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5章 白臉和紅臉

祝九的“改邪歸正”讓衆人看到了希望,李茂的親力親爲,同甘共苦,更是讓人振奮不已。經過一段時間籌劃,李茂將東高鎮的七百多戶番漢居民劃分爲農戶(包括漁、獵、牧)、工匠、商戶三大類,分類管理,強制勞動。

將城鎮周邊的土地分作六大塊,夾城裡的一千畝熟地是爲公地,主要作爲良種和蔬菜基地,所得收入全部納入公庫,由度支部統一支配。現在等份承包給五百戶居民,承包者按照度支部的統一要求種植作物,所得由公庫出資收購,產量和質量優等者記功有獎。

夾牆外側和東高山腳下的田畝等分化作五百份,承包給五百戶居民,各自所得的十之一上繳公庫,其餘由自己支配。

城鎮以北、河汊以南,東高山以西、以北、以東的土地劃作牧場,承包給十八戶牧民,用於飼養牲畜。

積集體之力修築漁梁壩,將鎮北河汊改造爲漁場,分包給二十戶漁民,從事漁業。

設農林水牧局具體主管相關事宜。

設立工商業促進局,鼓勵興辦工商業,並具體管理公辦工商業實體。

推舉李茂爲經濟部總管,趙光良爲農林水牧局主事,鄭孝章爲共商促進局主事。

用馮成道知公庫監督,文書丞爲度支部總管。

兩個月時間彈指而過,與李茂初來時相比,東高鎮平添了三分生氣,多了幾份秩序,上下士氣旺盛,各項工作井然有序。

李茂與文書丞、鄭孝章等人商議後,決心去趟卑沙城見一見桑容,協商借鹽和籌辦海鹽場事宜。東高鎮現在只能滿足自給自足,若想揮舞經濟大棒動員力量,應對與契丹人即將到來的大決戰,還需要藉助外力,這個外力首先是卑沙城的桑容。

石空、馮成道隨同前往,乘船沿遼河南下,在新築的河口鎮稍作停留後,便改乘海船出海,三天後在一處港口小城停靠,棄船登陸,翻山越嶺後,終於來到臨海而建的卑沙城。

李茂估算了一下位置,大體相當於今天的大連旅順附近。卑沙城早在桑容歸順朝廷前,就是其重要據點之一,清海軍即使在鼎盛時期,也沒有忘記經營卑沙城,因此當清海軍在淄青慘遭肢解後,卑沙城就成了清海軍餘部的避難所和東山再起的希望。

不過當李茂看到這座聲名赫赫的城池時,心裡卻充滿了失望,卑沙城與其說是城,倒不如說是個山大王盤踞的土堡。人口雖已過萬,卻連一道像樣的城牆也沒有,城內街道曲曲折折,高低不平,房舍鱗次櫛比,全部擠在一座臨海的小山包上。

城外的碼頭終年透着一股子腥惡的臭氣,讓他們這些在內陸住慣的人聞之慾嘔。卑沙城內現盤踞有四股勢力,其中三股都與清海軍有關係,還有一股勢力據說是來自並不遙遠的日本。

桑容的大宅建在港口附近,卻在上風口,腥臭的海風從門前刮過,索性沒直接往屋裡灌,雖然如此李茂也輕微地感到有些不適。

這所宅邸從外表看樸素到近乎寒磣,進了門才知別有洞天。桑容現在一面做海盜,一面從淄青販賣鹽、鐵、絲、布到遼東,再將遼東的土產販賣道內地,經蘇卿的海東商社運銷整個淄青,並遠銷河洛等地。

出於利益考慮,銅虎頭在李茂退出淄青後,並沒有斷絕跟他的生意往來,這些生意現在都由蘇卿一手經辦。

桑容的生意做的很大,手下有四五百人,都是能征慣戰的勇悍之輩,在卑沙城的四股勢力裡排位在第三,與第二名實力相近,與第三名則拉開有一段距離。

見到李茂,桑容抱怨自己上了當,聲稱跟蘇卿做生意吃了大虧,遼東的珍寶蘇卿吃不下,而淄青的鹽鐵他卻是有多少吃多少。

“蠻人不用金銀,一般以物易物,你家夫人賣不動我的東西,非要我拿出金銀來,我哪來的錢?再這樣下去,你們家的生意我就不做了。”桑容半開玩笑半做真。

李茂笑了笑道:“我們已經在洛陽覓得了一個大豪,河洛的市場即將打開,以後你的遼東珍寶不愁銷售不出去,這個生意嘛還是要做的。”

桑容道:“休要哄我了,欺我耳目閉塞嗎?自胡裕春被人黑了後,河洛的生意等於就斷了,靠那個乳臭未乾的小丫頭是撐不起來的。”

李茂道:“這你就大謬了,我那位乾妹妹絕對是個做生意的奇才,暫時遇到點小麻煩,你這個做大哥應該多擔待、幫助,怎能在這說風涼話呢,這不合適吧。不過你也不用着急,一年後你再看,保管你有多少貨都填不滿她。”

桑容道:“但願如此,否則我真是支撐不下去了。”看了眼馮成道,問來歷。

李茂道:“馮先生是煮海的大行家,在揚州曾主持過幾個大鹽場,我打算跟你合夥在遼東煮海,所得利潤五五對分。”

桑容道:“煮海?你有錢嗎,你有人嗎,離開我你辦不成,五五不行,至少三七。”

李茂道:“你三我七,這不合適,四六,我六你四。”

桑容道:“休要扯淡,我六你四,少一分我也不幹。”

李茂道:“遼北一線由我分銷,其他的歸你。”

桑容道:“這個還是憑本事吃飯吧,我不能有生意不做吧。”

李茂道:“也罷,你先借我一百石白鹽,將來從分成里扣除。”

桑容笑嘻嘻地望着李茂,良久方道:“才站穩腳跟就要折騰,合適嗎?”

李茂微笑道:“時不我待,我不動手,他們也不會閒着。”

桑容最終答應借給李茂三十石海鹽,這個數量勉強夠李茂度過難關了。

至於煮海的地點,馮成道還要具體勘測,桑容並非獨斷之人,爽快地答應了,派了兩個得力助手陪着馮成道去。

芩娘時已送回淄青,至於她的病,常河卿道:“不輕,但也沒有說的那麼重。”末了他補充了一句:“主要是怕你爲難。”

李茂點點頭,明白他的意思,她有病,桑容欲借養病之機留她做人質,芩娘怕他爲難,就故意裝大病,李茂順勢利導,將她送回淄青,讓桑容的小算盤落空。

公事辦完,桑容引着李茂在城裡走了一圈,李茂看中城外一處靠山的良港,對桑容說:“你我聯手拿下這塊地,在此建一座新城如何?”

桑容道:“口氣倒不小,建一座新城新港得花多少錢,你有嗎?”

李茂笑笑道:“將來你擁有了這座城,你把這塊地給我,我不駐軍,只拿它做生意,如何?”桑容道:“到時再說吧,我心情好就給你。”

卑沙城其他三家勢力聞之李茂來了,紛紛派人來請,李茂知道他們請客是假,刺探消息是真,於是藉口公務緊急,連夜走了。

一回到東高鎮,李茂即派秦墨和石雄去尋室韋部,二人在茫茫森林裡跋涉十餘日,才找到室韋人的營地。

室韋人本遊牧在遼東北部一帶,唐人勢力撤離後,他們乘虛南下,勢力遍佈整個遼東,以遼東土著自居,因此對契丹人的入侵十分不滿,只是苦於力有不逮,不敢對抗,聞聽大唐勢力重返遼東,並願意做他們的盟友共同對敵,十分感興趣。

室韋諸部盟主喀山部首領雪碧華和長老盟執事猛盾商議後,即派了一位長老侍者和首領親信到東高鎮回訪,意在刺探虛實。

李茂盛情接待了兩位使者,引着他們參觀了牧場、魚塘和新開闢的水渠、道路,兩位使者對東高鎮取得的成就十分驚訝,在他們的心中唐人勢力早已被逐出遼東,即便返回也要時間,怎麼會突然之間就冒出這麼一個生機勃勃的城鎮來呢。

不過他們也留了一個心眼,李茂帶他們參觀經略府,參觀牧場,參觀農莊、市場,獨獨不帶他們參觀兵營,想來唐人的兵馬並不強悍,不敢拿出來獻醜,公然要求參觀對方兵營,容易引起誤解,兩位使者打定主意要來一次暗訪。

李茂自然要行二人這個方便,待得知二人偷偷溜到城南第三師駐地時,李茂立即下令石雄給予好好招待,招待他們看一場戲。

於是第三師兵營內,人吼馬嘶,塵土飛揚,軍士訓練時發出的吼聲震的林中宿鳥陣陣驚飛,護軍虞侯的馬隊繞場巡察時,發出轟隆隆的巨響,擊的塵土飛揚,兩名使者的行蹤很快就被發現,做了護軍虞侯的“俘虜”。

“俘虜”很快被帶到李茂面前,二人面紅耳赤,不知如何辯解。

李茂卻大方地笑笑說:“二位遠道而來,我恐二位辛苦,才未安排出門打獵,不想兩位手癢,自己摸了過去,可惜路徑不熟,摸到了咱們的兵營裡,誤會,完全是場誤會。且休息一晚,明日我陪兩位出城打獵去。”

一名使者趁機提出要參觀李茂的兵營,他的理由也很充分,既然是盟友,就該坦誠相待,你有多少兵力就該全部拿出來,不該藏着掖着。

李茂面色凝重,想了想,鄭重地點點頭,對二人說:“現在我就陪兩位過去。”室韋部長老侍者說:“事關機密,咱們說走就走,不要告訴第三人知道。”

李茂點頭,只帶石空一人前往,走進鎮南大營時,訓練剛剛結束,正在進行總結評比,聞之李茂帶盟友使者來訪,隊列中出現了一陣騷亂,衆人拍打身上的塵土,把卷起來的旗幟重新展示出來。

兩位使者看在眼裡,只是不說,繞營一週,看了他們想看的一切,這才心滿意足地回到東高鎮。在東高鎮呆了三天後,二人帶着整整三石白鹽回到部族,見到部落首領雪碧華和長老盟執事猛盾,雪碧華問東高鎮是否有實力做室韋人的盟友,二人答:“該部生機勃勃,將來必是我部強勁對手。”

猛盾問:“他部有多少兵馬?是否爲勇士?”

使者答:“皆是勇士,兵馬不下千人。”

猛盾道:“是你親眼所見,還是猜測?”

使者道:“他部有三個師,我們親到第三師營地看過,那裡有三百騎兵,三百步軍,皆是勇猛之士。”

雪碧華道:“一個師六百人,三個師怎會是一千人,你的算學跟誰學的?”

使者不慌不忙道:“安東軍編制有四個師,第四師空有其名,其餘第一師正在籌建,第二師兵營既小又無聲音,我想應是虛張聲勢,故而揣測是一千人,而非一千八百人。再回首領,我的算學正是您親自教授的。”

首領面紅。

猛盾揮揮手,示意二人下去,侍者放下簾子,雪碧華道:“看起來,我們可以藉助唐人的勢力驅逐契丹人。”猛盾道:“要有兩手,事成之後,順勢滅了東高鎮,不能成爲我心腹之患。”雪碧華道:“若因此開罪大唐朝廷,如何應對?”猛盾微笑:“我營州的朋友告訴我,他這個經略使是自封的,不作數。”雪碧華大喜:“請降我調兵節符。”猛盾卻閉着眼睛道:“待解羊會,我親手降節予你。”

雪碧華被噎了一下,只得俯身答是。

室韋喀山部向鄰近的同族盟友發出了邀請,諸部會商之後,相約來年秋季以遊獵爲名,集合各部勇士,南下東高鎮與李茂會盟。

不過這一切都應該是來年秋後的事情了,室韋人今年收成不錯,秋冬及明年春季都無意出兵征戰,而夏天正是水草豐美的時節,族人忙於放牧他們的牛羊也不肯把精力用於征戰。

這一年時間內會有很多變數,如此大規模的會盟行動,難免有走漏風聲的時候,契丹人很注重對情報的收集,他們通過派遣細作和收買商販的方式廣泛收集對手的信息,尤其是對室韋這樣有直接利益衝突,又有實力與之對抗的勢力。

契丹人得到了一點風聲,卻又不能十分肯定,於是他們的斥候再度潛入東高鎮。

李茂從遼東城帶回來三十石白鹽,這是一筆極其巨大的財富,在遼東的行情是一斤鹽可以換兩隻肥美的活羊,或五十斤乾肉,更重要的是食鹽的吸引力十分巨大,消息一經傳開,周圍數百里之內的森林野人們,紛紛帶着他們的特產趕到東高鎮進行貿易。

人口和人流現在無疑是東高鎮最缺的資源,沒有人的流動,工匠所產的物品便無法兌換成他們所需的物品,李茂定的目標是三年後東高鎮的人口翻兩番達到五萬人。

這在許多人看來都是一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李茂卻是信心滿滿。

欲達此目標,第一步是打出東高鎮的名頭,而其中的關鍵則是徹底驅逐契丹人。

幾個月前,李茂和文書丞制定了一項絕密計劃,計劃的核心是兩人分工,一人唱白臉,一人唱紅臉,在對待契丹人的關係上李茂表現的窮兇極惡,不止一次在軍民們面前放言要與契丹一戰,這種話在聚會時說,在軍訓時說,在會見其他部落首領時也說。

與此同時,文書丞則表達出不同的觀點,文書丞主張跟契丹人和睦相處,他的理由是東高鎮實力弱小,絕不是遼東霸主契丹人的對手,與契丹人對抗的直接下場就是從遼東滾蛋。而且迄今爲止,契丹人並沒有對東高鎮做什麼,他們並沒有像其他森林部落過來敲詐勒索,甚至做生意的時候也是公平交易,從不仗勢欺人。

第232章 難忘的傷疤第76章 全憑叔叔做主第152章 淄青節度使府第560章 血戰將軍渡第596章 峰迴路轉第388章 有我的就有你的第573章 你逼我吞了個蒼蠅第499章 打他個天翻地覆2第716章 大青川第506章 明朗的心第364章 天塌下來哥哥替你頂着第149章 鄆州,我來了!第151章 忐忑第436章 脫身有道第389章 討價還價第505章 落水狗,要痛打第666章 弦上箭(續)第486章 別嫌我廢話多第68章 傍第291章 追索真相第330章 睜眼第438章 長遠和眼前第429章 請君入甕第156章 我不好這個第2章 夜半挖坑人第724章 水寒鴨先知第136章 搶妻第355章 阿熱第383章 很多很多很多年後第559章 塞外鏖兵第329章 願將心思付麻紙第575章 提刀回鄉第279章 無題第176章 調虎離山第430章 你打牌去吧第452章 半道殺出個李全忠第403章 談談條件第179章 請你吃敬酒第502章 打他個天翻地覆第284章 物是人非第715章 打打殺殺(續)第587章 重逢後的諸多不和諧第615章 馭內要嚴第425章 比賽有風險第599章 南征恆州第439章 絕境第254章 有權要用第429章 請君入甕第263章 說客第26章 你當我是好欺負的嗎...第578章 真打、假打,然後跑第412章 焦雀,焦雀第403章 談談條件第649章 亦幻亦真第53章 此計有點損第659章 心的桎梏第104章 夜難眠第675章 終於輪到我上場了第692章 關內五軍第672章 京西之危第448章 棘手的髒活第714章 打打殺殺第44章 欺人太甚第737章 誰家封侯第121章 大變局第11章 人家的事你不要亂打聽第203章 疑心生暗鬼第614章 改元寶曆第583章 可以做個好夢第370章 你要幡然悔悟第588章 天馬騰空終有日第718章 自投羅網第305章 瞧我這倒黴差事第102章 藏寶第7章 大戶人家第341章 論政第569章 我跟你拼了第58章 逆戰(下)第398章 我拖,我拖,我拖死你第383章 瞧瞧這臉皮……第601章 壯志未酬身先死第475章 問鼎天下之心第47章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第511章 目標在遠方第43章 你讓他滾蛋.第122章 薦將第407章 叫你得罪我第347章 唐冢第196章 退個風輕雲淡第55章 她也來了第175章 打悶棍的第679章 操起傢伙跟我走第583章 皇帝之死第729章 挖牆的鋤頭推牆的手第708章 傷第28章 一報還一報第60章 不速之客第235章 上都進奏院第303章 來吧,我不剝你皮第65章 沒有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