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四〇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一三一)

這事兒真是,劉協可以說是非常清楚,也真是沒錯。反正曹操還在,大漢就不會被滅。因爲其人,第一他肯定活着,那麼就不是他兒子繼位,大漢沒事兒。第二,就是兗州軍還沒徹底被沒,那樣兒其人也不會活着了。所以說只要其人還在,大漢就不會被滅,因此,劉協肯定想着曹操好啊,這個時候他倒是如此想法了,仔細一想,也挺有意思,真的。如果說最開

始的時候,劉協是真把曹操當成一個大忠臣,忠心大漢的一個。結果之後他是知道了,曹操什麼大漢忠臣,就一個漢賊,劉協是巴不得其人早死,那是。可之後他發現了,大漢肯定要被滅,那不過是時間早晚罷了。可曹操其人還在,那麼大漢就在,其人要不在了,大漢

也是快要完了。所以說劉協就開始期望着其人長壽了,沒辦法,這個利益使然啊,沒錯。從一開始到現在,可以說他一直都對曹操有期望,那是。真是開始時候是希望其人都好、不過之後轉變了,巴不得其人早死、而最後卻又是改變過來了,希望其人長壽,這個也都沒辦

法,就只能這樣兒啊,無奈。如果說有選擇的話,劉協何嘗不想說天下太平,那是。可如今趕上亂世,這也沒辦法。他倒是想,天下都是忠心大漢的臣子,而不是那些個亂臣賊子,可是……劉協可以說也沒辦法,天下三分,自己是沒什麼勢力,就那幾百人,不夠兗州軍咔嚓的呢,是啊。以前的話,不得不說,自己還有點兒想法,沒錯。但是現在,那是真心沒什

麼想法了,不錯。就只想着大漢能晚點兒被滅,那確實是比什麼都好,沒錯。如今劉協就是這麼樣兒的想法,對他來說,也不是那麼容易達成。可以說這個就是和曹操有着直接的關係,那一點兒沒錯。劉協是無比期望着對方什麼事兒都沒有,他只要還在一日,那麼大漢就

晚一日被滅,那是。因此,他可是一直都期望着曹操好啊,那是。如今的劉協,早已不是最開始的他了,也不是很多年之前的對方。現在的劉協,就只想着大漢晚被滅,自己能做到那樣兒,就算是最好了,不錯。而大漢被滅與否,就在兗州軍如何,就是曹操,那可一點兒

沒錯。他是沒想兗州軍一統天下,可確實,想着其人是能長壽,而兗州軍也晚點兒被涼州軍滅,那是。那就是劉協的想法啊,沒錯。他也是能看得出來,曹操身體真心不怎麼好、然後兗州軍也早晚是要被涼州軍滅,那是。可他雖說身體是不好,但是不代表就不能長壽點兒,不過很難罷了。而兗州軍會被涼州軍滅不假,但是晚了點兒,也不是不行,那是。所以……

可以說劉協的想法,那絕對是不錯的。當然了,也不是那麼太多、也沒那麼太好,那都沒有。其人是不能和馬超、曹操還有孫策,和他們比,但是卻也有足夠的帝王心術,絕對是個合格的皇帝啊,那是。還是那話,劉協要生在和平年代,其人可能還做不到一個什麼有道明

君,但卻絕對是一個合格的皇帝,沒錯。就看他比他父親強,也超過了東漢的不少皇帝,其人就絕對不是個昏君什麼的。說實話,東漢雖說也是叫大漢,但是和西漢,還是不能比。除了劉秀之外,你還能找出來誰?真不怎麼樣兒?王莽是厲害吧,可他碰到了劉秀,照樣兒不好使,一點兒沒錯。強中更有強中手,這個你不服不行,可以說前者那是相當強的一個,

但是劉秀就比他更強,沒錯。他要是沒遇到劉秀,也許還能好點兒,也許吧。但是碰到了後者,就徹底完了。王莽什麼人,就不用多說了。怎麼都是強人,那都不用多說了。可劉秀更強,這個不服不行,後者那都要逆天了,是啊。前者的話,還是不夠啊,沒錯。王莽這個人,確實有那麼點兒超前意識,可惜啊,那個時代,支持他的有幾個?大多數的利益,他還

是給損失了,那麼其人的結果,其實也就那麼一個,是啊,也沒辦法,一點兒都沒錯,是。王莽至少也是歷史承認的皇帝,這個不容易。可以說歷史上稱帝的人多了,但是真正說被承認的,那不是所有,沒錯。至少有的人,哪怕都當皇帝好幾個月,那也一樣兒不被承認啊。

比如說李自成,其人稱帝了,那不假,可惜不被承認,當了幾個月皇帝,不屬於正式的。不過一想也正常,他那確實不屬於正式的,沒錯。看看歷史上所承認的皇帝,都是什麼樣兒的政權,那就不難知道了,確實。反正李自成那樣兒的政權,他那皇帝確實不被承認。如果

說其人和滿清一樣兒,最後都一統了,那自然,就被歷史承認了,沒錯。可惜啊,最後還是沒幹過滿清,這個就沒辦法了。要說李自成是可以,至少幹過了明朝,給崇禎都整上吊了,沒錯。但是卻終究不是滿清的對手,當然了,明朝更完,更不是滿清對手,那是一點兒沒錯。不過農民起義軍雖說也不是滿清對手,可他們比明朝軍隊的戰力強,至少那個時候就是啊,

不錯。可以說要是不如明朝軍隊,也不是說李自成先打進北京了,還稱帝了,那是,這個靠實力的啊。要說滿清是做夢都想入關,最後進北京,一點兒不錯。但那時候山海關有吳三桂在,可以說是能防住滿清大軍的。可惜啊,之後吳三桂算是投靠滿清了,這個就真是沒辦

法了,就靠着李自成那些人,是真正幹不過滿清再加上吳三桂的那些人馬,真不好使。後者那可是有着精銳的,要不就靠個山海關防範滿清?可不光說就只是靠着一個關隘,可以說你沒實力,可能早就讓滿清入關了,是啊。而吳三桂就靠着山海關和實力,阻擋着滿清大軍,

至少其人沒投靠滿清時候,那還是做得不錯的。他對明朝,最開始還是有功績的,那是。不過之後,實在是不該投靠滿清,放他們入關,這個不該。但是顯然,不管說因爲什麼,是某個原因還是某幾個原因,肯定都逃不過好處、利益,這個肯定是吧。所以說吳三桂得到了他想要的,那是一點兒沒錯。所以說其人是投靠了滿清,哪怕是背上了罵名,之後算是給了

他不少東西,還讓他當個平西王,不過最後來個造反,讓康熙給滅了,也沒辦法。其人的是非功過,都有後人評說,不過要說吳三桂肯定有做得不對的地方,那是。就不該放滿清入關,難道不是嗎?不管說到底因爲什麼,不管其人到底多有道理,至少在這點上,他可以說

就是罪人。哪怕你吳三桂在山海關沒抵擋住滿清大軍,最後投降了,其實都比這主動投敵強。關鍵是你投敵是投靠了異族,而且滿清都什麼樣兒,這個就不用多說了吧,你吳三桂不知道?就看到自己眼前的那些好處、利益啊,可惜大明百姓了,慘啊。所以說其人背上個罵名不應該嗎,該!活該!太該了!真的,他不被罵,那可能嗎?就該被罵,真的,不用多說。

是,其人有貢獻,那一點兒沒錯。可以說吳三桂沒投靠滿清之前,那是大功臣,一點兒沒錯。靠着其人阻擋着滿清入關呢,那是。你說你要找李自成,非要靠滿清?不投靠他們不行嗎?不是非得那麼做是吧,但他還是投靠滿清了,背上了罵名,成了罪人。反正是吳三桂自己選擇的,也別找什麼藉口,真的。是,也許原因很多,但是再多的原因,那不是你能投靠

滿清的藉口。滿清什麼樣兒,他可以說是清楚的,結果就放入關了。是,也許就算是他阻攔,也擋不住太久。但是你一直阻截對方和投靠對方,這怎麼都是兩種截然不同的情況,那是。前者的話,你一直那麼做,那絕對是英雄人物,就老百姓都那麼稱呼。可後者,那可真

是,就成漢奸了,沒錯。也是背上了罵名,不過顯然都是你自己選擇的,其實怨不了別人,是啊。反正吳三桂是得到了好處、利益,這個一點兒沒錯。也許他想要的,是達成了。可卻也背上了罵名,是非功過,有後人評說,爭議也有,那沒辦法,也正常,是啊。所以說這個

其實一想也是,肯定很多人不理解,確實。不過他自己有自己的想法,那真是。到底如何,其他人只能說是猜測,就沒一個最爲確切的想法,不錯。所以說這個事兒也是,雖說不是千古之謎,但是顯然,你可以說原因很多,但是到底都是因爲那些?也許吧,反正吳三桂不爲了自己的利益做事兒,那都不可能。可他投靠滿清,肯定很多人還是不能理解,也正常,是

啊。反正要是有人像他那樣兒,估計也許也會投靠滿清,但是也許不會投靠是吧,所以這個也不是絕對的。畢竟有人會和吳三桂選擇一樣兒,那也正常,和他一樣兒那麼做的。不過也有人不會,那也正常是吧。畢竟明朝可不缺少忠心的人,沒錯。而且死忠的也不是沒有,

真心有啊,那是。當然了,相比之下,肯定是少數,那一點兒不錯。多了的話,那就不那樣兒了,是啊。所以說少,那還是正常的,確實。多了不正常,不過也不會那樣兒了。可以說忠心和死忠的都有,但是沒那麼多啊,那肯定是,一點兒都不假,所以說這個也確實是……

有但是少,可有就挺好,沒錯。少那都正常,多了纔不正常。吳三桂那樣兒的,顯然其人就不是什麼忠臣,這個不錯。哪怕其人在明朝的時候,那是有貢獻的,不假。可終究不是什麼忠臣,不是。但是像史可法了,那樣兒的,那絕對是忠臣,而且還是死忠,真挺不容易啊。吳三桂那樣兒的,就是被很多人唾罵的,沒辦法,應該的。但是像史可法那樣兒的,還是民

族英雄,顯然就是後人該銘記的。明朝有忠臣良將,只是可惜啊,沒有辮子軍那樣兒的戰力,那時候滿洲八旗什麼戰力,都知道。說是那時候第一強,其實也沒差什麼了,是啊。至少比李自成農民起義軍強吧,比張獻忠更強了,是啊。所以說辮子軍那時候戰力在大明就是

最強的那個,應該是吧。反正明朝、李自成,就算是吳三桂,其實都不好使。後者的話,那也是有精銳不假,但是更主要是靠着山海關,你看換成其他地方試試?所以說精銳加山海關,才能說是防住滿清很久,這兩個條件少一個,那都不行。那少了一個,別說他吳三桂了,

就是吳三百桂、吳三千桂、吳三萬桂……也不好使。那兩個條件,缺一不可啊,就是。當然了,如果說吳三桂也是不能缺少的,這麼說,不能說就一點兒道理都沒有。但是說實話,換成其他人的話,未必就不如他,是啊。是,肯定有人不如他,這個沒錯。畢竟其人在但是明朝的將領當中,那也是排在前面的,沒錯。可排前面不假,卻不是第一好吧,所以一樣兒

有超過他的,那沒錯。所以說這個也是,那樣兒……如果說當初守禦山海關的不是吳三桂,而是其他人的話。也許比他強;也許不如他,那都是有可能的。也許之後一樣兒也投靠了滿清、也許最後不會,都是有可能,沒錯。反正讓吳三桂在那兒,最後他是投靠了滿清,其人

肯定有自己的想法,但是依舊有多少人,肯定理解不了,那是,太正常了。所以說唾罵吳三桂的,那也是多了去了,一點兒不錯啊。

第九十九章 領兵再至禺同山第五十三章 涼州軍終破樊城(十二)第五五三章 馬孟起戰關雲長(續)第二九一章 涼州軍入三江城第九二八章 戰事結束兩軍回(二)第五章 拜師偶遇文士第七章 雲杜城三雄相商第四八七章 馬超五人組出行(九十六)第四七三章 酒館遊說老酒鬼(續)第六九九章 入地道涼州中伏第三五八章 李肅遊說呂奉先第五三六章 江東軍大戰江夏(一)第一八七章 涼州軍夜攻蠻軍(續)第六二〇章 虎豹騎先登交鋒第七一三章 戰臨湘聯軍再攻(完)第九〇二章 兗州軍進攻幷州(五十三)第八一二章 謀取臨沅賺蔡霍第七十五章 賣藝葬父馬超幫忙第六一七章 黃敘回返臨湘城第六章 涼州軍終破樊城(三)第二一〇章 兗州軍大戰常山(四十九)第一四〇章 臨陣前沙場鬥將第二二一章 聽諫言再去請人第七七七章 涼州軍藤甲建功(續)第三六二章 長安城馬煥大婚(九)第二十九章 涼州軍攻四會城(三)第三九七章 謀士計趙雲出兵第六章 吃麪初識大漢第一四九章 樸克親見公孫康第八八四章 伊機伯說曹孟德(續)第一二一章 南蠻軍衆人商討第九三六章 孫伯符說孫叔弻(完)第二七八章 涼州軍死戰雒陽(二)第八五八章 兗州軍進攻幷州(九)第一八三章 兗州軍再攻襄平(十)第七八三章 曹仁郭淮回大營第五六九章 郭嘉請教賈文和第三〇〇章 涼州軍死戰雒陽(二十四)第一五二章 涼州軍奪取鬱林(三十八)第三七八章 入漢中孟起興兵第二四〇章 馬超再欲戰三江第二一二章 隴縣城有人來投第三三〇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二十一)第八三八章 玄德兵進零陵郡(續)第二七四章 銀坑洞孟獲設宴(再續)第三〇八章 馬超領兵返長安(續)第九三一章 戰事結束兩軍回(五)第三十一章 憶往事仇人來襲第一二八章 孟起帶兵返大營第八二〇章 函谷兵敗返長安(完)第六六一章 許攸諫言袁本初第九十五章 騎兵渡河襲遼東 (七)第七六八章 龐士元拜主孫策第九六三章 張任兵敗退西陵(完)第四九一章 回辰陽得見主公第一一九章 兗州軍戰高句麗第七二二章 劉玄德欲往新野城第二〇五章 兗州軍奪取樂浪(完)第三七二章 亥時過兩軍將戰第五六五章 江東軍大戰江夏(二十一)第二四三章 祝融夫人勸孟獲第六八四章 江陵城馬超出招第九八八章 攻臨湘戰事緊張第四四二章 馬超五人組出行(五十一)第一四三章 董仲穎知錯認錯第一七一章 兗州軍大戰常山(十)第六九三章 戰事畢回返長安(五)第三一〇章 帶祝融面見主公第七三三章 兗涼兩軍戰冀州(十)第二一六章 得時機謀士投韓遂第七〇八章 攻關戰雄關激烈第九三九章 再攻城孫翊轉變(完)第五七八章 涼州軍攻城再阻第二四〇章 漢軍大破叛賊(中)第六二〇章 郭伯濟帳中勸阻第二七一章 謀士計破燒當(四)第六三三章 袁本初欲戰官渡第三二二章 涼州兗州戰南陽(九)第七十二章 兗州軍兵進遼東第五一八章 馬超五人組出行(一二七)第三六三章 涼州軍再次退兵第五三一章 深夜軍營人才來第二四一章 漢軍大破叛賊(下)第一九五章 南蠻軍再次敗退第二三六章 蠻王決定贖孟優第八二〇章 孫伯符欲攻臨湘第八五五章 兗州軍進攻幷州(六)第五十七章 涼州軍大戰番禺(十二)第八九二章 涼州軍二攻樊城第三三二章 李儒出計謀聯軍第四五三章 張飛臧霸除伏兵第四七六章 馬超五人組出行(八十五)第五十一章 朐縣城商談合作第二四三章 涼州軍戰弘農城(五)第四四三章 見兒女發生誤會第二六〇章 木鹿大王戰崔安第二五九章 押送帶來回大營第四一四章 涼州軍初戰葭萌第七七一章 滿寵入城會諸葛第五三〇章 劉協聚衆議遷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