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七章: 兩個人選

其實就算王爭不說,孫化龍升遷也是遲早的事,這次就算成功引起崇禎皇帝的注意,無非就是提前了這個進程。

“那下一任知府的人選呢?”

李巖早就慮着這一層,方纔就是在想人選,等到王爭問出來,他在堂中轉悠幾步,卻仍是有些沉吟。

見到李巖與管清天二人都有些遲疑,王爭笑了笑,攤手說道:

“這樣吧,兩位軍議各自在紙上寫出一個人選來,至於寫誰上去,容本鎮再思量。”說到這裡,王爭招手道:

“小翠,吩咐下人拿筆墨紙硯上來。”

侍立在堂外的小翠聽到這一聲,立即揖身道是,帶着兩個丫鬟端上筆墨紙硯後趕緊下了堂。

這個法子是目前最穩妥的,下任知府的人選有些重要,李巖和管清天拿起筆後依然在沉吟,王爭就坐在首位上拿起茶杯,靜靜等着。

兩個人寫完,剩下的無非是王爭詢問一些登州府近來的大事小情,等他們離開,王爭纔是緩緩展開兩張捲紙,舒展才不久的眉頭又僅僅皺起來。

其實若論知府人選來說,王爭這個地方上的總兵是根本沒有話語權的,就連劉澤清都不會在這種事上多說。

下任知府的事可大可小,若是選個徐人龍這種刺頭上來會多出很多不必要的麻煩,孫之獬那般老成持重的,無疑對王爭纔是最有利的。

李巖和管清天性格不同,人選自然也不一樣。

李巖推薦的是一名叫李冠正的同知,這個人王爭沒什麼印象,但是派人去查一查他的官職履歷,加上爲人處事,也就能明白個大概。

李冠正算是現任知府孫化龍的門生故舊,王爭對這個人選算是滿意,既然已經決定幫孫化龍升遷,李冠正作爲他的門生,到時候定然也會對自己心悅誠服。

況且李冠正已經在同知位子上待了六年之久,爲人處事頗爲圓滑,雖然大的才能沒有,但最主要的是會“做官”,不該管的絕不插手,不該問的從不過問。

相比孫化龍,這個李冠正顯然更好駕馭。

管清天推薦的人是登州府通判沈謂,與李冠正的性格截然相反,沈謂行事穩重,剛直不阿,忠心於朝廷,就連現任的知府孫化龍都常常頂撞。

就近的來說,上次孫府夜宴沈謂是唯一沒到場的官員,不查王爭還真沒想到會有這麼一個刺頭。

李巖和管清天的心思顯然不一樣,李巖推薦的李冠正是王爭比較傾向的,眼下他需要的不是沈謂那種剛直不阿的循吏,卻是懂得逢迎拍馬,會爲人處事的朝廷官員。

王爭設立軍議司最初目的便是要在內部取代朝廷有司,行使政法大權,這一切沒有配合的知府一派朝廷文官根本行不通。

要是知府明着管,朝廷有司官官協同,王爭設立的軍議司最後只能成個擺設,只能管登州營事務還設什麼軍議司,多此一舉,都不如招幾個參謀。

在王爭看來,要是把沈謂弄上來,那就是登萊兩府的海瑞,沒準哪天整一出擡着棺材理政的戲碼。

萬曆中興需要這種循吏,或許對張居正而言這沈謂是難得的人才,但是對王爭來說,這種不聽話的循吏就是個禍害。

當天夜裡,玉兒秉燭,王爭連夜寫了一份報捷文書與一份給司禮監秉筆太監王承恩的密信,信中有這樣的字樣。

“登州府同知李冠正,明正稟事,理政清明,末將與孫府臺商議過後,一致認爲此人可繼下任。”

......

崇禎十二年四月二日,一匹快馬自永定門飛奔入京師,手持文書,高呼捷報。

山東總兵劉澤清所部參將童世祖與登萊副總兵元戎立縱兵作亂萊州,兩股亂兵互相打鬥,爲禍地方,百姓苦不堪言。

新任登萊總兵王爭剛剛駐防掖縣,領了登萊巡撫徐人龍下發的文書,立即率登州營趕往平亂。

⊕тTk an⊕C ○

登州營一出,亂兵望風而逃,不到三日的時間裡童部、元部作亂相繼被平定,王爭斬童世祖與元戎立於掖縣。

崇禎皇帝正在殿內處理各地公文,聽到這個消息卻是雷霆大怒,惹得王承恩與周圍宮女太監大氣都不敢出的跪成一。

崇禎皇帝把正在看的一份奏疏扔到地上,怒聲道:

“好個劉澤清,這山東總兵他當的好啊!”

“皇上消消氣,多虧了王爭平亂及時,纔沒有釀成大禍患!”王承恩趕緊將奏疏遞上去,小心翼翼的吩咐太監宮女們處理周圍。

心裡王承恩也是有些慶幸,得虧自己提拔上來的這王爭是個明白人,也是個忠於朝廷的將才,今後看來要對他多加關照。

崇禎從王承恩手上接過奏疏,強自靜下心來,細細的看了半晌,忽然問道:

“這登州的知府孫化龍據說連續幾年的考評都是上等吧?”

“回皇上的話,孫化龍已經連續三年考評爲‘上’,治理登州績效顯著,當然這也少不得王爭帶兵協助的功勞。”

聽了王承恩的話,崇禎擺擺手,點頭說道:

“這個朕當然知道,王爭此番平亂立了功,就賞內銀三百,綢緞兩百匹,衣甲寶劍一副。”說到這裡,崇禎皇帝沉吟道:

“至於那個孫化龍,已經在登州做了這麼些年的知府,既然績效卓著,就到揚州補府同知的缺,也好在那養老。”

王承恩連聲呼道:

“皇上菩薩心腸!”

崇禎聽到後自嘲的笑了笑,將奏疏撇到一旁,說道:

“菩薩心腸可拯救不了天下蒼生,要來又有什麼用。”

王承恩聽到後,神情顯然一暗,也是閉嘴不再多說,心裡說不出的難受,就在這時,殿外傳來一道略微顫抖的聲音。

“皇上,登州府的文書到了。”

王承恩趕緊上前從御馬監的小太監手裡接過文書,馬不停蹄的遞給崇禎皇帝,原來這文書是現任登州知府孫化龍上的,推薦一個名爲李冠正的登州府同知繼任。

崇禎皇帝看過他的文書後,在殿內來回踱步許久,半晌纔回身問道:

“承恩,這個李冠正人怎麼樣?”

“回皇上的話,奴婢只知道地方上的文官們說他明正稟事,理政清明,奴婢是宦官,多的就不敢再多說了。”

王承恩點到即止,說話的時候趴在地上連頭都不擡。

崇禎皇帝若有所思的點點頭,但也沒當堂說什麼,擺擺手示意他下去。

大約在五日後,一個小太監與京師緹騎,帶着聖旨和賞賜下來的東西自永定門疾馳而出。

第三百七十二章:樹大招風第五十一章:鄭氏嫡子第二百四十六章:化敵爲友第四百三十五章:一肩扛之第七十六章:剿匪第六十六章:齊家悍婦第二百零二章:戰場上見真章第五百二十四章:萬事不離榮華富貴第二百五十八章:摧枯拉朽第六百一十章:荒唐求和第一百五十七章:百姓苦第五百七十二章:田見秀之死第三百九十章:堅城第五百零二章:妙齡十七,何罪之有第五百九十七章:反戈相向,卸磨殺驢第四百三十四章:會晤陝督第五百一十二章:無風不起浪第四百三十九章:陳新甲仗義執言第五百七十二章:田見秀之死第五百九十二章:智破盛京第三百八十一章:亦正亦邪第九十九章:倭寇第三百六十八章:施邦耀奏山東事第五百四十九章:大順軍拷掠助響第五百七十一章:三個男人一臺戲第一百五十七章:百姓苦第一百二十四章:擴招 足額第五百九十一章:打進盛京城!第二百四十九章:意外第三十章:河灣長談魚水情第六百二十三章:大封功臣,舉兵徵遼第三百八十六章:兵兇戰危第四百六十七章:望旗而潰第五百四十三章:大順北上,屠掠寧武第二百七十六章:歷城軍議第一百九十三章:西洋探險家傑姆第三百一十章:進退維谷,藉機發難第六十五章:又見不平事第二百零九章:深秋十月向遼東第三百零九章:飛雷立功,巧計破伏第三百四十二章:朱仙鎮第三百七十七章:寧陵兵變第三百八十八章:血戰拓城(二)第一百一十一章:陳子龍一見如故第四百四十六章:歷史的某些必然第二百一十九章:以五千悍卒,立不世之功第四百五十一章:思進取第一百三十章:與人渣爲伍第一百九十章:定心丸第五百九十八章:三面施壓,分崩離析第一百三十一章:發財大計第一百九十一章:一炮第六百二十二章:城管與邪教第二百五十一章:進援第一百二十四章:擴招 足額第一百零六章:強軍的影子第二十五章:王爭獻計剿巨匪第一百六十六章:不知不覺捅了個簍子第四百六十一章:虛僞的繁榮第二百六十三章:劉澤清之死(中)第一百六十二章:實打實的韃子腦袋第四百五十九章:遊刃有餘第四百九十六章:汝寧大捷第七十八章:浮出水面第二十一章:無計可施紅顏策第六百二十一章:親至和曲第六百一十五章:火炮顯威,不敗之地第三章:致命風寒不致命第二百零四章:“如虎”全卓第三十七章:土蠻妄帝不可驕第一百七十九章:危機 軍議司第一百零一章:赴任第五百七十九章:得早些去等着第二章:鹽狗擋路鬥智勇第二百九十二章:突發洪災第四百八十一章:小事 大局第一百二十三章:寧海鹽第一百三十四章:這輩子都沒見過第五百八十九章:修繕皇陵,善始善終第一百六十六章:不知不覺捅了個簍子第一百四十七章:韃子需要用命來還!第五百二十四章:萬事不離榮華富貴第二百八十三章:楊閣部督師襄陽第一百六十八章:底細成迷第二百二十二章:山東告急第一百二十四章:擴招 足額第一百七十三章:南京!南京!第一百二十六章:衝突第一百三十二章:真正的暴利!第九十七章:遇賊,列陣以迎第三十八章:黑魚立杆五文河第四百七十七章:一道命令平睢州第六十二章:後者居首第三百二十二章:處處不平第二百三十八章:又是孫知府第四百八十九章:中都 遇刺 滁州第一百零五章:大亂第二百零六章:奉詔,不入援第一百二十九章:右東路參將第四十三章:血海深仇終可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