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章 今非昔比
“涼州三明”治羌,各有風格,思想不一,但都功勳卓著,爲大漢立下了汗馬功勞。其功勞足以彪炳史冊,在歷史上留下濃重一筆。特別是段熲的名字,那是令羌族膽寒的存在。
皇甫規出身將門世家,頗有見識,熟習兵法。早年曾任郡功曹、上計掾、郎中等職,爲泰山太守時,成功平定叔孫無忌起義。後歷任中郎將、度遼將軍等職,多次擊破、降服羌人,並緩和漢羌矛盾,官至護羌校尉。熹平三年(174年),皇甫規逝世,享年七十一歲,獲贈大司農。皇甫規一身清正,廉潔奉公,剛直不阿,不畏權奸,曾數次遭權幸奸黨的陷害,但仍毫無畏懼,剛正不渝。他愛才惜才,薦賢委位,當年邁時即舉薦才略兼優的張奐代替自己的職務。
張奐少年時師從太尉朱寵,學習《歐陽尚書》,又自行刪減《牟氏章句》。在東漢對外戰爭中功勳卓著,多次以恩信安撫、招降外族,使得北方寧靜一時。後入朝,爲宦官所利用,率軍前往進擊竇武。事後自責不已,拒受封侯。拜少府,遷任大司農,又上疏爲竇武等人伸冤。不久遷太常,因得罪宦官被誣陷罷免。最終回鄉教授弟子,不再出仕。張奐是個優秀的將領,只看幾事便知,永壽元年(155年),調任安定屬國都尉。安定屬國都尉的駐地在安定郡三水縣。張奐到職不久,南匈奴統治者左薁鞬臺耆與且渠伯德等七千餘人起兵反漢,進攻南匈奴伊陵屍逐不單于居車兒的單于庭美稷,東羌也出兵響應,進攻張奐的駐地。時張奐營壘中只有二百多人。張奐聽到叛軍進攻的消息後,便馬上帶領軍士出擊。當時一些軍吏認爲力不敵衆,叩頭阻止,張奐不聽,便率兵進屯長城。這時他一面收集兵士;一面派遣將領王衛招降東羌。漢軍很快佔據了龜茲,斷絕了南匈奴與東羌的交通,諸豪相繼率衆降張奐,同漢軍共同攻打薁鞬等所率的南匈奴叛軍,不斷取得勝利。且渠伯德十分惶恐,便率衆向張奐投降,這樣安定郡內的各族人民又獲得安寧的和平生活。延熹九年(166年)春,又調張奐任九卿之一的大司農,掌管國家經濟。這時北部邊境的鮮卑,聽到張奐的調離消息,便勾結南匈奴、烏桓數道入塞,或者五六千騎兵,或者三四千騎兵,開始攻掠沿邊九郡,殺害百姓;同年秋,鮮卑又率八九千騎兵入塞,聯結東羌、沈氐、先零等共攻張掖、酒泉,北方沿邊地區深受其害。爲了平息叛亂,朝廷仍以張奐爲護匈奴中郎將,監督幽、並、涼三州及度遼、烏桓二營。南匈奴和烏桓聽到張奐率兵到前線時,便率衆二十萬口投降。張奐誅其首惡,對降衆採取安撫辦法。惟獨鮮卑率衆退走出塞。建寧元年(168年)正月,年僅十二歲的靈帝即位,竇太后臨朝、竇武以後父爲大將軍輔政。在宦官勢力十分猖獗的情況下,竇武與太傅陳蕃密議,圖謀驅除宦官勢力,但竇太后不肯。這年九月因機密泄漏,宦官曹節等便矯詔發動政變,收捕竇武等。竇武號召北軍軍士平定叛亂。時張奐不明真相,曹節便矯詔令張奐率五營士圍竇武,竇武見張奐在對方陣營中便知不敵,撥劍自刎。
段熲少時學習騎射,有文武智略,最初被舉爲孝廉,爲憲陵園丞、陽陵令,有治理之才。後入軍旅,戍邊征戰十餘年,歷任中郎將、護羌校尉、議郎、幷州刺史、破羌將軍。他與羌人作戰先後達一百八十次,斬殺近四萬人,最終平定西羌,並擊滅東羌。以功封新豐縣侯。建寧三年(170年),段熲被徵入朝,歷任侍中、執金吾、河南尹、司隸校尉等職,他黨附宦官、捕殺太學生,因而得保富貴,兩度出任太尉。段熲在擔任護羌校尉的時候,滅掉了十餘個羌族小的部落。對於像先零這樣的大部落也是採取逐步蠶食的方法,削減其人數。段熲一代名將,皇甫規、張奐在軍事方面也頗有建樹。但三人相較,段熲的戰績則遠勝其他二人了。賈詡當年被察孝廉爲郎,因病辭官回鄉,途中遭遇叛亂的氐人,他和同行的數十人一起被氐人抓獲。賈詡說:"我是段公(段熲)的外孫,你們別傷害我,我家一定用重金來贖。"因段熲久爲邊將,威震西土,所以賈詡便假稱是段熲的外孫來嚇唬氐人,叛氐果然不敢害他,還與他盟誓後送他回去,而其餘的人卻都遇害,由此可見一斑。
段熲正在圍剿王慶,張奐年邁,無力征戰,涼州三明僅存的兩員名將都無法到幷州征討農民起義軍。朝中生出不同意見,一部分主張調北地太守皇甫嵩帶兵;一部分主張由曹操掛帥;一部分則建議由盧植率軍征討;楊賜推薦侄兒楊素剿賊;袁家推薦袁紹和袁術……
當天的朝議熱鬧非凡,一衆大臣各執己見,只到散朝都沒有定出人選。
被司徒楊賜推薦剿賊的楊素,正在家中大發雷霆。月前,義女在京中認識了一個流民,此人才華橫溢,一番相處之後,兩人深陷愛河不能自抜,他們知道,楊家絕不允許兩人結爲連理,爲了能長相斯守,經男子精心策劃,兩人逃出京城,私奔而去。楊素聞迅之後,立即派人追捕,可惜家將派人前來報告,人沒找到,他們已在冀州一帶找尋。
楊素的才能頗有名氣,高俅一黨素有耳聞。張讓、高俅一夥深知,叛亂不平,他們的就難以逍遙快活,受皇帝親睞,一番調查之後,他們認爲楊素確實有統兵之才,但又不願讓楊家獨領功勞,於是向靈帝進言,由盧植掛帥,楊素爲輔帶兵剿賊。靈帝從其言,任命盧植爲中郎將,楊素爲副將,楊玄感爲校尉,帶精騎四千、步卒六千前去幷州夥同地方軍共擊起義軍。
在童飛完成造紙、印刷兩項工程和尋礦期間,張寧說通張角,由他率徐茂公、李巖等人帶領教衆大力發展生產,廣積糧草,並秘密組織人員打造兵器鎧甲,她絕不容許黃巾起義時,起義軍們還用鋤頭棍棒做武器。她完成了幾項隱藏任務,召喚出王君可、謝映登、楊欽、伍尚志、遲昭平五人。
王君可,瓦崗山五虎上將之一,原本是綠林豪傑,擔任綠林中北路總瓢把子之職。因爲生得面如重棗,美髯垂胸,掌中一口青龍刀,胯下一匹棗紅馬,有最愛穿鸚哥綠的戰袍,彷彿關雲長重生一般模樣,所以江湖人送綽號:綠袍帥,美髯公,大刀王君可,其武藝在五路瓢把子中排行第一。其人爲人仗義疏財,曾經收留過羅士信,並且與秦瓊交情深厚,王君可而且由於相貌堂堂,爲綠林英雄樹立了形象,多次博得對手的敬佩,就連心高氣傲的羅成也一見面就和他套近乎。賈家樓四十六友結義,論年齡,王軒(王君可)在四十六友中排名第六,所以別人都稱他爲王六爺。
謝映登,瓦崗五虎將之一。因善用銀槍,神射無敵,號稱神射將軍。他早年與王伯當一起,爲陝西少華山的綠林領。裴元慶攻打瓦崗時,謝映登飛箭救下單雄信;後得軍師徐茂公將令,謝映登與王伯當一起,在山馬關計賺裴府家眷,裴元慶三父子得以順利歸瓦崗。李密用江山換美人,謝映登心灰意冷,歸隱山林,出家爲道。謝映登自幼聰明好學,誦讀經文過目不忘,十四歲中秀才,後習武,精於弓箭,熟讀兵書,十八歲時即文武兼備,遠近聞名,人稱“賽信陵”。隋煬帝荒淫無道,羣雄四起,時在朝任職的謝弘(映登之叔父)遂辭官出家修道,隱居於終南山,對謝映登影響很大。爲了保護一方平安,謝映登組織鄉民,奮力抵抗官兵對謝家莊的侵擾,從而惹怒了朝廷,遭受圍剿,謝映登組織鄉民多次打敗官兵的圍攻,輾轉來到到陝西河南山西交界的地方,很快對這一帶產生了很大的影響,隊伍不斷擴大,後來他率衆投靠瓦崗軍,被封爲“大魔國鎮殿將軍”,當時年僅二十多歲。李淵父子建立唐王朝後,他毅然拒絕封賞,看破世間榮華富貴,悲歡離合,急流勇退,追隨謝弘前往終南山三清觀,正式出家修道。
楊欽,又作楊凡,宋朝歷史人物。初爲楊幺叛軍之悍將,二大王,號小霸王,有萬夫不當之勇。居然與楊再興大戰到難分難解。
伍尚志,原爲楊麼部將,潭州之戰以火牛陣擊敗岳飛,楊麼因此賜婚,招爲駙馬。不想公主原爲岳飛表妹,反說服伍尚志歸降。岳飛被害後,歸家抑鬱而終。伍尚志手使方天戟,與岳飛大戰百十回合,不分勝負。武力與楊凡相當。
遲昭平,西漢農民起義的巾幗英雄,遲昭平繼綠林、赤眉農民起義之後,於地皇二年秋(21年)在平原城西南河阻中聚衆數千人舉行起義。抗官稅、蕩官衙、殺豪紳、掠貴族、分糧與貧窮百姓,扶危濟弱,殺富救貧,一時聲威大振,成爲衆豪強中一位傑出的農民起義女領袖。
通過張寧一年多的努力,太平道已遠非前世可比,他們人才濟濟,猛將如雲,組織有序,發展經濟,秘密精練軍隊,打造兵器鎧甲,建立情報機構,獨立自主,不再依附朝廷官員。在李巖強有力的宣傳下,十數萬的百姓都堅信跟着“太平道”,吃糧有保障,自主參加軍隊的人員多達數萬。張角一黨,大有一飛沖天之勢。
太平道,已舊貌換新顏,今非昔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