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貞細問之。
卻原來:前日夜間,劉岱巡營時,被數名兵士暴起刺殺,刺殺者旋即被抓,經嚴刑拷打,招供他們是太平道的信徒,慨然赴刑,臨死前猶高呼“黃天當立”不已。
戲志才說道:“劉公山與濟北黃巾攻守久矣,此數兵既是黃巾賊子,緣何現在才行刺?”
袁綏猜測說道:“大約是以前沒有動手的機會?”
荀貞問道:“兗州兵現下情形如何?濟北黃巾可有趁勢進襲?”
“鮑濟北適在營中,與州別駕、治中及諸營將安鎮軍中,兗州兵並無大亂,濟北黃巾得訊後,聚衆奔襲,未能拔營,已然撤退。”
荀貞記得,原本歷史中,似乎就是劉岱被黃巾所殺,隨之,曹操乃得爲兗州刺史,因又沉聲問道:“公山被刺,兗州無主,接任者誰也?”
“目前尚無消息傳來。”
消息很快就傳來了。
兩天後,得到州報,袁紹表曹操爲兗州刺史。
緊接着,數道有關兗州戰情、政情、軍情變化的軍報接踵傳至。
第一道是:濟北黃巾在短短數日內,接連發動了三次猛攻,都是試圖趁兗州兵主帥被刺的機會取勝,鮑信親身力戰,夜不釋甲,硬是在不利的局面下,抗住了濟北黃巾如潮水般的進攻。
第二道是:兗州的州別駕王彧、治中萬潛代表州府趕到東郡,迎曹操上任。
第三道是:曹操的行動很迅速,繼遣曹仁、史渙入駐谷城後,他親領兵進屯臨邑。臨邑在谷城的北邊,兩縣相距六七十里而已,俱與濟北國接壤,曹操、曹仁南北呼應,形成了掎角之勢,直接威脅到了濟北黃巾的西翼,給現駐東平國西北部的鮑信等營形成了有力的支援。
第四道是:曹操遣校尉劉若、別部司馬鄧展、司馬文稷等引步騎,擾擊濟北黃巾,用實際的軍事行動策應鮑信。濟北黃巾兩面受敵,又積雪消化,不利行動,於是暫停了對鮑信的攻勢。
七八日的功夫,兗州易主,曹操與鮑信互相配合,在劉岱死後,及時控制住了濟北的局面。
雪連着下了四五天,昨天起,雲散日出,屋頂的積雪融化,順着屋檐淌落,聞之如泉鳴。庭院中的樹木,雪洗過後,於陽光下,不顯蕭瑟,使人覺得挺直。
才納了糜英爲小妻,糜英的背後是糜家,往大了說,是徐州的豪姓,荀貞本不應冷落她,卻因了兗州的情勢變化,他已好幾天沒有見糜英,連與州府、幕府的重臣們議商應對。
最主要的議商是有關明年開春後,攻取濟南國的這個原定計劃是否需要做出調整。
打濟南國有一個前提,即是:劉岱的軍事能力不行,困於濟北不得旁顧。
如今兗州換了曹操,曹操的決斷、軍事能力都遠強過劉岱,早年他打董卓時,固然兵敗,但在袁紹、張邈等皆按兵不動的情況下,他敢於和鮑信進擊,可見其決斷和敢於進取,近年以來,他平定東郡、從劉岱擊濟北,前不久襲克貝丘,不僅決斷和敢於進取依舊,而且在戰場上的表現也是突飛猛進,對兵法能夠活用,近乎“運用之妙,存乎一心”了,絕非劉岱可比。
他接任了兗州刺史,還會如劉岱那樣,受困濟北,戰不能勝麼?
經過幾天的討論,戲志纔等人的觀點,荀貞已然盡知。
觀點有兩種。
一種是不改變原定的計劃,明年開春後,仍然攻取濟南國。
這種觀點的論據是:曹操雖然善戰,但首先,在兗州的士望上,他不如劉岱,儘管得了袁紹的支持,兗州的士族卻不一定都會支持他,其次,劉岱的兗州刺史是朝廷任命的,曹操的兗州刺史是袁紹表的,雖然都是名爲“兗州刺史”,含金量卻有天壤之別,並且袁紹沒有表曹操爲“兗州牧”,只是表他爲“兗州刺史”,刺史,六百石而已,現今亂世,刺史雖也可領兵,然威重顯是不如盡收一州軍政大權於府下的州牧的,兩下相合,兗州各郡國焉會心甘情願地服從他的命令?甚而州軍的將士們也不一定會盡皆擁戴他,其三,劉岱與濟北黃巾久戰不勝,反被刺身死,此時州兵的士氣必然正低,他就算有心進戰,兗州的州兵也不一定有力能戰。
因此,持有這種觀點的人認爲,至少在凝聚住兗州的士望、民心、軍心,得到各郡國的支持前,曹操肯定不會貿然用兵,濟北必還會是黃巾的天下,這樣,也就不影響徐州攻略濟南了。
一種是需要改變原定的計劃。
ωωω●тt kán●C〇
具體到計劃的改變上,又分成兩類的意見。
一類是小改。
即:把原本計劃用於濟南的十分兵力,拿出四分用在任城、東平、泰山,加強守禦,以防曹操進襲,然後用餘下的六分力,仍然攻打濟南,隨着兵力的改變,攻打濟南的原定目標相應的也做些改變,本來的作戰目標是打下濟南全境、至少大半境,現可改爲攻下歷城等兩三個戰略要地即可暫止,待兗州的情勢明朗之後,再做接下來的打算。
一類是大改。
即:不再以濟南國爲明年開春後的作戰目標,轉而進攻濟北。
持大改這個觀點的是戲志才。
他認爲:就戰略地位來說,泰山、濟南分別是兗州、青州最重要的郡,泰山在手,即可俯瞰全兗,攻守由我,打下濟南,即可把濟南以東的青州諸郡國關在門內,取佔隨心。之所以早前決定下一步的戰略方向是攻取濟南,那是因爲劉岱無能,所以徐州可以在繼攻下泰山後轉兵北上,從容先在青州落下一子,現於今,曹操繼任,遠的不說,只說他接任後,在短短的時間內就穩定住了濟北前線的局勢,就可以看出此人絕不容小覷,徐州應該在他穩住陣腳前,進一步增強在兗州的力量,以壓迫曹操,絕不能坐視他整頓兗州,給他壯大的機會。
戲志才提出:如不先擊濟北、反取濟南的話,候曹東郡收攬士、吏,得兗州爲資之後,他肯定會進攻濟北,以他的軍略才能,即使不能大勝,他也能把濟北的黃巾逐走部分,濟北北爲濟南、東爲泰山、南爲東平,如此,濟北黃巾無論是北遁、南逃、抑或西竄,都將入亂吾境。與其如此,不如我軍先攻濟北,逐濟北黃巾西進東郡,使曹東郡內顧不暇,然後取濟南不遲。
並且,戲志才又提出:青州刺史焦和,高談士耳,軍略才猶不及劉公山,青州諸郡國,唯孔文舉名重,亦不知兵,青州諸公,碌碌無能,保境尚不足,自存而已,沒有強勁的對手,濟南什麼時候都可以攻取,曹操是個雄傑,如不早制,必爲大敵,濟北因實爲眼下的當務之急。
荀貞再三考慮,有了定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