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伊士運河的開通,將會讓大唐帝國的海軍以及商船極大的縮短地中海,中北大西洋抵達印度洋的時間。
進而直接縮短東亞地區到地中海沿岸以及歐洲地區大西洋沿岸,英倫三島地區的海上距離。
此舉意義重大!
意味着東亞本土地區和歐洲地區的貿易將會更加便利,海上運輸時間更短,運費更低廉,可以進一步擴大東亞本土地區和歐洲地區的貿易總額。
同時還能大幅度的降低大唐陸海軍在歐洲地區的駐防、戰爭費用。
不管是貿易上的便利,還是部隊的駐防戰爭費用降低,對於帝國在歐洲地區的擴張具有極大的戰略作用。
以往的時候,帝國在歐洲地區的駐防部隊,不管是北非還是地中海沿岸,乃至黑海沿岸,其補給主要是依靠大噸位船隻繞行南非抵達歐洲,又或者是直接通過亞歐鐵路補給。
船隻補給,雖然費用比較低廉,但是耗時日久。
而鐵路補給的話,則是費用非常的高昂。
畢竟亞歐鐵路的距離非常的遙遠,鐵路運輸跨越大幾千公里之後,其運費可就高昂無比了。
最關鍵的是,單純依靠亞歐鐵路的話,運氣還有限!
歐洲鐵路里的東歐段、中亞段、西北段可都是單線鐵路,而且當時修築的時候還是優先考慮建設速度,因此設計標準並不是很高,整體的運力有限。
這些鐵路需要保障民生運輸,還要保障軍事需求,一旦在歐洲地區發動什麼大規模軍事行動的話,單純依靠這條鐵路恐怕是難以爲繼。
畢竟大唐的陸海軍已經是全面進入了後裝線膛時代,其中的聯合二型步槍更是帶彈倉的步槍,子彈射速高的同時,也是進一步提升了子彈消耗量。
同時還已經廣泛裝備重機槍、迫擊炮等速射武器,導致彈藥消耗量進一步提高。
而最近幾年,海軍以及近衛軍艦隊開始大規模裝備所謂的中小口徑的速射艦炮,這種速射艦炮其實依舊是架退炮,不過和之前的舊式架退炮還是有極大的區別。
早些年大唐剛弄出來後裝線膛炮的話,中小口徑的火炮的後坐力,一般都是依靠炮架硬抗。
陸軍的火炮開炮後,經常整門火炮都會向後退好幾米,因此陸軍的炮兵陣地裡,經常可以看見在野戰炮後頭都會搞一個土堆作爲緩衝,這個土堆就是用來幫忙制退以及附近的。
而大口徑火炮,尤其是海軍的艦炮,則是會搞一些炮架,炮架上會有一些緩坡軌道。
艦炮開火後炮身在炮架上的軌道上向後退,依靠緩坡減輕部分後坐力,然後依靠重力和人力進行復位。
上述不管是單純硬抗,還是依靠炮架進行硬抗,都存在着極大的缺陷,復位困難,復位後需要重新進行瞄準,難以短時間內進行精確射擊。
針對這個問題,大唐帝國裡的諸多武器專家們,多年來一直都是在嘗試解決。
並提出了諸多解決方案,其中不乏先進的液壓管退方案,只不過有理論不代表能夠搞出來。
後來又是搞過彈簧管退方案,依舊很不成熟,近衛軍好幾年前就嘗試性裝備過這種彈簧管退艦炮,看似射速很快,但是液壓裝置三天兩頭出問題,怎麼說呢,設計理論是好的,前景也是有的,但是以目前大唐的基礎工業很難搞出來能夠實用化的管退火炮。
後來近衛軍艦隊忍無可忍,直接把這些所謂的先進管退炮給撤裝了,迴歸到了海軍那邊一直堅持研究發展的架退炮上來。
這個時候海軍的架退炮發展的已經比較成熟了,海軍的架退炮其整體設計是炮架分爲上下炮架,炮管依舊和上炮架連接,上炮架和下炮架有軌道連接,同時擁有彈簧、液壓輔助制退、復位裝置,火炮發射後,炮管帶動上炮架向後退,並擠壓彈簧,進而讓彈簧或液壓裝置吸收一部分後坐力。
復位的時候,可以利用彈簧或液壓輔助復位。
這就是目前大唐海軍、近衛軍艦隊以及陸軍大口局岸防炮普遍採用的新型架退炮。
這種方式對於大口徑的艦炮而言,效果依舊有限,甚至依靠人力也難以進行復位,依舊需要依靠重力進行復位,目前大唐海軍上裝備的三百毫米口徑的艦炮,基本都是還需要重力復位,液壓、彈簧復位的作用有限。
但是對於一些中口徑艦炮而言,這種加裝了液壓或彈簧,或乾脆是兩種一起用的架退的方式卻是不錯的,能夠有效的幫助火炮進行復位,並提高射擊精度以及射速,這也是爲什麼大唐的一百五十毫米口徑火炮,能夠做到每分鐘一發射速的緣故,一百二十毫米口徑的艦炮,採用定裝彈藥的話,其射速甚至能夠提升到每分鐘三發到四發。
目前的大唐海軍、近衛軍艦隊,陸軍大口局火炮所採用的火炮,雖然依舊是架退炮的範疇,但是採用上下炮架分離,加裝液壓、彈簧進行制退、復位裝置後,其射速已經是比十多年前的早期火炮提高了一大截。
更不要說,最近幾年大唐軍方一直都沒放棄對管退火炮的研究,只不過這玩意的技術難度有點大,雖然搞過好幾次的樣炮,甚至早期近衛軍那邊都實驗性裝備過,但是技術有限,故障率太高而無法導致實用。
但是,火炮方面的技術卻是一直處於進步的狀態的,說不準不用幾年時間,管退火炮就能夠實用化了。
技術的進退,使得了大唐海軍以及陸軍的大口徑火炮,射速在持續提高,耗彈量也是持續提高,對後勤供應的能力持續提高挑戰。
這些年,軍方已經是越來越感到單純依靠歐洲鐵路的話,難以維持前線的補給。
現在有了蘇伊士運河的話,卻是要方便的多,一艘上萬噸的貨輪過去,就能夠運輸上萬噸的物資呢。
蘇伊士的開通,也是直接促進了帝國在歐洲地區的戰略行動變的更加快速起來,其中最直觀的體現就是,大唐軍方在蘇伊士運河開通之後,就是直接提高了在黑海海峽軍管區以及蘇伊士雲運河軍管區、休達軍事基地這三大歐洲軍事基地的駐軍數量。
同時加速了對大唐金國移交的東歐地區的接管,其中包括了兩座重要的東歐地區的城市。
宣平四十六年八月十四日,大唐帝國正式從大唐金國手中接受烏克蘭平原地區裡最重要的城市:基輔!
九月八日,大唐帝國從大唐金國方面接管莫斯科。
儘管這兩座城市實際上已經空無一人,甚至連很多建築裡的貴金屬裝飾或者貴重建築材料都被撤離的韃靼人拆了個一乾二淨。
但是,接管這兩座空城依舊具有重大的戰略意義,這意味着大唐帝國開始全面接管烏克蘭平原以及俄羅斯中北部地區。
這是大唐帝國近年來,規模最爲龐大的一次領土擴張。
而且還是和平擴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