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秦朗和任美麗乘坐的這一列火車上,有一列車廂顯得非常空曠,因爲裡面只坐了幾位乘客,而之前跟秦朗見面那位淨塵和尚就是其中之一。此時,這些和尚都端坐在座位上,手中持着木魚、小鑼、小鼓等法器,神情莊嚴,嘴脣不斷地一張一合,似乎都在念經,但是尋常人根本聽不見他們唸經的聲音。
不用說,這些人唸經的聲音都是衝着秦朗和任美麗去了,他們這是準備用經書來“超度”秦朗和任美麗體內的“魔性”,也可以稱其爲“渡化”。
佛宗顯密二宗,都是非常精通精神力修行的,不過在精神力修行的功法方面有些不同。密宗更擅長用密宗手印配合精神力修行,而顯宗則喜歡用各種各樣地法器。就秦朗自身而言,他覺得密宗的精神力修行更上一層,不過顯宗在肉身武功方面的修行卻又強過密宗。
當然,佛宗就是佛宗,無論是顯宗還是密宗,都是高手如雲、強者如雨,此時出現在這一截車廂中的人,修爲最差的也是武魂境,其中還有四個武聖層次的人。對於江湖中的很多門派來說,連一個武聖層次的絕頂高手都沒有,就算是峨眉派那樣的“神秘”門派,一共也只有三個武聖層次的高手,但是顯宗不出手則已,一出手就是四個武聖層次高手,外加六個武魂境,隨隨便便就能湊出這樣的豪華陣型來,這可真是相當地彪悍了。
四個武聖層次的高手,外加六個武魂境,形成的精神力何等強大,而且這十個人的精神力通過某種方式連接在一起,雖然不如秦朗和任美麗之間的融和,但是這十個人形成的一股強大精神力也是非同小可,甚至如同一股精神力洪流!
對於秦朗來說,這一次簡直就是精神力修行的“大考”。
十個佛宗的高手,他們的精神力形成了一尊巨大的十方佛陀,這一尊佛陀顯現在秦朗的精神世界當中,釋放出萬丈光芒,佛陀不僅有十面,而且還有二十隻手臂,他的每一隻手臂都持着不同的法器,並且這些法器可不止是“裝飾品”,而是實實在在地有精神威懾力的東西,這應該是十個高手手持的法器在秦朗精神世界中的投影。
佛宗的法器,無論是顯宗還是密宗的法器,但凡是能夠稱之爲“法器”的存在,都是擁有一定的“法力”的,但是這種法力跟修真者的飛劍和法寶又不同,佛宗的法器基本上都是通過佛宗高人的祈禱和信徒的念力結合形成的,這種法器本身不能釋放出強大的攻擊力,但是在精神方面的加持功能卻十分強大。手持法器的人,精神力攻擊和防禦都能大幅增強,因爲他們可以藉助法器當中蘊藏的強大精神力。
簡而言之,佛宗的法器就如同是精神力的“容器”一樣,這也是爲何很多人見到佛宗法器的時候,第一感覺就是“此物與衆不同”,給人一種浩然正大,想要頂禮膜拜的感覺。同樣,正統的法器讓持有者感覺到心平氣和,可以震懾一些異樣地氣息;而一些邪惡的法器,卻讓人心生恐怖之感。
手持諸多法器的十方巨佛,不怒而威,從天空緩緩降落,給秦朗的精神世界帶來了從未有過的巨大壓力。
這一尊巨佛,降落得十分緩慢,但是卻攜帶着無邊的威壓,這十方巨佛每降臨一寸,秦朗的精神世界似乎就塌陷了一寸,因爲這一股精神力實在太龐大了,這完全是“以力降人”,對方分明是要用強大的精神力來壓制秦朗的精神力,直到徹底摧毀秦朗的精神世界。
佛宗,不出手則已,一出手就要徹底鎮壓秦朗!
精神力之間的較量,看起來不動刀兵,不見血光,但其中的兇險比真刀真槍還要恐怖。因爲精神世界一旦受創,想要修復就非常地困難,甚至是根本無法修復,最後變成白癡、廢人。
當然,如果秦朗站在對方的角度,他也會理解對方的做法,佛宗太強大了,既然如此地強大,當然也就沒必要照顧對方的感受了,所以秦朗的感受並不重要,他們只需要降和鎮壓伏秦朗就足夠了。
對於佛宗來說,毒宗雖然有些起色了,但是根本還沒資格跟他們叫板。既然秦朗這位毒宗的宗主如此不識時務,那麼自然是要徹底鎮壓了。
秦朗這會兒已經施展諸天黑暗輪迴觀想法,將自身精神力提升到了極致。不過,想要以一敵十,顯然還是不行的,秦朗可以清楚地感應到自己精神世界在強大的壓力下不斷地收縮。
不過,秦朗一點都不慌亂,他已經經歷過太多的兇險場面了,無論是精神還是肉身上的交鋒,秦朗都已經是身經百戰了。面對過的兇險場面,也不知道有多少回了,這一次的遭遇固然是危險萬分,但是秦朗並不認爲自己會折損在這十個佛宗老鬼的精神威壓之下
論精神力鬥法,秦朗何曾怕過誰?
“精神樊籬!”
秦朗一聲低喝,在他的精神世界當中立即出現了無數的精神樊籬,這些樊籬原本是用來困住心魔的,但是現在秦朗卻用它來困守自身。現在,無數的精神樊籬出現在秦朗精神世界當中,就是爲了給秦朗自己的精神世界建造堅固的樊籬,將外界的精神力拒之門外。
自建精神樊籬,這純粹是一種消極防禦,不過卻能擋住了對方一陣子了,畢竟秦朗的精神樊籬可是他所知的最強精神防禦術了。
只要秦朗爲自己爭取到一點時間,他便有機會逆轉戰局了。
這時候,秦朗的第二精神世界發動了,他的第二精神世界猛烈地發動光明菩薩觀想法,強大的光明精神力衝擊着右手掌上的地獄封印,頓時這個地獄封印光芒大盛,但是這光亮給人一種安詳、平和的感覺,雖然車廂其餘人都被光亮衝擊,但是各個都如沐春風,並未察覺到有何不同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