、朝歌、蕩陰、林慮。

豫州刺史部

潁川郡治陽翟(今河南禹州)。

領17縣:陽翟、陽城、輪氏、郟縣、父城、潁陽、襄城、昆陽、舞陽、定陵、郾縣、臨潁、潁陰、許縣、新汲、鄢陵、長社。

汝南郡治平輿(今河南汝南射橋)。

領37縣:平輿、上蔡、灈陽、吳房、西平、定潁、召陵、洇(去因加隱)強、西華、徵羌、汝陽、南頓、陽安、郎陵、北宜春、安城、慎陽、安陽、新息、弋陽、期思、原鹿、富波、褒信、新蔡、鮦陽、固始、項縣、宜祿、新陽、宋國、思善、城父、山桑、細陽、汝陰、慎縣。

陳國治陳縣(今河南淮陽)。

領9縣:陳縣、新平、寧平、武平、苦縣、柘縣、陽夏、扶樂、長平。

樑國治睢陽(今河南商丘縣城)。

領8縣,睢陽、蒙縣、寧陵、鄢縣、谷熟、虞縣、下邑、碭縣。

沛國治相縣(今安徽濉溪張集)。

領21縣:相縣、肖縣、杼秋、豐縣、沛縣、臨睢,太丘、建平、鄼縣、譙縣、鄲縣、鑕(去質加至)縣、竹邑、蘄縣、符離、谷陽、洨縣、虹縣、向縣、龍亢、公丘。

魯國治魯縣(今山東曲阜)。

領6縣:魯縣、汶陽、卞縣、騶縣、蕃縣、薛縣。

兗州刺史部

陳留郡治陳留(今河南開封縣陳留)。

領17縣:陳留、雍丘、尉氏、扶溝、圉縣、襄邑、己吾、考城、外黃、濟陰、東昏、小黃、浚儀、封丘、平丘、長垣、酸棗。

東郡治濮陽(今河南濮陽慶祖北)。

領15縣:濮陽、白馬、燕縣、頓丘、衛國、東武陽、陽平、東阿、範縣、谷城、臨邑、樂平、發平、聊城、博平。

濟陰郡治定陶(今山東定陶城西北)。

領11縣;定陶、冤句、乘氏、句陽、成陽、鄄城、廩丘、離狐、成武、單父、己氏。

山陽郡治昌邑(今山東鉅野昌邑)。

領10縣:昌邑、鉅野、金鄉、東緡、防東、方與、高平、湖陸、南平陽、瑕丘。

任城國治任城(今山東微山魯橋)。

領3縣:任城、亢父、樊縣。

東平國治無鹽(今山東東平宿城)。

領5縣:無鹽、壽張、須昌、富城、章縣、東於陸、寧陽。

濟北國治盧縣(今山東長清馬上附近)。

領5縣:盧縣、茌平、蛇丘、剛縣、成縣。

泰山郡治奉高(今山東泰安範鎮)。

領12縣:奉高、博縣、樑甫、巨平、茌縣、嬴縣、牟縣、萊蕪、蓋縣、南武陽、費國、南城。

青州刺史部

平原郡治平原(今山東平原飲馬店附近)。

領10縣:平原、高唐、祝阿、漯陰、安德、鬲國、西平昌、般縣、樂陵、厭次。

濟南國治東平陵(今山東章丘棗園西北)。

領1。縣;東平陵、土鼓、歷城、臺縣,著縣、菅縣、東朝、鄒平、樑鄒、於陵。

樂安國治臨濟(今山東高青高城鎮)。

領9縣:臨濟、高苑、千乘、樂安、博昌、利縣、寥城、壽光、益縣。

齊國治臨菑(今山東淄博臨淄區齊都)。

領6縣:臨菑、西安、昌國、般陽、廣縣、臨朐。

北海國治劇縣(今山東昌樂堯溝鎮)。

領18縣:劇縣、東安平、平壽、營陵、朱虛、安丘、昌安、平安、高密、夷安、淳于、都昌、下密、膠東、即墨、壯武、挺縣、觀陽。

東萊郡治黃縣(今山東龍口黃城集)。

領12縣:黃縣、嵫(去山加巾)國、曲城、掖國、當利、盧鄉、牟平、東牟、昌陽、長廣、不其、黔陬。

徐州刺史部

琅邪國治開陽(今山東臨沂北戴城子)。

領13縣,莒縣、東安、東莞、姑幕、諸縣、東武、琅邪、溝曲、陽都、臨沂、開陽、即丘、繒國。

東海郡治郯縣(今山東郯城城北)。

領13縣:郯縣、襄賁、蘭陵、丞縣、陰平、戚縣、昌慮、合鄉、祝其、利城、贛榆、朐縣、厚丘。

彭城國治彭城(今江蘇徐州)。

領8縣:彭城、留縣、廣戚、傅陽、武原、呂縣、梧縣、甾丘。

下邳國治下邳(今江蘇邳縣古邳)。

領16縣:下邳、良成、司吾、下相、取慮、僮國、夏丘、徐縣、睢陵、盱眙、高山、淮陵、東城、曲陽、淮浦、淮陰。

廣陵郡治廣陵(今江蘇揚州城北)。

領12縣:廣陵、江都、輿國、堂邑、海陵、高郵、平安、東陽、淩縣、射陽、誨西、鹽瀆。

冀州刺史部

魏郡治鄴縣(今河北臨漳鄴鎮)。

領15縣:鄴縣、內黃、黎陽、繁陽、陰安、魏縣、元城、館陶、清淵、平思、斥丘、曲樑、樑期、武安、涉國。

清河國治甘陵(今山東臨清東北)。

領7縣:甘陵、貝丘、靈縣、鬱(去有加俞)縣、繹幕、廣川、東武城。

安平國治信都(今河北冀縣)。

領13縣:信都、扶柳、堂陽、南宮、陘縣、武邑、觀津、下博、武遂、饒陽、安平、南深澤、阜城。

鉅鹿郡治莊(去土加嬰)陶(今河北寧晉東陳附近)。

領15縣:莊(去土加嬰)陶、楊氏、鄖(去員加梟)縣、下曲陽、南轡(去口去車加言)、任縣、平鄉、南和、鉅鹿、廣幹、曲周、廣宗、廣年、斥章、列人。

趙國治邯鄲(今河北邯鄲)。

領5縣:邯鄲、易陽、襄國、中丘、柏人。

常山國治元氏(今河北元氏殷村)。

領12縣:元氏、欒城、平棘、高邑、房子、上艾、真定、九門、蒲吾、井陘、靈壽、南行唐。

中山國治盧奴(今河北定州)。

領13縣:盧奴、安熹、漢昌、蠡吾、安國、毋極、新市、上曲陽、望都、唐縣、蒲陰、北平、廣昌。

河間國治樂成(今河北泊頭千戶屯附近)。

領11縣;樂成、弓高、成平、中水、武垣、束州、東平舒、高陽、鄚縣、文安、易縣。

渤海郡治南皮(今河北南皮常莊)。

領8縣:南皮、東光、重合、高城、陽信、修縣、浮陽、章武。

荊州刺史部

南陽郡治苑縣(今河南南陽)。

領36縣:苑縣、西鄂、博望、堵陽、雉縣、葉縣、犨縣、魯陽、酈國、析縣、丹水、南鄉、順陽、武當、冠軍、鄼縣、陰縣、筑陽、山都、鄧縣、蔡陽、章陵、襄鄉、湖陽、朝陽、新野、安衆、穰縣、涅陽、棘陽、育陽、舞陰、比陽、平氏、復陽、隨縣。

江夏郡治西陵(今湖北新洲城河西岸)。

領14縣:西陵、邾縣、鄂縣、蘄春、下雉、沙羨,安陸、南新市、雲杜、竟陵、西陽、軟(去欠加大)國、郡(去君加黽)縣、平春。

南郡治江陵(今湖北江陵)。

領17縣:江陵、華容、州陵、枝江、夷道、夷陵、當陽、鄀國、編縣、宜城、卻(去去加己)國、中盧、襄陽、臨沮、秭歸、巫縣、佷山。

長沙郡治臨湘(今湖南長沙)。

領12縣:臨湘、湘南、益陽,羅縣、下雋、連道、昭陵、醴陵、安城、茶陵、攸縣、容陵。

武陵郡治臨沅(今湖南常德)。

領12縣:臨沅、沅南、漢壽、作唐、孱陵、零陽、充縣、酉陽、遷陵、沅陵、辰陽、鐔成。

零陵郡治泉陵(今湖南永州)。

領13縣:泉陵、營浦、營道、泠道、重安、湘鄉、昭陽、燕陽、夫夷、都樑、洮陽、零陵、始安。

桂陽郡治郴縣(今湖南郴州)。

領11縣:郴縣、漢寧、便縣、耒陽、陰山、臨武、南平、桂陽、曲江、湞陽、含洭。

揚州刺史部

九江郡治陰陵(今安徽鳳陽周圩西南)。

領14縣:陰陵、西曲陽,壽春,當徐、下蔡、平阿、義成、鍾離、成德、合肥、浚遒、全椒、阜陵、歷陽。

廬山郡治舒縣(今安徽廬江桂元西)。

領14縣:舒縣、臨湖、襄安、居巢、皖縣、尋陽、龍舒、六安、安豐、潛(去日加鬲)縣、雩婁、陽泉、寥縣。

丹陽郡治宛陵(今安徽宣州)。

領16縣:宛陵、蕪湖、春谷、溧陽、丹陽、石城、秣陵、湖熟、江乘、句容、故鄣、於潛、涇縣、陵陽、黟縣、歙縣。

吳郡治吳縣(今江蘇蘇州)。

領13縣:吳縣、婁縣、無錫、毗陵、曲阿、丹徒、陽羨、烏程、由拳、海鹽、餘杭、錢唐、富春。

會稽郡治山陰(今浙江紹興)。

領14縣:山陰、餘暨、上虞、餘姚、句章、鄮縣、鄞縣、諸暨、剡縣、烏傷、大末、章安、永寧、東冶。

豫章郡治南昌(今江西南昌)。

領21縣:南昌、餘汗、鄱陽、鄖(去員加梟)陽、海昏、歷陵、柴桑、彭澤、艾縣、建昌、建城、新淦、宜春、平都、石陽、廬陵、臨汝、南城、雩都、贛縣、南野。

今臺灣島當時稱爲夷洲。

益州刺史部

漢中郡治南鄭(今陝西漢中)。

領9縣:南鄭、沔陽、褒中、成固、安陽、西城、錫縣、上庸、房陵。

巴郡治江州(今四川重慶)。

領14縣:江州、墊江、安漢、宕渠、宣漢、漢昌、充國、閬中、涪陵、枳縣、平都、臨江、朐忍、魚復。

廣漢郡治雒縣(今四川廣漢)。

領11縣:雒縣、新都、什邡、綿竹、涪縣、梓潼、葭萌、臼水、郪縣、廣漢、德陽。

廣漢屬國治今甘肅文縣。

領3道:陰平道、甸氏道、剛氏道。

蜀郡治成都(今四川成都)。

領8縣3道:成都、廣都、江原、臨邛、郫縣、繁縣、廣柔、蠶陵;綿廄(去既加虎)道、汶江道、湔氐道。

蜀郡屬國治漢嘉(今四川蘆山東北)。

領4縣:漢嘉、徒縣、嚴道、旄牛。

鍵爲郡治武陽(今四川彭山城江東)。

領9縣:武陽、南安、牛脾(去月加革)、資中、漢安、江陽、符節、南廣、僰道。

鍵爲屬國治朱提(今雲南昭通)。

領3縣:朱提、漢陽、堂狼。

牂牁郡治且蘭(今貴州貴定縣東)。

領16縣:且蘭、毋斂、鄨縣、平夷、夜郎、淡稿、談指、漏臥、漏江、同並、毋單、甸町、宛溫、鐔封、進乘、西隨。

益州郡治滇池(今雲南橙江晉城)。

領16縣:滇池、俞元、勝休、建伶、連然、谷昌,昆澤、同勞、同瀨、味縣、牧靡、秦臧、挵棟、毋畷(去田加木)、律高、賁古。

永昌郡治不韋(今雲南保山板橋)。

領8縣:不韋、博南、巂唐、比蘇、柴榆、邪龍、雲南、哀牢。在其西部有濮部部族居住、南部由閩濮部、鳩僚部等部族居住,西南由傈越部部族居住等。

涼州刺史部

武都郡治下辨(今甘肅徽縣江洛鎮西)。

領7縣:下辨、河池、故道、沮縣、上祿、武都道、羌道。

隴西郡治狄道(今甘肅臨洮)。

領11縣:狄道、安故、大夏、枹罕、白石、河關、首陽、鄣縣、襄武、臨洮(駐南部都尉)、氐道。

漢陽郡治冀縣(今日肅甘谷)。

領12縣:冀縣、西縣、望垣、上郭、隴縣、略陽、顯親、獂道、成紀、阿陽、平襄、勇士。

安定郡治臨涇(今甘肅鎮原東南)。

領7縣:臨涇、陰盤、鶉觚、烏氏、高平、朝那、彭陽。

北地郡治富平(今寧夏吳忠西南)。

領6縣:富平、廉縣、靈州、參轡(去口、車加言)、泥陽、弋居。

武威郡治姑臧(今甘肅武威)。

領13縣:姑臧、休屠、顯美、宣威、武威、揟次,鸞鳥、蒼松、張掖、樸劓、媼圍、顫(去頁加鳥)陰、祖厲。

金城郡治允吾(今甘肅水清縣平溝)。

領10縣:允吾、枝陽、金城、允街、榆中、浩亹、令居、破羌、安夷、臨羌。

張掖郡治觸(去蟲加樂)得(今甘肅張掖臨澤縣)。

領8縣:觸(去蟲加樂)得、昭武、屋蘭、刪丹、氐池、日勒、番和、驪肝(去月加革)、

另有張掖、居延屬國,治居延(今內蒙古額濟納旗東南)。

酒泉郡治祿福(今甘肅酒泉)。

領9縣:祿福、安彌、會水、樂涫、表氏、、延壽、幹齊、沙頭。

敦煌郡治敦煌(今甘肅敦煌城河西)。

領6縣:敦煌、龍勒、效谷、廣至、冥安、淵泉。

幷州刺史部

上黨部治長子(令山西長子)。

領13縣:長子、泫氏、高都、陽阿、際(去示加奇)氏、潞縣、壺關、屯留、谷遠、銅鞮、襄垣、涅縣、沾縣。

太原郡治晉陽(今山西大原晉源)。

領15縣:晉陽、榆次、陽邑、祁縣、中都、鄔縣、界休、平陶、大陵、茲氏、狼孟、盂縣、陽曲、慮廄(去既加虎)、京陵。

西河郡治離石(今山西離石)。

領9縣:離石、中陽、平周、藺縣、圜陽、圜陰、平定、廣衍、美稷。

上郡治膚施(今陝西榆林魚河鎮)。

領9縣:膚施、龜茲、白土、楨林、奢延、高奴、定陽、雕陰、漆垣。

雁門郡治陰館(今山西朔州汴子疃附近)。

領14縣:陰館、馬邑、埒縣、樓煩、廣武、原平、滷城、汪陶、繁畤、劇陽、崞縣、武州、平城、強陽。

雲中郡治雲中(今內蒙古托克托縣古城鄉)。

領11縣:雲中、沙陵、沙南、箕陵、成樂、武進、原陽、定襄、咸陽、武泉、北輿。

定襄郡治善無(今山西右玉)。

領5縣:善無、中陵、武成、駱縣、桐過。

五原郡治九原(今內蒙古包頭哈業附近)。

領9縣:九原、河陰、臨沃、五原、宜樑、成宜、西安陽、武都、曼柏。

朔方郡治臨戎(今內蒙古磴口縣壩楞)。

領6縣:臨戎、沃野、廣牧、朔方、大城、三封。

幽州刺史部

代郡治高柳(今山西陽高)。

領11縣:高柳、馬城、道人、北平邑、班氏、獮(去爾加示)氏、平舒、東安陽、桑乾、當城、代縣。

上谷郡治沮陽(今河北懷來小南辛堡附近)。

領8縣,沮陽、居肅、涿鹿,潘縣、碓(去石加句)瞀、下洛、廣寧、寧縣。

涿郡治涿縣(今河北涿州)。

領7縣:涿縣、良鄉、方城、范陽、遒國、故安、北新城。

廣陽郡治薊縣(今北京西南城區)。

領5縣:薊縣、廣陽、昌平、軍都、安次。

漁陽郡治漁陽(今北京密雲十里堡附近)。

領9縣;漁陽、獷平、廄(去既加虎)奚、安樂、狐奴、平谷、潞縣、雍奴、泉州。

右北平郡治土垠(今河北唐山北新區)。

領4縣:土垠、徐無、無終、俊靡。

遼西郡治陽樂(遼寧北票南巴圖營子附近)。

領5縣:陽樂、臨渝、肥如、海陽、令支。

遼東郡治襄平(遼寧遼陽)。

領11縣:襄平、遼隊、新昌、安市、汶縣、平郭、沓氏、西安平、番汗、望平、無慮。

另領遼東屬國,治昌黎(今遼寧義縣)。

領5縣:昌黎、扶黎、賓徒、徒河、房縣、險瀆。

玄菟郡治高句麗(今遼寧瀋陽東陵附近)。

領5縣:高句麗、候城、西蓋馬、遼陽、高顯。

樂浪郡治朝鮮(今朝鮮平壤南市區)。

領18縣:朝鮮、佔蟬、遂城、讓(去上加冉)邯、渾彌、增地、驪望、鏤方、樂都、灞(去霸加貝)水、屯有、含資、提奚、帶方、海冥、昭明、列口、長岑。

交州刺史部

南海郡治番禺(今廣東廣州)。

領7縣:番禺、增城、博羅、龍川、揭陽、四會、中宿。

蒼梧郡治廣信(今廣西梧州)。

領9縣:廣信、端溪、高要、猛陵、封陽、臨賀、馮乘、謝沐、荔浦。

合浦郡治合浦(今廣西浦北石埇西南)。

領4縣:合浦、高涼、臨允、徐聞。

鬱林郡治布山(今廣西桂平城西南)。

領10縣:布山、中溜、桂林、潭中、定周、領方、安廣、增食、臨塵、廣鬱。

交趾郡治龍編(今越南河內北寧)。

領12縣:龍編、北帶、曲陽、稽徐、安定、朱戟(去早加烏)、望海、西於、封溪、婁(去女加尼)泠、苟漏、嬴隊(去人加婁)。

九真郡治胥浦(今越南清化省清化城西北)

領5縣:胥浦、居風、無功、無編、鹹歡。

日南郡治西卷(今越南平治省廣治市)。

領4縣:西卷、盧容、朱吾、比景。

東漢時稱今海南島爲朱崖洲。

西域都護府

東漢時西域都護府爲少數民族居住區。都護府爲郡級單位,下領縣及相當縣級少數民族居住區,在東漢和帝永元六年至安帝永初元年(公元94~107年)時的行政區劃如下:

西域都護府,治它乾城(今新疆沙雅縣境內)。

領縣和縣級單位有:

延城、尉黎、危須、交河城、務塗谷、歡泥、且末、精絕、寧彌、西城、子合、莎車、疏勒、溫宿、赤谷城、貴山城、戊部侯城、戊己校尉城、宜禾都尉城等。

東漢時,在中國北部,即內蒙古北部、蒙古國及俄羅斯貝加爾湖東西,由鮮卑、大幕、匈奴、堅昆、呼揭等少數民族居住。

在今遼寧東北部、吉林、黑龍江和俄羅斯地區由夫餘、挹婁、沃沮、高句麗等少數民族居住。

今青海、四川西部和西藏廣大地區由唐旄、發羌、燒羌、白馬羌、蝥(去蟲加尼)牛羌、大牂等羌民族居住。馬羌,麓牛羌、大烊等羌民族居住。

今新疆西北部由烏孫族居住。

第96章 要塞之戰(1)第286章 夜店第350章 陰招第47章 有女烏娜第953章 伏擊第666章 可怕第404章 人心如此第171章 狗眼看人低第1160章 大勢第466章 無處不在第803章 黃澤計出李家第1294章 趙廣第218章 安排第1341章 出路第421章 藍田之亂第64章 激戰(1)第1495章 義軍之戰第902章 匆匆來去第62章 壞消息第1284章 僞裝第305章 賀客盈門第1217章 大勝第395章 誰不想飛上枝頭第189章 露宿第49章 收服人心第905章 追殺郭汜第1039章 兄弟相見第1186章 趁火打劫第六百一十一章第1281章 冒死第474章 公孫瓚第650章 後繼有人第794章 背水一戰(3)第1062章 左校叛變第1271章 獻帝劉協第140章 摸營第1321章 正反五行陣第1315章 出兵第1281章 冒死第86章 降第1518章 劉巖之謀第1161章 梟雄第584章 出發第1248章 張繡戰文丑第1282章 洛寒燒糧第473章 狹路相逢第1087章 惹是生非第1038章 有心有意第680章 一哭二鬧三上吊的意外第304章 大婚第1481章 被困絕境第352章 樑家第495章 異想天開 爲斯巴達叄佰基佬第1013章 王見王第537章 搦戰第1172章 棄城第1145章 憤怒 爲神奇的孩子第877章 李儒巧計拜董公 爲神奇的孩子第1173章 棄城(2)第236章 黃家莊第1105章 刑場第1206章 生路第53章 奇襲翰爾部第1441章 龍王谷第966章 劉巖之威第1118章 洛寒何處來第1112章 水淹江陽 爲神奇的孩子第1115章 關平之死第916章 監察第1474章 大軍過江第1518章 劉巖之謀第654章 獨斷第996章 牧虎來援第1282章 洛寒燒糧第1205 殘兵第1316章 黃權 李恢第1120章 冒險第1187章 江夏第129章 惡氣第1308章 馬超襲營第1090章 設計 爲神奇的孩子第1441章 龍王谷第468章 冀州之亂第1123章 刺客第557章 人性本善惡第1174章 追擊 爲神奇的孩子第1148章 亂營第808章 獨木支起一片天 祝大家馬年龍馬精神第755章 亂營(2)第1178章 蛇窟第1513章 神射營第856章 閻行來降第1301章 荊州第1360章 賈詡之策第81章 狹路相逢第1405章 梟雄第1370章 張飛怒打範疆第223章 蔡攸第152章 援軍第1262章 引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