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夏正平聞言,便是明白何士元想要表達什麼意思,便是說道:“黃安,你把遺詔念一下!”他說着,便是率先起身,走到了政事堂的中央,跪拜在地,繼續說道:“廢太子夏正平,恭迎父皇遺詔!”

衆人見此,除了黃安以外,也皆是跪拜在地,準備迎接遺詔。

黃安見此,也是明白了許多,他起身,拿出了一個木匣,從裡面取出了明黃色的詔書,展開之後,高聲讀道:“奉天承運,皇帝詔曰:今有朕之八子夏正平,仁義忠孝,賢能之極,素有大志,是爲儲君之資,理當繼承大位。着即日起,大夏神朝第二十七帝,爲朕之八子夏正平,欽此!”

“兒臣奉詔!”夏正平接過那份詔書,不過衆人並沒有朝賀,“如此一來,本殿下便是大夏正統了!”

“殿下,傳國玉璽在此!”黃安將傳國玉璽遞給了夏正平,“先帝有些事情,隱瞞了諸位!”

“且慢!黃安,你說的一些事情,恐怕我們都已經能夠猜測的出來了!”司徒伯懿擡手,止住了黃安,“事實上,主公他也有所察覺,因此屢次三番的做出了那些事情!”

黃安聞言,卻是一怔,他望向了夏正平,看見了夏正平點了點頭的樣子,方纔知道,這一切的背後,恐怕多多少少都有着一些夏正平配合的成分在裡面。

沒錯,夏正平從一開始,就察覺出來,自己的父皇,應該是在保命,而接受了衆多人的脅迫。要不然,面對一個想要奪位篡逆的皇子,是個正常人,會去赦免他嗎?這是一個疑點!

最爲關鍵的,其實還是授予臨機制宜之權。這個權力,不是那麼容易的授予。大夏神朝的皇帝,自然是心有某些想法,纔會授予給夏正平的。要不然,前面夏正平有着那種被人污衊的嫌疑,是絕不可能得到這樣的授權的。

唯一的解釋,就是大夏皇帝當時希望,夏正平在遠離皇權中心的巴州,或者說是永昌郡,進行一番改革,走一走他想要走的路。當然,這其中也恐怕是大夏皇帝想要做,而無法做到的事情。

事實上,準確的來講,應該是大夏皇帝,爲了讓夏正平實現自己的某些願望,而這麼做的。否則的話,他也不會對夏正平進行這樣的授權。

哪怕夏正平真的以臨機制宜之權,解決了霍家、薛家的家主,乃至是薛離郡尉,他都沒有提到什麼。反而是,在一羣朝臣的吵嚷之中,說出了自己的觀點。即便是很多事情,都是受到外部的逼迫,他才選擇那麼做的。

“黃安,從今以後,你就是我漢王府的太監大管家吧!”夏正平將傳國玉璽放在了桌案上,“自今以後,大夏神朝,改國號爲漢!”

“臣等遵命!”

“司徒伯懿,你去寫詔令,通告全天下,就說我夏正平,接到大夏皇帝遺詔,即位稱王而不稱帝!諸侯自立,安於各國,我將視申朝爲敵手!”

“下官遵命!”

“百里子明,着你去收拾錢糧,各郡應有之數,全部報於我!”

“臣下遵命!”

“關長雲,着你募集軍隊,屯兵於各處隘口,以防襄王來襲!”

夏正平坐回了原本的位置,接二連三的說着自己的政令,這是他幾日以來所形成的東西。

“即日起,我便是大夏神朝的正統,大漢神朝的開國之主!”夏正平再一次喝道,“諸官聽令,自今日起,申朝將爲我朝仇敵,決不能與它有任何的瓜葛!”

“臣等明白!”

此一番結果,便是諸將已然明白了許多事情,曾經的大夏神朝已經不在了,他們現在要跟着新的君主——夏正平,開創新的申朝——大漢神朝,他們將成爲這一朝代的開創者。

自這一日起,濟州傳出的詔令,申朝取代了大夏神朝,改朝換代,申不易做了皇帝。巴州也同樣傳出了詔令,遺留在巴州的大夏神朝最後一支正宗皇族,故太子夏正平,接受了大夏神朝的傳國玉璽,並且得到了傳位遺詔,而登基稱王,不再爲帝,並且與申朝勢不兩立。同時,這一支將改大夏爲大漢,今後以巴州爲地界,建立大漢神朝。

自此以後,大夏神朝原本的疆域,便是四分五裂起來。諸多搖擺不定的州郡,聞聽夏正平是大夏神朝的遺脈,紛紛表示願意依附。而諸多諸侯王,則是沒有太過於激烈的反應,但都有一個共同點,不再承認申朝或者承認申不易爲天下共主。

然而,即便是如此,那些一州一郡的藩鎮諸侯,盡皆依附於了申朝,成爲了申不易治下的土地。這一點,從實際上看來,申朝佔據的土地面積,已經超過了許多諸侯王的封地。這也就意味着,申朝如果在一段時間平穩下來的話,那麼他將會是大夏疆域之中,最爲強大的一方勢力。

這自然不是夏正平願意看到的,更何況,申朝之君申不易已經做了竊國之賊,因而夏正平將其視爲了仇敵。

事實上,明眼人都能夠看得出來,自這一段時間後,將會進入一個亂世梟雄並起的年代。同時,這又是一個分裂的時代,在大夏神朝曾經的疆域上,將會出現包括夏正平在內,申不易在其中的十幾股勢力。這些勢力,必然想着如何統一這樣的分裂局面,也決不允許其他勢力長存的。雖然各個諸侯王表面上沒有多少表態,但是暗地之中,早就有了準備。

譬如襄王,在申朝宣佈建立,在大漢神朝宣佈繼承夏朝正統的時候,他也宣佈了一件事情,就是要改立國號,稱爲周王。

雖然封地依舊是荊襄九郡,然而已經重新募集了諸多士兵,屯守在各處邊境。即便是,荊襄九郡是一處平原之地,幾乎無險可守,但是荊襄九郡的外圍州郡,幾乎都是一州一郡的城池,可以進行間接性的防禦。

而實際情況,也是遠遠不止這一方面,襄王除了改了自己的封號,也開始活動於各個諸侯王之間,其中最爲重要的就是雍王。雍王之地,作用雍涼二州,居高臨下,可以橫掃中原,只是因爲雍王背靠西域而難以進軍罷了。

當然,這也是夏正平比較擔心的一點,如果襄王,也就是周王,真的說動了雍王的話,那麼就等於周王背後再也無憂慮,他就能夠向東發展。

早在數年之前,襄王進攻巴州的時候,他就說動了一些諸侯王,確保了自己的背後安全。

夏正平得到周王即將派遣使者,前往雍州說服雍王的時候,正好是七月一日。

政事堂中,夏正平已經召集了一衆大臣,商議這一件事情。在這之前,他已經將劉鎮聯合雍王的危害,講述給衆人聽過。

“周王劉鎮,野心太大,如果他這麼做,十有八九,就是要進攻楚王了!”百里子明在荊襄九郡呆的時間最多,因此最爲了解劉鎮,“襄王劉鎮,因爲姓氏的緣故,而改稱周王,這一件事情,雖然少見,但也在情理之中。”

“百里老先生,此言差矣!”夏正平擡手,阻住了百里子明的話語,“在我看來,我認爲,劉鎮恐怕是想要進攻我的巴州!”

衆人聞言,就是有些奇怪的看着夏正平,不知道他這樣說,又有怎樣的依據。然而,良久之後,衆人就陷入了沉默,似乎想到了某些事情。

幾年之前,夏正平依靠着何士元等人的謀略,襲擊了襄王劉鎮進攻巴州的糧道,從而導致,襄王劉鎮的某些策略失敗了。如果從這一點看的話,襄王怕是要藉助這一個機會,進行一番報復了!

“所謂一夫當關,萬夫莫開,既然我們控制了東野城、東平郡等地,就意味着巴州的出入口在我們手中,這是一個極爲現實的情況!”百里子明想要辯解着,“他若是來一次,豈不是送死嗎?”

何士元搖了搖頭,走出衆人的班列,道:“老先生糊塗了嗎?巴州之地,具有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如果取得了巴州,再是坐擁荊襄九郡,亦或者是有着楚王封地,那豈不是想怎麼打就怎麼打?”

“但,本王擔心的還遠遠不止這些!”夏正平的目光變得深邃起來,他已經是二十一歲了,過了弱冠之年,“五年之約,已經到了!”

衆人聽着夏正平這麼說,就是有些明白過來了。五年前,夏正平依靠何士元的獻策,擊退了南蠻大軍,從而穩定了永昌郡乃至整個巴州。

那個時候,夏正平和南蠻的大酋長,簽有一份協議,那就是五年之內,互不侵犯,同時夏正平每年要送他一些糧草。

“今年是第五年,但誰也無法保證,劉鎮會派人,進入南蠻之地,約會大酋長,從背後進攻我巴州之地!”夏正平不是在危言聳聽,而是如果他作爲劉鎮的話,就會這麼做。

衆多人聽着夏正平如此說,臉色就變了變,紛紛開口道:“如果真的是這樣子的話,那我巴州就會腹背受敵,極其兇險啊!”

第十九章 狗急跳牆第二十章 歲月如流水第五十五章 黃瀚生突襲後部,夏正平氣死醉龍第三十二章 戰國第四章 城下搦戰第二十八章 生死人,肉白骨(上)第二十四章 倭寇突襲第二十九章 生死人,肉白骨(下)第三十四章 刺客第十章 要搶王的女人第十三章 假虞滅虢第十九章 狗急跳牆第十五章 十五年第四十一章 戰隆江漢王鏖兵第四十一章 戰隆江漢王鏖兵第三十一章 七分天下(中)第三十七章 流言四起第九章 微服私訪第十三章 假虞滅虢第三十五章 另有其人第三十三章 不爲我所用,必爲我所殺第二十六章 竊國之賊第三章 滾滾長江東逝水第七章 安撫民衆第一章 大旱第四十二章 約法三章第十四章 王業不偏安第四十七章 奪軍第三十九章 求親第八章 水師第二十三章 相視一笑如昔日第四十五章 並南蠻暹羅來使第二章 天下腹地第三十七章 賄賂令狐傷第二十一章 三年第三章 後下手遭殃第十三章 英雄出自草莽,高士起於寒門第十四章 王業不偏安第九章 煮鹽、曬鹽第二十章 兼聽之策第十四章 西域南山客第四十章 無名之主第五十三章 荊州醉龍三連輸第十三章 對酒當歌第八章 專賣第四十九章 棄北川雛鳳燒城第二十九章 出使雍王第四十一章 轉道西羌第二章 賤民?第四十一章 效仿舊事第二十九章 出使雍王第四十八章 夏正平鬥將首勝第二十六章 竊國之賊第八章 奪權第三十章 雍南郡第一章 指桑罵槐第三十九章 聲東擊西第八章 水師第四十九章 矯詔第二十七章 心病第三十九章 事必躬親第三十章 詐第七章 官商第十六章 張冠李戴第十七章 師出有名第十一章 詐降第二十九章 生死人,肉白骨(下)第五章 白髮漁樵江渚上第十章 襄州雛鳳第四十八章 弄巧成拙(爲諸位書友的支持而加更的三千字大章)第十九章 時不我待第十四章 南蠻來使第一章 帝王風度第十六章 封禪泰山,千古一帝(大結局)第九章 大快人心第九章 大快人心第三十章 雍南郡第二章 又三年第十六章 忽悠第十六章 六籍第二章 賤民?第三十章 詐第十章 三十萬大軍第十六章 考校新官第十四章 西域南山客第二十五章 三江湖大戰(上)第三十九章 求親第十章 襄州雛鳳第三十六章 人算不如天算第三十三章 初見成效第二十一章 吳越之地第二章 朝陽宮第十二章 永昌改制第六章 建寧郡反第十三章 宮刑第二十七章 雛鳳之謀第十四章 南蠻來使第十一章 裸衣相鬥(上)第二十五章 烽火臺上狼煙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