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六章 提出兩稅法

李安在過來之前,就覺得李適之突然要見自己,絕不僅僅是爲了敘舊,肯定是有什麼別的目的,此時聽說有重要的事情,連忙詢問是何事。

“大郎啊!你不要着急,來,喝杯熱茶暖暖身子。”

李適之並不急於說出自己心中的事情,而是讓李安喝茶,並親自爲李安盛了一杯。

李安接過茶水,想哭的心都有了,這個時代的茶水,以茶餅爲主體,加入了鹽、醬、醋等各種作料,甚至還加入鮮奶,這些複雜的味道混合在一起,形成了一股獨特的濃烈味道,而李安非常不喜歡這種重口味,喝這玩意兒比喝湯藥還痛苦。

但這畢竟是李適之的一片心意,李安若是不喝,會讓李適之非常不高興的,所以,李安終究還是咬着牙,將這些湯藥喝了下去。

“怎麼了,大郎好像並不喜歡喝茶,這茶加了鮮奶,不好喝嗎?”

李適之閱人無數,豈能看不出李安表情的勉強,疑惑的問。

李安很想說,這茶水比湯藥還難喝,但爲了不傷害李適之的一片好心,違心道:“六阿翁有所不知,孫兒不太喜歡喝太濃烈的茶,其實,清淡一些的茶水纔是最好喝的。”

“清淡一些的茶水?大郎喝過?”

李適之好奇的問。

“六阿翁,這個孫兒的確喝過,不過,已經好多年沒遇到這種茶了,日後有機會,一定泡一些給六阿翁嚐嚐。”

李安所說的淡茶,就是後世的茶葉,也可以說是炒茶,比這個時代的茶餅先進多了,也好喝多了,畢竟,剛纔喝的茶,那簡直就是讓人難以下嚥的鹹湯,比湯藥還難喝。

“好,若有機會,我一定要好好嚐嚐大郎所說的淡茶,哈哈!”

李適之剛被提拔爲左相不太久,正深得皇帝李隆基的重用,甚至,有與李林甫分庭抗禮的趨勢,所以,心情自然也非常好。

李安並不在乎炒茶的事情,他更關心的是李適之找自己到底有什麼重要的事情,於是問道:“六阿翁,您剛纔說有重要的事情,這茶也喝了,是不是……”

李適之點了點頭:“其實也不是什麼天大的事情,就是帶你去見一個人,一個很重要的人,而且,這件事情不能往後拖,否則,很有可能就見不到了。”

“重要的人,晚了就見不到了,這到底是誰啊!”

李安突然感到非常的好奇,看李適之的語氣,這個要見的人,似乎快要死了似的,那這個人究竟是何方神聖呢?

“大郎啊!我要帶你見的人,也不是什麼外人,正是我大唐宗室名將,信安王李禕,說起來也算得上是你的阿翁,若是見了他,叫他大阿翁就是了,他一定非常高興。”

李適之說起李禕,臉上頓時浮現出崇敬的神色,顯然,他對李禕非常的崇拜和敬重,將其作爲自己的偶像了。

李安對大唐歷史還是比較瞭解的,他當然知道,這個信安王李禕,是太宗三子吳王李恪的孫子,此人頗有才幹,是大唐中期的一員名將,爲玄宗一朝立下了汗馬功勞,在他患病死後,唐玄宗爲此傷心了很長時間。

李禕不但軍功卓著,而且,人品極好,爲官清廉,在他做文官的時候,將轄區治理的井井有條,不論官員還是百姓都敬畏和信服他。

此後,由於他能力出衆,被一次次提拔,在擔任朔方節度使的任上,多次統帥大軍大破吐蕃大軍,尤其是千里奔襲石堡城,以極小的代價,攻取了這一戰略要地,讓吐蕃喪膽,夾着尾巴請求和解。

開元二十年,李禕奉命率軍征討奚和契丹,在唐軍前鋒戰敗的情況下,果斷率領主力大軍起反擊,並取得了抱白山大捷,大破奚和契丹,俘斬甚重,一舉平定可突幹叛亂。

如此優秀的大唐宗族人物,是大唐帝國的驕傲,更是大唐皇族的驕傲,李安對前世對李禕就非常敬重,來到大唐,敬仰之心不減,若能拜會李禕,也算沒有白來大唐走一遭。

“六阿翁,我們什麼時候去拜見大阿翁。”

李安毫不猶豫的答應了下來。

“此事宜早不宜遲,就明日上午吧!你先來我的府邸,我們一同前往。”

李適之毫不遲疑的說道。

“是,六阿翁,那就明日上午。”

見李安如此爽快,李適之非常滿意的笑了笑,並讓李安吃點心,濃茶不好喝,這點心的味道還是非常不錯的,吃在嘴裡很有味道。

李適之在邀請李安的時候,就已經表明要敘敘舊,在敲定第二日一早前去拜訪李禕之後,當然要繼續挽留李安,並熱情的與李安聊了起來。

話題最多的無非是誇讚李安的年少有爲,並感嘆自己小時候與李安阿翁之間的深厚感情,當年對二兄失蹤的無比痛心,以及見到二兄後人心情的激動。

李安也是非常配合,每當李適之談到李靜的時候,李安總是做出傷感的表情,以顯示自己對阿翁的思念,這一點讓李適之非常滿意。

要知道在古代孝順是非常重要的,一個人若是不孝,那麼在整個社會基本都無法立足了,以至於很多當官之人,動不動就因爲父母去世而守孝三年。

而在這期間,朝廷給予的俸祿是一分都不少的,也就是不幹活白拿三年薪水,名義上是丁憂,實際卻是偷懶了三年,這也算是一種福利吧!

作爲當朝左相,關心朝廷大事是本職,在聯絡感情之後,李適之便高興的談起了朝廷中的各種大事。

由於剛剛得到皇帝的看重,李適之在談論朝廷各種政事的時候,顯得非常的得意和興奮,彷彿整個大唐朝政,全都控制在他手中一樣。

而李安也聽出來了,李適之的確很有見識,提出的各種政策和建議,也全都是爲了當前的朝政,只可惜,他似乎不太瞭解李隆基的內心,更不明白,如何在朝廷上更好的生存,只考慮對大唐有利,而不考慮這樣會得罪多少人,這樣肯定難以長期立足。

對於大唐的一些危機,李適之看的也很透徹,但卻找不出解決的辦法,這又讓他有些憂慮,尤其是土地兼併問題,非常嚴重。

大唐在立國之初,讓每一位百姓都可以分到足夠多的土地,這樣一來,老百姓爲了保持自己的土地,必須踊躍參軍,而當兵的一切支出,全都要依靠家中田產的收入,在失去土地之後,每戶老百姓自然無法供養家中男丁從軍,進而逃亡,從而讓府兵制無以爲繼,朝廷不得不花錢僱傭軍隊,增加了朝廷的負擔。

而且,大唐的稅收制度是租庸調製,收稅是按人算的,而不是按照實際擁有土地,這樣一來,擁有土地少的和沒有土地的人,就無法完成租庸調的任務,從而不得不逃亡,爲了彌補稅收損失,朝廷會讓鄰保代繳,這樣又造成更多的人逃亡,進一步加劇危機。

其實,在社會生產力相同的情況下,社會總財富就是那麼多,總量是不會生太大改變的,而土地的兼併所造成的後果,就是一種財富的轉移,貴族所擁有的財富急劇增加,老百姓變得越來越窮,而稅收制度的一成不變,又造成了朝廷財政收入的銳減。

爲了彌補財政收入的空缺,朝廷不得不加重稅賦,從而造成老百姓負擔更重,不得不逃亡,爲此影響到了社會生產力,導致整個社會的總財富逐步變小。

在這種情況下,國力的衰退是必然的,只是由於總量的龐大和財富的集中,讓人感覺不到罷了。

看看長安城的繁華,有錢人的揮金如土,感受到的是大唐的國力和物力,卻沒人注意到,在更多的地方,上演着賣兒賣女,舉家逃亡的悲劇。

大唐的土地兼併已經持續了百餘年,均田制算是受到了徹底的破壞,這是不可逆轉的事實,而解決他的辦法,就是改革稅收制度,按照擁有土地的多少來收稅,而不是按照人頭來收。

如此,貴族兼併的土地越多,所需要繳納的稅收也就越多,這樣就不會因爲土地兼併問題,而導致朝廷稅收的損失和老百姓的被迫逃亡,以及淪爲佃農和奴隸。

李安將自己關於稅收改革的想法,一五一十的告訴李適之,李適之聽後,頓時恍然大悟,以前,他只是一再建議皇帝,約束貴族兼併土地,以維護均田制,讓老百姓都有田可耕,而李隆基也多次下旨,禁止貴族兼併土地,任何人不得違規佔有過規定的土地,但漏報和瞞報的現象非常嚴重,很多按照官位只能擁有幾百畝土地的官員,實際擁有的田地過萬畝,最厲害的貴族甚至一個人擁有幾十萬畝土地。

讓這些貴族將已經吞下的土地吐出來,這個難度是可能而知的,也可以說是絕不可能的,所以,儘管李隆基多次下令,但並沒有緩解均田制被破壞的趨勢,反而越演越烈。

畢竟,在古時候,土地是最重要和最核心的資源,民以食爲天,有了足夠的土地纔能有足夠的食物,這也是爲什麼所有的貴族和官員,只要有了錢,總是要千方百計的獲得土地。

世人對土地的渴求,讓買賣土地變得難以制止,即便皇帝親自下旨都不能改變這一趨勢。

“大郎,這是你自己想到的嗎?”

李適之有些不敢相信的看向李安。

李安點了點頭,違心的承認了,其實,這是大唐德宗時期,一個叫楊炎的人提出的稅收制度,非常適合現在的大唐,但此刻楊炎還是十幾歲的孩子,估計比李安還要小四五歲,當然不會有什麼韜略,李安算是撿了個便宜。

李適之滿臉激動,正色道:“大郎啊!你可真是一語驚醒夢中人啊!想我思慮多年,一直以爲只有控制貴族兼併土地,纔是解決這一問題的捷徑,沒想到還有更好的辦法,只要採取按土地多少收稅,百姓自然就不會逃亡了,貴族兼併土地的想法也會減弱不少,正真是個很妙的辦法啊!”

在李適之感到欣喜之際,李安卻蹙眉道:“六阿翁過獎了,此辦法雖好,但卻在一定程度上,損害了貴族的利益,尤其是那些坐擁幾十萬畝土地的貴族,肯定會全力反對的,所以,改革稅制說起來容易,但真的要把這件事情辦好,絕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過程可能會非常曲折和艱辛。”

李適之點頭,贊同道:“大郎,你說的不錯,那些吞併幾十萬畝土地的貴族,的確會全力反對稅收改革,但這是一項利國利民的政策,尤其是能充實國庫,至少陛下和戶部的官員是肯定會支持的,所以,也沒有你想的這麼難,關鍵是執行的細節,必須考慮的非常清楚才行,決不能留有破綻。”

李安點頭道:“六阿翁說的是,很多貴族都隱瞞了自己所擁有的土地,所以,執行稅賦改革,先要丈量全國的土地,摸清各人究竟佔有多少土地,若是無主之地或無人承認的土地,則收歸朝廷,這是執行稅收改革的前提,若是有人阻撓,則立即抓住治罪,餘者自然膽碎。”

李安這些年東征西討,見過太多失去土地的農民,就連如今自己莊園所僱傭的僕人,也都是失去土地的農民,所以,李安能深切的感受到,大唐目前的稅收政策有多麼的不合時宜,是多麼迫切的需要改革,而這個兩稅法也在李安的心中醞釀很久了,此時,藉着與李適之聊天,正好是說出這一想法的時機,也好爭取支持。

“大郎啊!關於稅制改革,我們還要多多商議,尤其是具體的細節,必須慎之又慎,好了,豆芽和菘菜已經做好了,我這裡還有上好的美酒,我們先好好的吃一頓,千萬別跟你六阿翁客氣。”

李適之滿臉的笑容,眼神中充滿了慈愛和欣賞之色,而李安當然也不客氣了,大口吃菜,大口喝酒,太客套反而顯得虛僞。

第三百七十一章 冷美人第二百九十六章 視察黑藥工坊第一千五百三十六章第一百八十九章 五路出擊第一千三百七十三章第二百章 平南軍擴軍至五千第一千一百四十五章第六百六十章 頒獎第一百九十一章 板甲的用處第一千三百七十二章第一百八十五章 剿匪大勝第六百一十七章 火船第七百五十三章 內戰第六百四十章 胸牌第一千六百二十一章第六百七十章 唾手而得第二十三章 強盜邏輯第一千四百七十二章第八十一章 顏如玉第八百七十八章 魔術第一千四百三十四章第九百七十八章 事業艱難第二百六十二章 睡在溫暖的馬車中第五百三十四章 虛假的情誼第一千六百一十五章第一千零三十六章 無可奈何第六百五十八章 精彩比賽第八百八十七章 進入直布羅陀第八百五十九章 水的比熱第一百八十五章 剿匪大勝第七百五十三章 內戰第一千二百二十三章第三百五十六章 混凝土第六百二十六章 禪讓第一千五百四十三章第三百二十章 太陽竈第四百一十九章 回到長安第一千五百九十四章第六十七章 高力士邀請第二章 這叫滑雪板第一千一百一十章第五十六章 靈州進奏院(求收藏)第一千一百七十八章第一千四百七十二章第六百零三章 望縣第六百三十四章 青春的回憶第六十一章 唐朝的煎餅第一千四百八十一章第六百四十四章 缺錢第一千一百九十九章第一千三百二十一章第二百三十三章 落魄的管家第九百三十六章 蓬萊池畔第一千六百二十六章第一千零五十四章 大雪第一千三百零八章第六百七十八章 進村第二百一十九章 不甘心做傀儡第六百八十章 孔雀魚第一千五百四十章第三百二十八章 泳池戲水第一千五百九十七章第一千零一十章 大膽建設第一千三百六十一章第四百三十章 石國很重要第一千零五章 猞猁第八百五十章 僱傭勇士第七百零三章 鬥獸場第一千五百五十五章第一百零九章 山頂水壩第八百四十四章 馴化椰棗樹第一千五百四十八章第一千一百七十一章第一百六十一章 拜會二王子第五百八十五章 僞善第八十八章 入宮面聖第一千六百三十九章第一千五百零七章第六百九十九章 安竺州第一千零五十九章 羊睾湯第一千六百四十五章第一千二百七十四章第一千二百三十八章第二百三十章 皇城領賞第一千三百三十六章第一千一百九十一章第三百七十六章 鐵甲炮車的震懾力第五百六十二章 農耕民族最聰明第三百九十九章 道路擁堵第六百一十八章 海戰大勝第一千零一十六章 不敢撈第七百零九章 鬥獸表演第一百六十四章 本將不需要服侍第一千三百二十三章第一千三百六十三章第七百一十一章 再放狗第四百二十四章 移民美洲第一千三百五十八章第一千四百四十七章第一千零六十二章 偷糕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