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對涼州軍來說,哪怕幷州都丟了,讓兗州軍佔去了,對可涼州軍來說,也並非都是不好,這個也不錯。但是在馬超那兒來看,己方的地盤兒,尤其是幷州的話,能不丟,己方能保住的話,儘量還是保護好,在己方手裡比在兗州軍手裡要強啊。就是,馬超是有怕北方異族的地方,可要是兗州軍能和己方一起面對北方異族,那其實更好,這個肯定是。畢竟兩軍
對付一方和己方孤軍奮戰,怎麼想都是前者好,而後者不好啊,那不錯。馬超自然怎麼都不想己方孤軍奮戰,這個肯定是。所以說還得是兗州軍和己方一起,那樣兒最好。因此,他是有自己的想法了,那就是讓兗州軍他們也佔幷州的一兩個郡,尤其是邊郡,這樣兒的話,
兗州軍他們怎麼都得和己方一起面對北方異族,這是沒錯。在馬超看來,如果說兗州軍沒佔幷州的地方,那麼北方異族除非是大舉南下,那樣兒兗州軍纔會說跟着己方一起對付北方異族。可他們要佔了幷州的郡,尤其是邊郡,那麼他們是怎麼都得和己方一樣兒,共同面對
北方異族,這個肯定是,兩方和一方,終究是不同,馬超和涼州軍想要看到的,曹操和兗州軍他們,那倒是不太想了,確實。所以說這個也是,兩軍各自有各自的想法。馬超和涼州軍是那麼想的,而到了曹操還有兗州軍那邊兒,當然又變了,這個正常。不過不管如何去說,怎麼去做,在曹操和兗州軍他們看來,己方要真佔據了幷州,而北方異族還來進攻的話,那
麼己方就是當仁不讓,就得和北方異族戰了,這個肯定沒錯,沒說的。就得說曹操和兗州軍他們雖說和馬超不同,不知道歷史。可曹操卻清楚,以前他還跟異族有合作,可現在的話,那確實是早就沒有了。對他來說,和涼州軍再怎麼戰,那都是漢人自己的事兒,是兄弟之間
的爭奪,而和異族沒什麼關係。以前曹操是覺得涼州軍實力太強,所以說能和異族合作對付他們,那樣兒對己方有好處。但是如今他早就看出來了,異族實力更強,與他們合作,更沒己方什麼好處,所以曹操是早就不那樣兒了,確實。以前是以前,現在則是現在,那不錯。
畢竟其人也不是不知道,如果說己方就佔着幽州,那麼肯定也是要和北方異族打交道,可和馬超涼州軍佔着幷州和涼州,那卻還是沒法比啊。畢竟北方異族中最強的就是鮮卑,而他們要進攻,首選怎麼都是幷州,之後纔是幽州和涼州。而前者是必須進攻的,後者是有選擇的,如此。那麼可以說三個地方,涼州軍就單獨佔據了兩個,曹操也不覺得在這上面,是對
他們有什麼好處,那確實不是什麼好事兒。當然了,如果說己方佔據了幷州,哪怕就一個兩個郡,可只要北方異族過來己方地盤兒上了,那麼己方自然也是要和對方戰的。曹操是不如馬超知道那麼多,可他對異族的手段,尤其是對北方異族,那從來都是強硬的,而不是什
麼懷柔政策。別看以前其人也找到異族對付涼州軍,可那是沒辦法了,誰讓兗州軍弱,而涼州軍強呢,差距還是不小的,比現在要大啊,那是。所以那個時候是那時候,現在是現在,就是不一樣兒。可以說那絕對是“此一時,彼一時”,一點兒都沒錯,當初是當初,和現在能一樣兒嗎?就是,曹操不認爲當初的己方是現在的己方,或者說現在的己方不是當初的了,
而涼州軍一樣兒的,當初的不是現在的,現在的也不是當初的。怎麼說怎麼看都是,這個曹操知道,太清楚了,正常。馬超也知道啊,那是。不過不管怎麼說,都是往好了發展,更多的都是不錯的,其實就夠了,是。畢竟發展都是往好了,那沒有壞的,那不叫發展啊。總體涼州軍還是可以的,兗州軍也不錯,哪怕就是江東軍,他們實力一樣兒是增加了,那不假。
可也確實,是不能和涼州軍與兗州軍比的,那肯定是。兩軍之強,這個也是,他們增加實力速度也快,絕對超過了江東軍。畢竟後者的話,說起來是兩個州沒錯,可徵兵的話,實際上就一個揚州,至於說交州,真心沒怎麼徵兵。那地方連本地的土著士卒都沒什麼戰力沒什
麼經驗呢,就更別說是新兵蛋子了,更沒大用,還勞民傷財的。那確實,絕對不是孫策會去做的,更何況交州那地方,各地的太守也包括主將,他們的部曲實際上都已經要飽和了,那麼達到了最高值,孫策也是不準備讓他們徵兵了,沒大用,反而可能要起到反作用,所以
這個也是。揚州徵兵,那是必須的。別看孫策都有二十多萬部曲,但是他知道,那肯定不夠。而自己手下那些人,部曲之前有不少,可沒自己多,並且還損失了,在對涼州軍的戰事上,那損失多了,所以自然是要補充上來。對他們來說,只要己方還能拿出來錢糧,那麼就一直要徵兵,增加己方實力,這個是必須的,那肯定是。對孫策來說,人馬少了,那麼拿什
麼去對抗涼州軍的激烈進攻?甚至之後還有兗州軍的,有他們兩軍一起進攻,己方就別多想了,要被滅啊。真那樣兒的話,孫策和江東軍他們肯定有不甘心還有遺憾,那沒辦法。可前者不多說了,後者的話,別說是江東軍,你就問問馬超和曹操,他們有沒有遺憾?其實多
少還是有的,那是。那麼他們都有,更不用說是孫策和江東軍了,確實正常,那可不錯。但孫策和江東軍他們也是有不甘心,別說是兩軍進攻他們一方了,就算是隻有涼州軍一方,他們都那樣兒,不甘心啊。哪怕改變不了最後的結果,可他們也是都不服,不服馬超和涼州
軍,不錯。是,所以說哪怕江東軍被滅,他們也依舊是不服,這個肯定是。就和劉大耳朵他們一樣兒,哪怕被滅了,可對馬超對涼州軍,依舊是那樣兒態度。對曹操對兗州軍也還是一樣兒,像以前那麼樣兒。畢竟馬超和涼州軍是滅他們的一方,而他們又與曹操和兗州軍積怨太久,這個仇怨不淺啊。哪怕說最後曹操有幫他們的地方,可誰都看得出來,那他是爲了
他自己,爲了兗州軍,而和劉備可真沒什麼關係。並且最後其人也放棄了,而且還在一邊兒佔便宜,這個就不用多說了。所以說就像曹操那樣兒,他看劉備不爽,而後者看他也那樣兒。馬超看不上劉大耳朵,而劉大耳朵一樣兒是看不上他,都一樣兒。也就是孫策,他們沒
打過什麼交道,就談不上什麼雙方有什麼仇怨或者恩情那些了,真心都沒有,關係都平平,點頭之交罷了,見都沒見過幾次,所以說他們反而是關係還不錯的。談不上如何如何好,但肯定說不上不好就是了,那不錯。但是劉備和馬超,他和曹操,可以說其人與那兩個,關係是一個比一個差,絕對不假。當然這個和馬超還有曹操兩人的性格作風也有直接的關係,那
也不錯。相比之下,曹操就還算是好,哪怕劉備是那麼看他的,可其人從心裡也算是有認可劉備不少地方,那是。說曹操和馬超,他們兩軍再怎麼敵對,都要滅了對方,那都不假,可其實兩人心裡都知道,兩人關係卻不是說讓對方死什麼的,那絕對不是。可因爲立場不同,哪怕以前關係再好,就算是現在也能坐在一起把酒言歡,可終究是兩軍兩方敵對,這個改變
不了,也沒辦法改變。可曹操和劉備呢,兩人彼此都知道彼此間也是有關係關聯不假,但卻絕對不是什麼好朋友,甚至連朋友都不算是,這個他們都清楚。因此,這個曹操想着劉備早點兒死,劉備更是那麼想着,所以說他們是那樣兒的關係,都是那樣兒的想法。也就說只
有他們三個和孫策,他們確實就都不一樣兒了。也許和他們沒太多接觸有關,可那不是絕對的。馬超看孫策,其人是很欣賞對方,覺得孫策歷史上早逝是一大損失,這個他覺得真可惜。不過現在好了,三分天下,比歷史上孫權可強多了,那是。而孫策看馬超呢,知道其人
以前幫助過他幫過江東軍,不管對方什麼想法,反正幫是幫了,這個是事實,哪怕馬超帶着涼州軍最後要滅己方,但是孫策確實,因爲種種原因加在一起,他對馬超確實也恨不起來。這個說起來就是各爲其主,兩人哪怕都是當主公做老大的人物,可也是那樣兒。誰都想滅了對方,那可一點兒不假。因此,他們是敵對不假,但是關係上卻沒什麼深仇大恨,沒那麼多
怨恨,這個也是。而曹操和孫策呢,他們關係有那麼點兒微妙,確實可以這麼說。畢竟在曹操眼裡,江東軍實際上是己方的敵對,可因爲有涼州軍在,自己和己方就不可能說對付他們,只要涼州軍最強,那麼就只有那一條路走,聯合江東軍,一起對抗涼州軍,沒別的。而
對他對兗州軍來說,孫策江東軍要被滅,那麼絕對可以說是對他們一大損失,一點兒不假。所以從心底來說,在利大於弊的時候,曹操是怎麼都不想那樣兒。可要是實在最後也沒辦法了,己方要死保對方弊大於利了,那麼自己只能放棄,那沒辦法。從總體上來說,己方是損
失了不少不假,可看天下也算是少了一路諸侯,這個還算是好事兒了。看你怎麼去看,反正從對抗涼州軍的角度來說,曹操怎麼都不想看到江東軍被滅,兗州軍衆人也是那樣兒。但是從天下大勢上來說,少了一路諸侯,這個所帶來的,終究是有好處,肯定也是沒錯,曹操和兗州軍太清楚了。所以說他很清楚,孫策和江東軍更多要靠着自己和己方,而自己和己方
還不能去動他們,至少涼州軍不大動作前,己方是絕對不可以的,這個就是如今的實際情況。而在孫策來看,曹操兗州軍有實力,哪怕不如涼州軍,也比己方強多了。而其人更是奸雄,自己雖說有看不慣曹操的一些地方,可也不得不承認,其人很多的做法,自己是在模仿,
甚至就是也那麼做了,就是。這個之前也說了,他是覺得不錯,對己方有利,那麼爲什麼不去做呢,那不是個事兒啊。至於說讓別人說什麼,自己去模仿,還是什麼的,他確實,不那麼在乎,真是。話說其人都稱王了,連曹操都沒什麼說的,所以孫策確實,沒什麼就是他
真不敢去做的,不過就是有擔心有顧慮,那沒辦法,人之常情啊,你可能一點兒想法都沒有?是,那樣兒纔是不太可能,反正孫策是有想法,他自己想法,還不少。所以說曹操和孫策,他們彼此是如此看待對方。到了劉備和孫策那兒,實在也是沒什麼接觸,都沒見過兩次,所以說他們基本上也沒打過什麼交道,這個就得說,他們彼此沒那麼多那麼深的瞭解,自然
也都談不上什麼太深的淵源。最多就算是聯盟,可這個聯盟卻也不是他們江東軍主導的,是曹操兗州軍啊,所以他們纔是老大,孫策江東軍的話,無非就是他們後面轉的小弟而已,那是了。因此,這麼一比較下來,和馬超再和曹操一比,劉備和孫策,他們沒什麼交情,可
確實也沒交惡,這個是。哪怕都知道,雙方的本質上來說還是敵對,可最後終究是聯盟了,一起對抗涼州軍,這個是盟友,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