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三年

不過,衆人雖然對於大夏皇帝的這一番言語,有所懷疑,但是卻並未放在心上。因爲無論大夏皇帝怎麼說,都改變不了,夏正平佔據了巴州的彰徳、永昌、建寧三郡的事實。這樣的事實,已經足以是一方諸侯稱尊的資本了。

丞相申不易,自然是不願意見到這樣的一種現象的發生,便是說道:“現在有兩種辦法,一個是准許夏正平的請求,冊封他爲漢王;另外一個,就是要昭告天下,令諸侯王,起兵驅逐襄王的同時,也驅逐八皇子,讓他安安穩穩的呆在永昌郡!”

這是兩種截然不同的辦法,然而從丞相申不易的口中訴說出來,着實讓人有些奇怪。要知道,第一點的辦法,是丞相申不易最不願意見到的。至於最後一點,則是因爲丞相申不易和天下諸侯,有着一些難以說明的關係。

“那丞相認爲,第二種辦法,能不能保證那些諸侯王,不再侵佔巴州的土地?”大夏皇帝咳嗽了一聲,面色有些慘白,“我依稀記得,前幾代君王,因爲發佈勤王詔令,而導致各路諸侯,開始不斷侵奪京畿周邊的土地。如今,巴州是是朕手中的最大的一塊地盤,如果再次詔令,恐怕後果就不是我想要看到了的,巴州必然會被其他諸侯王瓜分的一乾二淨。與此相比,將巴州的那三郡乃至是整個巴州,冊封給朕的八皇子,也要來的好的多。”

衆多的朝堂大臣,聽着大夏皇帝這麼說,便是已然明白了,皇帝這是想要聽從八皇子的奏報,打算爲他恢復名譽,並將其冊封爲漢王,以爲一方諸侯。

“如果陛下這麼做,那是在助長八皇子的囂張氣焰。久而久之,不僅僅是巴州三郡,哪怕是整個巴州,都可能落入他的手中。”

“他本就是篡逆的皇子,因爲罪責,而被貶謫到了巴州永昌郡!”

“我等懇請陛下,收回成命,萬不能敕封八皇子爲漢王,否則的話,後果不堪設想!”

大夏皇帝似乎沒有聽到衆人的勸告,揮了揮手,道:“爾等無需再勸,朕已經定下了意思,就沒有必要更改了。更何況,我相信朕的八子,不會做出篡逆之事。縱然有這般的言論,那也是屬於風言風語。朕累了,黃安,宣佈退朝!”

衆多大臣想要再說些什麼的時候,太監總管黃安,已經站在龍椅前,高聲宣佈了退朝。

《大夏書》記載,大夏靈帝,瑞和二十六年一月十五日,詔書只永昌,敕封故天子夏正平爲漢王,免其舊日之罪。

敕封的詔令,抵達永昌郡的時候,正好是一月十五日,夏正平接詔,知道濟州方面的某些人,已經拿自己沒什麼辦法了。

“皇帝陛下,已經同意主公的請求,敕封您爲漢王了。漢王之地,乃是巴州、蜀州兩地,這也就意味着,主公可以名正言順的,收服巴子平了!”政事堂裡,何士元說道,“昔日,我勸告主公取巴州爲家,現在正是一個機會,請求立刻派兵攻取東平郡,奪取南中郡,往後的歲月,主公便能共獲得巴州一州。”

夏正平聞言,便是點了點頭,現在的他,已經逐漸走上了正軌,朝着天下爭霸的目標前進,也在實踐着自己的王圖霸業。

倏忽歲月,已經過去了三年的時光。

大夏神朝的版圖,也發生了些許變化。東北邊境,新羅王朝和遼王之間的戰爭如火如荼的進行着,邊境五郡的爭奪十分激烈。

南蠻不再侵犯巴州邊境,只是苦了蜀王。襄王在彰徳郡失利之後,便是退出了巴州之境,據說劉文成與徐璋,爲那一次的失利,揹負了巨大的責任。

夏正平稱尊漢王三年以來,屯兵養兵,一股作氣,攻下了東平郡,佔領了巴郡,自那以後巴州十一郡盡皆歸屬於夏正平所管。

三年之中,羽林軍二十九人,有一數人戰死,陳慶之受到了重傷,成了殘廢之人,不能夠再統軍作戰。關長雲取代了陳慶之,輔助夏正平統領了巴州三十五萬大軍。

大夏神朝,瑞和二十九年,一月一日,巴子平戰死,天斷山脈上的最後一處關隘,也被夏正平所佔。自此以後,大夏神朝的版圖上,巴州全境,書寫着一個“漢”字,歸於漢王夏正平所管。

時光流逝,一代人才一代將才,不知多少英雄豪傑,盡皆生於亂世之中。

又有而通歌謠:二十九,難長久;濟州亂,神朝不餓呢過。

這一年的濟州,格外寒冷,直至三月份,濟州的郡城之上,依舊是大雪覆蓋。

三年前,大夏靈帝因爲受到了驚嚇,自此一病不起,直至現在,還臥病在寢宮之中。

皇宮之外的一處寬闊街道上,一輛華麗的馬車,緩緩停在了一座府衙前,那裡是丞相府。從車上走下了一名三十幾歲的男子,男子四處張望了一下,便是擡腳進入了丞相府。

這男子不是別人,卻是大夏神朝,靈帝陛下的皇長子——夏默宇。

丞相申不易,已然得知了夏默宇的到來,他已經在會客廳裡等待着,見着夏默宇的身影后,便是拱手道:“大殿下!”

“丞相不必客氣,我來這一趟,是爲了向丞相求證一件事情的!”夏默宇接過下人奉上的茶水,神色有些古怪的問道,“聽說張伯生死了?”

“確實有這麼一回事?”丞相申不易將夏默宇讓到了主人的位置上,自己則坐到了一邊,“昨日接到的奏報,曾經的太子太傅,張伯生,因病不治,死了。”

“那您說,八弟會不會來濟州,爲他的這位太子太傅送喪?要知道,他是張伯生教出來的!”夏默宇試探着問道,“如果夏正平能夠來到濟州,我們就能夠一不做二不休,將他斬殺。”

“現在,我想想就來氣,憑什麼一個卑賤嬪妃生出的兒子,就能夠得到父皇的寬恕?不僅如此,他攻下了巴州全境,父皇還不怪罪他!”

夏默宇很是不解,不明白爲什麼夏正平的所作所爲,沒有得到應有的懲罰,反而是得到了自己父皇的支持。不要說夏默宇不理解,就是身爲丞相申不易,也難以說清楚這是爲什麼。

因爲,在印象之中,朝堂上幾乎所有的事情,已經是到了丞相申不易自己決斷,而不用稟告陛下的地步。唯獨,關於夏正平所有的事情,大夏皇帝,總會說上自己的意見。

你要說大夏皇帝昏庸無能,那也是有所表現的,畢竟不理政事,沉眠於酒色;然而,偏偏人家又是對關於夏正平的事情上有自己的言論,以至於很多大臣,都陷入了一種矛盾的境地。

從濟州眼前的情境來看,自然是選擇夏默宇作爲靠山纔好,然而,從皇上的言論之中,似乎又能看出,那秘密建儲的人選,很有可能是夏正平。

夏默宇當然察覺出了這種情況,因而他三番五次的想要夏正平回到濟州。一旦夏正平回到濟州,那麼就有多種辦法可以對付他了。

丞相申不易,也猜測得出這其中的緣由,可他並不願意去點破,不過他也不希望是夏正平,作爲秘密建儲的人選。

畢竟,真要是夏正平的話,那就會打破他的秘密計劃。而這個秘密計劃,甚至是家裡人都不清楚。

與其這般說,倒不如說這種計劃,只有丞相申不易自己心中清楚是什麼,外人壓根無法知曉,包括他支持的夏默宇,也不清楚丞相申不易的心中,究竟在想些什麼。

“不管怎麼說,他也是皇室血脈,就算是謀反篡逆,只要沒有弒君,都是能夠容忍的。”申不易打了個哈哈,“宗人府中的規矩,家就是這樣子,只要皇子沒有弒君,就不會有什麼嚴重的後果。這是大夏神朝的祖制,也正因爲如此,自古以來,大夏神朝歷史上多有皇子篡逆,卻始終得到原諒。”

“至於庶出的皇子,繼承皇位,也是有例子的,但是卻不在本朝。自太祖時候起,多有皇子爭奪皇位的歷史,這樣算來,也不爲過。畢竟,皇子那麼多,若是沒有好的安排辦法,也是比較困難的一件事情。”

“張伯生死了,老一代的許多朝臣,也剩下不了多少了。”丞相申不易盯着皇長子夏默宇,“殿下要早作準備。”

皇長子夏默宇聞言,心頭不由得一怔。他明白,丞相申不易指的是哪一件事情,那就是現在的大夏皇帝,病情越來越重了,指不定什麼時候駕崩。

如今,儲君之位,還沒有正式宣佈,秘密建儲,給衆人留下了一些疑團。不管是皇長子,還是皇三子,乃至是排名最末的皇十一子,都有可能爭奪皇位。

只要秘密建儲的人選沒有公佈出來,儘管很多人猜測這是夏正平,但只要有那麼一絲的希望,所有人都會做各種準備。

說的更加直白一點,即便是公佈了又如何,那也是有手段,篡改詔書的,改變繼承皇位的人選!

第三十九章 聲東擊西第五十五章 黃瀚生突襲後部,夏正平氣死醉龍第十六章 忽悠第二十三章 賈公舞劍,意在皇子第一章 昭明太子第十五章 十五年第五十一章 夏正平大戰申不易第三十二章 前因後果第十章 襄州雛鳳第三十二章 戰國第三十一章 晏嬰舊事第五十章 莫須有第四十一章 戰隆江漢王鏖兵第六章 諸侯形勢第七章 安撫民衆第二十七章 醉龍的勸誡第三十七章 賄賂令狐傷第四十章 許千言第二十九章 生死人,肉白骨(下)第十八章 百年諸侯賊第三十五章 春祭第三十六章 人算不如天算第五十二章 還有誰!第三十五章 舌戰諸官第三十二章 前因後果第四十八章 夏正平鬥將首勝第十三章 宮刑第三十二章 前因後果第二十七章 大夏神朝亡了第六章 過蜀州第三十二章 犧牲第二十四章 明修棧道,暗度陳倉第二十一章 鴻門宴(上)第六章 建寧郡反第二十九章 出使雍王第三十九章 求親第一章 大變革第二十九章 未雨綢繆第三十七章 得捷報漢王賞軍第十七章 士族世官第四十六章 年關第二十九章 未雨綢繆第十章 西羌少年第三十五章 舌戰諸官第十七章 商量第十五章 第一位謀士第一章 昭明太子第七章 駁第三十章 神醫出手第十一章 裸衣相鬥(上)第八章 望月臺下揚名第八章 巡查街道第二十八章 大戰起兮雪飛揚第三十九章 事必躬親第三十六章 真相第十五章 三個月第二十章 歲月如流水第十四章 小心思第二十二章 鴻門宴(下)第十九章 狗急跳牆第四章 車伕公羊假第八章 望月臺下揚名第三十九章 事必躬親第二十九章 頭盔第十四章 王師北上第三十六章 人算不如天算第十章 三十萬大軍第二十八章 生死人,肉白骨(上)第三十一章 晏嬰舊事第十五章 三個月第二章 天下腹地第四章 城下搦戰第二十四章 蜀王急信第三章 滾滾長江東逝水第二十二章 三江湖第五章 心中有民第二十九章 未雨綢繆第二十二章 三江湖第四十二章 燒連營陸慷建功第八章 專賣第三十五章 攻安陽雛鳳用計第三十六章 奔油江王朝身死(四千字大章爆發,求支持!)第四十六章 年關第三十四章 祖制不可違第十二章 修法第五十章 取三江漢王用計第六章 過蜀州第十八章 百年諸侯賊第四十九章 棄北川雛鳳燒城第二十一章 吳越之地第三十四章 神秘女子第十二章 血濺三步第五十二章 何士元智鬥孔明亮第七章 官商第三十八章 好消息第六章 建寧郡反第三十五章 春祭第一章 指桑罵槐第十三章 宮刑第十二章 永昌改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