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七章 收割機

土地問題一直是封建社會非常重要的核心問題,其重要性體現在,可直接影響封建朝廷的穩定和持續展。

作爲老百姓最主要的生產資料,土地養活了他們,讓他們可以在這個世界上好好的生存下去,所以說,土地對老百姓非常的重要。

而對於絕大多數的百姓來說,失去土地可能就意味着失去生命,如此,他們還有什麼事情不敢去做呢?在生存面前,皇帝算個屁。

所以,儘管展工業,需要從農業之中抽調大量的人力,但李安也不敢做的太過,否則,會出現很多的亂子。

“陛下,微臣有三點限制,第一,允許土地買賣的區域應該是平原地帶,也就是便於機械大規模耕種的地區,山區則禁止土地買賣,因爲機械在山區很難起到多大的作用,第二,售賣土地的百姓,必須加入工匠行列,有匠人憑證,並能夠利用工匠這份工作,養活一家人,否則,不允許此人售賣土地,另外,既然加入工匠,則不允許擁有大量土地,最多保留三五畝菜田,讓家中的婦人耕種。第三,嚴厲打擊強買強賣,買賣土地必須雙方都同意,而且,買地的貴族,必須瞭解賣地的百姓已經加入工匠行列,否則嚴懲。”

李安想了半天,給出了自己的建議。

李隆基聞言,滿意的點了點頭,覺得李安想出的主意非常好,這樣可以實現農民和工匠的一對一轉換,當然,隨着工匠收入逐步過種地,很多百姓肯定會拋棄土地,加入到工匠的行列之中。

“陛下,微臣還要一個建議。”

“李侍郎有什麼建議,但說無妨。”

李安想了一下,開口道:“陛下,隨着各種機械逐步投入農業,我大唐將不會再出現缺少糧草的情況,糧食會有很大的富餘,而且,是越來越富餘,但仍然會有極少量的百姓,會沒有飯吃,有的是因爲家中男人死了,有的是因爲疾病,也有的是因爲外出走錯路,或者盤纏被偷了,微臣覺得,可在所有縣城設立施粥鋪,給這些需要吃飯之人一碗粥喝,讓他們能渡過難關,這也是一件功德,上天會看到的。”

“只要糧食不缺,在各縣設立施粥鋪,當然是最好不過了,朕非常贊同,日後,會安排各縣官員辦理的。”

李隆基對李安所提出的社會保障制度,非常的認可,反正就是幾碗粥而已,浪費不了多少資源,只要朝廷足夠富裕,完全可以這麼做,以進一步減少小偷小摸情況的生,促進大唐帝國建立美好的社會。

隨後,李安一口氣說出了十幾項明計劃,而且,都是大唐帝國用得着的好東西,驚的李隆基一愣一愣的,並更加下定決心,要全力支持李安搞明,以獲得這些威力強大的明。

洛陽城周邊有山有河,風景非常的秀美,藉着視察的機會,李安好好的欣賞了這裡的美麗景緻,那感覺自然是不虛此行。

三天時間的巡幸生活,很快就結束了,當天晚上,李隆基便帶着隊伍返回京城。

雖然夜間開火車有一定的危險性,但只要將度進可能的放慢,也不會有什麼危險的,況且,火車上都有軟鋪,一邊返回京城一邊睡覺,這感覺好滴很。

白天的時候,火車都是以一個時辰百里的度行進的,而在夜間行車,爲了確保安全,火車的度被規定爲一個時辰三十里,這已經相當慢了,甚至跑快點都能追上火車。

上車之後,李隆基直接摟着楊玉環睡了起來,而李安則與幾位大臣坐在窗戶邊聊天,邊欣賞外面的朦朧雪景,半個時辰後,大部分人都睏倦了,這纔回到各自的鋪位,舒舒服服的睡大覺。

早上的時候,火車緩緩加,大部分人都醒了,而此時,火車從洛陽城出才走了二百里,這可是整整一夜啊!

當然,火車現在已經加,並很快恢復到正常的度,如此,必然可以在日落之前抵達長安城。

返回的一路上,李安除了欣賞沿途的風景,就是被李隆基召過去,談論一些關於黑科技方面的東西。

而通過李安不斷的講解,李隆基的好奇心變得越來越大,野心也變得越來膨脹,甚至,巴不得立即投入舉國之力,讓李安將自己想到的東西,全部迅明出來。

每當這個時候,李安總要花時間勸解李隆基,讓他不要太心急,不能做出過國力承受的事情,研東西要一步步走,先解決農業機械問題,讓多餘的人力進入工業領域,逐步充實工業人口,然後,才能按計劃擴大機械的生產進度,並加研更多的東西。

日落之前,火車抵達長安城火車站,李隆基回宮,而李安則先去研中心,呆了一個多時辰,直到天黑之後,才返回別院。

冬季的日子是嚴寒的,但研中心卻處處都是一片熱火朝天的景象,所有工匠都在忙碌着。

爲了體現人性化管理,防止工匠凍傷,所有宿舍都加厚牆壁,甚至在裡面加裝一個壁爐,而在幹活的時候,也給這些工匠準備了保暖的手套。

在吃喝方面,所有工匠不但可以吃飽,而且,食物搭配還比較合理,幾乎每日都可以吃到肉片,這讓很多工匠興奮不已,幹勁就更足了。

而對於技術特別好的研類人才,待遇就更高了,幾乎每一餐都有肉食,房間也更加的溫暖和舒適。

這樣照顧工匠,成本自然要大一些,但這些成本最終轉嫁到了購買機械的貴族的身上,朝廷最終並沒有絲毫的損失,甚至,還能掙不少錢。

大量的蒸汽機牀,逐漸投入到生產和研之中,這加快了研的進度,也增加了機械的生產效率,讓更多的機械進入大唐的市場。

就在這個寒冷的季節,收割機的研取得了很大的進展,不過,由於沒有莊稼可以用來試驗,性能究竟如何,根本就無法判斷,只有等到春耕的時候,種植的少量小麥成熟了,才能進行性能測試,但李安對自己的科研成果有信心,認爲自己所研的產品,一定能夠獲得成功。

在這些日子裡,焦炭和鍊鋼技術都取得了長足的突破,建造的鋼軌是越來越先進,也越來越多了,在研中心的幾座倉庫之中,堆積了大量打造好的鋼軌,這些都是用來鋪設鐵路的,春耕之後,就可以用上了。

由於蒸汽機牀的投產和逐步投入使用,耕地機和抽水機的生產進入了加階段,原本以爲第二批耕地機會在春耕之後造出來,沒想到在春耕之前,就已經生產出來了,並立即被貴族豪門搶購一空。

抽水機的半數賣給了貴族豪門,而剩下的一半,則投入到關中各縣,以取代部分重要地段的水車,當然,也有一些地方沒有水車。

冬去春來,在充滿花香的季節,秋收時種下去的小麥,此時已經接穗並黃了,正是收割的好時候。

爲了檢驗收割機的性能,李安在京城附近括了一千畝代收的小麥地,不允許百姓自己收割小麥,一切交給收割機來幹。

而爲了更好的擴大影響力,李安這一次造出了三臺收割機,可以同時進行試驗。

在收割試驗即將開始之際,在試驗所在的位置,除了三臺收割機之外,還有成千上萬名圍觀的羣衆。

有關心收割機效率的朝廷官員,也有各大貴族家的年輕一輩,以及管家和奴才,當然,更多的是附近的老百姓。

“李侍郎,三輛收割機已經準備就緒,可以開始了。”

研工匠提醒道。

李安點了點頭,下令道:“開始收割吧!”

“轟隆隆……”

隨着刺耳的噪音,三輛收割機緩緩啓動,並立即開始收割小麥。

圍觀的羣衆,全都目不轉睛的看着這三輛鋼鐵巨獸,他們非常期待,試驗的結果,在耕地機試驗獲得轟動之後,很多人都覺得,收割機肯定也非常厲害,誰讓是大名鼎鼎的李安明的呢?

試驗的進展讓李安非常的滿意,三輛收割機全都沒有出現故障,而且,收割的度非常喜人,比人力快多了,人力收割的莊稼只能是一捆捆的放在路邊,而收割機卻可以直接將果實收入固定的木盒裡,麥草則直接拋掉,這樣可以省卻脫谷這個步驟,進一步節約人力,提高收穫糧食的效率。

看着大量的麥草被拋到機器的後面,圍觀羣衆全都驚奇的睜大了眼睛,因爲被拋掉的麥草上沒有麥穗,這個麥穗跑到哪裡去了,這引起了衆人的好奇。

其實,在試驗開始之前,圍觀羣衆一直以爲,收割機是將麥子割成一捆捆的樣子放在路邊,卻不料情況與他們想的完全不一樣,收割機直接將麥草拋向身後,而且,被拋到的麥草上還沒有麥穗。

這就是人的固定思維,圍觀羣衆都見過一捆捆的麥子,自然會認爲收割機也是這個功能,但度更快一些,卻不料收割機的性能比他們想象的還要先進,可以直接將麥子收入肚中。

當然,也有一些笨蛋,以爲收割機將麥穗拋進泥土裡了,嘲笑收割機是無用的傢伙。

搞清楚真相的羣衆,全都對收割機讚不絕口,覺得收割機的性能,比耕地機還要厲害,並與誤會收割機性能的人爭執。

一個時辰過去了,試驗的結果也快要出來了。

“李侍郎,三輛收割機一共割了十八畝小麥,平均一輛收割機割了六畝。”

李安非常滿意的點了點頭,大聲道:“不錯,不錯,一個時辰六畝,一天五個時辰就是三十畝,很好了。”

“一個人一天最多能收割一畝地,收割機一天三十畝,比人快幾十倍,了不起啊!”

“這還不算什麼,重要的是麥穗被剝離了,這個非常難得。”

“麥穗,對了,怎麼沒有看到麥穗,會不會被砸到泥土裡了。”

“胡說什麼,這可是李侍郎牽頭明的好東西,怎麼會將麥穗砸入泥土呢?肯定收在機器裡面了。”

圍觀羣衆,你一言我一語的談論了起來。

“李侍郎,麥穗在何處,實在機器裡面嗎?”

一名官員上前一步,大聲問道。

“麥穗,哪兒來的麥穗?”

李安搖了搖頭,走向收割機的旁邊,下令道:“把木箱打開,看看收了多少。”

“是,李侍郎。”

幾名工匠先將準備好的輜重馬車推了過來,這個輜重車由一匹馬牽引,後面的車廂是一個全封閉的凹槽,可以用來放糧食。

“譁……”

在收割機的木箱底部小口被打開的一瞬間,大量的麥粒拋射而出,並穩穩的落入輜重馬車的車廂凹槽之中。

圍觀的羣衆看到這一幕,全都驚呆了,這收割機的性能也太先進了,不但將成熟的麥子給收割了,而且,還將麥粒全都給脫了出來,簡直太方便了。

“看看,這一車有多少斤?”

李安看向身旁的一名部下。

“李侍郎,這一車足有一千多斤,最多不過一千五百斤。”

部下連忙回答。

“太厲害了,居然直接將麥粒給脫了出來,太厲害了。”

“這一臺機器至少能頂五十人,按照一天三十畝收割,十天就能收割三百畝,若是十輛,百輛,那就更厲害了。”

“我家阿郎有三千畝田地,佃農有近兩百人,到了收割的時候,仍舊忙不過來,若是用了收割機,只需要十臺就足夠了。”

圍觀的羣衆再次熱論了起來,尤其是貴族家的管家和僕人,更是非常關心收割機。

所有人都說商人是無利不起早,其實,任何人都是如此,大貴族當然也不例外。

在擁有海量土地資源之後,大貴族們必須收納數量可觀的佃農,然後,他們的海量土地才能產生價值,否則,就是無用的荒地。

而佃農拖家帶口的,都需要這些土地養活,所以,大貴族獲得土地收成之後,還要拿出很大一部分,用來養活這些佃農。

第三百九十七章 四夫人第一千一百零三章第一千三百八十五章第一千零八十五章 老郭好窮第九百零七章 壟斷的絲綢第九百五十章 清理花瓣第一千一百五十一章第一千四百九十六章第五百零六章 張氏商會第七百七十七章 攻城利器第一千零五十一章 太監的福音第三百三十七章 洛陽火車站第一千五百九十八章第六百零一章 石斑魚第一千三百三十章第三百二十三章 上車了第七百八十二章 品茶品女人第二章 這叫滑雪板第六百九十八章 士兵的尊嚴第六百五十章 小富即安第一千一百五十八章第一千二百七十八章第一千三百六十二章第一千四百九十二章第一百四十二章 楊玉柔第一千六百二十九章第五百五十二章 致富最重要第一千六百六十章第一千二百六十章第一千五百七十四章第一百五十八章 京城買房第五百四十九章 都是貧窮惹的禍第七十九章 教南疆妹子滑雪第三百二十一章 太陽竈炸荷包蛋第一千五百八十四章第六百六十八章 赴宴第五百八十一章 慶功第七百七十五章 佯攻第一千六百五十五章第三百零一章 工坊開工第四百六十二章 暴怒的壽王第一千零六十二章 偷糕點第六百一十九章 殲敵大半第一千三百六十六章第五百九十三章 李逍遙第六百六十章 頒獎第八十六章 李安再會高力士第九百八十五章 城外風景第一百一十一章 不要相信任何人第二十三章 強盜邏輯第五百三十三章 擒狼計劃第二百三十六章 太子是什麼官第一千六百六十章第一百八十六章 俘虜全部押往瀘州城第十三章 遠行薊城第一千三百九十四章第四百一十八章 西南道第三百一十章 藥玉易碎第一百三十八章 斬殺吐蕃王子第四百五十三章 駐守石國第一千一百六十二章第五十七章 華清池沐浴第一千一百五十二章第六百三十七章 人真多第五百三十九章 羅越國第六百六十二章 海盜的寶藏第五百六十七章 小船捕鯨第四百三十九章 油田第二百零一章 練兵並追剿流寇第一千四百零三章第一千二百零四章第九十七章 上元節第二百五十六章 李安的身世第一千四百五十八章第一千六百五十五章第十七章 殺人滅口第三百六十九章 從來紅顏多白癡第五百五十五章 沒用的國王第五百二十章 兵臨城下第一百五十四章 太子賞我玉扳指第八百一十九章 缺糧第四百七十七章 報紙發行第一百一十四章 吐蕃大論第一千四百四十三章第六百一十九章 殲敵大半第一千五百二十章第五百二十七章 空降突襲第六百六十七章 打架第一千三百六十八章第四百二十三章 殖民美洲第一千三百九十五章第一百二十五章 人性的扭曲第一千五百二十二章第四百八十一章 增加版塊第七百八十三章 極品女子第一千一百六十二章第一千零六十五章 龍顏大悅第四百三十三章 充氣輪胎第七百三十二章 盾構機第六百六十一章 優良港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