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記(四)宛城陰謀

宛城叛亂是賈詡和張繡的計謀賈詡沒有被打擊報復,更沒有被殺死。在接下來的幾年裡,賈詡的地位與日俱增,逐漸成爲曹魏陣營舉足輕重的謀士,幾能與荀彧、荀攸叔侄抗衡。甚至在魏國最關鍵的立嗣問題上,曹操別人都不問,偏偏要問這位賈詡的意見。賈詡的看法,最終給曹丕、曹植的立嗣問題一錘定音,決定了魏國接下來的政治走向。

等到曹丕篡漢當上皇帝以後,賈詡被封爲太尉,位極人臣。這位老人一直活到七十七歲纔去世,結束了傳奇般的一生。與張繡相比較,賈詡的人生可謂是風光無限,當了大官,出了大名,長壽人瑞,而且還得以善終。這實在有些不公平。曹操、曹丕父子對張繡恨得咬牙切齒,卻對真正的策劃者賈詡倚重有加,甚至不惜抹煞他這一段黑歷史。如此厚此薄彼,實在是詭異之極,其中必定隱藏着我們沒有注意到的東西。曹氏父子對待張繡與賈詡兩個人的截然不同的態度,給我們揭開了幕布的一角。

曹操寵幸鄒氏,就意識到張繡會不滿,於是就已經準備策劃暗地裡殺掉張繡,卻沒想到反遭張繡的襲擊。曹操這一計劃決策大概只有曹操本人、曹安民、曹昂、典韋知道,那爲什麼會泄露呢?那可能只有那個內應了。恐怕那個“內應”從一開始就沒安好心。他只是假意與曹操合作,目的是爲了套取情報,並讓曹操喪失警惕。先“密有”、再“計漏”,四個字正好勾勒出了這位“內應”的全部作爲。

我們甚至能大概猜到這個內應的身份:胡車兒。曹操曾經親手饋贈黃金給這位將領,對他很是喜愛,選擇他做“假內應”再合適不過了。

接下來發生的事情,可想而知。胡車兒帶領一批士兵前往曹營申請移屯、披甲二事,曹操知道是他帶的兵,遂放下心來,不予提防。結果胡車兒在接近曹營以後,突然發起攻擊,猝不及防的曹操驚慌敗走,幾乎喪命。

於是我們看到,這是一個十分精緻的多層陰謀。曹操意圖拉攏胡車兒除掉張繡,張繡——其實應該是賈詡——卻將計就計,讓胡車兒反過來誤導曹操,順利把突擊部隊送入曹營。這一次突襲曹營的計劃,以有心算無心,可謂是志在必得。賈詡這個人對於陰謀的操作能力和人性的把握,實在是妙到毫巔。

反叛曹操是一件代價高昂的事情,只能成功,不能失敗。而成功的標誌只有一個,那就是將曹操本人殺死。

如何確保曹操一定死?以賈詡滴水不漏的行事風格,除了突擊曹營的胡車兒以外,他一定還安排了其他部隊在營地周圍對曹軍逃兵進行阻截,務求全殲。這裡是宛城,張繡軍對地理遠比遠道而來的曹軍熟稔。

但戰果呢?張繡成功地殺死了曹營裡大部分的重要將領,可是卻唯獨讓曹操逃出了生天賈詡向來算無遺策,怎麼會在如此關鍵的時刻掉了鏈子?

再從曹操逃亡過程看第一、曹操逃跑的方向一路沒有遭遇任何伏兵,他所遭遇到的最大危機,是身後追兵射來的幾支流箭,沒有任何短兵相接的記錄。試想一下,殺死曹操是多麼重要的一件事,智謀通天的賈詡竟然會忘記在曹操必經之路上安排幾路伏兵,這怎麼可能?這非但與賈詡的能力不符,根本連基本的軍事常識都不具備!但事實告訴我們,張繡軍確實沒有堵截,他們只是尾隨追擊,追了半天追不上就回去了。這些西涼出身的驍勇騎兵們,竟然連一個受了傷的曹操都無法趕上,實在有些古怪。第二,曹昂被殺死了,而且是在沒有抵抗的情況下。

這更透着一絲古怪。典韋在同一夜被殺,但他是在軍營裡拼死抵抗,殺敵無數,所以戰死順理成章。可是曹昂當時的情況不能騎馬,可見受傷很重。對於

這種身份貴重又喪失抵抗能力的大人物,按照常理應該活捉起來,才更有利用價值。

可是張繡的士兵二話沒說,就把曹昂殺死了,彷彿他只是個無足輕重的小卒子。

這兩個低級錯誤,給人一種強烈的感覺:賈詡對殺死曹操這件事,似乎根本沒怎麼上心,既不派人堵截,也沒有認真派西涼騎兵追擊——可他卻對殺死曹昂有着莫大的興趣。

賈詡不會犯這種低級錯誤,那麼只有一種解釋,他是故意的。

這麼推論下來,賈詡苦心孤詣營造出這麼一個殺局,真正的目標,難道不是曹操,而是曹昂?

這會不會太荒謬了?

曹昂是曹操長子,生母劉氏早死,由丁夫人撫養,視爲己出,曹昂從小就跟隨曹操四處征戰,表現優異,在曹操的刻意安排下積累了大量軍事與政治經驗,是他苦心培養的接班人。宛城之戰真正讓曹操痛徹心扉的損失,不是名駒絕影,不是名將典韋,更不是曹安民,而是曹昂。曹操一直對張繡耿耿於懷,歸根到底還是因爲這個仇怨。不過曹昂的死,最痛心的人不是曹操,而是他的養母丁夫人。

丁夫人無法釋懷曹昂的死,而且與曹操離異了。曹操於是讓卞夫人成爲了正室。卞夫人之前已經生下了曹丕、曹彰、曹植。如果曹昂沒死,丁夫人就不會與曹操離異,卞夫人也只是一個小妾,但是事實的是宛城這次動亂讓卞夫人人生出現轉機,成爲了正室,說明自己的兒子會成爲繼承人,這是不是巧合呢?

對卞夫人來說,什麼樣的宛城之戰纔是最有利的結局?是曹昂死亡,曹操不死。這樣一來,她既可以確保世子之位得手,又可以確保曹氏勢力的興旺發展。

這是一件概率極低的事情,根本不必指望能碰到——但如果有什麼人有意識地在背後推動,這件事發生的概率,便會大幅上升……

在那一夜,張繡軍放過了最大的目標曹操,卻殺死了沒有抵抗能力的曹昂,彷彿他們不是張繡和賈詡的部署,而是嚴格按照卞夫人的利益圖紙來行動。

儘管根據破案邏輯,最大受益人不等於是兇手,可這一次,實在是有些太過嚴絲合縫了,不得不讓人懷疑是否有人爲操作的痕跡。

奪嗣,本來就是歷史中最爲醜惡的事情之一。在權力面前,親情道德什麼的全都要退居二線。即使用最大的惡意去猜測,有時候都無法觸及它的極限。

當我再一次在史料中翻檢的時候,猛然發現,宛城之戰的結局,遠遠要比想象中更符合卞夫人的利益。這片籠罩在宛城上空的黑幕,陡然被扯開大大的一片。

曹丕在《典論》裡曾經自敘平生,他寫道:“建安初,上南征荊州,至宛,張繡降。旬日而反,亡兄孝廉子修、從兄安民遇害。時餘年十歲,乘馬得脫。”

原來當時在宛城的,不只有曹昂、曹安民和典韋,還有日後的魏文帝曹丕!

他當時只有十歲,也跟隨父親來到了宛城。襲營事件發生以後,曹丕騎馬獨自跑掉了。看看,年僅十歲的曹丕逃過了賈詡的精密圍殺,逃過了西涼騎兵兇悍的追擊,不但活了下來,而且完好無損——這已經不能用奇蹟來解釋了。

我們看到,賈詡安排的這一次襲營,實在是一次無比精確的打擊:殺死了世子曹昂,卞夫人的丈夫曹操乘馬得脫,卞夫人的長子曹丕乘馬得脫。不僅完美地幹掉了卞夫人希望消失的人,而且放跑了所有卞夫人希望活下來的人。

這一切,就像是卞夫人與賈詡早就商量好的一場戲,每一個轉折,每一個人物的結局,都被腳本早早安排妥當。卞夫人和賈詡,這兩個八竿子都打不着的人物,卻在宛城聯手上演了一出精彩的陰謀大戲。

也許有人會問,卞夫人在這裡獲得了足夠的利益,她有動機;可是賈詡呢?他做這一切,又是爲了什麼?他輔佐的張繡能從這次叛變中得到什麼好處?

答案是,張繡得不到任何好處,他只是賈詡手裡一枚可悲的棋子。而賈詡,在這次策謀中可是收穫多多。

縱觀賈詡的一生,我們會發現,這個人雖然智謀無雙,但卻是一個極端的利己主義者。他的所有行動,都是從維護自己利益出發的。

當初董卓身死之後,西涼將領們要撤回關西。賈詡意識到,自己沒有兵權,一旦王允反攻倒算,他沒有反抗能力。於是賈詡給西涼諸將獻了毒計,慫恿他們一起反抗殺回長安。

在長安城裡,他意識到李傕、郭汜的胡作非爲早晚要完蛋,便有意識地給漢臣們施捨些小恩小惠,賺取聲望,然後抽身離開,投奔段煨。

當他意識到段煨要威脅到自己生存的時候,又一次毫不猶豫地離開,找到了張繡。張繡對於賈詡來說,是一個很理想的主公:戰力很強大,但沒什麼腦子,對賈詡言聽計從,容易控制。

仔細分析就能發現,賈詡對張繡的每一步安排,都是處心積慮、精心計算的。賈詡在張繡帳下,一共爲他做了三次至關重要的決策。

第一次決策是淯水降曹。這一次投降,是賈詡施展他驚人謀略的前奏,目的只是爲了把曹操騙來宛城。

接下來,便是賈詡慫恿張繡在宛城叛曹。這一次叛變的結果對張繡來說一點好處也沒有,只是平白惹起來曹操滔天的仇恨。

對於賈詡呢?他在策劃時故意放走曹操、曹丕,殺死曹昂,對卞夫人施了一個巨大的人情。這份人情既是恩情,也是要挾,爲賈詡日後在曹氏的生活埋下了一個伏筆。換言之,賈詡通過這兩次反叛,拿張繡的政治生命換來了給自己的一份偌大的好處。

第二次決策,是在袁、曹交戰的時候。當時大家都認爲該去投靠勢力強大的袁紹,唯獨賈詡力排衆議,說服張繡第二次投降了已成死敵的曹操。

當時所有人都認爲張

繡與曹操有殺子之仇,曹操一定不會原諒,可賈詡偏偏算準曹操在大戰之際,一定會優待張繡,以示容人之量。等到袁紹失敗以後,大家都稱讚賈詡有遠見,預見到了袁紹的敗亡,爲主公張繡找了一條好出路。

這個決策被視爲賈詡最精彩的謀略之一,一直到現在還被人拿來證明賈詡的英明。

可我們仔細想想,這個決策裡,真正得利的是誰呢?

絕不是張繡。

張繡殺了曹昂,與曹操已是死仇。即便大戰在際,曹操不敢對他動手,也早晚會用其他手段把這股怨氣發泄出來。後來的歷史證明,曹昂始終是曹操的一個心結,所以他才暗中授意曹丕,終於逼死了張繡。假如張繡去投奔袁紹,或許無法改變官渡之戰袁紹失敗的命運,但至少要比在曹操麾下要安全多了。

深諳人性的賈詡,對這一點不會毫無覺察,可他還是義無反顧地說服張繡去投降曹操。

當張繡宣佈投降以後,曹操高興地握着賈詡的手說:“讓我信重於天下的人,是你啊。”聽到沒有,曹操用的是第三人稱單數,單指賈詡,沒有張繡。

張繡付出了極大的代價,錯投了主公,埋下了殺身之禍,所換來的,不過是賈詡一個人的名聲大噪。

更絕的是,沒有人會因此指責賈詡,因爲張繡確確實實地得到了曹操的禮遇,大家只會讚美賈詡的先見之明。至於張繡投靠曹操以後會發生什麼,那就不是賈詡的責任了。

獲取了最大利益,規避了最多風險,還叫任何人都挑不出錯。賈詡的手法之絕,令人歎爲觀止。

可見賈詡當初投靠張繡,只是利用這個單純的青年來提升自己的價值,然後待價而沽,踩着張繡的肩膀攀爬上更高、更安全的位子。他爲張繡打造的每一步規劃,最終都是爲了自己。張繡就如同是一株喬木,被賈詡這根藤蔓死死纏住,表面上兩者共生,實際上卻是藤蔓吸乾喬木的最後一滴汁液。

我甚至有一個極端的猜想。說不定整個宛城之戰,都是賈詡的一手策劃。他擬定好計劃,主動暗中聯絡卞夫人,說我會給你和你的孩子帶來機會,你也需要在以後的日子裡幫助我。卞夫人無法抵擋這種誘惑,與賈詡開始了合作。

相比起張繡的悲慘結局,賈詡在曹營的生活要快樂多了,因爲他有一個堅定強大的盟友——卞夫人。卞夫人對賈詡,恐怕是既敬又怕,既對他在宛城的恩情由衷地感激,也對他掌握着自己的秘密而感到恐慌——如果曹操知道曹昂的死與卞夫人息息相關,那麼事情將一發不可收拾。

曹操對賈詡的才能十分讚賞,再加上卞夫人一直吹着枕邊風,曹操不知不覺地把宛城的仇恨全部轉移到了張繡頭上。賈詡此後的仕途一帆風順,平步青雲,成爲三國混得最好的幾個人之一,與張繡形成了極其鮮明的對照。

當曹丕、曹植長大以後,開始爲了立嗣而明爭暗鬥。賈詡作爲魏國重臣,選擇了支持曹丕。曹丕曾經向賈詡請教過如何當上世子,賈詡面授機宜,給了他不少建議。而當曹操問賈詡究竟該選誰爲繼承人時,賈詡婉轉巧妙地暗示他,應該立曹丕。在賈詡的幫助下,曹丕終於奪取了世子之位。

賈詡爲何如此力挺曹丕呢?原因無他,實在是因爲曹丕是當年宛城陰謀的參與者——儘管他那年才十歲,未必明白到底發生了什麼事,但參與者就是參與者。

曹植雖也是卞夫人的兒子,可在宛城之戰這件事裡,他是完全無辜的。如果曹植當了皇帝,宣佈徹查宛城事件,那麼連曹丕帶賈詡都要倒大黴;但如果曹丕當了皇帝,宛城事件便會被徹底掩蓋起來,沒人會再提起。

曹丕沒有辜負賈詡的厚望。當他篡位當了皇帝以後,下令銷燬以及修改關於宛城之戰的一切,這就是爲什麼我們在陳壽的《三國志》裡,看不到半點賈詡與宛城之戰有關聯記載的原因。而賈詡則被授予太尉之職,用來酬謝他爲自己和自己母親所做的一切。

賈詡明白自己所隱藏的秘密有多麼深重,他對於曹丕不能完全信任,害怕有一天會被皇帝滅口。於是,這位策謀深長的老人老老實實地蟄伏起來,平平安安地渡過餘生。史書記載賈詡在魏國的晚年生活是“懼見猜疑,闔門自守,退無私交,男女嫁娶,不結高門”。完全是夾起尾巴來做人。

天下人都稱讚他是懂得韜光養晦的智者,哪裡知道這位智者不得已而爲之的實情。

可是天下沒有不漏風的牆。宛城之事儘管保密功夫做得極好,曹丕和賈詡都閉口不談,可還是有絲絲縷縷的猜疑與揣測在隱秘地流傳着。我們在一千多年之後的今天,尚且可以憑藉隻言片語推斷出事情的真相,當時的人顯然更有條件進行推測。

有一本叫做《荀勖別傳》的史料,記載了這樣一件事:晉武帝的時候,司徒的位置出現了空缺,就問荀勖什麼人可以接任。荀勖回答說:三公是極其尊貴的職位,不可以輕易授予別人,當年魏文帝曹丕授予了賈詡太尉的職位,孫權在江東聽到以後,爲之嘲笑不已。

天下人都認爲賈詡是高人,爲何孫權卻要嘲笑他呢?莫非是知道賈詡的什麼醜事,覺得這種小人不配擔任三公?

再聯想到南朝宋時的裴松之,恰恰是從吳國的官修史書裡找出了賈詡與宛城之戰的聯繫。我猜,大概是宛城之戰被當時的人猜出一點端倪,流傳到了江東,被孫權聽到了一部分真相,特意記錄在史書裡。

當我們後來之人翻開滿是灰塵的木簡,這些隻言片語就會變成一把古舊的鑰匙,引導着我們打開一扇大門,門後則是一個充滿陰謀的世界。

在那個世界裡的建安二年春夜,賈詡就這麼矗立在宛城城樓之上,安詳地等待着。不知在那個時候,這個宛如惡魔一般的男子會低聲呢喃些什麼。

(本章完)

第十七章 移駕許昌第四十二章 江東基業第一百零七章 蜀漢興兵第一百五十七章 父親旗幟第一百一十章 永安託孤第四十九章 江東英豪外記(二十三)興勢之戰第三十八章 袁尚爭鋒外記(二十四)司馬懿的悲劇第二十七章 青梅煮酒第三十一章 劉備敗走外記(四十三)曹魏統治西北第九十二章 自領益州外記(十五)曹丕三路伐吳上篇第六章 玉璽爭鋒第一百零九章 三路伐吳第九十章 計捉張任第八十七章 孫權藝術第一百一十五章 陰謀陽略第一百七十二章 殊途同歸第六十七章 中流砥柱第一百六十八章 羊祜其人外記(一)濮陽之戰第七十九章 義釋黃忠外記(二十)山陽國外記(八)皇帝夢第八十九章 痛失臂膀第一百七十四章 三國事件第一百六十九章 惺惺相惜第一百一十三章 南中降服第七十二章 黃蓋僞降第四十二章 江東基業第七十一章 蔣幹渡江第一百二十九章 內政之亂第八十八章 黃魏爭功第一百四十六章 重任在肩第八十八章 黃魏爭功第四十七章 臥龍之理第一百零六章 劉備稱帝第五十九章 營中對策第六十章 江東使者外記(二十)山陽國第一百三十二章 重演奪嫡第一百二十九章 內政之亂外記(十三)逍遙津之戰第一百六十四章 慘無人性第三十九章 郭嘉遺計第二十二章 宛城失算外記(十六)少數民族羣雄(二)第八十五章 劉備入川第一百二十章 二次北伐第一百二十二章 正式交鋒第二十五章 呂布喪命第六十五章 江東水師第八十九章 痛失臂膀第二十八章 袁術敗亡第一百四十四章 因果報應第五十章 大難前奏第九十七章 奪嫡之爭第一百五十二章 兵分漢中第一百六十七章 背離人心第六十五章 江東水師第一百二十九章 內政之亂第一百四十二章 陰謀詭計第一百二十一章 孫權稱帝第二十七章 青梅煮酒外記(四十一)鮮卑衰落第一百五十章 風雨欲來第一百五十章 風雨欲來第五十章 大難前奏第一百一十章 永安託孤外記(四十九)人物生卒蜀國第十九章 江東幼虎外記(四)宛城陰謀外記(十)渭南之戰第一百四十二章 陰謀詭計第一百零六章 劉備稱帝第九十八章 爭奪漢中外記(三十六)英雄記外記(四十六)西北守神人第二章 洛陽之亂外記(二十三)興勢之戰第七十五章 重用賢能第一百六十七章 背離人心第一百六十一章 名門之後第一百三十二章 重演奪嫡第一百一十五章 陰謀陽略外記(二十九)天命正統外記(九)毛玠與崔琰外記(三十二)短命法家外記(十五)曹丕三路伐吳下篇第一百二十二章 正式交鋒第十八章 夜襲徐州第五十六章 徐庶孝道第七十六章 劉備曙光第四十四章 三顧茅廬第一百四十八章 誅殺奸賊外記(十四)崔琰之死第九十八章 爭奪漢中外記(二)劫持獻帝的亂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