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記(六)孫策遇刺的背後(二)

再一次重讀《孔雀》的時候,我發現我忽略了一個小小的細節。

這個細節對《孔雀》本身來說,無關宏旨。但當《孔雀》與外界世界的聯繫被確定的時候,這個細節連綴起來的,卻是一個令我們後世之人爲之一驚的真相。《孔雀東南飛》中,當焦仲卿跟母親訴說自己對劉蘭芝的深情時,他母親這樣說:“何乃太區區!此婦無禮節,舉動自專由。吾意久懷忿,汝豈得自由!東家有賢女,自名秦羅敷。可憐體無比,阿母爲汝求。便可速遣之,遣去慎莫留!”他母親覺得鄰居家有個叫秦羅敷的大姑娘,比劉蘭芝好得多,勸兒子去娶那個新歡。

這個女孩的名字是否有些耳熟?

秦羅敷?那不就是另外一首樂府《陌上桑》裡的女主角麼?在《陌上桑》中,羅敷是一位充滿智慧的堅貞女子,她利用巧妙的言辭,迴避了“使君”對她的調戲。有一種說法認爲“秦羅敷”是漢代美女的通稱,所以在兩首樂府裡都出現了這個名字。這個說法說的通,只是證據上稍嫌不足。如果我們採用另外一種說法,如果這兩個秦羅敷就是同一個人呢?也就是說,假定秦羅敷真的也生活在建安年間的廬江,並和焦仲卿做鄰居呢?在《陌上桑》裡,秦羅敷曾經如此誇耀過自己的夫君:“東方千餘騎,夫婿居上頭。何用識夫婿?白馬從驪駒;青絲繫馬尾。十五府小吏,二十朝大夫,三十侍中郎,四十專城居”

其中“十五府小吏,二十朝大夫,三十侍中郎,四十專城居”不能當成一份真實履歷。漢末大夫是宮內官,屬於君主宿衛人員,但多爲閒職榮銜,二十歲斷不可能獲此官位;“侍中郎”按漢無此官職,或爲侍中,侍中爲省內官,比大夫離君主又近了一層。所以從小吏到大夫,再到侍中郎云云,只是虛指和比附,暗示她夫婿年富位顯、官職高遠。樂府裡很多詩句提到“侍中郎”,都是作爲誇飾自家官位高的代稱。“專城居”則表示他有資格在京城居住,是京官。所以這一段話,意思應是表達自己夫婿平步青雲,爲高而權重。《後漢書輿服志諸馬之文》載:“卿以下有騑者,緹扇汗,青翅尾,當盧文髦”,“青翅尾”即詩中所云“白馬從驪駒,青絲繫馬尾。”足見顯貴。真正要留意的,是前兩句:“東方千餘騎,夫婿居上頭”。東方就是東都洛陽,進一步引申爲天子所在的都城,與“專城居”前後相和。秦羅敷的丈夫能統領一千多名騎兵,又是京官,這究竟會是什麼職位呢?查《漢官儀》:長水校尉,統烏桓騎兵七百三十六人,員吏百五十七人,加起和來恰好一千之數。查遍漢代官職,同時符合“千騎”、“京城”與“近官”的,惟有秩比兩千石的長水校尉而已。長水校尉屬北軍諸校,掌屯於長水與宣曲的烏桓人、胡人騎兵。

秦羅敷和焦仲卿同爲建安人物。而建安一朝裡,擔任長水校尉的是,可以查到的有一人——種輯。這個人的身份很堪玩味了。長水校尉種輯,和車騎將軍國舅董承、昭信將軍吳子蘭、議郎吳碩等人都是獻帝身邊的忠臣,他們接了漢獻帝的衣帶詔,密謀反曹,結果在建安五年正月被悉數誅殺。之所以說種輯可堪玩味,是因爲他是秦羅敷口中所言夫君。而他們兩夫妻關係的確定,則牽動起了另外一件影響了三國曆史進程的大事情。董承、種輯被誅三個月之後,孫策在丹徒遇刺身亡。

表面上看,這兩件事並沒有任何聯繫。但如果仔細分析這兩件事的性質,就會發現,孫策生前一直策劃“陰欲襲許,迎漢帝”,以他的實力,這計劃如果真的實現,只怕曹操會有大麻煩;而董承的計劃如果實現,曹操也會有大麻煩。這兩件反曹大事一內一外,目的驚人的一致,發動的時機如此接近,而失敗的時間也近乎一致,這實在不能不讓人深思兩者之間是否有什麼必然的關係。回過頭重新檢視孫策在江東的聲望。他“誅其英豪,威行鄰國”,收人無數,也得罪人無數。破陳瑀、殺嚴白虎、殺高岱、殺許貢,殺于吉,殺周昕,孫策每殺一個名人就在暗中多樹了許多敵人。陳登曾經偷偷發給嚴白虎餘黨印綬,讓他們對付孫策,好爲陳瑀報仇,可見就算許貢門客刺殺失敗,後面等着對付孫策的人,還排着長長的隊呢。而廬江郡,恰好也是這麼一個孕育着對孫策仇恨的地方。

建安年前,廬江太守陸康深孚人望,與孫堅原來關係還不錯,孫堅還曾經救過陸康的兒子。可當袁術派遣孫策攻打廬江的時候,急於獲得地盤的孫策採取了激進的手段。“圍城數重。康固守……受敵二年,城陷。月餘,發病卒,年七十。宗族百餘人,遭離飢厄,死者將半。”後來東吳的中流砥柱陸遜陸伯言,當時也在城裡,在圍城前被送去了吳中,得以倖免。

陸康被孫策逼死之後,陸氏宗族也大受波及。廬江變成了孫策割在江東大族心頭上的一根刺。後來孫策、孫權兩代極力拉攏陸康的兒子陸績、從孫陸遜,也是存了舒緩撫慰之心。值得注意的是,廬江被圍的時候,“吏士有先受休假者,皆遁伏還赴,暮夜緣城而入。”,這可以與臧洪被殺時“洪遣司馬二人出,求救於呂布;比還,城已陷,皆赴敵死。”相比較。可見陸康麾下對陸康的愛戴忠誠,不遜於“烈士”臧洪。如此忠誠之士,看到自己主人因孫策而死,主家殘破,會有什麼舉動?不言而喻。《孔雀》詩裡,焦仲卿描述與劉蘭芝新婚燕爾,“共事二三年,始爾未爲久”,而那時候他早已經是府吏。也就是說,在陸康爲太守時期,焦仲卿就在太守府供職,可以稱得上深蒙陸康知遇的“廬江故吏。”

於是在建安五年的兩件大事,都因爲種輯和秦羅敷關係的確立,而在廬江郡發生了奇妙的聯繫:一個是與反曹先鋒種輯有姻親關係的秦羅敷,和主人憤死的“廬江故吏”焦仲卿。仔細讀《孔雀》一詩可以發現,焦仲卿是很忙碌的。劉蘭芝就曾經抱怨說:“君既爲府吏,守節情不移,賤妾留空房,相見常日稀”。這幾句抱怨提供了兩個重要線索。第一,焦仲卿非常忙碌,很少回家;第二,他是個“守節情不移”的人。作爲府吏,工作忙碌是可以理解的,可這是他的本職工作,爲何劉蘭芝要用“守節”這個詞呢?

陳壽在評價呂凱的時候,用了同樣一個詞“守節不回”,表彰其面對雍闓等人的威脅,仍舊忠誠於劉備、劉禪的行爲。可見“守節”是指忠誠故主,堅定不移。廬江是袁術授意孫策攻下來的,又派來了麾下大將劉勳做太守,焦仲卿與他談不上什麼故主之情,那麼劉

蘭芝說的“守節”,只能解釋焦仲卿爲陸康守節情不移。可陸康當時已死,而爲死去的故主守節,惟有殉死與報仇兩種方式。比如臧洪的兩位司馬,就是選擇了第一種方式,而焦仲卿……可能選擇的是第二種。他平日裡在家裡長吁短嘆,也向妻子透露過內心的志向,劉蘭芝知道丈夫的心思,纔會說他“守節情不移”。

那麼焦仲卿整天忙碌而不回家,到底在做些什麼呢?讓我們暫時把視線放回到許都。當孫策打算襲擊許都的消息傳到曹操耳中的時候,許多人都很驚慌,惟有一位郭嘉笑着說:“策新並江東,所誅皆英豪雄傑,能得人死力者也。然策輕而無備,雖有百萬之衆,無異於獨行中原也。若刺客伏起,一人之敵耳。以吾觀之,必死於匹夫之手。短短數天之後,孫策就遇刺身亡。這段話顯示出了驚人的預見性,和後面事態的發展極其一致。如果說前半段評價孫策在江東樹敵太多,容易招致報復,還算是分析切中的話;後半段說孫策一定會死於刺客之手,就近乎神仙一樣的預言了。

郭嘉這一段話,作爲戰略分析來看非常不靠譜,沒有人會把重大戰略建築在“敵酋仇人太多,早晚會被暗殺”這個不確定性極高的薄弱基礎之上——除非他能洞見未來。郭嘉雖然聰明,但他不是神仙。所以,與其說“孫策被刺”是郭嘉的推測,倒不如說是他部署的一個計劃,一個郭嘉早就在策劃的暗殺計劃。只有這個計劃是郭嘉全盤掌握的時候,他纔會十分篤定地勸曹操不必擔心南方之事。問題就在這裡出現了,郭嘉身在許都,隨後還要跟隨曹操去官渡,無法親自前往江東主持這件事。因此,郭嘉需要一個當地的代理人,才能執行暗殺孫策的計劃。這個代理人必須熟悉江東環境,有一定人脈,最好與孫策有仇怨,而且身份還不能引人注意。

於是,完全符合這些條件的焦仲卿進入了郭嘉的視線。爲什麼郭嘉不找許貢門客,反而大費周章地去找廬江的焦仲卿呢?原因有三點。

第一,焦仲卿在廬江擔任小吏,而在建安四年,廬江太守已經換成了孫策的大將李術。所以焦仲卿可以利用自己的身份,從李術那裡得到孫策的情報,然後指示刺客埋伏到預定地點,實施刺殺。他所掌握的情報優勢,是許貢門客所不具備的。

第二,江東當時普遍對北方來人有不信任感,而焦仲卿是本地人,廬江與吳郡相鄰,廬江太守陸康和吳郡太守許貢一向關係良好,兩人又都是被孫策所殺。派焦仲卿居中主持,拉攏許貢門客和其他刺客,容易產生共鳴,得其死力。

第三,從政治上來說,曹操不可以公開針對孫策搞暗殺,那隻會引起其他諸侯的疑忌而羣起攻之。所以暗殺行動必須低調、保密,讓所有人都以爲是一場私人仇殺。對孫策動手的是許貢門客,主持者是焦仲卿,兩者動機都十分充分。萬一暗殺行動不成反遭泄底,孫策最多也只能追查到焦仲卿這一層,聯想不到隱藏在幕後的許都黑手。許貢門人、焦仲卿就是郭嘉佈置下的兩層保護性帷幕。

有了這層關係,對於焦仲卿“守節”的忙碌,就不難理解了。

《孔雀》詩中提到,劉蘭芝在三月二十七日接受了李術兒子的求婚,三十日舉辦婚禮。而焦仲卿一直到了三十日,才匆匆趕了回去,“府吏聞此變,因求假暫歸。”焦仲卿在太守府工作,太守兒子結婚,他肯定會第一時間知道。可自己老婆要和別人結婚了,他沒有采取任何行動,一直到結婚當天才能抽身返回。到底什麼事情,讓他忙到連老婆都不顧了呢?三月三十日李術兒子的婚禮,轉月孫策就遭到了暗殺,前後相隔才數日。可見當劉蘭芝答應求婚的時候,正是暗殺行動的最後關頭。可以想象,焦仲卿給許貢門人佈置完了最後的計劃,讓他們趕往丹徒,然後自己這才心急火燎地趕回廬江。郭嘉遠在許都,完美地遙控了這一起暗殺事件,消弭了南方的威脅。焦仲卿安排完了刺殺計劃,對故主陸康已盡忠,生無可戀,於是和劉蘭芝一起自殺。

這聽起來很合理,卻並不能解釋全部的事實。關鍵的矛盾,還在於孫策的計劃。史書說孫策籌劃襲擊許都迎接皇帝,但仔細想想是不那麼牢靠的。孫盛就曾經直言不諱地評價道:“孫策雖威行江外,略有六郡,然黃祖乘其上流,陳登間其心腹,且深險強宗,未盡歸復,曹、袁虎爭,勢傾山海,策豈暇遠師汝、潁,而遷帝於吳、越哉?簡單來說,以當時孫策在丹徒的勢力範圍,如果要一路打到許都,周圍要顧忌的勢力太多了,到了許都,短時間內也不可能破城。整個計劃執行起來難度太大——除非………除非孫策在許都已經有了內應,可以在他到達許都的時候控制住漢獻帝,開城配合。我們今天都知道了,這些內應,顯然就是接了衣帶詔的董承、王服、吳碩和種輯他們。有了他們的配合,孫策便可以針對許都實施一次手術刀般精確的斬首行動,迎回漢帝。史書上把這兩件事分開記錄,我們單獨審視它們的時候,會覺得這兩個計劃十分蒼白可疑。可如果“孫策襲許”和“董承誅曹”本來就是一個計劃的兩個層面,一內一外彼此配合,一切疑問便應刃而解了。這個計劃破壞力極其巨大,同時也需要極精密的籌劃。許都和江東要配合密切,兩者行動時間必須同時。如果孫策晚來,董承很可能會招致曹操勢力的瘋狂報復,無法送出漢帝;如果董承發動誅曹時機過晚,孫策便只能頓兵許都城下。就象郭嘉在江東找了一位代理人一樣。爲了完成這個計劃,董承和孫策也需要一位中間的聯絡人。可是董承等人在江東毫無根基,孫策在北方也面臨同樣的窘境。兩者都能夠接受的聯繫人,只有長水校尉種輯的夫人——秦羅敷。

於是焦點又落回到廬江。仔細想想,意圖刺殺孫策的焦仲卿,和意圖聯絡孫策北上勤王的秦羅敷,這兩個人居然還是鄰居,真是多麼巧妙的巧合。可是,在陰謀的世界裡,沒有巧合。究竟焦仲卿和秦羅敷之間,到底有無聯繫呢?解開關鍵的鑰匙,在於《陌上桑》與《孔雀東南飛》裡的矛盾。《陌上桑》裡,羅敷明確指出“使君自有婦,羅敷自有夫。”而《孔雀》裡,焦母卻還在說“東家有賢女,自名秦羅敷。可憐體無比,阿母爲汝求”。焦母是普通老百姓,她熟悉的只是家長裡短。她想爲兒子求親,說明至少秦羅敷的公開身份是單身。而秦羅敷已經婚配的消息,事實上只對一個人說過,那個人就是《陌上桑》裡的男主角“使君”。“使君”一詞在漢末已經不只

是對刺史的尊稱,而是擴大爲對所有政府官員的尊稱。秦羅敷採桑時離家不會太遠,那麼最可能接近她,並被她稱爲使君的,只有焦仲卿。

秦羅敷明明已經結婚,卻對外說是單身。而焦仲卿明明對劉蘭芝情真意切,卻還去調戲秦羅敷,這怎麼聽都不合理。除非他們並非在調情,而是在做別的事情,比如交換情報。

不要忘記了秦羅敷的身份,她肩負着聯絡孫策的使命。可她畢竟是個女性,許多事情不方便作。一個合理的猜想是,她認爲焦仲卿作爲她的鄰居,應該是可以信賴的。或者她看中的,是焦仲卿爲太守府官吏的背景,可以籍此搭上李術的線。李術是孫策的大將,搭上李術,就等於建立起與孫策的穩妥渠道於是,《陌上桑》裡秦羅敷對“使君”焦仲卿的那一段誇耀,就意味深長了。讓我們來回顧一下當“使君”向秦羅敷說出接頭暗號:“寧可共載不”之後,秦羅敷是怎麼傳遞情報的:“東方千餘騎,夫婿居上頭。”這是暗示許都那邊即將有事發生,有人派我聯繫你,這個人是長水校尉。

“白馬從驪駒;青絲繫馬尾,黃金絡馬頭,腰中鹿盧劍,可直千萬餘。”這四句是暗示除了長水校尉以外,還有許多朝廷高層參與。鹿盧劍代表決斷、可直千萬餘代表着珍貴,意即皇帝。“十五府小吏,二十朝大夫,三十侍中郎,四十專城居。”這四句通過描述升遷履歷,來強調每一個衣帶詔陰謀的參與者都是一步步升遷而來的漢室忠臣,他們無不感念漢室拔擢之恩。“爲人潔白晰,鬑鬑頗有須。”這兩句是描述種輯的外貌,因爲許都必然會派人來與廬江聯絡,便於互相辨認。“盈盈公府步,冉冉府中趨。坐中數千人,皆言夫婿殊。”這四句是詳細交代董承誅殺曹操的計劃。計劃將在曹操日常辦公的司空府內發動,趁曹操“冉冉府中趨”,跟隨的衛士比較少的時候驟然發難。然後,秦羅敷還爲焦仲卿壯膽,說參與政變者多達數千人。

通過《陌上桑》的交談,秦羅敷與焦仲卿初步接上了頭。董承、種輯和秦羅敷當然不會指望焦仲卿能起到什麼作用,他們希望的是通過焦仲卿認識李術,然後搭上孫策這根線。從孫策後來的舉動來看,這根線確實地搭上了,形成了董承-種輯-秦羅敷-焦仲卿-李術-孫策這麼一條複雜的情報鏈條。秦羅敷失算的是,她少算了焦仲卿對孫策的仇恨。焦仲卿很可能扮演了雙面間諜的工作,一方面在秦羅敷的協助下傳遞情報,爲董承、孫策籌謀計劃,一方面把計劃原原本本通知給郭嘉。有了如此情報不對稱的優勢,郭嘉便可以輕易破壞董承衣帶詔政變,然後精確定位孫策,實施暗殺,完全讓對手沒有任何反擊餘地——這都要歸功於焦仲卿的存在。

董承在內,肘腋之變最爲危險,因此郭嘉或者曹操率先出手,在正月誅殺董承。至於遠在江東的孫策,一直要到四月,才落入許貢門客的弓箭射程之內。這一前一後的時差,讓史書和後世治史者產生了錯覺,認爲兩者是彼此孤立的事件。我們只有將兩者聯繫起來看,才能覺察到其中矛盾,進而推斷出隱藏在幕後的神秘推手焦仲卿。最後很堪玩味的,是當時的太守李術的態度。焦仲卿同時爲兩條線奔走,忙得一定腳不沾地。他是個有公職在身的人,長久不履行職責,居然沒有遭到任何責罰。我們可以大膽地推測,李術本人也參與了針對孫策的刺殺,並默許了焦仲卿在水底下的一系列活動。這從李術在孫策死後立刻據兵自立的舉動來看,不無可能。他盼望自立太急切了,急切到已經無法等待。

那麼李術替自己兒子向劉蘭芝求親,不過是爲了控制焦仲卿的一個手段罷了。他用這種方式告訴焦仲卿:“你的老婆在我手裡,可不許出去亂講話。”等到三月三十日焦仲卿安排完刺殺,趕回廬江,滿心以爲大仇得報,可以安心過日子了。等待他的,是李術的屠刀。李術爲了滅口而殺掉了他,爲了掩人耳目又殺掉了劉蘭芝,把現場僞裝成自殺,對外宣佈兩人是殉情自殺。老百姓們不知道其中內幕,一般更傾向於相信一個感人至深的愛情故事。於是,通過對《孔雀東南飛》和《陌上桑》兩首詩結合歷史上若干疑點與矛盾的分析,我們大概可以得出這樣一個真相:

建安年前,孫策攻破廬江,太守陸康因此病死。忠心耿耿的府吏焦仲卿決意爲陸康報仇,卻一直有心無力,只得隱忍不發。在這期間,他娶到了新婚妻子劉蘭芝,兩人相敬如賓。只是焦仲卿偶爾會跟妻子透露自己的心願,感嘆不能酬志。到了建安四年,一位自稱秦羅敷的女子搬來做焦仲卿的鄰居。

最遲在建安四年中,秦羅敷以採桑爲名,與焦仲卿第一次做了接觸,向他和盤托出了董承、種輯的計劃,希望他能聯繫孫策,與董承配合反曹。秦羅敷認爲李術是孫策的人,焦仲卿也應該是。可她沒想到焦仲卿一聽到孫策這個名字,復仇的火焰熊熊地燃燒起來。

在李術的默許下,焦仲卿一面與秦羅敷虛以爲蛇,爲孫策和董承的配合穿針引線,一面與許都聯繫,並接觸到了郭嘉。郭嘉將計就計,委託焦仲卿聯絡江東豪族,準備刺殺孫策。焦仲卿還從秦羅敷那裡得到大量許都密謀的情報。

到了建安五年初,曹操根據這些情報先發制人,董承被殺。這個消息傳到江東,讓太守李術有些驚慌,他唯恐孫策知道自己暗中的勾當,就故意唆使焦仲卿的母親挑撥焦仲卿和愛妻劉蘭芝的關係,然後故意爲自己的第五個兒子求親。李術通過這種方式,暗示焦仲卿專心策劃刺殺孫策,不要有二心。到了三月三十日,焦仲卿獲得了孫策前往丹徒的確切情報,他讓許貢門客埋伏在指定地點,然後心急如焚地趕回廬江。

李術見暗殺計劃已經發動,焦仲卿再無用處,便先僞造了劉蘭芝自殺現場,然後讓焦仲卿“自掛東南枝”,以此掩蓋自己在這起謀殺中的作用。

到了四月初,孫策在丹徒遇刺身亡,至此江東威脅曹操的計劃徹底破產。而李術則借孫策之死舉兵自立,可惜很快就被孫權打破了城池。

結果皖城軍民或被屠或被徙,星流雲散,沒有人注意到秦羅敷的消失,也沒有人能回想起焦仲卿這幾年的異常舉動,惟有那一個李術僞造的焦、劉二人堅貞的愛情故事一直流傳至今……

誰能想到這一個僞造的愛情故事背後,還隱藏着如此波譎詭詐的政治紛爭呢?

(這個故事大家也可以當作YY也行)

(本章完)

第八十四章 議取西蜀第七十一章 蔣幹渡江第一百二十四章 遼東策應第九十一章 捲土重來第一百一十八章 兵敗街亭第一百二十九章 內政之亂第八十九章 痛失臂膀第一百二十五章 合肥新城第一百一十章 永安託孤第一百四十五章 淮南二叛外記(十一)荀彧之死第五十二章 兵臨城下第一百六十四章 慘無人性第七十一章 蔣幹渡江第一百四十章 東興之戰外記(四十八)人物生卒.魏國後期第三十九章 郭嘉遺計第六十七章 中流砥柱第一百零七章 蜀漢興兵第三十四章 相持官渡外記(四十)荒漠鮮卑第一百六十章 家族臂膀第一百三十三章 伐蜀受挫第八十一章 大宴銅雀臺外記(三十九)三國親戚第一百七十章 一統決心第十八章 夜襲徐州第一百二十九章 內政之亂第一百五十七章 父親旗幟第七十六章 劉備曙光第六十七章 中流砥柱第一百零一章 白衣渡江外記(三十三)清淡誤國第三十八章 袁尚爭鋒外記(十五)曹丕三路伐吳下篇外記(二十三)興勢之戰外記(三十九)三國親戚第七十五章 重用賢能第二十八章 袁術敗亡外記(二十六)再論太和浮華案第六十八章 孫劉聯盟外記(三十九)三國親戚第六十三章 臨危受命外記(三十一)僞善系統第一百五十四章 功臣叛亂第七十七章 江陵堅盾第一百一十一章 改革風波外記(二十四)司馬懿的悲劇第五十二章 攜民南下外記(二十二)月英其人第五十一章 計獻荊州第八十八章 黃魏爭功第三十一章 劉備敗走第一百五十四章 功臣叛亂外記(四)宛城陰謀第一百三十八章 淮南一叛第六十九章 江東都督外記(四十二)千年西北第一百四十七章 淮南三叛第十一章 總觀亂世第一百章 暗藏殺機第一百一十六章 北伐序幕第一百零一章 白衣渡江第九十九章 漢中稱王第九十八章 爭奪漢中第二十三章 大戰袁術外記(十五)曹丕三路伐吳下篇第六十五章 江東水師第一百五十四章 功臣叛亂外記(八)皇帝夢歷史註明第一百六十三章 平民一品第八十七章 孫權藝術第一百五十六章 好與壞弟弟第六十一章 襄陽鬧劇第一百四十七章 淮南三叛第九十九章 漢中稱王第九十二章 自領益州第四十一章 坐領江東第五十四章 單騎救主第九十章 計捉張任第四十一章 坐領江東第十五章 再次交鋒第九十章 計捉張任第九十八章 爭奪漢中第八十四章 議取西蜀第五十五章 長阪怒吼第一百三十七章 大權獨攬外記(四十七)人物生卒.魏第二十三章 大戰袁術外記(三十二)短命法家外記(四十七)人物生卒.魏外記(三十八)士族階級第六十五章 江東水師第十二章 以父之名第四十九章 江東英豪外記(十二)龐羲別傳外記(十六)少數民族羣雄(二)第二十六章 許田打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