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害我,我與你同僚多年,你居然害我!”
蘇清一心想拉攏司馬滸,不想最後將自己置於死地的也是司馬滸。
他連忙朝上首元治的方向拜去,“皇上,這些都是別的大臣送給臣的禮,近來的禮太多了,都是府中管家代收的。具體是什麼臣並不清楚,臣實在不知啊!”
蘇清還想用這三言兩語糊弄過去,他當元治年少好騙,卻不想元治心裡早有了計較。
果然,蘇清關了這一夜,還是想出了些說辭的。
元治道:“即便這些禮單你不知情,乃是府中管家代收,那這些官員調動升遷,你又如何解釋?”
說罷,殿外傳來腳步聲。
蘇清扭頭一看,赫然是那個行賄的工部員外郎和工部尚書、侍郎一干人。
他們進殿見着蘇清,面如土色。
蘇清只覺得一顆心掉進了寒潭裡,再也熱不起來。
元治道:“工部尚書和侍郎兩人,都已經招供畫押他們夥同你買賣官職的行徑了,你還有什麼可說的?一應往來文書憑證具在,如何抵賴?”
千算萬算,蘇清算不到司馬滸連工部這件事都查到了,而且早早就把相關涉案人員抓起來簽了押招了供。
他可算明白爲什麼昨兒要關他一夜了。
這一夜,只怕大理寺馬不停蹄地審問着其餘的大臣,只等着拿出確鑿證據來問他。
他辯無可辯。
“皇上,老臣知罪,工部這件事……確是老臣財迷心竅。可這裡頭有些不是老臣所爲,皇上不能叫他們把罪栽贓在老臣頭上啊!”
說罷指着司馬滸,竟是一副看仇人的表情,“有些人想將老臣排擠下野,不過是爲了自己能上位,求皇上明察!”
看元治的面色不爲所動,連帶雍親王、蘇志明等人也沒有反應,蘇清迫不得已道:“皇上!此事茲事體大,老臣要求見太后,請太后做主!”
喚了他多年蘇伯父的那個人,是蘇幼儀,不是元治。
眼看元治糊弄不過去,蘇清便想到了蘇幼儀。
他知道自己糊弄不了聰慧的蘇幼儀,可只要她還稍稍顧忌着早逝的婉太妃,便會放自己一馬。
罪證確鑿,此時他也只能打親情牌了。
薛閣老在旁聽着,忽然哼了一聲,“太后在坤寧宮照顧六王爺和七王爺,這些日子已經不問朝政了,老蘇大人不知道嗎?”
蘇清一時語塞。
正想豁出臉皮去說幾句話,忽聽元治笑道:“說到這個,太后老蘇大人是見不到了,倒是可以見見太后派人的特使。”
特使?
蘇清皺着眉頭看向殿外,忽見一個熟悉的男子身影走了進來。
他形銷骨立,面色蒼白,看起來分外憔悴,連平日合身的半舊衣裳穿在身上都顯得寬大漏風。
可不正是宋如墨麼?
他怎麼會變成這樣?!
蘇清還沒想明白,便見宋如墨踉蹌了一步,一旁帶他來的多祿眼疾手快,迅速扶住了他。
宋如墨晃晃悠悠地上前跪下,朝元治行禮問好。
元治瞧見他這副病懨懨的模樣,知道他是那日淋了大雨暈死過去還沒好全,有些擔心他能否完成今日的指證。
“宋如墨,把你知道的事都說出來。”
宋如墨伏地磕了一個頭,聲線平緩如將死之人,“回皇上。草民宋如墨,與兄長宋如白乃是老蘇大人精心尋覓獻給太后之人。外人一直以爲他此舉是爲了邀功爭寵,其實並非如此,我兄弟二人一直在做他的探子,爲他探查太后的心意和宮裡的消息。”
此語一出,滿座皆驚!
諸位老臣議論紛紛,連一向話不多的薛閣老都震驚地指着蘇清,半晌說不出話來。
想當年周首輔還在的時候,還領着他們去蘇府鬧了一場,就爲了蘇清往太后身邊送男寵的事!
原來蘇清要送的不是男寵,而是探子!
這實在太讓人震驚了。
宮裡有朝臣指派的探子混進去,怪不得前幾日坤寧宮會出現賊人,還嚇壞了六王爺和七王爺,這簡直是置皇上和太后的安危於不顧!
蘇清立刻挺直了背脊,“胡說!你兄弟二人是以色侍人的東西,像你們這樣的人嘴裡能有什麼實話?皇上,他們一定是受人指派來誣陷老臣的!”
“誣陷?”
元治不怒反笑,朝小紀子使了個眼色,小紀子上前,將御案上一疊書信取下交到蘇清手裡。
蘇清雙手發顫。
那些書信他認得,封面上都是假借宋家兄弟之父的名義寫的家書,實際上,裡面是他寫給宋家兄弟的種種要求。
先前他早就防着這些書信被人拿到,曾經問過宋如白,宋如白信誓旦旦地表示他把書信藏得很好,那元治又是如何得到的?
他不可思議地看向宋如墨。
看來不僅是宋如墨背叛了他,只怕宋如白現在也凶多吉少……
蘇清幾乎不用打開那些信封,也知道自己今日逃不過去了,可他還是打開了,看到熟悉的字跡手都發顫起來。
果然是那些信。
他忽然明白了。
起初他還奇怪,難道宋家兄弟頻繁寄“家書”蘇幼儀都不起疑麼,既不問宋家兄弟,也不拆信看。
每次信送到蘇府都是密封完好了。
如今他明白了,只怕蘇幼儀早就有所懷疑了,甚至那些信她可能都拆看過,只是到了今日才發作……
蘇清忽然覺得背上都是冷汗。
元治默默瞧着他的神情,好一會兒,只問了一句,“蘇清,你還有什麼話說?”
宋如墨親自在場指證,又有書信鐵證如山,蘇清辨無可辨。
可他到底還是垂死掙扎了,“皇上,老臣求見太后,求皇上讓老臣見太后一面!”
事已至此,他只能抱着最後的希望,希望蘇幼儀能放他一馬。
元治蹙起眉頭,心中不屑。
他以爲蘇清至少會要點臉面,沒想到爲了守着自己的權勢地位,他竟如此恬不知恥,還好意思求見蘇幼儀?
在座的大臣何嘗不是如此?
雍親王正要開口,忽聽見外頭來人腳步聲,原來是多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