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着夏正平開口,衆人便是紛紛附和,這一個方法的確不錯。若是能夠得到暹羅國的援助,那麼夏正平所面臨的糧食危機,必然會得到解決。
“諸位臣工,你們看看,應該派遣誰前往暹羅國,進行求援?”夏正平見着衆人附和自己,便是開口詢問,“必須是熟悉暹羅國的人才可以。”
“非臣不可!”班列中走出一人,衆人一見,那人卻是百里子明的助手秦則,“下官的祖籍,原本是暹羅國,在那裡也是有着一些朋友的。此一番,便是我最爲合適,諸官不必和我相爭!”
夏正平聞言,便是點了點頭,道:“如此一來,向暹羅國求援糧食的事情,就交給秦則了!”
“下官遵命!”
“公羊忠何在?”夏正平見着秦則答應,便是想到了一件事情,“農籍民衆大概有多少?”
他的問話,有些前言不搭後語,原本是商議對抗大旱的事情,爲何這一問,卻是跟農籍有關?然而,衆人雖然不解,但是並不代表着有人不明白夏正平的意思。
明白夏正平意思的人,自然是公羊忠,他聽到夏正平叫自己,便是立刻走出班列拱手道:“稟報主公,巴州、蜀州,農籍之人,共計一千兩百萬戶,至於交州、南蠻之地以及吳州的一部分地區,還未來得及統計。”
“主公的意思,是不是想要免除農籍之人的賦稅一年,讓他們自食其力,而減輕民衆的負擔?”公羊忠說出了夏正平的心思,“若是如此一來的話,倒是能讓百姓們安定下來。”
夏正平聽着公羊忠的話,不由得點了點頭。這個公羊忠,雖然是巴州第一醜男,但是卻是極爲機敏,能夠很容易的就知道自己的心思。
他的確如同公羊忠所說的那般,有着這樣的打算。往常以來,賦稅的徵收力度,農籍之民,雖然不高,但是以糧食抵收賦稅的結果,造成的就是農民自己手上的存糧不多。今秋之後,當有賦稅徵收,夏正平如果這麼算的話,免除今年的賦稅,從而讓農籍之人的手中,能夠有一些糧食存貨的話,便是能夠減輕大漢的壓力。
這一個想法,也是剛剛夏正平纔想到的
衆人想通了其中的道理,包括何士元在內,便是面帶微笑,紛紛拱手作揖道:“主公英明,真乃是仁義之君!”
“詔令:即日起,免除各郡農籍百姓的賦稅兩年時間!”夏正平微笑了一下,旋即神色變得嚴肅起來,在桌案上的帛書,寫着自己的命令,“黃安,你將這一份帛書,謄寫數十份,轉交給諸位郡守,讓他們公示給民衆!本年七月以後徵收的糧食,也一併發還給農籍之人。”
農籍之人的數量是最多的,想要解決糧食短缺的辦法,其中之一就是讓農籍之人不捱餓。實際上,說到根底,百姓易子相食的人,主體是那些握有大多數土地的農民,只有把握好這一個主體的糧食,那麼整個漢王之地的糧食,就不會出現短缺。
衆人聽着這樣的詔令,便是再一次紛紛拱手,在他們眼中,現在的夏正平,已經從之前要攻伐天下,統一九州的帝王,成了仁愛禮儀之君,成爲了愛民如子的賢能君主。
政事堂原本比較凝重的氛圍,現在也變得活躍起來,衆人已經明白,眼前即將到來的大旱危機,並不是一件大事了。
“自今以後,養兵屯糧,五年時間!讓民衆得以休養生息,也能夠讓南蠻之地的民衆,融入到我大漢之中來!”
夏正平再一次說出了自己的打算,衆人齊呼,皆是明白這樣做的意義,它能夠使得大漢的國力在經過大旱之後,快速恢復到原來的樣子。
抗擊旱情,非一時一日之功,乃是長久的事情,不光光漢王之地,在想辦法抗擊旱情,其他地方也在。
要知道,大旱的地方,不僅僅是夏正平所管轄的地區,而天文曆法上的大旱預測,自然被各地的司天監,呈報給了自己的諸侯王。
一時之間,對抗旱情的事情,擺在了各個諸侯王的面前。
周王、楚王以及申不易,這三位君主,卻是陷入了尷尬的境地。之前的三國聯軍,消耗的糧草有點大,以至於到現在,他們的存糧,似乎也面臨着和夏正平一樣的問題。
至於其他的諸侯國,因爲地處偏遠,且雖然有戰爭,但是消耗並不大,存糧倒是可以用來應急。但是,經此之後,各國的國力都明顯衰弱了。
尤其是周、楚、申三方。而反倒是夏正平的漢王之地,卻是因爲得到了暹羅國的援助,而沒有發生太大的變化。
大旱持續的時間,有六個月的時間。在這六個月內,因爲糧食的問題,最終導致了這三方管轄之地的民衆,皆是易子相食,餓死荒野,不斷逃離原本的居住地,進入了夏正平管轄的地界。
在戰爭年代,尤其是現在多國並起的戰國時代,除了土地,民衆就是最爲重要的東西。要不然,周王怎麼可能憑藉區區荊襄九郡的土地面積,就敢於抗衡天下近乎一半的諸侯呢?荊襄九郡聚集的民衆,足以上億,周王如果願意,隨隨便便就能夠徵發出數百萬的軍隊,要不然他怎麼和天下抗衡呢?要不然,在過去的大夏神朝統治的時候,怎麼敢於不朝天子,以至於出入都顯現出譖越呢?
這自然是前話,然而這一次的大旱災情,來的有些突然了。荊襄九郡的地區,遍地屍橫,百姓易子相食,很多地方都爆發了民變。
百姓不安,最後的結果,就是背井離鄉,以至於大部分的人口,都往巴州、蜀州等地遷移。
夏正平自然瞭解過這一狀況,他對於這種難民潮也是也沒有辦法,不過他倒是很開心。畢竟,因爲旱情的緣故,削弱了周王的同時,卻是將這些民衆送給了自己,將自己的實力增強了。
好在,夏正平從暹羅國得到的糧食援助足夠多,在安頓好這些難民之後,便是爲他們分配了土地。當然,其中一部分,自然是要被夏正平派遣到南蠻之地,進行屯墾。
不光光是周王出現了這種情況,楚王封地的百姓,也是跨越了邊境,進入了蜀州一代,成爲了夏正平的民衆。
數月之後,夏正平進行了一次統計,他所在的地盤上,聚集着的民衆,竟然是天下的三分之一,自然而然的就超過了周王之地。
其餘各國,自不必多說。
漢王十二年夏五月,久違的雨水,總算降臨。這一片大地之中,再一次充滿了生機。而這個時候,因爲民衆涌入漢王之地的緣故,參加科舉應試的人數也上升,夏正平不得不改變辦法,將科舉制度改爲了三年一次的考試,才最終得到了解決。
秋十月,天竺國遣使而來,請求互市通商。夏正平自然沒有理由不答應,一時之間,南方邊境,因爲通商的緣故,逐漸富裕了起來。
如此這般,持續了三年時間,直至漢王十四年,天下雖然戰亂紛紛,但是夏正平與周王、楚王、申不易之間,卻不曾發生過一些大戰。
因爲漢王十一年大旱的緣故,以至於現在的三方只能處於防守狀態,並不敢和夏正平交戰。是年,漢王馬步弓三軍共計一百二十萬,另有水軍十萬,沿海上下,防禦着海疆,抵抗着外邦的侵擾。
然而,事情永遠都不可能是圓滿的。
漢王十四年,秋九月四日午後,漢王府衙中,有人快速走了進來,報知漢王:“百里子明病情加重,已經進入了彌留之際。”
“快,前方帶路,我立刻去往百里府上!”夏正平現在已經成爲了中年男子的模樣,鬍子也長了出來,言語之間,都充斥着剛毅嚴肅的表情,
來人稟報的消息,夏正平很久之前便是知道了。他依稀記得,今年的春天,百里子明陪同自己,前往農籍之人的所在地,進行查看田畝,不曾想這一過程中,百里子明偶感風寒。
雖然經過劉病已的調理,有所好轉,但終究是因爲年老體衰的緣故,風寒反覆復發,最終病情再一次沉重下去,直至今日。
實際上,與其說百里子明的病情是拖到現在的,倒不如說是因爲劉病已的緣故,而爲百里子明的續命一口氣,否則的話,百里子明早就在數月之前就離開這個世界了。
走在路上,夏正平不由得思考了起來。隨着時間的流逝,跟隨在自己身邊的大多數文臣武將,都開始步入了中年,逐漸老去。他們很多人的作用,是無法爲新來的官員所保持的。
就比如現在的百里子明,對於漢王之地的錢糧,掌管的極爲細心。換到其他的官員,夏正平倒是有些擔心了。
或者說,有百里子明爲自己調配錢糧,自己在外征戰,也是心裡有底。
一時之間,夏正平不由的覺得,韶華易老,人才易逝的悲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