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記

“人們拒絕承認現實。他們極力剋制由真實環境而產生的真實的思想感情。他們一味去追求應當如何如何,應該如何如何,本應如何如何。只有真正理解和接受現實,纔能有真正的變革,纔有可能採取比較現實的行動。”

以上這段話是日本森田心理治療法的們導者戴維-雷諾茲說的。他所指的是個人的表現,但他的這段話同樣適用於一個國家在經濟上的表現。

美國遲早要正視這樣一個事實:日本已經成爲世界頭號工業大國。日本的人均壽命最長,就業率最高,文化水平最高,貧富懸殊最小。他們的工業產品質量最高。他們的飲食最好。日本的幅員實際只相當於蒙大拿州,它的人口數量卻是我們的一半,而它在經濟上很快就會與美國平起平坐。

但是,他們的成功之路卻與我們的大不相同。日本不是西方式的工業國;它的體制與我們的截然不同。日本人發明了一項新的貿易——敵對貿易。它就跟打仗一樣,旨在消滅自己的對手——可是美國人在過去的幾十年中就沒有明白這一點。美國一直堅持要求日本按我們的方式行事。可是他們越來越多的反應是:爲什麼叫我們變?我們比你們幹得好。的確,事實也是如此。

美國應當做何反應?去非難日本人的成功的做法是荒唐的,讓他們放慢發展速度和要求也是荒唐的。日本人認爲美國人的這種反應是幼稚的、孩子氣式的胡吵亂嚷。他們的看法不無道理。美-應當清醒過來,清楚地認識日本,採取比較現實的行動。這纔是比較妥當的做法。

這最終將意味着美國要做出重大變化,但爲了適應相互關係的需要,進行調整是弱方不可避免的任務。如今,美國在同日本的任何經濟談判中,無疑都處於劣勢。

一個世紀之前,當佩裡將軍以艦隊敲開日本大門的時候,它還處於封建社會。日本人自己認識到需要進行變革,而且他們也這麼做了。從19世紀60年代開始,他們大量引進西方專家,幫助指導他們進行政體維新和工業改革。整個日本社會經歷了一場深刻的變革。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日本又經歷了一場同樣非常急劇的變革。

這兩次,日本人都敢於正視所面臨的挑戰,並勇於迎接挑戰。他們並沒有說,讓美國人來買我們的土地和我們的各種機構,讓他們來教會我們如何幹得更好些。根本沒有。日本人請去了成千上萬的專家——然後仍然請他們回到自己的國家去。我們倘若採取同樣的方法,也能奏效。日本人並不是我們的救星。他們是我們的競爭對手,這一點我們不應當忘記。

本書完結,看看其他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