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鄭渾

益州郡內,山川縱橫,河流當道。

向雲與王越、典韋二人領着三百騎衛策馬而行,一路抄小道往巴郡而去,倒也有驚無險。

兩日後,向雲衆人抵達巴郡江州。

張遼早有得到消息,知道向雲要來,故此,向雲雖有僞裝,但因人數緣故,衆人抵達巴郡的消息亦是未逃過張遼耳目,向雲尚距離巴郡有一段距離,張遼便已率兵迎接。

好在張遼處事穩重,知道向雲有意隱瞞身份,因此並未興師動衆,暗中將向雲迎回府內。

巴郡,江州太守府。

向雲坐與主位,其下左首張遼、右首鄭泰,其下張遼副將任振,名士何顒,等文臣武將以二人爲首,分席而坐。

向雲目光掃過衆人,微微點了點頭,最後將目光轉回張遼身上,沉聲道:“巴郡諸事辛苦諸位了,文遠,巴郡以北的吳懿最近如何,可有動靜!”

張遼聞言,微微拱了拱手,道:“回稟主公,自從成都決戰分出勝負後,吳懿便已退兵,扼守安漢,與我軍墊江遙遙相對,平分巴郡!”

向雲點點頭:“哦,那墊江防備是由誰負責的!”

“還是徐榮將軍!”

“嗯,這就好,文豐辦事沉穩,有他在,墊江必然穩如泰山。”向雲點點頭,笑道。

“主公,屬下有事稟報。”這時,對面鄭泰突然起身道。

“公業先生有何事,儘管說。”鄭泰當世大儒,若非向雲無意將其救下,根本不可能投入向雲麾下,面對鄭泰,向雲不敢怠慢,舉手道。

鄭泰略微猶豫,這才拱手道:“屬下知曉主公求才若渴,對於賢能,皆能不分才藝而一視同仁,故此,屬下有意向主公舉薦一人,不知主公意下如何!”

向雲聞言一喜:“哦,何人,公業請說。”人才嘛,怎會嫌多。

“此人乃屬下之弟,鄭渾,字文公。”鄭泰說道。

向雲聞言,恍然道:“原來是公業之弟,哈哈,好,必然又乃當世大儒!”

聞言,鄭泰搖頭道:“說來慚愧,舍弟雖出身書香世家,但自幼獨具匠心,喜好研究各種工匠之藝,極爲感興趣,特別是對於兵器製造等鐵製工藝極爲偏好,然,弟受世俗束縛,所謂人言可畏,舍弟對此雖然癡迷,但礙於各種緣由,不得不對此擱淺,如今聽聞主公對天下奇藝皆是等同視之,固特與好友倉慈從淮南趕往益州尋泰,有意讓泰引薦,泰耐之不過,故此,才斗膽向主公舉薦!”

鄭渾,字文公,河南開封人,東漢名儒鄭衆曾孫,鄭泰親弟。

(爲避免不必要的誤會,特在此說明,受了很多三國小說影響,一直覺得鄭渾是個著名鐵匠,但在歷史上,並未說鄭渾是鐵匠,而是官居:將作大匠,負責掌管:宮室、宗廟、陵寢等的土木營建罷了,不過,在本書,我將鄭渾設定爲一個酷愛鐵匠技藝之人,但由於世俗影響,一直將心底愛好壓制着,學習各種工匠方面的知識,直到向雲出現,纔有所轉機,)

聽了鄭泰的話,向雲微微點了點頭,確實,在東漢時期,士農工商,這一階級觀念深入骨髓。

在世人眼裡,工匠商賈之流,其地位還不如一介草民,而鄭渾出身名儒大家,雖然對工匠技藝有所愛好,但又是爲了家族臉面,不得不選擇將理想與愛好藏於心底,暗中研究。

而向雲,因來自後世,對於各種工匠皆抱有欣賞尊崇的態度,沒有絲毫歧視,故此對工匠態度與常人大大不同。

向雲的出現,讓鄭渾看到一絲曙光,因此,在一聽聞大哥鄭泰在向雲麾下任職時,便與好友倉慈特意從淮南來到益州,找到鄭泰,讓其爲引薦人。

鄭泰知道弟弟的愛好,雖並不支持,但也不願打擊,本有意給向雲寫信引薦的,不料向雲突然來到巴郡,正巧給了鄭泰這一機會。

各種念頭流轉,想起當世工匠的落魄地位,向雲輕輕嘆了口氣,道:“工匠亦百藝,何苦地位低,古有墨家機關術、春秋巨匠魯班、歐志子,先秦又有名匠干將,如此多奇能異士,爲我華夏文化開創了一個新的領域,既如此,竟不能改變世人對工匠的看法,可悲,可嘆,若世人皆能注重奇藝,我泱泱華夏,何愁國不強,民不富!”

一番感慨,向雲出自肺腑,在座衆人聽了向雲的話,皆是一震,陷入沉思,似乎在思索向雲話中深意。

不顧衆人思索,向雲目光一轉,看向鄭泰,詢問道:“敢問公業令弟尚在何處,雲正待一見!”

鄭泰本在思索向雲話中深意,聞言後,當即臉色一喜,道:“就在堂外等候!”

“好,有請。”向雲一喜,當即令侍衛通傳。

不久,便見一男子虎步從堂外而來。

衆人皆是舉目望去,卻見,此人身高近八尺,若細細觀之,便會發現其容貌與鄭泰了幾分相似,但比起鄭泰,卻更爲健碩,龍行虎步間,有着一股淡淡書香氣息同時,亦有武者的豪邁,可謂極爲矛盾。

“草民鄭渾,字文公,見過徵西將軍。”男子行到堂前,神色嚴肅的對着向雲拱手一禮,道。

向雲聞言,先是仔細觀察了一番鄭渾,點點頭,看鄭渾的體格,平時必沒少偷練制鐵,不然亦不可能有如此雄壯的身材。

念此,向雲開口說道:“文公請起,雲剛聽汝兄長公業先生說,文公喜好制鐵,可有此事!”

鄭渾聞言,神色不變,沒有絲毫引以爲恥之感,回道:“兄長所言不假,渾確實喜愛各種匠藝,制鐵更是最爲擅長,混在避禍淮南之時,常年研習制鐵之術,頗有收穫,但由於制鐵極爲耗材,需要無數鐵礦,渾資金不足,加上漢律不容,固無法進行深入研究,渾常聞徵西將軍唯纔是舉,對有才之人,無論何藝,皆能平等視之,固不遠千里前來投效,不知將軍可願供渾一席之地,以於棲息,渾願全力爲將軍效力!”

鄭渾雖愛好工藝,但卻是出身書香門第,一番話,亦是說的極爲巧妙,先是道出自己才能,又暗暗將向雲誇讚一番,再說出自己投效的目的,如此一來,向雲若拒絕,可就顯得有些不符合他那唯纔是舉的名聲了。

向雲聞言,毫不在意,大笑道:“哈哈,文公之言,固所願也,若文公有意,雲之轄內,任君挑選地段,以供棲息,此後,各種鐵礦,只要合理,文公可隨意開採!”

堂內衆人聞言,包括鄭渾,無不大驚,顯然,誰也未料到,向雲對於鄭渾竟是如此看重,剛一接納,便如此允諾鄭渾,雖然衆人知道這不過是場面話,但要知道,向雲極重諾言,即便是場面話,又何曾見向雲狂言的。

聞言,鄭渾雙目亦是閃過一絲炙熱,沒有過多猶豫,當即是單膝跪地,拱手拜道:“鄭渾見過主公,主公知遇之恩,渾無以爲報,從此後,渾必當竭盡所能,爲主公打造先天下之先的絕世利器!”

向雲聞言,大喜,起身來到堂前,親自扶起鄭渾,笑着糾正道:“文公聽清了,不是爲我,而是爲我麾下所有將士,我希望,文公口中的‘利’器,並非一人之‘利’,而是萬人之‘利’,甚至是萬萬人之‘利’,到時,相信文公必能成爲如墨子一般巨匠,名垂青史!”

鄭渾明白向雲口中‘利’是指何意,聞言後不僅沒有畏懼,反而有着一種前所未有的挑戰,一陣熱血沸騰,拱手鏗鏘道:“諾!”

當日,向雲成功收的鄭渾,接着,向雲便讓張遼派人將鄭渾護送往成都而去,同時一封書信傳給戲志才,並向其介紹了鄭渾才能後便未多說了,向雲相信,戲志才定能明白他的心意,給鄭渾合理的安排。

正巧,王越派出的探子也在當日回來,並帶回甘寧的消息,原來,此刻的甘寧,正在涪陵附近的長江流域,距離江州不是很遠。

上元節快到了,向雲不想耽擱太多時間,於是乎,便立刻動身離開了江州,乘船往涪陵而去。

爲了避免興師動衆,向雲離去時並未驚動張遼,只留下一封書信。

然而,向雲卻不知道,向雲離去,並前往涪陵的消息,很快被張遼得知。

而張遼,又知曉涪陵最近山賊橫行,向雲前往涪陵,太過危險,張遼大驚,在唯恐向雲有失的情況下,也顧不得其他,當即領兵五千,乘船追向雲而去。

張遼領兵渡船前往涪陵的消息,很快通過眼線傳到涪陵等地,各方盜賊,紛紛大驚。

此刻的他們,早已得知向雲勸降文書一事,早已精神緊繃,如今張遼突然出兵,衆賊皆覺向雲要反悔,準備在上元節前鎮壓涪陵,清剿他們,於是,衆賊畏懼下,紛紛聚集,陷入備戰狀態。

如此一來,就連原本有意接受向雲招降的賊夥,亦是恐向雲出爾反爾,紛紛聚集一處,準備共抗張遼,

第18章 首戰告捷第165章 千鈞一髮第47章 途徑陳留第34章 有何蹊蹺?第50章 劉關張第44章 郭嘉的計劃第39章 蠻族內亂第55章 新的一天第138章 時光匆匆第15章 回家第14章 結局?第55章 羽林軍第28章 多管閒事第15章 原委第14章 回關第45章 平輿城破第68章 再添良將第75章 白馬趙雲第51章 張任現身 力挽狂瀾第48章 三百壯士第48章 蔡邕第41章 甘寧的絕招第39章 劉闢第22章 如意算盤第88章 賦稅加重第5章 絕美寒香第59章 向雲的小算盤第29章 劉表的反應第40章 接應第3章 半途明志第100章 出兵江夏第29章 荀爽第70章 朝廷爭鬥第145章 董卓進京第47章 黃祖追來第44章 老狐狸出招第144章 何爲真氣?第26章 緊急軍情第85章 宜城現況第1章 向雲之殤第17章 表白第27章 李儒定計第69章 招降二將第3章 結盟第70章 朝廷爭鬥第36章 大勝而歸第66章 驚變第48章 蔡邕第117章 荀攸的煩惱第2章 悲催的向雲第47章 遭遇刺殺第28章 兵臨城下第45章 兵臨哀牢第47章 鴨子入鍋第13章 被逼談戀愛第34章 大比開始第47章 途徑陳留第69章 向雲的打算第101章 襄陽城外第8章 鶴慶野馬第14章 收網第60章 贏了?第19章 好大一隻色狼第42章 突圍(下)第134章 大地之論(續)第13章 事態發展第19章 天命所歸第46章 勸降第24章 夷陵第39章 劉闢第47章 郭嘉用計第25章 再回巴郡第17章 晴兒的歸宿第14章 意外的豔遇第16章 呂布撤兵第132章 二才之爭第152章 梟雄的轉變第131章 誰是考生?第10章 漢中易主第59章 青羊觀第89章 湊錢第59章 向雲的小算盤第26章 鄭渾第65章 李傕末路第73章 可憐的董卓第54章 雷銅發怒第102章 趙慈退兵第40章 投石初顯威第8章 鶴慶野馬第35章 許劭第29章 劉表的反應第24章 夷陵第40章 接應第109章 趙慈身死第24章 各方局勢第4章 陳到的志向第6章 山中遇虎第127章 季度考覈第17章 表白第45章 陷入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