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的朝會分爲好多種,有常朝、朔望、至正等等,常朝就是在紫宸殿舉行的小朝會,只有加封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的宰相,纔有資格參加,其他的官員除非皇帝特意宣召,否則,是沒有資格參加的,所以,被封爲宰相意味着每天都要與皇帝見面,真是非常的辛苦。天籟小說
朔望是每月初一和十五舉行的中等朝會,在宣政殿舉行,凡是京城五品以上的官員都可以參加,人數相對比較多一些,有很多人盡皆知的疑難問題都可以在這裡討論,是大唐很重要的朝會。
至正朝則是冬至和元旦舉行的大型朝會,在最氣派的含元殿舉行,這場朝會人數就更多了,不但京城的大唐官員要參加,從全國各地趕來的官員,還有各國使節,國王,王子都要一起參加,是大唐最爲熱鬧的朝會,也是整個大唐帝國的臉面。
一大早,天還矇矇亮,李安便急匆匆的起身,並穿上了娘炮的紅色官袍,準備參加早朝,而這一場早朝,便是在宣政殿舉行的朔望朝。
“夫人,天還早,你再多睡會兒。”
李安在顏如玉的臉蛋上輕輕的親了一口,聽着顏如玉幸福的哼哼聲,轉身離開臥室。
“阿郎,馬備好了。”
趙六知道李安要上朝,忙將戰馬牽了過來。
“趙六,今日早朝,你與我一同去,還有,帶上旁邊的小陶罐。”
李安指了指昨晚剛做出來的黑火藥。
“阿郎,我也能進皇宮?”
李安搖頭道:“你帶着東西呆在皇宮大門外,有人宣你的時候,你跟着他進去就行了。”
“是,阿郎。”
趙六還是很聰明的,他知道李安這是要將黑火藥獻給朝廷。
主僕二人策馬直奔大明宮而去,十幾裡的路程根本就是浮雲,在大明宮入口,李安與認識的守門小校交代了一句,讓小校照顧一下趙六,別將趙六趕走了。
在進入大明宮的一路上,李安遇到了很多官員,但與以往不同,這一次,很多官員都用幸災樂禍的眼神看向他,這讓李安感到非常的奇怪,他昨日將所有的精力都用在製作黑火藥上了,根本沒有想到自己製造的幾聲爆炸,會讓京城的貴族以爲是生了天譴,更不會想到,這些代表貴族利益的大臣,很快就會聯合起來對他進行攻擊。
當然,若李安知道這些大臣是因爲那幾聲爆炸,從而才找到理由對付自己,估計肚子都要笑破了。
“大郎,你想到如何應對了嗎?”
李適之輕輕的走了過來,站在李安的旁邊,此刻,恐怕除了李適之,別的大臣對李安都是避之唯恐不及,畢竟,人都是自私的,誰會靠近一個快要倒黴的人呢?萬一粘上黴運豈不糟糕。
“什麼如何應對,六阿翁,今天衆大臣怎麼都有些怪怪的,是我臉上不乾淨嗎?”
李安一頭霧水的問,他是真的不明白生了何事。
“怎麼,你還不知道。”
李適之更是非常驚詫,他昨日在聽說這個流言之後,心裡非常震驚,因爲他並沒有好的辦法應對,所以,就沒有去見李安,但他相信,以李安的智慧,應該可以渡過難關,卻不料李安居然不知道此事。
“六阿翁,到底什麼事啊!”
李安心裡更加的疑惑,眉頭凝成了一個大疙瘩,周圍官員的各種異常反應讓他心裡有些不安,他總感覺李適之要說的,肯定不是什麼好事,而且,一定與自己有關。
李適之壓低聲音,將城南方向生三次驚雷,以及關於天譴的各種流言如數告訴李安,並暗示朝中的官員可能要利用這個早朝對他不利。
“哈哈哈!”
李安笑得很大聲,頓了頓,接着笑道:“居然有這種事情?哈哈哈!哈哈哈!”
這對於李安來說,根本就是很好笑的事情,以至於在他聽完李適之的話後,笑得前仰後合,差一點就摔倒了。
對於李安的反常舉動,朝廷的衆大臣,全都指指點點,也許在他們心中,李安是得了失心瘋了,畢竟,皇宮是個嚴肅的地方,怎麼可以旁若無人的大喊大笑呢?僅憑這一點就足夠彈劾了。
“大郎,你笑什麼,這裡是皇宮,不得無禮。”
李適之連連搖頭,見李安像得了失心瘋似的大笑,他的心裡非常的焦急,他實在不明白生這麼大的事情,有什麼好笑的。
“對不起,六阿翁,我是實在忍不住了,天譴,也真虧他們想得出來。”
李安捂着嘴巴,盡力維持自己的形象,但滿肚子的笑意實在是很難忍受,多少次都差點再次笑了出來。
“大郎,這可不是說笑的時候,你要想好應對之策。”
“大阿翁放心,我不會有事的。”
李安信心滿滿的走向宣政殿。
在所有大臣全部進入宣政殿一刻之後,李隆基纔在一衆太監宮女的陪伴下姍姍來遲,這也是自古的規矩,一般地位最高的大碗,總是最後一個到場,以顯示自己的高貴和特殊。
朝會開始後,先是李隆基詢問了一陣,然後,大臣們便一次開口了。
“陛下,昨日正午,城南生三次驚雷,分別將一處土牆、一處石壁、一處碎石堆炸的粉碎,而且,聲音極大,十餘里之外都聽的清清楚楚。”
一名大臣先開口,說出事實的真相,並目視身旁的同僚。
“陛下,微臣聽說此事後,親自出城查看,那處被炸的石壁,出現了方圓一丈的大坑,裡面的石頭全都碎成小塊,鋪滿了附近的小山坡。”
“陛下,微臣也出城看過了,三處位置的爆炸威力都極大,所造成的破壞,也是觸目驚心啊!”
“陛下,一日之內,京城南部生三次驚雷,這絕對不正常,是天譴,是上天的警示啊!”
“陛下,其中一處被炸的土牆,就在李侍郎的別院之中,這是上天在警示李侍郎,莫要違反天意,觸犯祖宗之法。”
“陛下,李侍郎強行推動兩稅法,觸犯大唐祖上之法,如今,上天已經降下天譴以示懲戒,若繼續推行兩稅法,必然還會有更大的天譴。”
“陛下,天意不可違,祖宗之法不可違了,兩稅法應當廢除,永遠不得使用。”
“陛下,李侍郎剛纔進宮的時候,在宮內大聲狂笑,毫無作爲一名臣子該有的形象,在場的大臣都可以作證。”
一瞬間的工夫,七八名大臣,你一言我一語的向皇帝李隆基進言,目的非常的明確,就是爲了打擊李安,並將剛剛開始籌備的兩稅法徹底的消滅。
城南生三次劇烈的爆炸,李隆基自然也聽說了,作爲一國之君,這麼大的事情,他自然不可能不知道,而且,他也知道有一次爆炸就生在李安的別院之中,這讓他大感意外。
如今,他將推行兩稅法這麼重要的事情,交給李安去完成,而且,已經取得了不小的進展,但在這種關鍵的時候,居然出現了三次驚雷,而且,驚雷就生在李安別院之中和附近兩處位置,這讓人很容易將其與李安聯繫起來,再加上李安正在推行史無前例的兩稅法,如此,不利於李安的各種言論必然會出現,而且,還帶有不小的合理性。
李隆基對此時突然冒出的三聲驚雷,感到大爲無奈,雖然他貴爲一國之君,但若是所有大臣,都正義凜然的將驚雷之事,與李安推行兩稅法聯繫起來,他也不能改變,最好的結果就是對李安進行貶官,然後廢止兩稅法的推行。
此時,朝堂上出現的形勢,與李隆基所設想的情況基本是一致的,大部分大臣果然開始圍攻李安,而且,句句直指要害,讓李安無從反駁,更讓他感到鬱悶的事情,是李安在進宮後,居然毫無預兆的大笑不止,這種不敬的行爲本身就是不能原諒的,而且,還出現在這種關鍵的時刻,就更不能饒恕了。
“右相有何高見?”
李隆基已經習慣第一個問候李林甫了,上朝這麼久,李林甫作爲羣臣之,還沒有說一句話。
李林甫聞言,回頭看了一眼李安,轉身恭敬道:“陛下,臣覺得應該給李侍郎一個解釋的機會。”
老狐狸就是老狐狸,李林甫這等於沒有回答,而且,還可以讓所有人都覺得有理,覺得右相體貼同僚。
李隆基無奈的冷哼一聲,看向李安,問道:“李侍郎,對於平地三聲雷,你有什麼看法?”
“啓稟陛下,這三生驚雷都是微臣放的,微臣萬萬沒有想到,這麼一點小事,居然會引起滿朝文武如此劇烈的猜疑,還與天譴聯繫在一起,疏忽之處,還請陛下恕罪。”
李安表情淡然的回答,沒有一絲一毫的慌張,彷彿就是在說一件非常平凡的事情。
“什麼,驚雷是你放的。”
不僅李隆基大驚,滿朝文武也全都以看妖怪的眼神看向李安,眼神中明顯的不相信。
“李侍郎,你說驚雷是你放的,有何證據,你又是怎麼放的。”
一名大臣一針見血的反問,他覺得李安是在故意胡扯,爲的就是給自己脫罪,他纔不相信,有人能製造這麼大的響聲,並將石頭搞得粉碎呢?
在這名大臣出疑問之後,所有人的心裡也全都出同樣的疑問,他們看向李安,在等待李安的回答,李隆基更是伸長了脖子,眼睛眨都不眨的盯着李安,嘴巴微微張開。
李安醞釀了片刻,故意吊衆人胃口,頓了頓,解釋道:“陛下,微臣釋放驚雷的東西,今日已經讓管家帶來了,現在,微臣府邸的管家就在宮門外,只要陛下宣召,他很快就會帶着東西進宮,只是,宣政殿是陛下上朝的地方,自然不能在這裡試驗。”
衆人聽到這裡,心裡都打起了鼓,尤其是剛纔激烈攻擊李安的大臣,更是眉頭深蹙,他們突然覺得,李安並不是在撒謊,畢竟,東西拿來之後,很快就可以證明李安說的是真的還是假的了。
李隆基更是對李安的表達震驚不已,頓了頓,大聲道:“宣政殿外有一處花園,就在哪裡試驗,李侍郎覺得如何?”
“陛下,宣政殿外的花園太小,而且,還有一顆百年大樹,微臣擔心這一聲驚雷下去,不但這棵百年大樹性命不保,花園周圍的房屋也會有所損毀。”
李安將話儘量往大了說,況且,他昨日做的小陶罐比之前試驗的要大很多,裡面裝了更多的黑火藥,威力會比之前大了數倍,絕對有摧毀百年大樹的能力。
李隆基與衆大臣聞言,全都是一副不相信的眼神,他們真的很難想象,到底什麼東西,居然能產生如此巨大的破壞力。
“李侍郎不必擔心這些,樹死了可以再栽一棵,房子壞了工部會派人修理的,你只管證明你剛纔說的話就行了。”
李隆基一錘定音,試驗地點就選在宣政殿側面的小花園,那裡有一顆百年大樹,還有一個小涼亭,裡面擺放一個石桌和四個石凳。
小太監以最快的度前往大明宮宮門,並見到了等候多時的趙六,確認之後,便帶着趙六直奔宣政殿而去。
而此刻,李隆基帶着所有臣子,還有陪同的太監和宮女,全部站在宣政殿外面的高臺上,站在這裡,能夠看清不遠處的小花園,而且,距離也足夠安全,爆炸所產生的餘威,應該威脅不到這裡。
“來了,來了。”
衆大臣看到小太監帶着一個手抱物品的僕人跑了過來,連忙睜大了眼睛,想看看這究竟是什麼東西,竟被李安說的如此玄乎。
“酒罈子,這不是喝酒的酒罈子嗎?”
衆大臣都喝過酒,自然認得酒罈子,他們還以爲是什麼稀罕物品,居然是毫不起眼的酒罈子,但也有的大臣覺得這酒罈子肯定有某種東西,否則,李安不會說這麼大的話,他們知道李安曾明很多有趣的物品,所以,他們對李安有一種說不出的信任感。
“李侍郎,你說的驚雷就藏在這酒罈子裡?”
一名大臣一臉懷疑的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