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看到地雷的明軍士兵們的直覺沒有錯,因爲下一瞬間,這些引火繩就是持續引爆了地雷,頓時明軍的陣列裡就是猛的騰起二十多團巨大的煙塵,爆炸聲甚至要比火炮開炮的巨響更大!
而威力也不是區區實心球炮彈或者是手榴彈所能夠相提並論的。
這些地雷說是地雷呢,但實際上就是一個裝藥量達到了十多斤的鐵裝火藥包,雖然說受限於技術,這個時代的火藥爆炸威力無法和後世的各種炸藥相比,但是這麼多火藥爆炸起來,威力也是相當巨大的,不僅僅有着衝擊波,而且這些大號地雷爆炸的同時,也會向外噴灑彈片,由此造成更爲慘重的殺傷!
後世的一顆六英寸級別的榴彈炮,足以橫掃整個足球場大小的地方,唐軍的這種首次投入戰場使用的大號地雷,雖然火藥威力比較小,但是質量不行就數量來湊啊,所以這種超大號的地雷其爆炸威力還是相當大的。
連續二十多枚大號地雷陸續爆炸,讓明軍陣列頓時死傷慘重,尤其是處於爆炸中心的幾個明軍小方陣,那更是幾乎整個方陣的百多人是被集體報銷,屍骨無存。
如此猛烈的爆炸,如此慘重的傷亡,不可避免的造成了明軍方陣的動搖!
別說是普通士兵了,就算是那些明軍的高級將領,一時間都是不知所措,因爲這樣的戰鬥方式已經是超出了他們的認知。
在他們看來,戰鬥應該是這樣子的:己方憑藉着絕對的兵力優勢初步推進,雖然推進的過程不可避免會遭到僞唐賊軍火炮的轟擊,但是這種傷亡是可控的,也是己方可以承受的,等他們最前方的那些碗口炮炮兵們推進到百米左右就會開炮,同時弓箭手上前進行拋射,以箭雨覆蓋的模式大量殺傷僞唐賊軍。
然而戰兵端着長矛,手持腰刀盾牌衝上去!
此時,僞唐賊軍那脆弱的方陣必然會崩潰,畢竟他們兵力過少,而且火槍這東西雖然好用,但是區區百米的距離,己方高速衝過去的情況下,他們頂多也就打兩三輪。
等到己方的戰兵衝上去後,就能夠把僞唐賊軍一舉擊潰,如此,一場大捷就能夠收入囊中了!
但是,這很明顯是他們一廂情願的想法,大唐陸軍和明軍衛所兵交手多次,早就知道明軍衛所兵的這些套路了,所以大唐陸軍也是着重發展中遠程火力,大量裝備野戰炮不說,而且還普遍裝備具有一百五十米有效射程的兩斤散彈炮,同時也是師級部隊也是開始裝備更重,但是射程和威力更大的三斤散彈炮。
三斤散彈炮,其威力不僅僅更大,而且有效射程也能夠達到兩百米。
如果明軍不是具備絕對的兵力優勢以及對傷亡的巨大承受能力,實際上是很難在正面交鋒中從五百米一直衝到大唐明軍的跟前的。
因爲在五百米到一百米這一段中遠距離裡,沒有裝備大威力火炮的明軍只能是被動挨打!
而且還有很關鍵的一點就是,在這個距離上,明軍是難以發動衝鋒的,他們的移動速度非常緩慢。
明軍這個時代的士兵們,別說明軍了,即便是大唐陸軍的部隊裡,也是有着大量身穿重甲的士兵,這些士兵以及長矛兵們的機動能力是非常缺乏的,在百米左右的距離發起衝鋒基本都是不可能的事,最好就是在二十米到三十米這個距離發動最後衝鋒。
這也就是說,雙方在一百米到五百米這個交戰距離裡,火炮力量處於弱勢的一方就會片面承受更多的殺傷,而且是多輪的持續殺傷,由此造成大量的傷亡以及士氣的崩潰。
如果火炮力量足夠強悍的話,單單靠火炮的炮擊,就能夠讓對方一個步兵方陣在推進的過程中就徹底傷亡戰鬥力。
比如大唐陸軍一個步兵隊,如果以密集、厚縱深的隊形承受了兩三發的實心球炮彈後,往往整個步兵隊的傷亡就會超過三分之一。
如果是一個步兵營,那麼也是無法承受多輪炮擊的!
因爲過大的死傷必然會造成部隊的崩潰!
能夠在超過百分之三十傷亡旅的情況下還持續發起進攻的,這種部隊無一例外都是這個時代裡最爲精銳的部隊,整個大唐陸軍裡,也只有第一步兵師的少數部隊,或者更準確的說只有第一步兵團能夠辦到。
然而如果傷亡率提升到了百分之五十,那麼第一步兵團照樣得崩潰,近代軍隊裡,能夠做到在百分五十傷亡的情況下還能持續發起進攻的部隊,根本就沒有幾支,而僅有的清一色都是人類戰爭歷史上赫赫有名的精銳部隊,比如拿破崙的近衛軍。
此外,以上比例並不適用於用國家、民族或者各種亂七八糟思想武裝起來的軍隊,只適用於以利益爲核心紐帶武裝起來的軍隊。
要不然的話,你用明治維新後到二戰期間的舊日本軍隊、二戰期間的德國黨衛軍,二戰期間的蘇軍等等各種用精神武裝起來的軍隊去和大唐陸軍這種以利益爲核心紐帶組建的近代軍隊相比,那是沒有可比性的,因爲兩者根本就不是同一個時代,甚至是同一個性質的產物。
大唐陸軍都如此了,那麼對面的明軍,而且還是衛所兵,那麼表現的就更加不堪了。
當持續的大號地雷爆炸過後,明軍的陣列裡到處都是死傷着,甚至連寬大密集的陣型都是出現了衆多小空洞,突如起來的慘重死傷,直接就是打斷了這一支明軍的脊樑。
他們停下了腳步,開始茫然四顧,臉上露出的恐慌,不知所措的表情,因爲絕大部分的明軍將士們都是知道到底發生了什麼事,哪怕是那些將領們同樣也是不知道。
他們不知道到底發生了什麼,他們不知道繼續前進的話是否會遭到更加恐怖的打擊,甚至都不知道停留在原地是不是還會遭到這種幾乎毀天滅地一樣的打擊。
於是乎,當短暫的停頓後,這些明軍就和潮水一樣猛的退去!
當然了,儘管是被地雷給炸愣了,但是明軍的撤退卻是自行組織的,所以也說不上崩潰,只不過跑着跑着很快就會徹底崩潰罷了。
這個時候,顧士忠也是抓住了這個難得的機會,他直接下令部隊裡的輕裝士兵,也就是沒有披甲的士兵們快速挺進。
他可不想給對面這些已經撤退的明軍有任何重新穩住腳跟的機會,只要保持持續追擊的壓力,對面這些明軍遲早得崩潰。
於是乎,隊列之中,衆多的火槍兵、弓箭書、無甲刀盾手、長矛手開始小跑前進追擊撤退的明軍!
此時,顧士忠有些感嘆:“如果這個時候,有一支騎兵的話該有多好,不用多,只要給我五百騎兵,那麼本官就肯定能夠把眼前的這股明軍徹底擊潰!”
面對已經撤退,甚至都快陷入崩潰階段的敵人,如果有一支騎兵在後頭掩殺的話,那麼絕對會是戰果豐厚,徹底擊潰敵軍都是一個很大概率的事。
因爲這種正面野外交戰裡,實際上大規模的傷亡都不是發生在雙方步兵的正面作戰裡,而是發生在其中一方崩潰之後的追殺階段。
而再也沒有什麼比輕騎兵更適合肩負這種任務了!
可惜的是,他的暫編第四團裡並沒有太多的騎兵,只有區區一個隊,五十多名騎兵而已,而且這些騎兵在大唐陸軍序列裡,只是團屬騎兵,並不是正規騎兵營裡的騎兵。
大唐陸軍裡,騎兵是有兩個分類的,一種是團屬偵查騎兵,主要是配屬給各個團級單位,主要任務有兩個,一個負責前沿偵查、而另外一個很重要的任務就是充當快速傳令兵。
另外一種騎兵則是各個騎兵營裡的正規騎兵,這些騎兵日常通常肩負外圍的偵查、巡邏任務,在戰場上則是肩負部隊的機動兵力,在最關鍵的時刻投入作戰,衝擊敵軍的側翼,掩殺已經頹敗的敵軍。
雖然說這兩種騎兵都裝備了長杆火槍、短杆火槍、馬刀等裝備,但是之所以出現這兩種分類,那是因爲雙方的戰馬、騎兵的素質差距比較大。
通常來說,騎兵營裡的戰馬質量最好,都是蒙古馬或者是精挑細選的西南馬,而團屬偵查騎兵的馬則是普通的西南馬。
騎兵的素質同樣如此,只有最比較優秀的騎兵才能夠入選騎兵營,素質差一些的騎兵則是先到偵查騎兵隊服役,表現優異才會被調入騎兵營服役。
這也算是大唐陸軍對騎兵部隊的培養、訓練的一種創新模式了,畢竟大唐王朝正在戰爭期間,對騎兵的需求非常大,有多少騎兵就會把多少騎兵送上戰場。
但是如果把素質不過關的新手騎兵送上戰場,讓他們直接玩殘酷的騎兵衝鋒的話,那樣損失就太大了,所以會讓他們去偵查騎兵營裡鍛鍊一段時間,然後再調入騎兵營服役。
其實換句話說,各團裡直屬的偵查騎兵,其實就是一支騎兵訓練部隊,只不過是在實戰中訓練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