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三百二十九章

李安之前提出開辦這些勞保類的工坊,並讓自己的幾位沒啥事幹的夫人去負責,爲的就是要在大唐弘揚勞動者必須要防護的觀念,不論是蓋樓的工匠,還是鋪路的工匠,或者別的苦力工匠,都一定要做好最基本的防護,不能毫無防護的參與勞動,以儘可能的減少勞動所造成的傷亡。

通過不斷的宣傳,現在已經有不少勞動者和工頭已經認可了李安的理論,相信些許勞保投資是划算的,是可以增加勞動效率的,當然,也有一些是爲了討好李安,照顧李安家的生意,達成比賄賂還要好的效果。

此時距離春耕已經很近了,京城周邊的地主與自耕農都在忙着準備春耕的事情,而由於很多自耕農都賣地進入工坊了,所以,京城周邊的自耕農已經很少了,大部分都是擁有千畝土地以上的大小地主,李安也算是一個地主,至少擁有幾千畝土地,擁有上萬畝土地的官員多得是。

雖然土地兼併不是什麼好事兒,自古以來都是引起天下動亂的根源,但此一時彼一時,此時的大唐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農耕的收成已經大大超出全國百姓的需求,盈餘的糧食連國庫都裝不下了,各地的糧倉全都爆滿,種地老百姓的家裡,也不得不專門騰出一間房子用於囤積糧食,而糧食太多,就必然會導致不值錢,市面上的主糧價格是連年下降,幾年時間已經降低一半了。

儘管糧食的產量同樣增加一倍有餘,這補足了降價帶來的損失,可對於普通的自耕農來說,只要進入工坊幹活,每個月的收入都能買下辛辛苦苦半年得到的糧食,兩個月的收入就足以超過種地一年的收入了,種地顯得非常的不划算,再加上他們都是十幾畝左右的少量土地,使用先進的機器不划算,使用耕牛又很辛苦,越算越吃虧。

爲此,好多農民一生氣都跑去京城的工坊內打工了,剛開始還能兼顧家中的土地,每年收點糧食自給自足,可工坊的制度越來越嚴格,越來越規範,到了春耕秋收的農忙季節,並不會放假,若是強行請假就扣工錢,而扣掉的工錢比十畝地的收成還多,如此,傻子纔會去收家裡的糧食,都只能把這個活兒交給家中的老弱婦孺,可沒了主勞力,光靠老弱婦孺如何能夠支撐十幾畝的自耕田,根本就忙不過來,萬般無奈之下,就只能將多餘的土地給賣掉了,留個靠家近的一畝菜地就差不多了,家裡婦孺孩子勞力尚可的,或許能留下兩三畝的土地,再多就真的忙不過來了,也沒啥意義。

而有錢的大地主就不同了,他們動輒幾千上萬畝的土地,可以使用機器進行規模化的種植,成本大大降低,利潤還是不錯的,所以,他們非常樂於收購普通自耕農的土地,而朝廷這幾年根據實際情況也同意了這種土地的買賣。

除了大量購買土地之外,這些地主還非常熱衷於交換土地,所謂的交換土地,就是用自己手裡的一畝地,交換別人的一畝地,當然也可以幾畝地幾畝地的交換,可以與普通自耕農交換,也可以與別的地主交換。

至於爲何要交換土地,自然是因爲機械化種植莊稼,需要土地儘可能的集中,若是一個地主擁有的幾千畝土地,分佈在很多地方,這兒三畝,那兒五畝的,那就很難形成規模了,使用機器的時候也會非常的麻煩,爲了解決這個問題,就必須要儘可能的將土地進行幾種,而土地沒法移動,唯一能做的就是交換土地了,條件差不多的土地是一畝換一畝,而條件不好的甚至要好幾畝才能換一畝,總之,這是你情我願的事情,誰也不會強迫誰,談妥了就交易,談不妥就不交易唄!

通過一番繁瑣的交換土地,京城周邊地主的土地,幾乎都是儘可能集中在一起的,或者在幾個較大的區域內,不會太零散,而自耕農的少量自留地,也基本都集中在一起,且靠近自己居住的住宅不遠,這樣方便照顧菜餚,可以更好的節省下地的體力,不至於下地一次就要跑很遠。

這種模式是大家都獲利的辦法,執行起來的阻力自然很小了,沒有發生一次對抗性的事件。

糧食多就是有好處,因爲糧食多的國庫都容不下了,好多老百姓和貴族的家裡都囤了足夠使用一年半載的糧食,少一些的也至少囤積了一個月的糧食,至於吃不上飯的百姓,則畢竟是少數而已。

而貴族糧食多了之後,也會有人站出來做善事,比如去城外的乞丐聚集地,或者寺廟的附近支幾個大鐵鍋,裡面煮上一些稀粥,來往的窮人和乞丐都可以喝上幾碗,對於一些都快要活不下去的窮人和乞丐來說,有了這些施捨的飯食便可以活下去,這對於穩定大唐江山具有很重要的作用。

糧食的增加越來越多,在各地的糧倉全部滿倉之後,朝廷不得不調集部分人力物力,去修建新的大型糧倉,畢竟,糧食的儲存只有越多越好的,沒有任何一個帝國會嫌棄自己所擁有的糧食太多的。

而在新的糧倉建設完成之前,多餘的糧食好多都只能臨時堆放在一些露天的場所,防護非常的簡陋,一旦遇到過大的暴雨,那是肯定要完蛋的。

爲了避免損失,也因爲糧食確實太多了,所以,關於糧食的附屬加工品就漸漸的多了起來,比如,釀酒的作坊越來越多了,在糧食充足且廉價的此時此刻,釀酒的成本變得非常的低廉,而老百姓都有飲酒的剛性需求,如此,釀酒業是必然要壯大的,各地都蜂擁使用多餘的糧食釀造美酒,大街小巷到處都能聞到醉人的酒香。

可即便是大規模的釀酒,還是無法消耗所有多餘的糧食,仍舊有不少糧食無法入庫,甚至,因爲朝廷糧庫爆滿,無法繼續收購百姓的糧食,導致不少百姓只能把糧食堆積在家中,往往要佔據整整一間屋,甚至,還有可能佔據多間屋子,而某些糧食大戶,因爲沒有提前預料到這種情況,導致自己幾千畝土地收穫上來的糧食不得不大部分堆放在院子裡,而雨雪天氣是無情的,只要遭遇一次,這些辛辛苦苦種植的糧食就要全部完蛋了。

第一次滿倉的時候,這種損失還是蠻多的,而後,種糧大戶也學聰明瞭,全都紛紛建設屬於自己的糧食倉庫,以避免暫時賣不掉的糧食被雨雪毀壞,給自己造成經濟上的損失。

最近這一年,大部分種糧大戶都已經擁有了屬於自己的糧倉,這讓他們在販賣糧食的時候,可以做到不那麼着急,可以慢慢來,或者選擇一個糧食價格稍微比較好的時候出售,甚至,有的種糧大戶一年都賣不完手中的糧食。

大唐的先進種植技術,並沒有那麼快傳播到周邊諸國,所以,在大唐的周邊,其實,還是有點缺糧的,而大唐多餘的糧食,就可以賣一部分給這些小國了,只是長途運輸是需要運費了,若是大唐廉價的糧食運輸到目的地之後成本急劇增加,那就沒有太大的意思了,所以,也只有距離大唐不是太遠,或者有鐵路相連的地區商人,纔會選擇從大唐購買糧食,否則,他們是不會購買的,就算本國餓死很多人,作爲商人也不會去做賠本的買賣,這個就是商人的本質。

馬上就要到春耕了,而此時的關中大地,早就已經實行一年兩熟了,也就是說,兩季小麥已經普及開了,春天種植的品種秋天就可以收穫,而秋天種植的小麥,來年春天就可以收穫,如此,就能獲得兩倍的糧食收成,再加上肥料和水利的普及,這產量就更大了,另外還有高產作物的普及,如此,一年獲得之前三五年的糧食產量都是輕輕鬆鬆的事情,甚至,一年獲得之前十年的產量都不是難事兒,如此一來,糧倉不爆滿就怪了。

由於好多作物在冬季是無法存活的,只有耐寒的小麥能夠對抗徹骨的嚴寒,所以,秋收之後種植的作物只能是冬小麥,而到了來年的春季,這些冬小麥就可以收穫了,收穫之後,重新對土地進行深耕,然後,就可以種植春季的糧食作物了,至於種植什麼,那就是種糧地主和農民自己做主了,春小麥,玉米,紅薯,土豆,青稞,稷,黍,菽等作物都可以,在這些作物之中,紅薯和玉米的產量比較高,但此刻的大唐已經不缺糧食了,所以,種植這種作物已經不在是朝廷的要求,所有人都可以自由選擇。

不過,還是會有很多人選擇紅薯,因爲紅薯含有較多的澱粉類物質,在抽取之後,能夠製作成非常美味的麪條,還有晶瑩剔透的涼粉,這些都是人們非常喜愛的食材,而有需求就會有市場,既然老百姓喜歡吃粉條和涼粉,種植紅薯的人自然就多了起來,尤其是自耕農,種植紅薯的人數最多,因爲別的作物都需要花費較多的精力去打理,而隨着家裡的主勞力去工坊打工掙錢了,家裡的勞力太少了,打理農作物有些力不從心,而紅薯不需要花費太多的精力進行打理,另外,還可以隨時隨地的摘取紅薯葉炒菜吃,可謂是一舉多得,如此,自然也就得到了衆多自耕農的青睞了。

所以,只要是春耕之後的一兩個月,走在京城郊外的田間地埂上,是一定能夠看到大片的紅薯苗的,那綠油油的一片,別提有多壯觀了。

此時此刻,京城郊外的田地裡,全都是已經泛黃的冬小麥,這些冬小麥已經成熟,馬上就可以進行收割了,收割之後先把秸稈燒掉,然後,就可以種植紅薯等作物了,但在種植紅薯之前,需要將原本平整的土地耕成溝壑狀態,形成一個個的攏子,因爲紅薯藤需要栽種在攏子上才行,這樣才極可能的獲得高產,若是不這麼做,紅薯是很難實現高產的,若是被水淹,會造成絕收的。

而若是用人力挖紅薯隴,那是非常辛苦的,幾畝地倒也無所謂,若是幾千畝地都這麼折騰,肯定不太現實,而大唐已經開發出來能夠直接挖攏的機器,開過去之後,三五個攏子就已經成型了,極其的方便快捷,等到了收穫的時候,也有專門的工具,可以將紅薯輕鬆的收穫出來,然後,很輕鬆的就能夠將紅薯隴推平,從而方便接下來的冬小麥種植。

總之,在擁有了機器之後,不但大規模的種地可以更輕鬆更廉價,而且,還能夠迅速更改種植的作物,就像紅薯和小麥,需要不同的地形,而機器就能夠迅速的改變地形,從而滿足這種不同的種植需求。

春季收穫和春耕馬上就要開始了,相關的朝廷部門,還有種地的大戶都開始了忙碌,他們必須要儘快行動,以在天氣晴好的時候將冬小麥全部收穫,否則,一旦遇到春雨連綿的時候,那就非常糟糕了,只有在晴天小麥乾燥的時候才能進行收穫,若是在下雨的時候進行小麥的收割,則收穫的小麥肯定會黴變的,而黴變的小麥是不能吃的,吃了是會拉肚子的,甚至會危及生命,所以,所有種糧大戶都要趕在春雨大規模來臨之前進行搶收,然後,迅速的種下下一季的糧食。

不論是收穫,還是進行耕種,那都離不開人力,雖然大戶可以租到機器,可機器只能完成大部分的工作,還有一些細節是機器無法完成的,只能使用人工來完成,而人工幹活就需要勞保用品,比如手套就是一種非常實用的勞動護具,可以儘可能的保護幹活勞動者的雙手,避免勞動者手掌受傷,避免影響勞動者幹活的效率。

第五百八十三章 分享第四百一十六章 吐蕃將士嚇壞了第一百一十七章 要永遠愛國第四百八十二章 看的不過癮第四百九十七章 精彩的獵殺第七百一十四章 再放兩條狗第七百六十六章 朱麗娜第一千二百五十四章第一千三百九十七章第一百七十一章 三大募兵措施第一千零三十四章 燙傷第八百一十章 頭盔第二百五十八章 禮尚往來第一千五百六十九章第八十四章 入宮見太子第九百八十二章 平衡第四百八十一章 增加版塊第一千三百一十八章第八百二十二章 送禮第八百四十八章 未解之謎第一百一十九章 大論陰謀第一千四百零四章第六百五十一章 羽毛球第二百九十六章 視察黑藥工坊第四百八十一章 增加版塊第八百七十章 天文第一千五百四十七章第四百三十三章 充氣輪胎第九百二十七章 誰來侍寢第八十八章 入宮面聖第九百三十三章 彩虹第一千二百三十三章第四百零九章 吐蕃挑事第一千零四十六章 徹查第一千六百一十八章第六百七十章 唾手而得第五百零二章 南下廣州第一千三百六十五章第一千一百七十二章第二百三十四章 府邸大改造第一千一百九十一章第一千三百四十三章第一千三百三十五章第一千四百七十六章第一千五百九十七章第一千零一十八章 高處不勝寒第一千五百八十四章第一千零一十七章 悼文第一千四百五十六章第九百七十二章 供花不足第一千二百五十五章第六百三十章 兔子第一千一百九十九章第六百四十二章 錫蘭紅茶第一千四百五十七章第五百五十八章 甲板蔬菜第一百一十章 章仇兼瓊第二十四章 營州別駕第八百七十八章 魔術第一千五百八十八章第六十一章 唐朝的煎餅第一千五百四十一章第一千一百零五章第三百四十五章 再巡洛陽城第九十七章 上元節第六百八十六章 燒磚第一千一百六十六章第一千三百六十七章第三百一十七章 放大鏡第五百二十八章 天上掉餡餅第八百八十章 鳶尾花第一千一百二十二章第一百九十九章 輕鬆獲勝第一百一十五章 坐山觀虎鬥第六百八十三章 收木材第九百七十二章 供花不足第二百四十章 美人按摩第一百零五章 放長線釣大魚第一百五十二章 嫩芽兒的選擇第一千二百六十五章第一千零四章 柴刀第六百四十九章 毽子第五百五十八章 甲板蔬菜第一千一百一十七章第一百八十八章 爨無敵第七百零八章 積水很深第一千一百三十八章第七百六十五章 大比分獲勝第七百六十六章 朱麗娜第二十六章 強行借糧第一千六百二十三章第一千六百二十七章第八百九十八章 一座金山第一千二百九十一章第一千一百四十章第三百三十三章 鐵路局第六百九十九章 安竺州第一千三百一十七章第一千三百二十七章第五章 顏真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