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 雄豪滿座乳虎聲(中)

這人又嘆了口氣,說道:“天子流亡城外,此本朝未有之事,董卓帶兵入京,亦本朝未有之事,……傳國璽失,更是本朝未有之事啊!”

在座的都是聰明人,這人的話說到這個地步,已不用他接着往下說了,卻是諸人皆已明悉他的意思。

此次天子被張讓、段珪等裹挾出城時,天子用的六璽都沒有帶,等回來後,這六個璽找到了,但傳國璽卻不見了。

天子共有七璽,其中六璽爲日常所用,又被稱爲“天子六璽”,分別是封命諸侯王及官員用的皇帝行璽、賜諸侯王書用的皇帝之璽、發兵用的皇帝信璽、徵召大臣用的天子行璽、策拜外國事務用的天子之璽和事天地鬼神用的天子信璽,除此六璽,又有傳國璽。

傳國璽乃是先秦始皇帝命人所鐫,璽面上刻有李斯所書之“受命於天,既壽永昌”八個篆字,是皇權天授、正統合法的信物,與“天子六璽”不同,這一方璽卻是從來不用,供爲鎮國神寶的,打個比方,如把天子六璽比作是天子個人的象徵,那麼傳國璽是就是國家正統的象徵。

秦末逐鹿,劉邦軍霸上,秦王子嬰跪奉此璽獻於道上,秦亡,此璽遂歸於漢。前漢末年,王莽篡權,時天子年幼,此璽藏於長樂宮太后處,王莽遣其弟來索,太后怒而詈之,擲璽於地,破其一角,王莽令工匠以黃金補之。后王莽兵敗身死,校尉公賓得此璽,乃趨至宛,獻給了更始帝。更始帝后爲赤眉所殺,赤眉立劉盆子爲主。劉盆子兵敗宜陽,因又將此璽獻與劉秀。

遍觀此璽從鐫成到現在,輾轉多人之手,而凡得之者,無不奉爲奇珍,視爲國之重寶,而前朝的高祖、本朝的光武,兩人分爲最終得到此璽之人,而最終也都各一統天下,爲人中之龍。

現而今,這個傳承三個朝代、達數百年之久的傳國璽卻不見了。

儒家講天人感應,本朝士人又多信讖緯之說,難免會由之胡思亂想,想些“不該想之事”。

這說話之人便是其一。

荀貞猛然想起:“‘孟卓’,是了,張邈張孟卓,他是黨人‘八廚’之一、袁紹五個奔走之友之一的東平張邈!”

傳國璽曾經丟失,後被孫堅在井中找到這件事,荀貞是知道的,因爲前世就知此事,所以他對此倒是沒有什麼特別的反應,而目見座上諸人,包括袁紹、曹操、何顒在內,卻皆似深爲感觸,各有不同的反應表現出來,或喟然而嘆,或憂色滿面,或撫案默然,或仰頭沉思。

如果追究責任,傳國璽之失,袁紹難逃其責。

要非袁紹攻殺北宮,導致宮城大亂,這傳國璽怎麼會丟失不見?

可事到如今,在座諸人都是袁紹一黨,均知袁紹當時攻打宮城實是萬不得已:一則,何進被殺,不立刻反擊的話,下一個死的就將會是袁紹,二則,何進的部曲吳匡、張璋等俱是武人,不如士人那麼敬畏皇權,他們受何進恩德,故此一聞何進死,不等袁紹等反應,便馬上攻打宮城,事情已經由他們開了端,袁紹、袁術等便是想退也退不掉,只能順着這條道走到底了。

袁紹撫案默然了片刻,摸了一把頷下黑鬚,面上從容,並無什麼不安的窘態,微笑着說道:“諸君皆一時之傑也,緣何卻對坐長嘆,效婦人姿態?傳國璽雖然暫失,卻不代表以後就找不到,我已叫宮省中的侍從員吏細細在宮中尋找了,……”指了一指何顒、曹操座下之人,“也已請德瑜令城門戍軍嚴密監搜出城吏民,也許過不了多久,這傳國璽就能再現天日了。”

荀貞順着他手指看去,見坐在何顒、曹操座下的這人年與袁紹相仿,三四十歲,中等身材,方面長鬚,雖未着冠帶印綬,只一身黑衣,頭裹幘巾,然體格壯碩,闊面長鬚,英俠之餘,另有文儒之氣,卻極是雄深雅健,眉轉眼到處,精光四射,顯然也非是尋常之輩。

“德瑜”不是名,是此人的字。

“德瑜”之字雖不如“孟卓”在後世那麼響亮,可荀貞卻一聞此字,即明瞭了此人姓名,——卻是因爲此人正是現任的城門校尉,荀貞傍晚入洛陽城時還曾想起過他,所以一聞其字,即知其名,這人便是袁紹的五個奔走之友中的另一個、袁紹的鄉黨汝南人伍瓊伍德瑜。

荀貞心道:“洛陽吏民蜂擁外逃,城門戍卒根本就無法一一搜檢,袁紹此舉,不過是在自慰其心罷了。”

確如荀貞所料,袁紹的這般作爲的確是只是爲了求個心安,“亡羊補牢”罷了,而且袁紹本人的內心實際上也不如他外在表現的那樣從容晏然,要不然,他斷不會在荀貞、鍾繇、戲志才、鮑信等剛到時沒有問戲志才的姓名,也斷不會沒有給荀貞介紹在座的諸人都是何人,這些都是基本的禮儀,縱是鄉野之人也知道的,況乎袁紹身爲公族子弟、當世名人,又豈會不知?但他卻沒有這麼做,唯一的解釋是:他心懷憂思,思緒不定,以至竟把這點都給忘了。

不過話說回來,城門戍卒無法一一搜檢出城吏民也沒關係,因爲荀貞知道,這個傳國璽如今還在宮中,只是不知在哪一個井中罷了。

荀貞推測之,應是在宮省大亂時,爲了保璽不失,不會流入臣民之手,所以被人丟入了井中,而這個人最後肯定是死在了亂中,於是導致再無人知曉此璽的下落了。

荀貞是穿越來的人,來到這個時代十幾快二十年了,雖然受這個時代的影響已經很深,可畢竟他是後世之人,對傳國璽卻是不像袁紹、曹操、張邈等生長於當代的這些人那麼重視,因而也只是稍微推想了一下便就罷了,並沒有針對此發表任何言論。

何顒輕咳一聲,轉開了話題,說道:“本初所言甚是,傳國璽只是暫失,早晚能夠找回,我以爲,這件事現在並不重要。”

與袁紹、曹操、伍瓊、何顒和疑似許攸之人等俱有不太拘束禮節的性格不同,張邈雖也是豪俠之士,年少時便以俠聞,振窮救急,傾家無愛,因得入“八廚”之列,但他在日常的坐臥行止上卻是非常遵奉禮節的,只看他的起坐行止,不聽他說話、不看他辦事,恐怕任誰也不會想到他竟會是一位天下聞名的“大俠”,而只會以爲他是一位遵禮守儀的儒士長者,——在座的這麼多人中,一直保持正襟危坐姿態的只有兩個人,一個荀貞,另一個便是張邈。

此時聽了何顒的話,張邈舉目注之,緩聲問道:“然以卿以爲,現下何事爲要?吾願聞高見。”

“我竊以爲,當下之要,應是董卓。”何顒轉對袁紹說道,“子遠方纔說得甚是,董卓自恃雄兵,目無尊上,實有不測之意,不但面詈諸公,現在宮省的守衛也被他奪了去,……本初,此事當重視,當早圖之,不然,遲恐生變!”

何顒這是重拾話頭,荀貞、鮑信等來前,他們就正在討論董卓。

袁紹先不答何顒的話,而是舉起手來,笑對仍立在屋中的鮑信壓了壓,說道:“允誠,不要站着了,且請歸座。”

鮑信剛纔起座出席,也正是爲了說董卓,現聞何顒亦提及董卓,當下便歸入座中。

等他入座,袁紹這纔對何顒說道:“伯求,你所言之,我何嘗不知!當初大將軍招用董卓,我本就不願,只是沒辦法,只得聽之,……今大將軍被害,董卓入京,事已至此,爲之奈何?”

袁紹的臉上雖看不出什麼喜怒變化,但荀貞猜料,他現下的心情必是十分憋屈。

謀劃了這麼多年,終於冒奇險,乃至不惜犯上攻宮,總算盡誅了諸宦,大功告成,可勝利剛剛到手,董卓這個武夫卻居然就率兵闖入了京都,擺出一副要強奪勝利果實的架勢,最要命的是,因爲力不如人,這勝利的果實也許還真有可能會被董卓奪走,試問,袁紹怎不憋屈?

誰也不怪,只怪早前的何進、袁紹看低了董卓。

何顒說道:“董卓所恃者,無非其涼州兵士,要想圖他,我以爲,現今之計,當在召用強援。”頓了頓,轉對荀貞,問道,“貞之,我還沒來得及問你,卿今入洛,是單身來,還是攜兵至?”

荀貞答道:“我義從四千,此次皆從我至洛。”

“現在何處?”

“於上東門、中東門外駐紮。”

何顒又問鮑信:“卿奉大將軍令,歸鄉募兵,不知募兵幾許?今歸來,募來的兵士可有相從?”

鮑信跽坐席上,按劍挺身,答道:“募得兵士千餘,因急着歸京,大部未待,從我來洛者有精騎百餘,騎雖不多,然俱爲我郡勇士,足一當百,現亦駐在城東。”

何顒點了點頭,又轉過臉,看向袁紹,說道:“本初,有貞之四千虎士、允誠百餘精騎,加上城中北軍、西園、城門、虎賁、羽林、緹騎等諸部、署所存之兵馬,以及吳匡、張璋等大將軍餘部,以我度之,應足能與董卓一較高下了。”

袁紹遲疑說道:“董卓所部,湟中義從、匈奴、屠各、秦胡兵及涼州健士,皆百戰精銳,不可輕視,又不知他究竟帶來了多少部衆人馬,如猝與爭鋒,萬一落敗?”

董卓掌軍多年,部下的兵馬與其說是漢軍,不如說早就成了他的私兵,多年前討擊黃巾時他部下就已兵強馬壯,這麼多年過去,他又相繼經歷了多次擊討韓遂、邊章等叛軍的大戰,收攏了不少俘虜,同時也又徵募了不少涼州羌胡、壯士,粗略估計,他而今帳下的兵馬至少數萬,這次他來洛陽,非常注意部隊數量的保密工作,一直到現在,別說荀貞,便是袁紹等也還沒有搞清楚他到底帶了多少人來,就不說他帶着數萬部衆全來,即使只帶了萬人,就遠非袁紹等人所能敵之的了。

由是之故,雖然短短一天之內,董卓就搖身成爲了袁紹當前最大的敵人,袁紹也很想快點把他趕出洛陽,可即使在又多了荀貞、鮑信兩路人馬的情況下,袁紹卻仍憂慮重重,難下決斷。

曹操與袁紹打小相識,雖或不能說是總角之交,可卻也是發小了,對袁紹十分了解,知他雖爲人傑,卻在有些時候會瞻前顧後,此時聽了袁紹此話,針對袁紹所憂,說道:“天下精兵,北州首數涼、並,本初,如擔憂董卓兵強,何不延攬丁原?”

董卓的涼州兵,丁原的幷州兵,這兩支兵馬早先一在北邊的河內,一在西北的河東,乃是何進所倚仗之與宦官、士人爭雄的最大兩個籌碼,現今何進身死,董卓入京,那麼要想抗衡董卓,延攬丁原無疑是個極佳的辦法。

張邈插口問道:“孟德,如何延攬丁原?”

曹操笑指荀貞,笑着說道:“欲延攬丁原,着落便在貞之。”

60 酸棗十萬兵將散 洛陽勝軍氣恐驕52 下邳國荀貞得子 廣陵郡笮融逞威(中)67 鳳集西鄉(上)127 孔明歡喜情竇開3 誰人不知荀貞之70 土爲季夏序主養 將臨戰至紛請前66 燕雀安知鴻鵠志 雍季之言百世利194 魯子敬狂兒奉糧29 志高行健皓月明88 遠謀圖據中原地 欲與孫堅結姻親61 太守行春(上)127 劉備奉使出彭城 郭嘉劃策迫薛禮(六)7 生死之恩何以報277 政自良出荀太守66 急擊則負緩則勝1 邯鄲陌上九月秋(一)119 三戰盡復東郡地(四)13 倏忽如白駒過隙23 甲光向日來者誰59 軺車從事雷霆來188 聚得幹才羽愈豐(上)287 彰廉禮賢下邳行(下)9 道人25 備寇162 一將功成萬骨枯(中)35 鄉吏殘民49 搜山千騎入深幽(四十)228 琅琊鹽亂不足定47 董卓難斷涼並事 呂布馳兵入滎陽151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30 搜山千騎入深幽(二十一)168 滿營呼擁張益德(中)38 初步13 搜山千騎入深幽(四)1 飛書問君何所欲29 搜山千騎入深幽(二十)29 志高行健皓月明49 傾巢之下,豈有完卵49 呂奉先攻勝李通(上)55 毀容2 由許仲復仇試看兩漢復仇之風72 諸荀居家交豪俊 長文將至更添才286 彰廉禮賢下邳行(中)88 風捲雷動誅鄴趙(四)23 自古興亡百姓苦 天子西遷民何辜101 許逢共上辣毒計 二袁不謀而意和5 邯鄲陌上九月秋(五)275 夏侯淵傳捷坎谷(下)67 本以霸王道雜之84 處弱先擊爲惑敵 假敗歸營而驕賊109 父子兩路齊上陣66 急擊則負緩則勝208 督軍要務需先試76 請爲中尉討擊此賊35 鄉吏殘民16 搜山千騎入深幽(七)22 文聘(上)301 陳國相襄軍第一(十)45 取天下唯造時勢 圖兵勝當行正奇41 荊州刺史武陵守 魯陽袁術望南陽298 陳國相襄軍第一(七)67 二月風雷重又動69 躋身才俊(上)29 鍾繇79 冠軍將呼太史慈(一)5 尋賢不遇(上)21 黃帝邢德有之乎26 鄉中四姓66 子義樹戟喝虎狼94 會師城下(上)97 出身未捷身先死104 陶恭祖待以時變 荀貞之只爭朝夕179 廣陵懸榻迎陳登122 孫堅族微壯志高128 三戰盡復東郡地(十三)72 寧舍濟北取任城78 聞聽道上辱郡丞(上)32 君爲虎士29 志高行健皓月明147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十四)170 許顯臨機能應變(上)20 拜徐州用計離亂67 志懷霜雪曹孟德(上)60 樽前豪傑意難決24 搜山千騎入深幽(十五)63 同道20 校尉效從麾下戰 將軍謀議分進兵18 西鄉薔夫37 會師(下)75 既見君子其樂如何164 常山中軍真倜儻(中)8 遍觀諸郡(下)64 戲忠61 仲業50 排場3 道左遇貴89 襲陣兵退夏侯惇(七)115 張益德輕取定陶2 獲名34 勝威使樑不戰遁 五更悄然過劉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