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二二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二一三)

就等着水軍訓練好了,再去滅江東軍啊,那是。少不了,必須的。沒什麼機會的話,那還不就得說靠着這些,沒錯。不訓練好水軍,誰實話,馬超是真心就不會去滅江東軍了。一直都對付兗州軍,那也都沒辦法,是啊。有選擇的話,誰不想柿子就挑軟的捏呢,他也沒區別。可實際上,真就沒什麼更好的選擇,真的。因此,其人也不是不知道,這個結果,反正就如

今這樣兒了,那也是。可以說一切還都在所料之中啊,不錯。一切還都是正常的,確實是。馬超想到了,那都是。對付不了江東軍,因爲去進攻,那就是滅他們。而佔據揚州的郡縣,他是覺得沒大意義,真的。所以說其人都考慮清楚了,只要說己方水軍訓練好了,那麼就帶

兵去滅江東軍,這個是必須的。馬超就是那麼期待的,而在這之前,確實就是要好好去對付兗州軍,那沒錯。從豫州開始,他也知道,確實是己方一統天下前進腳步。多少要看曹操和兗州軍的,反正己方是不可能據有豫州全境,自己也沒說必須那樣兒。但是卻不得不承認

這個其人清楚啊,己方一定會佔據豫州郡縣的。最後就只是多少的問題,那都不錯。顯然馬超是想多佔據兗州軍的郡縣了,不過看曹操和兗州軍,他們到時候肯定要阻截己方、全力那樣兒,那麼也是,己方可真是佔據不了太多的地方啊。肯定不會是全境,他都沒想說是進攻豫州所有的郡縣,其人沒那個想法。所以在馬超和涼州軍他們那兒來說,己方也是盡力就

好,是啊。哪怕最後實在說也是佔據不了兗州軍豫州太多的郡縣,可好歹說己方努力、盡力了。那肯定都少不了,確實。如果說連努力、盡力都沒有,那麼最後也別說是什麼好處、好事兒都是你的了,那可不是啊。哪怕就他也都不是那麼樣兒的想法,可以說己方最後進攻

滅了江東軍是一定的,這個少不了、錯不了。但是確實,到底最後損失多少,那其人也不清楚。馬超只能說是己方儘量少損失,那最好。那樣兒他都是滿意了,其人是那樣兒。不過就只是說孫策和江東軍,他們不滿意罷了、而且確實,那遺憾就多了,是啊,所以說這個……

想法不同,結果是一樣兒的、而只是過程不同罷了。都想着說對自己對己方好,那是。這個馬超、曹操、孫策,他們可真心沒大區別啊,不錯。因此,這個事兒一直都是那樣兒。孫策和江東軍,他們不可能說等着馬超帶兵來進攻、滅他們。那不可能,就只是說越晚越好啊,那是。那樣兒的話,至少己方的機會,那其實是越來越多了,不錯。那是孫策和江東軍,他

們想看到的,是。馬超和涼州軍,他們反而是想着早點兒了,這個自然。那是相反的,確實。曹操呢,他和兗州軍更多還是站在孫策江東軍那邊兒。不過哪怕馬超和涼州軍很快去滅江東軍了,他也不會多說什麼,一切還都算是在所料之中啊。只是如今來看,說馬超和涼州

軍,他們卻還不會很快就去進攻揚州、滅江東軍。實在也是因爲他們水軍沒訓練好啊,這個他沒有什麼不知道、不清楚的。還是,其人還有兗州軍,那都瞭解。不過也是,肯定不會說期望着涼州軍水軍馬上訓練好,然後去進攻揚州、滅江東軍。那肯定都沒有,反而曹操想法,還真是馬超他們越晚去越好了,那自然。他與孫策還有江東軍,其實想法都差不多了。

都正常,是啊。如果說想法都不同,那倒是不太正常了。就像馬超帶兵去滅江東軍時候,曹操最開始肯定是要帶着兗州軍保住江東軍啊,那是。只有說真保不住了,也是沒辦法,最後發現滅了他們對自己對己方利大於弊,他自然就不會再想着保住江東軍了。其人就只能說和馬超涼州軍一樣兒,最後都是滅了江東軍。這個也不是說一次兩次了,太多了,曹操就是

那樣兒想法,從來都沒改變過好吧。因此,對他來說,馬超什麼時候去滅江東軍了,這個其實也可以說真就是讓天下又少了一路諸侯。從三分天下變成了二分天下,己方和涼州軍,一起分了大漢。還不同的是,己方沒人家那樣兒的實力,相同的是都當着北方異族是大敵

他們大舉南下了,這個怎麼都是要阻截對方,是啊。其人如此想法,也依舊是沒變過。大是大非,已經可以說是脫離了這個利弊關係。說曹操哪怕認爲弊大於利的,他都會主動去做,那麼就是這個關於北方異族的事兒,是。利弊關係已經不是最重要的了,比那重要的,是……

彈汗山的涼州軍細作,也是包括在北方異族地盤兒上的涼州軍細作,他們都不斷在進行着污染河水的行動。反正這個是少不了的,可以說當初從自己主公那兒學到了這個後,涼州軍細作就算是把這事兒發揚光大了,真的。並且他們不光說就只有污染河水的行動,還有其他的。比如說也讓北方異族圈養的動物,讓它們接觸那些病死豬、牛、羊,那些動物的屍體、

腐爛的肉。甚至直接就給它們吃,爲了讓那些動物更多病死,甚至說傳播出來瘟疫,涼州軍的細作,那真都是拼了。結果效果還算是明顯的,至少北方異族已經開始有人得了瘟疫……不過他們自己確實,還是不知道、不清楚啊。雖說不是從鮮卑彈汗山開始的,可也是從鮮卑

地界開始的,就從中部開始了。鮮卑和大漢其實差不多,這個差不多不是說別的東西,就只是說三方。大漢的三路諸侯的分佈、三分天下是:馬超佔據了一半還多的領土,整個大漢分一半,東西兩部分的話,涼州軍地盤兒是佔據了整個西部(除了九真和日南)。並且東部

的話,幷州部分、司隸部分、荊州部分還有交州部分,那四個地方都是馬超涼州軍的地盤兒,是他們的。所以涼州軍又成了天下第一大勢力、又是天下最強的實力(大漢)。而曹操兗州軍呢,除了涼州軍的那四塊兒地方還有孫策江東軍的揚州之外,東部其他的州那都是他們的。分別是:幽州、冀州、兗州、青州、豫州、徐州,這些州都是兗州軍的地盤兒(西部

有九真和日南兩郡),那沒錯。所以曹操兗州軍,那妥妥的天下第二大勢力、也是天下第二實力諸侯(大漢)。最後的孫策江東軍,他們從交州被馬超涼州軍奪走後,地盤兒就只剩下一個揚州了。雖說也是全境、也還是天下最弱的,並且也是最小的勢力。但是必須承認

怎麼有個交州、多一個州,那總比少了好,沒錯。可惜啊,就孫策和江東軍,他們可都知道,交州己方可守不住,那都不錯。而事實證明了,可不就是那樣兒嗎,確實。最後的結果就是,二十萬人馬都扔那兒了,可還不是讓涼州軍給奪走了五個郡。而剩下兩個己方實在是不想要、不能要,給了兗州軍那也好。事實證明了,給了他們,那都是好事兒。對己方對他

們,那可真都是。大漢是這麼個情況,其實說鮮卑和他們差不多,確實是有原因的。至少鮮卑那地方也是三分天下,這個都一樣兒。可不同的是,大漢是馬超涼州軍最強、而兗州軍還有江東軍,他們屬於弱了。必須要聯合、聯盟,一起對付涼州軍,那樣兒才行。可鮮卑卻不是那樣兒,他們那兒可真就是三分天下、三方實力不說是一樣兒吧,可確實,沒說像大漢

那樣兒,涼州軍算是一家獨大,那兗州軍和江東軍,他們要聯合到一起對付前者。這個和連、軻比能還有步度根,三方實力其實都沒說差距很大,打來打去、打去打來,是誰都沒那和得了誰,這個是。而且三方確實,是有何大漢三路諸侯還相同的地方。看大漢,是馬超涼

州軍地盤兒與曹操兗州軍地盤兒、孫策江東軍地盤兒,他們三方彼此都接壤。涼州軍地盤兒挨着兗州軍還有江東軍;兗州軍地盤兒也挨着涼州軍和江東軍啊;江東軍地盤兒一樣兒挨着涼州軍和兗州軍,所以說三方地盤兒彼此都接壤、相鄰,一方可以隨便攻擊那兩方,那

那麼同樣兒的,某一方也是要面對着另外兩方的攻擊,是啊。大漢就是這麼個情況,而鮮卑呢,其實也差不多。這個說差不多,肯定不是說和大漢一樣兒,那還是不同的。畢竟大漢是三分了不假,但事實就是涼州軍天下第一勢力、而兗州軍天下第二、最後江東軍最沒勢力,就那麼一個州,確實夠可憐的。但是鮮卑和大漢就不同了,和連、軻比能還有步度根三方

他們可不光說是實力相比之下都差不多、沒大差距。就是在勢力上,其實也沒什麼大差距,真的。如果說從地盤兒上來說,三方可能還有不同,這個是。但是就只是從人口上來講,其實他們都沒太大差距,都是那些,誰也沒說特別多、誰也沒說特別少。因此,就是這樣兒了

鮮卑那邊兒和大漢,怎麼說都是不同的。而且鮮卑地盤兒其實也不小,只是有地方都沒多少人,真是妥妥的地廣人稀啊,那是。和大漢都不能比,話說益州、荊州還有揚州,反正在大漢的州里,那絕對是地盤兒大的地方。但是地盤兒大不假,可那幾個州一樣兒是人口也多

啊,那都不錯。也就是荊州,這些年戰事太多,爲了爭奪一個荊州,當年多少諸侯在那兒戰,還那麼多年。所以說那地方損失大了去了,第一個就是老百姓,因此,那地方人口哪怕挺多,卻也比不上比不上益州和揚州了,是啊。益州經過當年劉焉的發展、黃巾之亂還沒怎麼波及,馬超當初拿下那兒的時候,確實也沒說破壞多少。因此,經過二十多年的發展,那

地方人口多了去了。看每年都能給涼州軍提供個十萬人馬,甚至還多,就足以看出來那地方如何。綜合實力就說是天下第一大州,好像也沒什麼不對。畢竟益州除了說當初馬超帶着涼州軍從劉璋手裡奪取了之後,可就真心沒什麼大戰事了。南蠻的戰事,那還在益州比較少

人口的郡縣進行的,那是。所以說還能有什麼影響?所以說那地方在天下肯定是數一數二的,一點兒沒錯。哪怕就算是排不上個第一,怎麼說排第二,也沒問題啊,真的。再說揚州,那地方從孫堅時代就開始發展了,這個是實話,只是那時候不是現在這樣兒,都沒法比。而

從孫策那兒開始,就真是大力發展,畢竟是大本營是後院,所以……而且黃巾時候,好像也真是沒什麼大戰事。所以就看憑藉一個揚州,六個郡,孫策就能三分天下、成爲天下第三路諸侯,那地方就一點兒都不能小看、小覷啊,確實。揚州那地方,讓孫氏父子經營了那麼久,真心實力都不是吹出來的。看涼州軍和兗州軍,他們就從來沒染指過一個郡縣,確實也

能說明點兒問題,是吧。至少揚州六個郡,加一起的實力,那排不了天下第一州,但是前三,肯定沒問題。甚至還就在益州前面,這個都不一定啊。至少有一點其實沒錯,就是如今的揚州比益州來說,前者是不一定就超過後者;但是說前者就不一定比後者差。而且必須承

認,前者那是有超過後者的地方,那是一定的。這個也是事實,那卻一點兒沒錯。揚州、江東軍的大本營、他們的後院,有着……

第六十八章 交流大會初試身手第四八四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一七五)第三六一章 馬超巡視工匠營第一〇八章 兗州軍大戰遼東(九)第六〇二章 遣使欲往長安城第四三一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一二二)第七二四章 劉備隆中訪諸葛第四五四章 李恢趙雲說賭約第八四一章 戰事畢冀州事宜(二十七)第七三八章 新野城公子求計(續)第九四四章 兗州軍樊城夜戰第四五九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一五〇)第二六六章 涼州軍終戰合浦(一)第一七三章 中軍帳孟獲談妥第五十四章 涼州軍終破樊城(十三)第一九五章 南蠻軍再次敗退第九一五章 涼漢荊兗戰樊城第四六二章 馬超五人組出行(七十一)第三十二章 長安動木馬出擊(續)第四八〇章 尋得說客說張任(續)第五二五章 馬超五人組出行(一三四)第六九二章 戰事畢回返長安(四)第八六四章 兗州軍出兵攻城第三四一章 別三老三人回返第三七一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六十二)第五五七章 爲戰事玄德登城第八三〇章 戰事畢冀州事宜(十六)第三五二章 馬超兵出三江城第一一九章 襲敵營孟獲遭擒第一〇九章 石全搬兵拖兗州(一)第二七五章 謀士計破燒當(八)第九十五章 劉宏安排馬孟起第七〇一章 戰事畢回返長安(十三)第四〇六章 馬超五人組出行(十五)第二八〇章 涼州軍終戰合浦(十五)第二一七章 涼州大戰函谷關(三)第一〇六章 涼州軍攻略蒼梧(二)第三十章 涼州軍阻截聯軍(一)第三八〇章 再遣將駐守三江第二十一章 張飛帶兵退西陽第五六四章 涼州軍趁夜襲營(完)第二六五章 馬超帶兵攻交趾(完)第八四四章 兗州軍兵進弘農(續)第三四四章 祝融夫人見帶來(續)第八六七章 兗州軍進攻幷州(十八)第一一六章 找尋戰機欲出兵第四四〇章 去茂陵崔安叫門第四〇四章 南鄭亂楊張用兵(續)第一七六章 兗州軍再攻襄平(三)第一二一章 涼州軍奪取鬱林(七)第一九六章 三英闖營欲入城第四四九章 馬超五人組出行(五十八)第九章 聯軍終破西陵城(七)第二五五章 馬超帶兵攻交趾(二十一)第七九一章 劉備軍初戰臨沅第九五一章 孫劉聯軍入襄陽第九七〇章 邾縣曹子孝求援(續)第五四五章 馬超再攻懷縣城第三四〇章 陽城山孫堅殞命(續)第五八八章 劉玄德抵達江陵第八十四章 涼州軍噩報頻傳第六一四章 文丑苦求劉玄德第四三〇章 郭奉孝欲說高沛第六二二章 涼州軍決戰江夏(四十九)第四一七章 馬超五人組出行(二十六)第四二六章 馬超五人組出行(三十五)第三四〇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三十一)第六二三章 涼州軍出兵長沙第九七六章 戰事結束兩軍回(五十)第三四八章 涼州兗州戰南陽(三十五)第一八六章 兗州軍大戰常山(二十五)第六九七章 戰事畢回返長安(九)第七五九章 孫策周瑜到羅縣第七二九章 兗州軍夜襲鄴城第二四四章 馬孟起遊說大才(上)第十二章 聯軍終破西陵城(十)第一八四章 北宮反勸韓文約第八四四章 劉巴開城迎玄德第五七一章 涼州軍戰江東軍第二三八章 馬超帶兵攻交趾(四)第七〇四章 臨湘城聯軍再戰(續)第一三二章 涼州軍奪取鬱林(十八)第二〇〇章 南蠻軍半路阻截第七七八章 涼州軍藤甲建功(完)第六五五章 鉅鹿郡癭陶決戰(五)第八三八章 涼州軍終破江陵(五)第一五七章 武安國奉命到前線第九五一章 戰事結束兩軍回(二十五)第四十三章 崔安大戰許仲康(完)第一六三章 漢軍一戰破廣宗(二)第三六〇章 忙休整南蠻休戰第五八四章 三方聯軍攻敵營(完)第八七六章 兗州軍進攻幷州(二十七)第一九八章 登城頭三人蔘戰第六三四章 涼州軍佔據便縣第七七八章 兗涼兩軍戰冀州(完)第八七二章 聯涼大戰蘄春城(一)第五八二章 孫伯符戰呂奉先第三八三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七十四)第六五四章 鉅鹿郡癭陶決戰(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