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七三章 兗州軍再到襄平

要是兗州軍這個時候來這兒了,那才能讓他們感到驚訝。不過公孫康也都說了,那兗州軍是馬上就要到啊,不出五日,必來襄平!所以其實他們都已是做好了準備,就等着兗州軍來呢,然後和兗州軍一戰,就是如此。所以說這個時候,其實他們就等着兗州軍大軍過來攻城呢。當然城外的江東軍,他們這個時候也是真顧不上了,就和曹操/他們所想一樣兒,公孫

康幾人確實是沒那個膽量,敢帶兵直接去城外進攻大營,哪怕江東軍就只有五千的人馬不假,可他們依舊是不敢啊。畢竟他們也想過了,這敵軍遠道而來,看着是挺累的,不過己方真要是帶兵去進攻了,別說最後能贏還是不贏,就說這捨棄了己方的優勢,城池城防,去外

面進攻,根本這就是不智的行爲。還別說,他們的想法,並不能說就不對,但是怎麼說呢,至少他們大軍壓上,對付江東軍的話,就這遠道而來的江東軍,還真就未必是他們的對手。最後吃虧的,不會是他們遼東軍就是了,但是公孫康他們幾個不敢啊,這個時候他們倒是變

深思熟慮了,可機會一下就是稍縱即逝,必然是要錯過。張遼帶兵沒到幾天,甘寧也來了,雖說張遼知道他來,但是也沒說就帶着己方人出去迎接什麼的,而是在甘寧紮營的時候,親自出去,給甘寧先請進了他江東軍大帳。雖說關係不錯,但是張遼能做到如此,其實就已經算是不錯了。畢竟雙方的關係,從私人上面來說,是還可以,可從兩軍來講,那卻是敵對,

是敵人,所以這個纔是最根本的,因此別看這個時候,他們都是給兗州軍來幫忙的,從這上來說,確實是一樣兒的,但是,怎麼說,都是敵對啊,這是根本。所以要讓甘寧張遼他們,走得多近多近,至少這個時候,是真沒有。此時的張遼是親自給甘寧請進了自己的中軍大帳,

至於說甘寧,自然也是沒和他客氣什麼。因爲如果自己早到,那麼張遼他後到,自己最後也會是這樣兒對他,都是一樣兒的,沒有什麼大區別。在大帳中,張遼和甘寧兩人是聊了一會兒,當然無非就是從冀州分開之後,這幾個月,都過得如何。其實兩人都算是平靜,根本

也沒什麼事兒。畢竟整個天下,都是很平靜,所以就別說是甘寧張遼他們了,也沒什麼區別。甘寧和張遼兩人這個時候是說說笑笑,之後涼州軍已經安營完畢,士卒前來稟報,甘寧便起身和張遼告辭了。不過臨離開之前,他是特意和張遼說了一下,“文遠,晚上到我帳中一聚,咱們是一醉方休,可好?”張遼聞言一笑,說道,“興霸兄,固所願,不敢請耳!”對

張遼來說,本來他也有這個意思,如果說這個時候曹操也來了的話,那麼必然是曹操請自己兩人,沒說的,而自己兩人絕對不過去對方帳中喝酒什麼的。但是如今不是曹操沒來嗎,所以基本上,真就是隨便了。所以張遼是趕緊應允,本來就算是甘寧不說去他大帳,自己都

得再請他來自己中軍大帳。畢竟如今這個也算是個機會,如果曹操真帶大軍來了,自己和他,就兩個人的單獨相聚,可以說就真沒什麼機會了。畢竟曹操/他們不在的時候,兩人怎麼說,其實都是可以隨便接觸的,因爲沒人去管什麼,都是自己人啊。可要是曹操/他們來了的話,那這個可真是,不太好辦了。畢竟己方和兗州軍,那纔是盟友,而和涼州軍,怎麼

都是敵人,這個就是根本的。因此,哪怕曹操知道了,他也許不會多說什麼,可卻難以保證,他手下的人,就真什麼都不說,是吧。所以應該怎麼樣兒呢,就是在他還沒來之前,兩人聚一下,這個就是最好結果了。至於說其他的,那還都是會有影響的,就是這個事兒。張遼給甘寧是親自送出了大帳,至於說大營,那就不用他了,甘寧也是讓他留步,根本也不必

遠送,這都是相鄰的,根本就距離不遠。張遼也沒遠送甘寧,甘寧是被江東軍士卒給送走了,回了己方大營。這個時候涼州軍已經是安完營了,所以甘寧自然是回了自己的中軍大帳休息。對他來說,這哪地方,都不如自己的大帳讓自己舒心,安心啊。確實,雖說在別人的

大帳中,確實也不是說就不能休息一下什麼的,但是那終究不是自己的地方,所以雖說甘寧從來也沒說就害怕什麼,但是絕對不讓他安心,就是這樣兒。其實這個並不難理解,畢竟那話其實所說不錯,“金窩銀窩都不如自己的狗窩”,還不都是這個道理,想想,很正常吧。

晚上,和甘寧約定好的時辰已到,張遼是準時去了遼東軍大帳,去和甘寧見面。他可沒帶誰,就自己老哥兒一個去了,畢竟還得留守大帳,必須要有人才行,所以張遼出去了,就得有其他人在,這個不用多說。別看涼州軍大營和他們都挨着,不過身爲大將的張遼,對他來說,哪怕涼州軍的大營在他們大營裡面,這己方該有的防備什麼的,都不可能一點兒鬆懈了。

畢竟張遼是什麼人,該有的防範,那是絕對不會少了的。就是換成是甘寧到江東軍這兒來,其實也都一樣兒的,很正常。或者說,其實就得是這樣兒好吧。而張遼是甘寧親自給他從營外,迎到了帳內,畢竟他來的時候,人家也是這麼做的,所以投桃報李吧,就得是如此了。

帳中除了甘寧和張遼之外,也沒有兩人,都只是跟着甘寧而來的副將而已。畢竟張遼可以不帶人來,那無所謂,本來大營就得留人。但是甘寧卻不行,作爲請客的一方,他要是就只有自己一個的話,還是有點兒不禮貌的,就是這樣兒。所以他所帶的兩個副手,此時都在座,

作陪。因爲這一次,不過就是簡單聚一下而已,而且雙方加在一起,不過才四個人,所以這宴席,確實是很快就結束了。畢竟甘寧和張遼他們,不會在這個時候多說什麼,就是寒暄了幾句,然後就是舉爵共飲,一起吃東西而已。所以確實是也沒多久,一會兒就完事兒了,因爲沒什麼可耽誤的啊。之後殘羹冷炙被撤下,其他兩個副將告辭退下後,甘寧和張遼,這

纔是說上了最爲正經的事兒。無非就是此次兗州軍大軍再次來遼東,襄平的戰事,如何。他們和自己主公(將軍)還有幾大謀士的想法一樣兒,都不認爲曹操/他再次出兵,是來玩的。必須要承認,上一次,前幾個月,曹操這因爲大雪,無奈撤退,儘管他是沒表露出來太

多,可自己兩人都清楚,他到底都是如何想法,不過就是不會多說而已,真就是這麼回事兒。所以他們都清楚,這個就不得不說,曹操/他心裡,那都憋着氣兒呢,沒辦法啊。所以此次來遼東,再戰襄平,要說曹操他不拿下城池,他絕對不會退半步,這就是甘寧和張遼他們說話相談,所一致認爲的。其實這個事兒也真是,也算是“英雄所見略同”吧,就是這樣

兒。兩人也沒說太多,就差不多,張遼就起身告辭了。畢竟把該說的,都說出來之後,就沒什麼問題,就是如此。而甘寧和張遼,他們所想其實也沒什麼太大區別。之後,張遼回了自己大營,甘寧是特意讓士卒代自己給他送回去。然後他也是轉身回了大帳,總體來說,今日的接觸,都是沒什麼問題的,都是不錯的,兩人也都是愉快的,也達成了更多的共識,這

個就是非常不錯的,很好。至少不管是對甘寧來說,還是對張遼,都是如此,那就足夠了。至於說等曹操帶兗州軍大軍來襄平後,他必然是還得宴請自己兩人,這個是一定的,也是必須的,自己兩人也都不可能有半點兒推脫,這樣兒。而什麼時候兗州軍能來呢,估計也就是

三五日吧,差不多了,甘寧張遼他們都是如此想法。其實就從他們自身想法來說,自然是都希望兗州軍早到。畢竟曹操/他們早來,就代表了,最後能早日破了襄平,就是這個道理。而他們來晚的話,就說明要晚破城池,不就是這個道理嗎?而不管說是甘寧還是張遼,他們

可都是,希望早日回去,最好還是能帶很多人馬回長安回建業,就是這樣兒。三日,準確說其實是三日多,曹操終於是帶兗州軍來到了襄平城。因爲曹操的身份地位在那兒呢,所以是甘寧張遼他們親自出迎,出了大營,去迎其人。他們自然不會是給別人面子,而就是給曹操這個兗州之主,給這個大漢司空的面子。確實,不管是誰,其他人,都不可能讓甘寧他們

那樣兒,只有曹操,他們是不可能不這樣兒就對了。所以曹操看到了等着他和大軍的甘寧張遼他們,曹操看到兩人下了馬,他也是帶着衆將下馬,至於說兗州軍大軍,此時是早已停止行進了。別的不說,就說兗州軍的令行禁止,那是絕對沒有問題的。而曹操一下馬,就對

兩人說道:“興霸、文遠,勞煩二位久等了,來,咱們一起走!”說完,曹操和衆將上馬,而甘寧他們是趕緊見過曹操衆人,然後是再次上馬,跟着曹操走了。曹操自然不會說去甘寧涼州軍大營,也不會去張遼的江東大營,不過就是在臨時的大帳中,和衆將見了甘寧和張遼

一下,這個是必須的。至於說兗州軍士卒,自然都在那兒紮營呢,畢竟十萬人呢,還有民夫,這紮營雖說不容易,可人多啊,所以不是什麼問題。至於說曹操,卻是在這兒和甘寧張遼他們聊上了,有兗州軍衆將作陪。不過他最開始問的,還是甘寧他們都什麼時候來的啊,而且都感覺如何啊,這遼東軍都有什麼動靜啊等等,這些。其實這也算是曹操希望,也是想

要了解的,要不然的話,他也不會這麼去問甘寧和張遼。所以就在這臨時的中軍大帳,曹操就和甘寧張遼他們聊開了。當然了,也自然是少不了兗州軍衆人,他們和兩人的對話,這個都是不可缺少的就對了。說實話,對曹操來說,他這確實是要從甘寧張遼他們這兒瞭解到

一點兒己方所不知道的東西,比如說襄平城內遼東軍的情況。結果甘寧張遼他們也就只是知道,他們來到這兒,就看到襄平是城門緊閉,然後城頭都是人馬守着,和去年也沒什麼太大區別。不同的是,去年剛來的時候,還沒有石全在這兒,可如今呢,石全也一樣兒是在城

頭,所以……之後也不知道聊了多久,總體來說,肯定就是輕鬆愉快的,畢竟曹操怎麼都不會給甘寧他們什麼壓力。就是,他是能給己方的衆將,給他們壓力,但是甘寧張遼,和他沒什麼太大關係,所以怎麼都不會對他們如何。最後士卒說大營已經安好,曹操對甘寧張遼他們一笑,“好!二位,晚上戌時前,來我大營,在中軍大帳,設宴招待二位,務必賞光啊!”

明着,曹操是請兩人,實際,就是命令,就是這麼回事兒。而甘寧張遼他們是異口同聲,“諾!遵司空之令!”在如今這兒,就他曹操官職最大,而且因爲是在軍中,因此確實,絕對能命令得了他們兩個的,並且這都在兩人所料之中,他們更是有如此想法,因此他們怎麼

都不可能說不同意就是了。如今更是,馬上就答應了下來,對兩人來說,晚上來兗州軍這兒,吃點兒東西,喝點兒酒,然後再聊聊,也算是在大戰之前,放鬆這麼一次了。

第九一五章 孫劉帳中議兵事(續)第三八一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七十二)第五一六章 馬超五人組出行(一二五)第四三三章 去校場孟起閱兵(續)第二二七章 涼州大戰函谷關(十四)第三七三章 涼州軍再戰南陽(九)第二二八章 兗州軍接收兩郡(十一)第三一五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六)第二八九章 董卓入宮見劉協第二三三章 董卓收到雒陽信(下)第三六六章 回隴西兄弟談心(續)第二八二章 涼州軍大營馴馬(續)第六八〇章 馬延親赴真定城第四四一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一三二)第三七五章 涼州軍火燒藤甲第二十三章 趙家村馬超訪童淵第六〇三章 滿寵長安見馬超第六二八章 涼州軍進攻陰館(續)第四十一章 馬孟起傳授錘法第九八二章 西陵出兵鬥李典(續五)第四九六章 馬超五人組出行(一〇五)第七九二章 戰事畢馬超回家(十四)第二六四章 涼州軍強攻谷城(二)第四一六章 涼州軍撤離三江(續)第十二章 涼州軍進攻中宿(十一)第五八一章 辰陽城玄德議事第五八八章 涼州軍決戰江夏(十五)第一九〇章 兗州軍大戰常山(二十九)第八三七章 涼州軍終破江陵(四)第三四三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三十四)第一三七章 趙弘兵敗宛城第五六四章 涼州軍趁夜襲營(完)第六六四章 再戰江陵終登城第五一四章 涼州計文聘入彀第八一九章 函谷兵敗返長安(續)第三七五章 李傕書信脅守將第八十二章 涼州軍攻蒼梧郡(五)第九十一章 涼州軍攻蒼梧郡(十四)第三一〇章 帶祝融面見主公第九八二章 戰事結束兩軍回(五十六)第七九七章 戰事畢馬超回家(十九)第六六〇章 臨湘城曹仁議戰第九八六章 臨湘棘陽戰事起第四七九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一七〇)第二七三章 銀坑洞孟獲設宴(續)第二〇九章 長安建業賞賜到第四十九章 涼州軍終破樊城(八)第二〇〇章 戰涼州漢軍再敗第三〇〇章 崔福達大戰三人(續)第二六三章 漢軍大戰羌兵(上)第七二〇章 曹操許都稱魏王(十二)第四六〇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一五一)第五六一章 兗州軍抵達辰陽第八九六章 益德出馬欲守城第七一〇章 兗州營曹操設宴第五九一章 涼州軍決戰江夏(十八)第六八二章 三將帶兵攻函谷第七四八章 臨湘城黃忠問詢第七九一章 戰事畢馬超回家(十三)第七四七章 兗州軍激戰函谷(完)第八〇九章 戰事畢馬超回家(三十一)第六十一章 爲情而動與美有約第五八八章 不速客夜入南陽第六一七章 張儁乂投奔曹操第九九三章 涼州軍兵進交州(八)第二二六章 成公英計敗漢軍(中)第一三七章 費公舉趁夜撤兵第一四九章 涼州軍奪取鬱林(三十五)第三五〇章 藤甲兵襲涼州軍(續)第六十章 曹仁帶兵到樊城第四一二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一〇三)第七十六章 兗州軍攻高句驪(續)第五二五章 夏侯夜襲敵軍營第一五三章 馬超兵退二十里第五八二章 三方聯軍攻敵營第二八六章 涼州軍終戰合浦(二十一)第八十一章 兗州軍奪高句驪(五)第八七〇章 城池破王平逃遁第三二〇章 涼州兗州戰南陽(七)第七十七章 馬孟起欲見張讓第九二一章 聯軍涼州軍死戰(續一)第八一〇章 兗州軍破函谷關(五)第三六二章 馬孟起見糜子方第一二九章 兗州軍大戰襄平(八)第三一五章 崔福達生擒帶來第五九三章 涼州軍決戰江夏(二十)第一三九章 樸克得見曹孟德(五)第九十五章 騎兵渡河襲遼東 (七)第七八一章 戰事畢馬超回家(三)第二八五章 說服木馬歸己方第三八九章 張益德返還涼州第六一二章 文丑渡河戰敵將第五八一章 辰陽城玄德議事第九九〇章 涼州軍兵進交州(五)第三二三章 諸侯聯軍戰汜水(續)第二三一章 戰猛獸兵敗撤退第六八二章 涼州軍收復兩地(十五)第五〇四章 長安衆臣欲求和第七二八章 兗涼兩軍戰冀州(五)第五五七章 爲戰事玄德登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