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9 冠軍將呼太史慈(一)

荀貞軍令下到許顯軍中時,他正帶部在彭城國境內行軍,接到檄令,他立刻召來張飛。等張飛來到,他們兩人便就站在道邊,許顯給張飛傳達荀貞的指示。

“益德,這是主公的命令,你看一看。”

自打下徐州全境以來,張飛一直在許顯的帳下聽令,受許顯的節制,跟着許顯也打過好幾場仗了,對許顯的脾性很是熟悉,知道他不說廢話,因是看罷軍令,也就言簡意賅,說道:“那我現在就帶兵改道去山陽!”

其實在數日前,張飛就曾向許顯請纓,請求帶本部騎兵先行,以能在最短的時間內趕到任城縣,馳援劉備、陳褒。他與劉備多年的交情了,任城縣如今成爲了曹操必取的目標,他當然會擔憂劉備的安危,所以有此一請,但是被許顯拒絕了。

荀貞早年給許顯等西鄉舊人講兵法時說過一句話,他當時說道:凡臨戰決勝,首在一個穩字,非到情急,不可用險,非到僵持,宜少用奇。須知,古今諸戰,勝也者何?敗也者何?大多唯在一條,即“誤”。錯誤誰都會犯,而犯得少者最終就會取勝,是以將之要在戒貪、戒躁。

這不是在要求部下“保守”,而是提醒部下在帶兵打仗時要穩重。

許顯牢記住了荀貞的這句話。

因是,在其後的歷戰中,能不用奇、險時,他一定不會用。張飛的這個請求,首先,在他看來有些冒險,飛部皆是騎兵,沒有步卒的掩護,萬一孤軍深入,被夏侯惇別部、山陽郡兵、曹純和劉若等合力圍住的話,就會有全軍覆沒的危險,其次,從下邳到任城縣沒有太遠的距離,即使正常的行軍速度也完全可以在數日內到達,劉備、陳褒於襲據全城、察知曹軍的主力屯在鉅野、金鄉後,已經提前着手,收縮了兵力、加固了城防,以他們數千兵馬的戰力,莫說守個幾日,十天半月都沒有問題,這就是說,張飛也沒有必要先行,故此,他沒有同意。

儘管擔憂劉備的安全,不得許顯的允可,張飛也只能從命。

現下,來了荀貞的這道軍令,張飛更是二話不說,堅決服從。

許顯問他道:“君意帶多少糧械?”

張飛略微一想,答道:“兩日糧與秣,兵二百矢足矣。”

“兵二百矢”,說的是每個士兵攜帶的箭矢或弩矢數目。

先秦時,部隊出征,通常分配給每個弓弩手的箭矢、弩矢基數多不過數十,比如魏國武卒,鼎鼎有名的虎狼之師,俱重裝步兵,在選拔兵士的時候,其中有一條,便是每個參試的人都能披甲負戈、帶劍挾弩,攜五十矢、三日糧,半天行百里,也即每個兵士攜矢五十。

按理說,弩矢並不重,爲何只帶這麼少?

乃是因爲除了如果數目太多,不好攜帶之故外,而且士兵出征,並不是只帶弩矢,就如魏武卒,還有甲、還有矛、還有刀,有時還有軍糧等等。

本朝的規制與先秦時相仿,無論戰守,分給每個弓弩手的箭矢、弩矢基數也多是在五十之數,當然,有時會多一點,只要輜重夠多,百支也是能有的。

在荀貞的苦心經營下,荀軍騎兵中的精銳現而今多是一人兩馬,或兩人三馬,張飛部共有八百騎,不用說,皆是精銳,其部中的備用戰馬很多,戰馬很精貴,固然是不可以讓它們“乾重活”,像對待駑馬那樣,但是,讓備用的戰馬帶些份量不重的箭矢、弩矢卻是可以的,所以張飛打算給每個兵士備下兩百支箭矢、弩矢,而不用擔心會影響行軍的靈活性和機動性。

對箭矢、弩矢的數目,許顯沒有意見,對張飛打算攜帶的糧秣數量,許顯有些意外,他說道:“益德,山陽,敵域也,只帶兩日糧會不會太少?”

所謂“敵域”,許顯的意思很明白,你帶兵深入敵境,後勤輜重沒辦法給你補給,你只帶兩天的糧,若是用完了你怎麼辦?張飛答道:“因糧於敵,此兵法之教也。”

荀貞再三訓誡各部的將校軍官,嚴令他們擾民、虐民,許顯、荀成、徐榮以下,諸將校們對此大多遵行,但說到底,本州和外州還是有區別的。

兗州目下是“敵境”,“因糧於敵”,這是兵法上的一條,損耗敵人的實力,以獲彼消吾漲之效,便是荀貞,對張飛的這個想法也提不出半點的批評。“三軍過後,必有災年”,意即在此,就算是再紀律嚴明的部隊,只要戰端一啓,處在戰域的百姓就肯定會受到波及與影響。

許顯點了點頭,說道:“校尉真雄膽也。”

“因糧於敵”不錯,但得能從敵人那裡搞來糧秣,現下二月,青黃不接,掠麥於野顯是不可能的,只有想別的辦法,要麼從鄉下的莊園中奪,要麼從敵城的倉儲中取,再要麼,就是劫掠敵軍的糧道。敵城、敵軍糧道不用說,要先攻下來、能打得過,鄉下的莊園又稱“塢壁”,雖然小,但很多形同小城,也是需要真刀實槍地去幹。

膽雄與否,不止是見於沙場之上,也見於平時。張飛部兵士八百,戰馬千餘,人吃馬嚼,一日所耗甚大,將是軍之膽,何爲將之膽?手中有糧,心中不慌,糧便是將膽之一,而張飛敢只帶兩日糧深入敵境,要從敵人的“虎口”中奪食自用,足可見其膽之雄。

張飛說道:“主公檄令,命我至遲明暮前,必須進抵山陽郡境。請將軍撥糧與矢與我,候糧、矢得齊,飛即轉道向西。”

因爲是跟從許顯出戰的,故而張飛部的騎兵沒有攜帶多少的矢、糧,這些東西多爲從軍的民夫所運輸,許顯於是傳令輜重營,命按照張飛要求的數量,撥糧秣、箭矢和弩矢與之。等本部的兵士接收完畢,張飛便即辭行,引率部曲,與許顯分兵,馳騁奔西,直赴山陽。

既是爲照顧步卒的行軍速度,也是愛惜馬力,本來張飛部的騎兵都會徒步牽馬而行,這時盡數上馬,從在張飛身後,八百騎、千餘戰馬呼嘯奔行,使地面都爲之震動,煙塵滾滾。

這個動靜引得在道上行進的步卒們紛紛轉首顧望,許顯仍立在道邊,沒有動,也翹首觀眺,姑且算是目送張飛。望着張飛帶部,看着他的軍旗漸漸遠去,許顯心道:“主公密信與我,又一次說曹東郡擅用兵,夏侯元讓,悍猛之士,今援任城縣,想來會有一場苦戰。”

張飛孤軍入敵境,肩負起了把兗州主力調動、吸引到山陽、任城一帶的任務,有較大的危險,而許顯馳援任城縣,將要與夏侯惇所帶的曹軍精銳交手,也不輕鬆。

93 驚聞曹操豫州亡 從來英雄重英雄22 鵠備分得勝負機2 邯鄲陌上九月秋(二)120 三戰盡復東郡地(五)106 忠壯引來海內重 張紘迎願獻綿薄32 許顯奉令提兵援97 出身未捷身先死57 二月習射(上)20 牽掛者何42 固知功業不易立 敗而不餒真英雄51 動手前夜70 孫曹通脫荀慎行9 邯鄲陌上九月秋(九)168 滿營呼擁張益德(中)179 廣陵懸榻迎陳登71 此子存有難測之志13 典韋153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231 徐州將軍逐敵易269 先嘆董卓再嘆民58 下邳國荀貞得子 廣陵郡笮融逞威(八)28 辰彼碩女22 甲兵四千向神都(中)雷電災害啊,晚點更77 演武薦賢(下)87 恐將危矣數請救 營有公覆必能撐293 陳國相襄軍第一(二)42 君臣自古固多疑75 曹純少貴氣吞虎65 爲政之要宣文德 輕車簡從訪張紘256 兩中郎脣槍舌劍176 樂進單騎入彭城(上)90 風捲雷動誅鄴趙(六)28 幾事不密則成害127 劉備奉使出彭城 郭嘉劃策迫薛禮(六)5 秦項建言取濟南(上)106 歲歲年年人不同26 甲兵四千向神都(六)26 決勝23 豫兗羣豪三人最66 急擊則負緩則勝71 此子存有難測之志59 剛孝好義朱公偉(下)222 臨將戰復授機宜9 太守長史兩不負72 凌霄鴻鵠潁陰侯6 秦項建言取濟南(中)93 驚聞曹操豫州亡 從來英雄重英雄51 謀算將戰8 朱門酒肉路邊骨120 三戰盡復東郡地(五)70 今才知君是誰人15 搜山千騎入深幽(六)28 搜山千騎入深幽(十九)44 練軍方略135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二)30 奉先馳雄擊汝南18 未到輕身入京時98 董卓大敗奔逃處 荀貞勒兵宜緩迎101 輕功重節辛玉郎125 豪強應曹爲投機75 許縣陳氏87 了卻山中寇賊事(十一)11 荀家五虎度陳倉(中)36 我所邀者仁民名86 襲陣兵退夏侯惇(四)40 路畔相投父子俱 賊名水上號錦帆107 轉戰十縣至平輿(上)34 搜山千騎入深幽(二十五)4 最風流之武評(一葦)11 朋黨23 大獲豐收129 三戰盡復東郡地(十四)16 原盼8 士族26 決勝8 清洗潁陰(下)30 回家77 薛禮高踞臨下問 劉備席坐從容答89 煙塵卷騎分兩路 已失天時復失和86 了卻山中寇賊事(十)82 了卻山中寇賊事(六)2 禮錢需得四百萬11 孟德窮窘設摸金114 且行且戰五百里(上)20 校尉效從麾下戰 將軍謀議分進兵3 光和七年226 藏宣高請子入府63 討董未成豈可還 以孝爲名事能成103 歸來美酒洗征塵86 名出郡外州中聞(上)150 沙丘臺上舊時月(五)77 布植黨羽養虎豹91 忽然聞得故人到90 從徵汝南(下)84 捕拿張直(下)128 三戰盡復東郡地(十三)3 董卓兵掠潁川地 孔伷借兵陳國中67 鮮卑復又寇幽並82 聞報董兵窺營頻 卿或不知黃公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