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五十六章 被推翻怎麼辦?

幾千人的試卷需要短時間內批改出來,而且爲了確保準確性,試卷都是進行交叉批改的,因此工作量是非常大的。

而且大唐王朝也是和其他傳統王朝不一樣,他們並不會直接抽調其他部門的官員參與閱卷,那是禮部的工作,其他部門基本沒資格參與。

所以閱卷的人都是禮部的官員,其中不僅僅有教育司裡面的官員,而且還有兩所大學的老師,此外一部分皇家理工學院裡的高年級學生也會參與閱卷。

閱卷工作進行着的時候,李軒也是沒有閒着,按照慣例處理着自己的衆多事務,一直等到兩天後,禮部教育司纔是送來了這一次金陵會試的最終結果。

五千多名考生之中排名前列的考生都已經是被挑選了出來,不過即便是被挑選出來後,也有一千人呢,所以考中的人頂多就是名列名單,然後被送到李軒這邊,至於李軒親自查看的考卷,只限於進士科和博士科前十名。

李軒把這兩科的各前十名,一共二十份的卷子通通看了一遍,裡頭的理科卷子沒什麼好說的,都是有着標準答案的,直接對比答案就能夠直接給出分數,而這二十人的理科卷子,通通都是九十五分以上。

大唐科舉的考試,已經是開始採用一百分制,在會試中能夠考九十五分已經是相當不容易了,畢竟今年的理科試卷比去年又有更難。

而文科卷子的話,不管是博士科還是進士科的卷子,文章寫的都是相當不錯,衆多閱卷考官給出的分數也都是比較一致,大多都是九十五分以上。

針對這些優秀考生的卷子,現在李軒要做的也不是挑刺啊什麼的,而是給這二十個人排列名次,給一甲和二甲平定名次,一直都是屬於李軒的權力。

李軒並沒有第一時間就選了,而是先看了看這二十個人的履歷,然後根據履歷進行排定名字。

等把這二十人的名次確定下來後,在這一場會試當中,需要李軒親力親爲的事也就算是結束了,接下來就是張貼金榜的時候了。

金榜一貼出來,自然是有人歡喜有人愁!

但是這已經是沒有什麼人關注了,人們更加關注的還是直隸四道的會試分考點的考試。

直隸四道的會試分考,很多人都知道,這是帝國對科舉改革的一個嘗試,一個試點。

雖然說改變了延續千年之久的科舉,會引起了一些非議,但是大唐帝國從成立之初起,就是在不斷的進行各種革新,從內閣再到軍隊,從農業稅到工商業,大唐王朝幾乎是把所有制度都是改革了一遍,科舉和教育,只是其中一項而已。

而且基本上稍微有點見識的人都知道,帝國一直對教育和科舉進行改革,每一年改的不多,但是每一年都在改,這久而久之也就慢慢習慣了。

所以改革本身,已經是沒有多少人有意見的了,他們更加在乎改革之後會給自己帶來什麼利益。

很明顯,這一次的會試改革,就會給天下的讀書人一個大好處。

因爲錄取的人數多了,士子們考中進士的機會也就更大了,能夠有更大的機會當官,他們爲什麼不樂意?

直隸四道的會試分考,都是在當地進行,所以一時半會的李軒也得不到消息,金陵城這邊都公佈了金榜兩天後,他纔是陸續受到了直隸四道的會試分考的結果報告。

四道的會試分考因爲是試點,所以上下都是很注重,嚴防舞弊,所以會試進行的是非常的順利,最後成功的選擇了各自的進士和博士,並且是根據之前個規定,給這些人授予進士、博士功名,不過都是三甲。

不過這影響不大,因爲即便是金陵城裡的會試,錄取的進士科有將近五百人,但是一甲也不過三人,二甲不過七人。

大唐王朝開辦的科舉,前十名是一甲和二甲,第十一名開始都是三甲,甭管後面還有多少人都是如此!

會試分考的考生,本來就是沒有什麼信心去金陵城競爭的,這能夠考中進士也就不錯了。

但是他們還不知道,李軒早就醞釀着,等過幾年,就取消什麼一甲、二甲、三甲,通通都稱之爲進士或者博士,不搞什麼特殊化。

隨着直隸四道的會試分考也是取得了圓滿的成功,哪怕是殿試還沒有舉行,李軒都已經是迫不及待的通過大唐朝報向全天下宣告,明年開始,將會在各省也設立會試分考,考中者即授予三甲進士、三甲博士功名。

等到各省也開設後,那麼也就意味着李軒謀劃許久的國考和省考,基本上就是定型了,後續就是繼續完善,比如說降低新科進士、博士的品級,擴大省考的錄取人數,讓省考和國考都是成爲爲國家選才,而且是基層人才的主要,乃至是唯一的渠道。

至於如何選拔中高級官員,那就慢慢從基層官員裡挑選培養了,總之是不可能出現新科進士剛考上就成爲七品官的情況了。

科舉的改革,李軒是相當滿意。

當科舉改革成功後,後續的近代教育體系也是建立起來後,那麼一整套的教育、科舉制度也就完善了,李軒不敢說這套制度有多先進,但是總比現在的的好,至於有什麼問題,或者以後不適應時代了,那麼再改就是了。

現在嘛,比以前的好用就行了。

李軒對於各種改革,一向來都是抱着實用主義的,而且他也沒有想過什麼搞出來一種制度能夠延續幾百幾千年,那種事他自認爲沒有這個能力。

甚至他做的很多事情,都是沒有考慮到幾百年以後的,頂多就是考慮到幾十年,而這已經算是很厲害了,再久,鬼知道以後會變成什麼樣。

尤其是現在這個時代有了自己,而根據李軒自己的預測,幾十年後就算再差,起碼也會進入蒸汽機工業革命的後期,說不準都會一隻腳邁入電氣化時代了。

畢竟有着自己在,不斷的推動科學技術的進步,直接複製後世的成功經驗,用上幾十年時間發展到這種程度其實並不算誇張。

而這個過程裡,必然會給社會,給整個世界帶來劇烈的變化,在這種劇烈的變化之中,誰也不敢說什麼制度就能夠長時間有效了。

所以李軒要做的就是,不管什麼事,只要現在有用那麼就行了,至於以後,以後再說。

有時候李軒都會懷疑,自己搞出來這麼多新東西,極大的扶持工商業的發展,以後會不會搞出來一羣什麼資本家,然後跑出來要推翻自己,或者是推翻自己的繼承人……

第一百九十七章 好大一口黑鍋第一千零三十六章 開啓大航海時代第三百一十三章 一切都完了第一千六百二十章 大唐電報公司第四百五十六章 就是幹,死就死了!第二千七十五章 說媒第五百四十一章 死都要搞蒸汽機第一千四百七十三章 僵持的印度洋戰局第二千三十四章 大唐奇蹟第一千二百八十八章 誰敢不服就打到他服第一千六百八十三章 陸軍的‘海上戰車’第一千一百八十七章 抵得上百萬大軍第兩百二十一章 說屠城就屠城第一千七百八十七章 他們瘋了第一千二百三十九章 第六胸甲騎兵團的危機第一千七百二十二章 萬噸豪華客輪第六百六十五章 報紙:大唐朝報第一千六百四十三章 一百毫米前裝線膛炮第一千三百零六章 重合分封制第一千六百八十二章 第二次遠征印度第一千九百七十二章 高速豪華郵輪第九百四十八章 第一槍騎兵團第一千三百三十一章 軍官候補生第一千四百六十六章 士子們最喜歡的‘伴遊’第一千四百一十三章 宣戰第二十三章 搶糧搶女人第八百三十一章 嘀嗒嘀嗒第三百五十六章 炮轟城塌第一千三百八十五章 蒸汽艦隊起航第八百六十六章 決戰前夕第二千一百九十一章 忙不完的皇太孫第一千九百九十三章 舉國轟動的經濟發展會議第兩百六十八章 成立炮兵隊第兩百零一章 他們想要做什麼第一千一百八十三章 震驚世人的廣告第六百二十五章 不服?抄家滅族第九十六章 這個女人有毒第九百六十二章 大唐只能有一個聲音第一千五百五十八章 活着就是最大的奢求第兩百二十六章 是打還是逃?第一千一百零八章 海外忠君教育第一千一百零八章 海外忠君教育第四百五十八章 圍點打援第一千九百七十四章 天才滿地跑第一千一百七十三章 萬丹危矣,南洋危矣,帝國危矣第三百三十四章 王霸基業已成!第二千一百三十九章 帝國第一名臣:陳立夫第一千三百六十九章 鐵路大爆發第一千四百五十二章 大唐的後花園第兩百一十二章 爲陛下殺出一條血路第七百章 兩敗俱傷第八百一十七章 海軍也要開疆擴土第二千二十五章 大唐優良傳統:罰款第五百三十五章 分贓大會第一千二百三十二章 消失的韃靼主力第一千一百三十章 陳立夫的風頭被搶了第一千二百零六章 光明正大的陷阱第一千七百八十八章 帝國的錢,豈是你能夠隨便燒的第一百四十二章 說不出的詭異第二千五十章 扁平化發展第五百七十四章 御駕親征廣州第七百七十九章 江南危矣第一千四百七十八章 史無前例的遠征第一千零五十三章 老司機帶路遊秦淮第二千八十一章 埃及省亞歷港第一千七百六十七章 忙到崩潰的太子第一千零七十章 舉白旗投降的子島氏第六百八十四章 悲催的南澳島總兵第一千九百四十章 內燃機初現第九百七十二章 大唐王師入荊州第七百一十二章 嶽州困局第八百五十六章 發工資過年啦第八百八十二章 正德皇帝笑了(必看)第二千七十八章 煤炭戰爭第一千零二十六章 市值一個億第四百三十八章 席捲天下第九百二十一章 臨高要辦工業區第七百章 兩敗俱傷第一千七百六十二章 新興市場第五百八十六章 宣平開海旨第一千七百八十七章 他們瘋了第三百五十七章 全球最強工業國第二千一百五十三章 黑海實彈演習第五百三十七章 朕來朕見朕征服第一百三十一章 檣櫓灰飛煙滅第六百七十八章 李春景期待的驚喜第一千五百七十一章 舊船當新船賣第七百零三章 頭痛的張嶽第一千三百八十四章 蒸汽坦克第七百四十五章 格德斯覲見記第一千七百五十八章 書中自有顏如玉第四百七十二章 大軍碾壓而來第九四十一章 火力優勢碾壓第七百八十五章 王以旗議和第二千一百四十四章 大唐金國的安身之地第六百七十五章 李春景的野心第三百七十六章 一步三回頭的明軍第八百一十二章 堅船利炮抵金陵第九百五十二章 陳立夫的軟禁生涯第五百八十八章 宏偉的造艦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