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青梅煮酒

獻帝回宮,泣謂伏皇后說:“朕自即位以來,奸雄並起:先受董卓之殃,後遭李傕、郭汜之亂。常人未受之苦,我與你當之。後得曹操,以爲社稷之臣;不意專國弄權,擅作威福。朕每見之,背若芒刺。今日在圍場上,身迎呼賀,無禮已極!早晚必有異謀,我夫婦不知死所也!”伏皇后時候:“滿朝公卿,俱食漢祿,竟無一人能救國難嗎?”言未畢,忽一人自外而入曰:“帝,後休憂。我舉一人,可除國害。”帝視之,乃伏皇后之父伏完也。帝掩淚問說:“皇丈亦知曹賊之專橫嗎?”伏完說:“許田射鹿之事,誰不見之?但滿朝之中,非曹操宗族,則其門下。若非國戚,誰肯盡忠討賊?老臣無權,難行此事。車騎將軍國舅董承可託。”獻帝說:“董國舅多赴國難,朕躬素知;可宜入內,共議大事。”伏完說:“陛下左右皆操賊心腹,倘事泄,爲禍不深。”帝說:“然則奈何?”伏完說:“臣有一計:陛下可製衣一領,取玉帶一條,密賜董承;卻於帶襯內縫一密詔以賜之,令到家見詔,可以晝夜畫策,神鬼不覺矣。”帝然之,伏完辭出。

獻帝乃自作一密詔,咬破指尖,以血寫之,暗令伏皇后縫於玉帶紫錦襯內,卻自穿錦袍,自系此帶,令內史宣董承入。承見帝禮畢,帝曰:“朕夜來與後說霸河之苦,念國舅大功,故特宣入慰勞。”承頓首謝。帝引承出殿,到太廟,轉上功臣閣內。帝焚香禮畢,引承觀畫像。中間畫漢高祖容像。獻帝說:“高祖皇帝起身何地?如何創業?”董承大驚說:“陛下戲臣。聖祖之事,何爲不知?高皇帝起自泗上亭長,提三尺劍,斬蛇起義,縱橫四海,三載亡秦,五年滅楚:遂有天下,立萬世之基業。”獻帝說:“祖宗如此英雄,子孫如此懦弱,豈不可嘆!”因指左右二輔之像曰:“此二人非留侯張良、酇侯蕭何?”董承曰:“然也。高祖開基創業,實賴二人之力。”帝回顧左右較遠,乃密謂承曰:“卿亦當如此二人立於朕側。”董承說:“臣無寸功,何以當此?”帝曰:“朕想卿西都救駕之功,未嘗少忘,無可爲賜。”因指所着袍帶說:“卿當衣朕此袍,系朕此帶,常如在朕左右也。”董承頓首謝。帝解袍帶賜董承,密語說:“卿歸可細觀之,勿負朕意。”承會意,穿袍繫帶,辭帝下閣。

董承歸家,至夜獨坐書院中,將袍仔細反覆看了,並無一物。董承思道:“天子賜我袍帶,命我細觀,必非無意;今不見甚蹤跡,爲什麼?”隨又取玉帶檢看,乃白玉玲瓏,碾成小龍穿花,背用紫錦爲襯,縫綴端整,亦並無一物,董承心疑,放於桌上,反覆尋之。良久,倦甚。正欲伏几而寢,忽然燈花落於帶上,燒着背襯。董承驚拭之,已燒破一處,微露素絹,隱見血跡。急取刀拆開視之,乃天子手書血字密詔也。詔曰:“朕聞人倫之大,父子爲先;尊卑之殊,君臣爲重。近日操賊弄權,欺壓君父;結連黨伍,敗壞朝綱;敕賞封罰,不由朕主。朕夙夜憂思,恐天下將危。卿乃國之大臣,朕之至戚,當念高帝創業之艱難,糾合忠義兩全之烈士,殄滅奸黨,復安社稷,祖宗幸甚!破指灑血,書詔付卿,再四慎之,勿負朕意!建安四年春三月詔。”董承覽畢,涕淚交流,一夜寢不能寐。晨起,復至書院中,將詔再三觀看,無計可施。乃放詔於几上,沈思滅曹操之計。忖量未定,隱几而臥。

忽侍郎王子服至。門吏知子服與董承交厚,不敢攔阻,竟入書院。見董承伏几不醒,

袖底壓着素絹,微露“朕”字。子服疑之,默取看畢,藏於袖中,呼董承說:“國舅好自在!虧你如何睡得着!”董承驚覺,不見詔書,魂不附體,手腳慌亂。王子服說:“你欲殺曹公!我當出首。”董承泣告說:“若兄如此,漢室休矣!”王子服說:“我戲耳。我祖宗世食漢祿,豈無忠心?願助兄一臂之力,共誅國賊。”董承說:“兄有此心,國之大幸!”王子服說:“當於密室同立義狀,各舍三族,以報漢君。”董承大喜,取白絹一幅,先書名畫字。子服亦即書名畫字。書畢,子服曰:“將軍吳子蘭,與吾至厚,可與同謀。”承曰:“滿朝大臣,惟有長水校尉種輯、議郎吳碩是吾心腹,必能與我同事。”正商議間,家僮入報種輯、吳碩來探。承曰:“此天助我也!”教子服暫避於屏後。董承接二人入書院坐定,茶畢,種輯說:“許田射獵之事,君亦懷恨乎?”董承說:“雖懷恨,無可奈何。”吳碩說:“我誓殺此賊,恨無助我者耳!”種輯說:“爲國除害,雖死無怨!”王子服從屏後出曰:“你二人慾殺曹丞相!我當出首,董國舅便是證見。”種輯怒道:“忠臣不怕死!我等死作漢鬼,強似你阿附國賊!”董承笑道:“我等正爲此事,欲見二公。王侍郎之言乃戲耳。”便於袖中取出詔來與二人看。二人讀詔,揮淚不止。承遂請書名。王子服說:“二公在此少待,我去請吳子蘭來。”王子服去不多時,即同吳子蘭至,與衆相見,亦書名畢。董承邀於後堂會飲。

王子服建議道:“我等爲朝臣,但是恨不易接近曹操,我想到一人與曹操相近,得此人幫助,那就大功告成。”董承問:“何人?”

“劉玄德。”

董承說:“此人雖系皇叔,今正依附曹操,安肯行此事?”王子服說:“我觀前日圍場之中,曹操迎受衆賀之時,關羽在劉備背後,挺刀欲殺曹操,劉備以目視之而止。劉備不是不想殺曹操,恨曹操爪牙多,恐力不及耳。公試求之,當必應允。”吳碩說:“此事不宜太速,當從容商議。”衆皆散去。

次日黑夜裡,董承懷詔,徑往玄德公館中來。門吏入報,玄德迎出,請入小閣坐定。關、張侍立於側。劉備說:“國舅夤夜至此,必有事故。”董承說:“白日乘馬相訪,恐曹操見疑,故黑夜相見。”劉備命取酒相待。董承說:“前日圍場之中,雲長欲殺曹操,將軍動目擺頭而退之,何也?”劉備失驚說:“公何以知之?”董承說:“人皆不見,某獨見之。”玄德不能隱諱,遂說:“舍弟見曹操僭越,故不覺發怒耳。”董承掩面而哭說:“朝廷臣子,若盡如雲長,何憂不太平哉!”玄德恐是曹操使他來試探,乃佯言曰:“曹丞相治國,爲何憂不太平?”董承變色而起說:“公乃漢朝皇叔,故剖肝瀝膽以相告,公何詐也?”劉備說:“恐國舅有詐,故相試耳。”於是董承取衣帶詔令觀之,劉備不勝悲憤。又將義狀出示,上止有五位:一,車騎將軍董承;二,工部侍郎王子服;三,長水校尉種輯;四,議郎吳碩;五,昭信將軍吳子蘭”但是劉備還是拒絕了:“現在時機未到,待我在考慮考慮。”

此後,劉備在後院種菜,親自澆灌,以爲韜晦之計。許褚、張遼引數十人入園中說:“丞相有命,請使君便行。”劉備驚問道:“有什麼要緊事?”許褚說:“不知。只教我來相請。”劉備只得隨二人入府見曹操。曹操笑道:“在家做得好大事!”'得劉備面如土色。

曹操執劉備手,直至後園,說:“玄德學圃不易!”劉備方纔放心,答道:“無事消遣耳。”曹操說:“適見枝頭梅子青青,忽感去年徵張繡時,道上缺水,將士皆渴;我心生一計,以鞭虛指說:‘前面有梅林。’軍士聞之,口皆生唾,由是不渴。今見此梅,不可不賞。又值煮酒正熟,故邀使君小亭一會。”劉備心神方定。隨至小亭,已設樽俎:盤置青梅,一樽煮酒。二人對坐,開懷暢飲。

酒至半酣,忽陰雲漠漠,聚雨將至。從人遙指天外龍掛,曹操與劉備憑欄觀之。曹操說:“使君知龍之變化嗎?”劉備說:“未知其詳。”曹操說:“龍能大能小,能升能隱;大則興雲吐霧,小則隱介藏形;升則飛騰於宇宙之間,隱則潛伏于波濤之內。方今春深,龍乘時變化,猶人得志而縱橫四海。龍之爲物,可比世之英雄。玄德久歷四方,必知當世英雄。請試指言之。”劉備說:“備肉眼安識英雄?”曹操說:“休得過謙。”劉備說:“備叨恩庇,得仕於朝。天下英雄,實有未知。”曹操說:“既不識其面,亦聞其名。”劉備說:“淮南袁術,兵糧足備,可爲英雄?”曹操笑道:“冢中枯骨,我早晚必擒之!”劉備說:“河北袁紹,四世三公,門多故吏;今虎踞冀州之地,部下能事者極多,可爲英雄?“曹操笑道:“袁紹色厲膽薄,好謀無斷;幹大事而惜身,見小利而忘命:非英雄也,劉備說:“有一人名稱八俊,威鎮九州:劉景升可爲英雄?”曹操說:“劉表虛名無實,非英雄也。”劉備說:“有一人血氣方剛,江東領袖——孫伯符乃英雄也?”曹操說:“孫策藉父之名,非英雄也,孫堅心爲漢室,可惜英雄早逝。”劉備說:“益州劉季玉,可爲英雄?”曹操說:“劉璋雖系宗室,守戶之犬耳,何足爲英雄!”劉備說:“如張繡、張魯、韓遂等輩皆何如?”曹操鼓掌大笑道:“此等碌碌小人,何足掛齒!”劉備說:“舍此之外,劉備實不知。”曹操說:“大丈夫英雄,胸懷大志,腹有良謀,有包藏宇宙之機,吞吐天地之志者也。”劉備說:“誰能當之?”曹操以手指劉備,後自指說:“今天下英雄,惟使君與我曹操!”劉備聞言,吃了一驚,手中所執匙箸,不覺落於地下。時正值天雨將至,雷聲大作。劉備便從容俯首拾筷子說:“一震之威,乃至於此。”曹操笑道:“大丈夫也怕打雷嗎?”劉備說:“聖人迅雷風烈必變,怎不怕?”將聞言失箸緣故,輕輕掩飾過了。曹操遂不疑劉備。

天雨方住,見兩個人撞入後園,手提寶劍,突至亭前,左右攔擋不住。曹操視之,乃關、張二人也。原來二人從城外射箭方回,聽得劉備被許褚、張遼請將去了,慌忙來相府打聽;聞說在後園,只恐有失,故衝突而入。卻見劉備與曹操對坐飲酒。二人按劍而立。曹操問二人何來。關羽說:“聽知丞相和兄飲酒,特來舞劍,以助一笑。”曹操笑道:“此非鴻門宴,安用項莊、項伯嗎?”劉備亦笑。曹操命:“取酒與二樊噲壓驚。”關、張拜謝。須臾席散,劉備辭曹操而歸。關羽說:“險些驚殺我兩個!”劉備以落箸事說與關、張。關、張問是何意。劉備說:“我之學圃,正欲使曹操知我無大志;不意曹操竟指我爲英雄,我故失驚落箸。又恐曹操生疑,故借懼雷以掩飾之耳。”關、張說:“大哥真高見!

劉備立即通知聯繫董承,願意加入衣帶詔刺曹,並寫下“左將軍劉備”。但心寧不定。

(本章完)

第四十六章 必爭之地第一百四十一章 決戰合肥第八十一章 大宴銅雀臺第五十二章 兵臨城下第三十二章 白馬解圍外記(四十二)千年西北外記(十三)逍遙津之戰第一百五十六章 好與壞弟弟第四十四章 三顧茅廬第七十章 初戰三江口第十三章 新盟誕生第十章 長安之亂第七十三章 火燒赤壁第五十九章 營中對策第二十六章 許田打獵第六十章 江東使者第一百三十七章 大權獨攬外記(二十四)司馬懿的悲劇第一百三十四章 二宮之爭第三十一章 劉備敗走第三十八章 袁尚爭鋒外記(九)毛玠與崔琰第一百三十九章 新的時代第一百三十二章 重演奪嫡第一百一十一章 改革風波外記(四十二)千年西北第二十五章 呂布喪命第一百零四章 廢漢自立第一百六十四章 慘無人性第九十章 計捉張任第一百六十九章 惺惺相惜第三十三集 初戰失利第六十章 江東使者第一百一十九章 石亭之戰第一百六十九章 惺惺相惜第一百四十九章 皇帝之死第三章 董卓入京第一百六十四章 慘無人性外記(三十二)短命法家第九十八章 爭奪漢中第一百四十六章 重任在肩外記(三十一)僞善系統第六十三章 臨危受命第一百三十四章 二宮之爭第一百六十章 家族臂膀第一百五十六章 好與壞弟弟第八十三章 離間之計外記(三)笮融小傳第七章 爭霸序幕第二十二章 宛城失算第一百六十一章 名門之後外記(二)劫持獻帝的亂局第四十七章 臥龍之理第七章 爭霸序幕外記(二十七)東吳豪族歷史註明第一百一十章 永安託孤第一百零七章 蜀漢興兵外記(八)皇帝夢第九十七章 奪嫡之爭第四十六章 必爭之地第二十七章 青梅煮酒第十章 長安之亂第一百二十四章 遼東策應第一百一十五章 陰謀陽略第一百二十九章 內政之亂第二十六章 許田打獵第一百三十六章 正始之變第一百零三章 孟達叛變第八十二章 西涼再反第九十章 計捉張任第六十七章 中流砥柱第五十二章 兵臨城下第一百六十六章 羊陸宿敵第二十九章 大戰前夕第一百零四章 廢漢自立第六十五章 江東水師外記(十二)龐羲別傳第一百零七章 蜀漢興兵第一百六十章 家族臂膀外記(三十七)人傑第二十四章 再擊呂布外記(三十四)道德改革外記(二十八)明元郭皇后第一百四十章 東興之戰外記(二十八)明元郭皇后第一百二十二章 正式交鋒第四十七章 臥龍之理外記(二十)山陽國第八十九章 痛失臂膀第四十章 對峙博望外記(四十六)西北守神人第四十三章 蠢蠢欲動第三十二章 白馬解圍第十三章 新盟誕生第十八章 夜襲徐州第一百零七章 蜀漢興兵第一百四十九章 皇帝之死第一章 蠢蠢欲動第一百三十八章 淮南一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