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4章 孤家寡人

昏暗的房間裡,值錢而又容易帶走的陳設全都被驛館中從驛長到驛兵捲了個精光,所以杜士儀踏入屋子中的第一印象,就是從坐榻到几案之類的傢俱,全都是用上好的木頭上好的工藝打造的,可除卻這些笨重的木頭傢伙,其餘就是一片空空蕩蕩,和遭過賊沒什麼兩樣。而那個坐在正中的老人,鬢髮灰白,容顏蒼老,眼神渾濁而無神,雙手枯瘦,甚至連身體都在微微顫抖,哪裡還有昔日垂拱九宸威風凜凜的天子模樣?

杜士儀在審視李隆基,李隆基又何嘗不是在審視年少出名後,就從來不曾淡出過天下人視線的杜士儀?他本以爲漠北那場大亂,杜士儀至少要花費很多時間,竭盡全力用上無數手段方纔能夠掙扎出來,可誰能想到,安祿山叛旗一舉,更加狼狽的反而是他這個大唐天子!而剛剛據韋見素說,杜士儀在楊國忠面前,宣佈兩支兵馬已經直插河北,宣佈援軍將立刻前往解長安之圍,宣佈楊國忠的諸多罪名時,那是何等的意氣風發?

不閃不避地和天子對視了足足數息時間,杜士儀方纔輕振袍袖,下拜行禮。而剛剛進門之後對杜士儀默然佇立這失禮行徑吃了一驚的郭子儀,自然也隨之下拜。他這個朔方節度使在軍中的威望是很高,卻還高不過節度朔方超過十年的杜士儀,而天子的偏袒、自私、昏庸已經激怒了軍中的很多將卒,失徳失道的傳聞從幾年前開始就在朔方諸州散佈,再加上此前朝中那連番不許出動的軍令,所以他此次出兵時就決定,只要不是作亂,全唯杜士儀馬首是瞻。

這亦是朔方軍中上下的呼聲!

儘管兩個邊鎮節帥均俯首行禮,但李隆基心裡卻沒有絲毫的喜色。昨夜,陳玄禮帶人逼死了淑妃楊玉瑤,而今天,杜士儀和郭子儀率援軍趕來,做的第一件事卻是殺了楊國忠!即便天子還不知道,杜士儀曾經“寬宏大量”地放過了廣平王妃崔氏,甚至還抱起李傀,藉此提醒廣大北門禁軍將卒,太子和廣平王建寧王父子死得冤枉,可殺了楊國忠已經足以讓李隆基明白,與心懷怨怒的禁軍一樣,杜士儀和郭子儀也已經明確表達出對他這個天子的不滿了。

可他還能怎麼樣?這裡是馬嵬驛,不是長安城。楊國忠已死,楊玉瑤已死,他身邊的宦官宮人已經跑得精光,他若是再對及時率兵來救的兩大節帥表現出任何不信任的態度,這簡直是把人逼反——即便來得太快的援軍顯然並不是等到朝廷詔命抵達方纔出發的,可他也不能有任何責難。

因爲就在之前,禁軍都已經亂了!

所以,李隆基竟是竭盡全力地露出了最欣悅的笑容,親自起身,先是把杜士儀攙扶了起來,隨即方纔去攙扶郭子儀,隨即用有史以來最和煦的語氣說道:“杜卿和郭卿長途行軍,實在是辛苦了。若非二位這樣及時趕來,朕還不知道是否能再活着見到二位愛卿!”

這話算什麼意思?隱晦地指責陳玄禮這個龍武大將軍嗎?須知陳玄禮面對差點要譁變的禁軍士卒,已經很盡力地保全你這個天子了!郭子儀心中一震,竟是情不自禁地冒出了這麼個念頭。

“爲國爲民,臣等責無旁貸。”杜士儀直接替郭子儀把話說了,隨即沒有給李隆基繼續煽情的機會,言辭誠懇地說道,“臣之部屬,安北大都護府都知兵馬使僕固懷恩,已經率兵從夏州進盧子關,由延州、麟州、坊州直撲長安阻擊叛軍,臣和子儀也將率朔方節度麾下兵馬,奉陛下回鑾長安,抗擊叛軍!”

李隆基根本沒想到,他還沒把希望朔方分兵保護的話給說出來,杜士儀已經直接撂下了一番言辭,竟要把剛剛從長安城逃出來的自己直接再護送回去。而且,什麼叫做奉請他這個天子抗擊叛軍?那可不是他從前說說而已的親征,而是指他也要隨軍一塊麪對安祿山的叛軍兵鋒!如果在亂軍之中有什麼一二閃失,他還要命不要?不是他用最大的惡意來揣測,只怕眼下文武羣臣中,多的是人希望他現在就死了,就連長安軍民恐怕也有很多恨他入骨!

可這樣的顧慮,心裡可以想,他卻萬萬不能嘴上說出來!於是,李隆基只能用連聲咳嗽來遮掩心中的驚惶,萬分悔恨因爲楊國忠的一再陳情,而只帶了韋見素等寥寥二三十個文官出來,其他人都撂在了長安城。而只是西行了這沒幾天,在金城縣病倒了幾個,又和大隊人馬失散了幾個,如今除卻韋見素,竟是小狗小貓兩三隻,杜士儀又是詞鋒最利之人,資歷又深,不能以邊鎮武將視之,誰能抗衡?

“朕早有御駕親征之意,只恨此前卻被楊國忠勸止,如今朕雖有此心,奈何卻已經心有餘而力不足!”李隆基一面說,一面便支撐着扶手,顫顫巍巍想要起身,可須臾便跌坐了回去。他頓時掉了兩滴濁淚,這才悽苦地說道,“朕已經風燭殘年,奈何奈何?”

見李隆基不肯和大軍一起回長安,杜士儀頓時暗自冷笑。然而,他是萬萬不會放李隆基就此入蜀的。儘管這次遭受了如此大的挫折,但李隆基畢竟是曾經辣手無情殺了上官婉兒太平公主,而後又逼迫睿宗李旦歸政的開元天子,如果放任其在巴蜀籠絡人心,又鬧出什麼名堂來,他豈不是白費心思?如今也許還剩下一些沒來得及走的宗室在長安,可他要是隨便擁立一個和李隆基抗衡,反而名不正言不順!

於是,他退後一步再次恭敬地單膝跪下,這纔開口說道:“陛下所言極是,是臣孟浪了。臣本想着奉陛下回鑾,如此可以振奮軍中和長安城中人心,但陛下既然玉體欠安,臣只能提請於諸皇子中擇選一善者,從大軍征伐安賊叛軍!”

這簡直就是提請建儲立太子的意思,李隆基怎麼會聽不出來!他再也無法掩飾心頭的慍怒,瞪大眼睛死死盯着杜士儀,見其絲毫不退讓,就這麼和自己對視,他瞥了一眼一旁隨杜士儀再次跪下行禮,卻始終默不做聲的郭子儀,突然破釜沉舟地怒喝道:“杜士儀,你這是在逼朕?以臣迫君,你這是爲臣之道?郭子儀!”

聽到李隆基竟然挑上了自己,郭子儀立刻頭也不擡地說道:“陛下,杜大帥之意,臣分外贊同!”

儘管知道郭子儀曾經是杜士儀一手提拔起來的,而且又幾乎是手扶着送其登上了朔方節度使之位,可李隆基更信奉的是拉攏分化之道,因此難以置信自己已經做出瞭如此明確的暗示,郭子儀竟然不接這一茬!只是,和杜士儀的僭越不同,郭子儀好歹還維持着恭敬的禮節,他不得不自己找臺階下,肚子裡把剛剛辭相不成倉皇而去的韋見素給罵了個半死。

倘若韋見素在此,至少能轉圜一下此時的氣氛,他這輩子什麼時候有過這樣的尷尬?哪怕祖母武后當權,哪怕中宗韋后專政,他也沒這麼狼狽過!

所以,李隆基只能強自壓抑怒氣,耐着性子說道:“太子暴薨,東宮無主,然則如今幾位年長皇子全都已經過世,若驟然定立東宮,如何服衆?”

“陛下所言極是,定立東宮,自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臣亦不敢輕率提請。不過,比照榮王此前掛征討元帥之銜的舊例,陛下若是不能親自蒞臨長安討擊安賊,不妨在皇子當中擇選一人,命爲征討元帥,臣和郭大帥願奉元帥往長安平賊。”

儘管杜士儀字裡行間把姿態放得很低,可李隆基哪裡瞧不出來,這個自己一貫認爲極其熟悉的臣子那謙恭表面下的跋扈倨傲。儘管李林甫和楊國忠都曾經權傾朝野,可在他這個天子面前,一貫是謙卑到了骨子裡,因爲他們的所有威權都是他這個天子給的。可杜士儀卻完全不同,他的根基不在朝中,而是在邊鎮地方,此次更是振臂一呼便有兩支異族大軍徑直開往河北,如若再讓他擁立一個皇子,這大唐江山是不是就要改姓杜了?

想到這裡,儘管他纔剛剛以風燭殘年爲由,拒絕了返回長安,這時候還是勉爲其難地說道:“太子和榮王全都先朕而去,而安賊肆虐,朕之過也,以至於如今皇子皇孫無不驚慌失措。也罷,也罷,朕就拼了這把老骨頭,親率大軍討擊安賊!”

李隆基非要說什麼親自率軍來往臉上貼金,杜士儀並沒有冷嘲熱諷,當下應喏,再也不多話,衝郭子儀使了個眼色後,便與其一同告退離去。等到從馬嵬驛回到了軍中,得知韓國夫人裴柔等人都已經送了回去,楊暄兄弟知道父親已死,皆魂不附體,他也沒有在乎他們的死活,立刻傳令聚將。當着這些朔方將校的面,他沒有任何添油加醋,將面見天子後的所有經過和對話直截了當拋了出去,頓時引起了一片譁然。

此次僕固懷恩大軍從夏州直接南下,而阿茲勒的前鋒營則是作爲先鋒,此刻杜士儀麾下除了五百牙兵之外,其餘的都是朔方諸軍。朔方軍中杜士儀的舊部們對於他這位主帥知之甚深,沒人懷疑他歪曲事實,但兩個新調來的裨將卻忍不住出聲向郭子儀求證。

“大帥所言,都是陛下原話,並不曾有一分一毫的矯飾。”郭子儀說到這裡,竟是嘆了一口氣,暗想如果換成自己是杜士儀,斷然不敢在天子最初拒絕隨軍迴鑾長安平叛的時候,說出什麼換成一位皇子同行的話來,即便天子此次大錯特錯大失人心。不過,若非如此,李隆基也未必會答應這就折返長安。

杜士儀的話,郭子儀的旁證,上上下下頓時騷動了起來。等到之前隨行的親兵提到在馬嵬驛中聽北門禁軍說起的昨夜動亂,逼死楊玉瑤,剛剛又殺了楊國忠的一幕,隨着有人拍手叫好,大快人心的歡呼聲此起彼伏。等到重新整軍以備奉天子往長安時,有的偏裨不禁在私底下議論中吐出了一句心裡話來。

“陛下既然已經說是風燭殘年,仿效當年睿宗皇帝那樣退位頤養天年,豈不是最好!”

第415章 奪人權柄,一言九鼎第913章 故人何紛紛第63章 師生之心第895章 惠妃薨第498章 原是故人伎倆第21章 救人如救火第1072章 君心涼薄第760章 段氏秀實第1146章 人心渙散的逃命之路第966章 節度北庭第201章 蟄伏待飛時第418章 誘之以利第783章 火藥第420章 酒不醉人人自醉第103章 美酒贈狂客,潑墨...第410章 組合拳,忙示好第1023章 河東之行,節度副使第51章 人心向背第852章 成敗論英雄第885章 天倫之樂第1214章 安陽城破第43章 夜半魅影第258章 聚散有時,贈君部曲第772章 心黑手狠第1065章 誰比誰更狠第855章 升官發財本一體第652章 平定第359章 善後第1247章 君臣倒置第742章 千金買馬骨第1041章 夜襲第165章 顏氏家風,夫人...第539章 出鎮一方第11章 印書第159章 勢在必得第224章 都督激賞,至親情怯第478章 天倫之樂第258章 聚散有時,贈君部曲第426章 一哭二鬧三上吊第596章 無地之縣,一窮二白第522章 拿人和蕃不心疼第123章 劍舞賀壽,寒意...第714章 死不放手第760章 段氏秀實第65章 玉真公主第386章 大膽十三娘第811章 隴右第一炮第926章 你方唱罷我登場第976章 海闊憑魚躍第823章 寄君以厚望?第1070章 名將之決意第223章 小卒頂真,大帥之威第58章 子肖其母,趙國夫人第589章 副使何人第191章 吏部關試第99章 何謂大丈夫第1122章 一條道走到黑第466章 弟子美人,清福無邊第1083章 許君可汗,權相之殤第931章 遊說北歸第155章 你方唱罷我登場第905章 三蕃朝千秋第536章 告御狀!第514章 君前鬥法第689章 大考之爭第962章 人之將死第375章 酒中豪客飲中仙第1272章 亂成一鍋粥第570章 招兵買馬第821章 誰人技高一籌?第485章 仁至義盡第124章 聲若碎雲金童舞第99章 何謂大丈夫第1129章 風雨飄搖的東宮第399章 仇人不見,今非昔比第614章 斬草除根之猛藥第449章 悲劇的那囊氏第930章 霸主將衰第840章 薦君歸安西第77章 珠聯璧合第823章 寄君以厚望?第745章 鄯州老卒第790章 薦君使吐蕃第180章 罷相之由,仗義相助第1042章 懷柔,副帥第1078章 權相末路第706章 交鋒前夜第259章 丹心和腹心第344章 破家縣令,滅門令尹第1259章 喪子之痛第406章 見利忘義非君子第432章 神仙師孃第385章 事發第727章 家世之分,郡望之別第1174章 薛嵩請降第664章 論功行賞,時不我待第971章 安祿山讓路第666章 奚奴白狼第480章 傷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