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四二章 汜水關聯軍鏖戰

陽城山事了,呂布就帶兵返回了雒陽,而董卓當然是特意又嘉獎了他一番,至少對於呂布,董卓他是從來沒吝嗇過這些。而畢竟孫堅此時已死,這個就算是他最大的功勞了。至於其他的那些都是小事兒,雖然孫堅首級是沒拿回雒陽來,但是董卓卻也沒有因爲這個去計較什麼。畢竟他和孫堅也算是相識一場,雖然之前是雙方是敵對的關係,但是卻也沒什麼深仇大恨的,所以確實還不至於說非要把對方的首級給拿到手才行。

“唉,孫文臺也算是個人物了,如今他卻已經身死,而此事對各路諸侯不可能沒有影響,哼,看他們到了此時還能如何!”

可以說如今孫堅身死,讓董卓看到了諸侯聯軍確確實實也是不怎麼樣兒。但是即便如此,他也沒覺得自己遷都的想法有什麼不對或者不好的。反正在董卓看來,如今死了一個孫堅,但是諸侯聯軍卻還有十七個在那兒虎視眈眈地盯着雒陽呢,所以遷都那是必須的,同樣兒也是自己的一個英明決定。

聽了自己主公所說,李儒心說,主公啊,如果你真覺得諸侯聯軍不如何的話,那麼你爲何還要遷都,爲何還要和他們妥協啊?要說李儒這些時日主要可都是在忙着對付諸侯聯軍,如今又把孫堅給算計了,其實他這也是有讓自己主公改變一下的意思,但是明顯是沒起到什麼作用。

“主公,儒是以爲諸侯聯軍實不足爲慮也!”

董卓聞言則說道:“莫非文優有了退敵之策?”

李儒心說,主公這脾氣又來了,自己要是能馬上就退敵了,那都到這時候了還能不說出來嗎?

李儒無奈地搖了搖頭,董卓一看李儒吃癟了,他則笑道:“所以,遷都還是勢在必行,是早日遷到長安爲好。到時一切皆迎刃而解!不知文優以爲然否?”

李儒卻沒再說什麼,而他此時也只能是無奈地點點頭。董卓當然是看出了他的無奈,但是他心卻說,自己豈不是更加的無奈嗎。自己在雒陽待的好好的,結果如今卻是不得不遷往長安啊。這都是諸侯聯軍給找的,自己這不是也無奈嗎。

--------------------------------------------------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汜水關開始傳言說丞相要遷都。此時是馬上就要離開了。而汜水關這兒最多也只能留下一兩千人最後在這兒留守的,防禦着諸侯聯軍。

這消息可不是諸侯聯軍傳出來的。而是從雒陽流傳過來的,所謂是“無風不起浪”,確實是有此事沒錯,但是真正對此事推波助瀾,讓它馬上就傳遍了汜水關的人卻是朝中的司徒王允王子師。

當初諸侯聯軍兵臨汜水關下的時候,可以說王允那時的心情還不錯,他還以爲能抗衡董卓的人終於是來了。畢竟他其實也不是不知道,沒有人馬就想對付董卓,那確實太難了。但是諸侯聯軍人家有人馬啊,所以他也算是對袁紹和曹操他們寄予了厚望。但是可惜啊。希望有多大,失望就有多大。諸侯聯軍居然是在汜水關前受阻了,多日不得前進。雖然前些日也是分兵了,但是到如今卻依舊是沒有什麼建樹啊。

說實話,王允他確實是很不理解。爲何一個小小的汜水關就阻攔住了二十幾萬大軍進兵的腳步。要說他王子師對政治什麼的都還好,但是這個軍事方面確實是不行。如果說汜水關沒幾日就被人給攻破了,那它也就不是雒陽東面的一個最重要的門戶了。那樣兒的話,當初還建這個汜水關有什麼用啊,一個關隘可絕對不是那麼容易就能攻破的。有時更得是需要天時、地利、人和一些東西才行。

但是王允失望歸失望,卻不代表他不想幫諸侯聯軍一把,畢竟都是處在同一戰線上的,也算是戰友了。就算是沒什麼大用,不過總是能讓董卓有些損失吧,反正只要是對董卓沒好處的事兒,那麼就是他應該去做的,是對他有利的。所以如今是正好趕上了遷都,他就命人暗中在汜水關散佈這個消息了。果然在他的推波助瀾下,消息一日之間,就傳遍了整個汜水關。

遷都的事兒不是謠言,但是這個對士卒來說,其實並沒有什麼太大的關係。不過最要的是後面的那句,士卒所害怕的就是留守在汜水關。因爲大軍離開了雒陽,那麼誰留下,誰就是棄子了,所以誰願意當留下的那個啊。

而此時的張濟叔侄還有趙岑對於此事是頭疼得不行,之前剛和聯軍戰鬥完,這次己方可以說是損失慘重啊。就因爲那個遷都的傳言,所以軍中士氣是下降了好多,而且很多人都沒有了戰心,就只想回雒陽,對此他們也是沒什麼太好的辦法。

張濟之前不是沒做士卒的思想工作,他也說了不少,但是效果明顯是差強人意。首先這個遷都是真的不是假的,所以他張濟也不能說是假的,那麼他說大家不能成爲棄子,但是卻沒幾個人相信這個。你說人家都遷走了,那麼就要有人留下守關,那留下的當然就是被放棄了的。難道還能讓他們都走嗎,人都走了,那關隘一丟,沒準人家就追上去了。所以士卒也不是都傻,當然有很多還是不會輕易聽信張濟的話的。

ωωω_тt kдn_C〇

同時在諸侯聯軍中,別看這邊兒就只有袁紹他們六個,但是盟主一召集所有人過來,衆人依舊是不敢怠慢,都急忙趕了過來。只是幾人對袁術卻是不敢太接近,雖然都沒親眼看見孫堅是怎麼死的,但是對此卻也是可想而知,死在呂布之手,還能好嗎。前車之鑑啊,而袁術對此卻是沒什麼太多想法,雖然他心中也是不滿,但是如今他還沉浸在孫堅之死這個消息中,對他來說,這個纔是最好的。至於其他的自己暫時都不會太過關注了。

“各位,不知各位發現沒有,今日汜水關守卒的戰力卻已經是有所下降了!”

衆人坐好後,袁紹向衆人如此問道。袁紹當然不是傻子,他被譽爲袁家這一代的領軍人物,能力壓袁術一頭,這個不是袁術太弱。而是袁紹比他要強,所以他當然是有一定本事的了。

而作爲盟主。他最關注的就是汜水關的一切動向,之前還憂心孫堅的事兒,但是如今也沒那個必要了。而此時雖然他還不知道汜水關因何如此,但是他卻能確定應該是發生了什麼變故,所以汜水關的守卒戰力變得如此低了,很多人根本就已經是無心戰鬥了。

張楊說道:“盟主,要說我們攻關也已經有數日了,而這汜水關的戰力下降那是理所應當的纔對啊!”

在張楊看來,都已經攻了這麼多的時日了,要是汜水關上守卒的戰力越來越強的話。那還打什麼董卓啊,都帶兵回家去種地吧。

馬超聞言則是暗中搖頭,心說不對,這事兒根本就沒那麼簡單啊。自己這稚叔兄是沒往深了想,如果說戰力下降那確實是應該的。但是不應該下降如此之多,而且關鍵的是有些士卒明顯是沒那個心思再與己方來決一死戰了。所以今日的一戰,己方損失沒有往日那麼多,而對方卻損失了比之前要多一些。看來對於這些,稚叔兄卻是沒怎麼太注意啊。

此時馬超說道:“盟主之意是說,汜水關內出現了變故?”

袁紹聽後是眼前一亮,說道:“真是‘英雄所見略同’啊,紹之意就是如此!”

其他幾人也微微點了點頭,沒錯,要說是汜水關內有了些變故,然後變成了現在這樣兒,那也不是沒有可能,但是究竟是什麼原因,衆人對此就不得而知了。

馬超突然覺得自己好像是忽略了什麼,所以他聽了袁紹的話後,就開始回憶思索開了。對了,應該就是如此吧,他想了一下就想到了董卓要跑,遷都長安,要是算算時間的話,就應該是這個時候吧!

他剛想說董卓要遷都長安,可是轉念又一想,自己如此說了之後,有幾個能相信的。如今董卓一方其實並沒有到那種非常劣勢山窮水盡的地步,反而倒是己方纔不佔優勢,這不連孫堅都死了嗎。自己一說遷都,估計從袁紹開始,從上到下就沒誰能相信的,他們不會認爲董卓會在這個時候逃跑,和諸侯聯軍妥協的。

所以馬超就不再言語了,而陶謙則說道:“此言有理,不過雖然不知汜水關具體有何變故,但是我們只要全力進攻,就是沒錯!”

說實話,陶謙和馬超兩人曾經有過節,但是馬超卻沒怎麼放在心上,而陶謙其實卻是把這個記住了。不過隨着馬超出名,然後名聲越來越大,最後直到如今和他都已經是平起平坐了,他陶謙慢慢地也就不再去想這些了。反正表面上和馬超算是挺客氣,但是實際上呢,陶謙雖然是不會去報復什麼,但是卻也記住了馬超,所以他也不會和馬超接觸太多,他本來就不是個什麼大度的人。至於馬超,本來就看不上陶謙,因爲他可知道陶謙的爲人如何,所以就不會和他如何深交了。

旁邊的公孫瓚也點點頭,說道:“恭祖兄所言有理,此事於我軍有利,瓚建議應該對汜水關進攻不停,此關必破!”

就剩一個袁術沒說話了,不過衆人對他自動地忽略了,而袁術也都明白,他此時則說道:“各位言之有理啊,術都是,都是贊成的!”

袁紹斜了他一眼,卻沒說什麼。雖然他爲了袁家而不惜得罪孫堅,但是卻怎麼也沒想到孫堅居然身死在了陽城山,雖然和孫堅也談不上關係如何如何好,但是袁紹依舊是有些傷心。畢竟他的死和自己也是有着關係的,而他袁紹袁本初卻不是他袁術袁公路,更不是那種一點兒感情都沒有的人。

於是衆人商議好後,是又一次地對汜水關展開了進攻,雖然還不至於向公孫瓚說得那樣兒是不停地進攻,但是這次可以說是異常地猛烈。因爲衆人看到了希望,看到了汜水關破可能就在眼前了。

第六六六章 夜襲烏巢燒軍糧第五四六章 馬超再攻懷縣城(續)第八九五章 涼州軍三攻樊城(續)第四五二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一四三)第三九六章 馬超五人組出行(五)第五十五章 糜家女爲己見父第七一九章 曹操許都稱魏王(十一)第四五一章 馬煥拜師陸伯言第八四〇章 徐庶帳中解衆惑第四九〇章 馬超五人組出行(九十九)第二五九章 行軍途中偶遇第四七〇章 師兄弟帳中相認第五七三章 兗州軍兵臨下邳第九四三章 戰事結束兩軍回(十七)第五一七章 馬超圍攻弘農城第四三九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一三〇)第八九八章 聯軍再戰蘄春城第四五六章 馬超五人組出行(六十五)第二十章 別衆人馬良歸還第二三五章 李文優用計間韓遂(上)第二章 南華笑論星象第五二八章 孟起帶兵至酉陽第四八七章 馬超五人組出行(九十六)第四二七章 到漢中進入南鄭(續)第三十章 涼州軍攻四會城(四)第九〇二章 兗州軍進攻幷州(五十三)第三四四章 祝融夫人見帶來(續)第一四五章 兗州軍受阻襄平(三)第五三九章 江東軍大戰江夏(四)第一七四章 奉聖旨崔鴻返茂陵第二九五章 涼州軍死戰雒陽(十九)第九二七章 兗州援軍到樊城第三七二章 兩軍前徐榮身死第三七四章 亥時過兩軍將戰(完)第一六八章 兗州軍大戰常山(七)第八八八章 涼州軍進攻樊城第三八〇章 馬超兵至陽平關第二十章 孫伯符商議北上第四六二章 雲杜城有人來投第八八五章 孫策書信至蘄春第七十二章 激怒關羽出西陵(續)第七二一章 關雲長對戰趙子龍第三十八章 入邾縣相商對敵第八八一章 周瑜諫言論聯合第三〇六章 汜水關諸侯會盟(中)第九五九章 孫劉商議進兵事第一三九章 說董卓李肅出言第六〇六章 江陵城處罰大將第十四章 涼州軍進攻中宿(十三)第五〇三章 馬超五人組出行(一一二)第三六五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五十六 )第六〇二章 遣使欲往長安城第六十六章 西陵城三人座談(續)第七五五章 兗涼兩軍戰冀州(三十一)第三五三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四十四)第八十三章 王伉暢言盜匪事第十七章 蘄春城二馬相商第九九一章 聯軍初戰西陵城第三二六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十七)第八一六章 兗州軍攻破函谷(續)第一九九章 三日後叛賊退兵第六一七章 涼州軍決戰江夏(四十四)第九六五章 馬黃張算計羅縣第九〇〇章 劉備帳中話攻城第四〇九章 馬超五人組出行(十八)第七四四章 兗涼兩軍戰冀州(二十一)第五二三章 馬超五人組出行(一三二)第五三〇章 涼州軍二攻酉陽第五四九章 徐公明城下叫陣第二五二章 三江城涼州停戰(續)第二六二章 馬超帶兵到谷城第一六五章 兗州軍大戰常山(四)第五九九章 劉備兵敗奔青州第六四七章 張繡桂陽做太守第五一二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二〇三)第三三九章 陽城山孫堅殞命第十三章 涼州軍進攻中宿(十二)第六章 馬孟起蘄春議事第九九五章 涼州軍兵進交州(十)第七〇九章 郭淮慕名投曹營(續)第三六六章 回隴西兄弟談心(續)第三十一章 憶往事仇人來襲第八三〇章 戰事畢冀州事宜(十六)第六一七章 黃敘回返臨湘城第三一九章 涼州兗州戰南陽(六)第一二二章 兗州軍大戰襄平(一)第十七章 聯軍終破西陵城(十三)第九九一章 涼州軍兵進交州(六)第三二九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二十)第五六六章 陳珪下邳教呂布第八三四章 曹操聚衆謀襄陽(續)第六九一章 戰事畢回返長安(三)第三十九章 謀遠慮杜義說賭約第八十七章 書生計瞞天過海第七九〇章 孫叔弼戰黃漢升第六三四章 攻羅縣曹真加入(續)第三二五章 涼州兗州戰南陽(十二)第七六〇章 兗涼兩軍戰冀州(三十六)第三三八章 銀坑洞得見三老(完)第四二二章 客廳孟達見馬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