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瑾和劉巴把鑄造新幣的方案,徹底打磨紮實,得到劉備點頭通過後。
便趁著七月底最後這點時間,趕緊操辦起來。
需要大規模流通的直五百錢鍍銀銅幣,目前還有些技術細節需要攻關,然後還要小規模試產磨合,所以估計今年內是難以大規模發行了。
不過沒關係,諸葛亮那邊的“代役錢/租庸調法”變法,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今年只是在江州和梓潼小範圍試點,涉及到的百姓人數還不多,也不至於那麼快就造成錢荒。
諸葛亮那邊,完全可以提前多調集一些舊的銅錢儲備、運到江州城等地,以便在百姓需要大量支付銅錢時,給市場注入流動性即可。
諸葛瑾的直五百錢鍍銀幣,只要能確保在明年收稅季之前鋪開,就完全來得及。
相比之下,諸葛瑾搞的那種含銀近九成的銀合金幣,鑄造難度就低得多,目前已經沒有技術難點了,成熟樣品也已經鑄出來了。
諸葛瑾便讓劉巴安排生產,七月底開始就投入全力鑄造。到了八月初,已經鑄造出了上萬枚銀幣。
隨著工匠越來越熟練,產線和生產工具也磨合得越來越好,產量規模還能進一步複製擴張。估計今年可以達到每月鑄造數萬枚銀幣的規模,明年有需要的話還能擴產——
但是考慮到這種含銀量極高的貨幣,只是一個價值錨定物,一種“紀念幣”,諸葛瑾估計後續不出意外的話,也不會有太多需求了。
同樣那麼多白銀儲備花下去,還是鑄鍍銀幣更划算,也更能提升“廣義貨幣總量”,兩者之間至少有五倍以上的溢價差距。
第一批銀幣鑄成後,諸葛瑾便請示劉備,差不多可以按之前談妥的計劃,宣佈用銀幣回收功臣的銅錢了。
劉備自是沒有異議,就選了個良辰吉日,在八月十五、仲秋祀月這天,宣佈這項計劃。
時間很快來到了八月十五。武昌城內,也略有幾處稍稍張燈結綵,慶祝豐收。
漢朝已經有仲秋節了,只是還沒有後世那麼多的繁文縟節,更沒有月餅。
漢朝的仲秋節,主要是祭祀豐收的,賞月只是附帶,屬於可選項目。
還留在江夏郡的衆文武,自然也要到武昌侯府赴宴。諸葛瑾、關羽、張飛都在其列,一共來了上百位官員。
席間繁文縟節、觥籌交錯自不必多提。酒過三巡之後,劉備便宣佈了一個事兒:
自去年討逆破曹以來,衆文武將士的賞賜,雖已足額發放。但因爲年初時發得過於倉促,黃金、錦緞不足,所以多發銅錢,導致如今府庫銅錢餘額較少。給士卒發放軍餉,已經出現了暫時的短缺。
衆文武聽了這鋪墊,一時也鬧不清劉備是想幹什麼。極個別剛來的、不瞭解主公的,還以爲主公這是要勸大家勒緊褲腰帶過緊日子呢。
好在劉備話鋒一轉,立刻把真實目的挑明瞭:
“諸位,將士們發餉,每月也就幾百錢,那是必須發銅錢的。大家的賞賜卻不然,動輒數十萬錢,完全可以用別的替代。所以孤與司徒商議了一下,決定發行銀幣,每枚可當三千五百錢。
如有響應號召,願意出家中銅錢兌換銀幣的,首批可按三千錢兌一銀,這也是考慮到銀幣初次面世,士民心中還有疑慮。以後就不是這個價了。”
劉備說完後,諸葛瑾也連忙幫著解釋了兩句,表示就算大家響應了,每人可以優惠兌換的金額也是有限的。
三公級別,可以兌換一億錢的銀幣。衛將軍可以兌換八千萬錢。前後左右將軍、尚書令、侍中級別可以兌換五千萬錢的銀幣,其他依此類推,按品秩高低各有限額。
時值中秋佳節,本來大家心情就不錯,也要響應主公的號召。司徒再這麼一放話,搞了“飢餓營銷”,自然是所有人都齊刷刷“認購”了。
劉備只是請大家喝了一頓賞月酒,就把聲勢造了出去,這個“發佈會”不可謂不成功。
當天晚上,就有一批早已做好準備的頂層文武,直接兌現了銅錢,領取了兌賞的銀幣。其他人則是先認購、寫下數額,約定時日把銅錢籌好再來交割。
第二天,武昌城內就傳開了上述消息,從士紳到商人,都立刻關注到了這個事兒。
這也是劉備和諸葛瑾的本來目的,要讓手下官員相信這種銀幣的價值,這是很容易的。但關鍵是讓民間也相信,尤其是讓那些流動的遊商相信。
畢竟官員把銀幣拿回去,那只是窖藏存起來的,流通率太低。要讓那些每天大筆花錢的人相信,那才叫“精準投放”。
銀幣的後續推廣,肯定還需要一個過程,但最初的萌芽,確實稱得上發展很穩健,一切都在按計劃進行。
話分兩頭。
諸葛瑾鑄造發行合金銀幣的同時,也把自己的相關計劃、進程,以及後續的考量,都行文發去了江州的江北新城。
好讓二弟也及時掌握荊州這邊的情況,瞭解主公解決錢荒問題的進度,針對性地調整他今年在蜀中實施的財稅變法。
諸葛瑾發文的時間,甚至在劉備中秋節正式發放銀幣換賞之前。所以哪怕算上入川的路程,信使還是在八月中旬就順利抵達了江州。
諸葛亮聽說有人送來了大哥的公文,當然也非常重視,第一時間就親自接見了信使,當面驗看印信、而後拆看。
一邊拆信,諸葛亮見那信使儀表頗有特色,兩頰顴骨棱角突兀,談吐應對也算得體,反應挺快,知道什麼該知道什麼不該知道。
諸葛亮心中略微生出兩分好奇,便隨口問:“你是何出身?現居何職?”
那信使連忙長揖再拜:“南陽鄧芝,原本是劉景升治下寒士,主公入主江夏後,在下慕名投奔,爲一小吏,去年得司徒賞識簡拔,如今爲司徒府一曹屬而已。”
諸葛亮點點頭,沒有再多問,只是隨口吩咐:“此間事了,可在江州多住些時日,待我和龐士元商討應對之策,你再送還江夏。
信中所言鑄幣事宜,在益州這邊具體該如何宣揚,我自有主張。你出門之後,不該說的別說。
有閒暇可以看看江州的風土人情,親眼見證代役錢變法的利弊得失,回去也好跟主公和司徒彙報。”
鄧芝連忙點頭,表示他只是個送信的,不該知道的機密他都不知道,不該亂賣弄的消息也絕不賣弄。
諸葛亮一邊看信,大致瞭解了一下鑄幣工作的前因後果、進展近況,一邊心中暗忖:
大哥從小吏之中發掘的一個普通曹屬,倒也有點潛力,假以時日或許是個人才。大哥識人於微末的本事,果然還是在我之上,這一點我怕是再練多年,也未必趕得上了……
諸葛亮在絕大部分智力謀略領域,都是從不服人的。唯獨對於識人用人方面,他始終真心佩服主公和大哥,覺得他們比自己做得更好。
他又哪裡知道,大哥去年是又借著穿越者的先知,直接抄答案開掛了。
鄧芝此人,雖然籍貫是荊州南陽的,但歷史上他是因爲荊州戰亂、移居蜀地,最初被劉璋麾下的龐羲用爲小吏,然後劉備入蜀,才得重用,發跡很晚。
不過這一世,荊州地區還沒有爆發戰亂,曹操南侵也還沒發生,鄧芝還在荊州安住,劉備就入主江夏了。
自從五六年前,司馬徽、黃承彥、徐庶、向朗等荊州名士紛紛慕名投效劉備後,劉備在荊北三郡也越來越得人心。劉表領地內不得重用的士人,只要是自負才乾的,紛紛涌向江夏、長沙,年輕的鄧芝也是悄然在列。
只是他才學根基更淺,也沒什麼名聲,去的又晚,四年前纔去,劉備軍在荊州已經沒什麼空缺官位了,就只是從小吏做起。
做了三年小吏後,辦事口碑倒也不錯,去年一個偶然的機會,被諸葛瑾從小吏的花名冊中發現了,諸葛瑾就直接抄答案要走了。
凡是開府的重臣,下轄多半有不少“曹”,曹的長官叫曹掾,下面的普通辦事人員則叫“曹屬”。所以鄧芝如今級別其實還是很低,就是個跑腿辦事的。要做到大名士劉巴那個級別,才能一上來起步就是“曹掾”。
鄧芝得了諸葛亮的關照,送完信後便在江州的江北新城先安心住下。
打算利用這些日子,好好觀摩一下諸葛亮試點的代役錢制度的實際效果如何、對民間疾苦有什麼真實影響。
等將來回荊州時,也好如實向主公和司徒彙報。
這個時代交通不便,出入一趟長江三峽非常艱險。諸葛亮肯定要花不少時間準備回信,還要問問龐統那邊有沒有什麼消息要一併捎回去的,這一來二去就更久了,所以鄧芝有的是時間閒逛。
當晚僅僅在驛館休息了一夜,稍稍緩解舟車勞頓。第二天一早,鄧芝就趁著早膳的工夫,向驛館的驛丞打探消息:
“不知這江州附近,今年秋收之後,可有什麼徭役工程?聽說諸葛令君在此試點代役法,那幹活的人手還夠麼?”
驛丞也知道他的身份,便沒有瞞著他,隨口便回答:“自然是有的,諸葛令君早就規劃好了,秋收農閒之後,徵發民夫繼續擴建城西磁器口的碼頭。如今還沒農閒呢,就已經找了些人開幹了。既不擾民,也不耽誤農時。你去看了就知道。”
鄧芝不由有些不敢相信:“徵發徭役,自古都是擾民的苦差,竟還有不擾民、不誤農時的?那我倒是要見識見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