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章 翁婿or翁媳

對於姍姍來遲的杜家人,杜士儀並沒有放在心上。帶着盧望之出了殯堂,他便領着其到了殯堂西北角的一處雅靜小院,讓人送來了幾色小菜並黃米飯,他方纔陪着盧望之對坐了下來。對於崔家這突如其來的喪事,盧望之沒有多說,只是簡略轉述了盧鴻的囑咐,見杜士儀滿臉驚愕,他又從袖中取出了一個小小的竹筒,放在了杜士儀面前。

“這是……”

“這是你叔父從幽州送來的信。因是直接送到登封縣廨,我就順道給你帶回來了,誰知道你正好一路護送崔十一郎到東都來,正好錯過。所以盧師既然要派我或者三師弟到東都崔宅來看一看,我便留着三師弟這個鐵面監學御史在草堂守着,到東都走了一趟。對了,你在草堂抄錄的那些書,盧師特意吩咐我爲你一併裝車送來了。盧師說,既然你這次到了東都,便不要急着回去,明年是試賦年,你不如一應京兆府解試。”

杜士儀頓時愣住了。想到這近一年來的努力練習,他沉默良久,最後點了點頭:“大師兄回去敬告盧師,我必定竭盡全力。”

盧望之見杜士儀並不急着打開信,想想杜士儀和杜十三娘這些年來歷經磨難,卻很少聽他們提起杜孚這個叔父,這來信也是破天荒 第 087 章 天寒地凍路上難走,你便留在這裡,待過年之後再回長安不遲。”

面對崔諤之如此盛情,杜士儀想想再拒絕也是矯情,畢竟,樊川杜曲距離長安城還有二十里路,來往兩地確實並不方便。於是,他只能誠懇致謝,卻不料崔諤之又開口問道:“對了,除卻十三娘,十九郎家中就只有一個嫡親叔父?”

“有幾位堂伯堂叔,至於尚未出五服的族親,也還另有幾家。”

“哦?那就好!”

杜士儀有些納悶崔諤之這脫口而出的後三個字是什麼意思,卻不想崔諤之突然站起身來:“聽十一郎說,他曾經和十九郎一塊跟着少林寺一位公冶先生學過劍?”

知道崔儉玄這傢伙完全是別人不問也會倒豆子直說的性子,杜士儀無奈之餘,只得承認。可崔諤之隨即說出來的一句話,着實讓他吃驚不小。

“崔氏杜氏這樣的世家大族,雖不能和那些將門子弟一樣,只知道舞刀弄槍,但儒學經史之外,也不可手無縛雞之力。我當年雖以文資舉孝廉,但武藝上頭卻也頗通一二。如今氣血虧損不及當年,但卻也有一二精通此道的心腹。十九郎可願意就在這裡,試一試所學?”

“就在這裡?”

杜士儀一下子就愣住了,可看到崔諤之輕輕一擊掌,本以爲只有他們倆的屋子裡,突然閃出了一個身穿黑衣的彪形大漢,他頓時爲之心生凜然。想起此前和崔儉玄回到嵩山,又去少林寺求教過公冶絕數次,每一次對方都說他如今所學足可舞劍,殺敵卻不成,他沉吟片刻便徑直站起身來。

“既如此,我勉力一試。”

話音剛落,他就只見崔諤之伸手在坐具下頭一按一抽,一時便是一把劍鋒如一汪秋水一般長劍遞到了自己面前,不禁再次端詳着這位趙國公。怪不得崔諤之自陳頗通武藝,但只見這看也不看取劍遞劍的利落架勢,足可見此言不虛!接過長劍之後,他深深吸了一口氣,腦海中回憶起自己練得極其純熟的驚虹劍,可還不及思量施展,他就只見面前捲過一道寒光。

此前只說是試一試所學,可這會兒人突然偷襲,那種撲面襲來的殺氣着實讓他吃了一驚。幾乎是本能的,他側身一個斜步躲過那一道寒光,長劍一記斜刺,竟是自然而然一式驚虹一現用了出來。

變化尚未用盡,那黑衣彪形大漢卻是來勢不減,橫刀擋格攔下他那一劍,隨即整個人連人帶刀往自己懷中撞了過來。面對這出人意料的一擊,一直以來只和崔儉玄練過劍的他只覺得如何回劍自救都來不及,深深吸了一口氣,他竟是突然一手棄劍,足尖輕挑將劍猛地踢向那黑衣人,隨即急速後退,繼而雙手探向腰間,竟是往那躲過此前一擊的黑衣人徑直迎了上去。

“住手!”

隨着一聲大喝,那黑衣人硬生生收刀往下,隨即以一種幾乎不可能的速度迅速後退,最後便隱入了室內一根柱子後頭,竟是一絲聲息也無。面對這種看似玄妙古怪的場景,杜士儀忍不住長長舒了一口氣。只是那倏忽之間,他竟是感到出了一身汗!

“十九郎爲何膽敢僅憑雙手對陣鋼刀,莫非就那般悍不畏死?”

“利刃當頭,只是想僥倖試一試是否能巧計退敵而已。”杜士儀這才伸出了手,見崔諤之看着自己雙手所持銅膽愣了一愣,他便老老實實地苦笑道,“銅膽夾刀,我是和十一郎一塊學的,是否能夠一舉功成,我心裡實在沒底。”

“原來如此。”崔諤之有些訝異地盯着那銅膽看了好一會兒,這才注意到杜士儀腰間一左一右掛着兩個小巧的革囊,當即明白這銅膽竟是他剛剛千鈞一髮之際掣了在手的。他擡手示意杜士儀入座後,自己也在主位坐了下來。

“若無對手相搏,學劍縱使有成,也不過舞劍的花架子。你雖有膽色,但十一郎絕不是什麼好對手。”崔諤之說着就看向了那隱在廊柱之後的黑衣人,若有所思地說道,“赤畢當年曾從我於商州潛回,又鞍前馬後隨我平亂,武藝謀略於崔氏從者中亦屬第一。這些日子,你早起練劍的時候,不妨讓他陪練。他動手素來雷霆萬鈞,雖應能及時收手,卻與那些真正的對手無異。”

杜士儀這才知道那黑衣人竟是如此非同小可,一愣之後爲之大喜,連忙深深拜謝道:“多謝趙國公!”

“還叫什麼趙國公,不是太見外了?”崔諤之親切地搖了搖頭,這才微微帶怒地說道,“你和太夫人是同姓同族,記住,日後稱我一聲伯父就行了!”

等到留着杜士儀又說了好一會兒話方纔放了其離去,崔諤之不禁託着下巴沉吟了起來。杜十九郎固然不錯,但杜十三娘亦是聰慧堅韌,正如母親所言,無論爲婿爲媳,都是崔氏之福。可是,九娘和十一郎的性子偏偏都是隨心所欲,都怪他從前太縱容他們兄妹了!

第878章 夤夜凶訊第825章 臨別道珍重第1083章 許君可汗,權相之殤第80章 墨窯制墨第621章 雲州培英堂第1062章 人心所在第278章 君子不奪人之功第628章 巡行雁門,代州三虎第5章 診治第276章 聲動九天,摘桃子第334章 御前激辯,針尖對麥芒第904章 三部使臣,各懷雄心第1003章 左右逢源最難事第284章 迎難而上第1182章 衆叛親離第689章 大考之爭第903章 世態炎涼,經略四鎮第567章 無恥小人的下場第649章 震怒!第482章 宇文統之心第238章 劍勢颯沓如流星第372章 無人仗義無人憐第387章 輕鬆逆轉第538章 國之支柱第296章 表字君禮,忘年知己第696章 血緣難斷第45章 針鋒相對第11章 印書第242章 制書褒獎,天子之賜第756章 親迎入城第315章 妾薄命第671章 大動干戈,不死不休第752章 飛箭傳書第495章 吳郡第一家第8章 有志不在高第594章 突厥求互市第740章 隴右軍威第946章 鴻鵠之志,名將事敗第888章 義兒安祿山第321章 縱橫睥睨無敵手第1022章 願爾白頭偕老第305章 卓犖奇才,濟世之器第400章 李白引私訪第928章 陳屍當場,依依話別第604章 口蜜腹劍第378章 舅舅第354章 求親第491章 父舅之心第936章 貴戚將相第515章 賜婚第978章 新婚燕爾,御前言志第1257章 長安城太小了!第987章 封公封疆第215章 塵埃落定第254章 小妹代傳情第914章 分崩離析第1007章 無敵無雙第937章 煽風點火第105章 志同道合第276章 聲動九天,摘桃子第637章 州學講春秋第616章 君欲魚死網破乎第568章 天子之賞第669章 度支精髓,令君提親第1011章 人生有取捨第672章 撫卹善後,帝王心術第618章 相交之道第786章 火箭之利,腹心之言第1246章 目標長安!第652章 平定第800章 巨閹惜舊情第949章 天寶第878章 夤夜凶訊第211章 美人計之上第135章 晴天霹靂,弱女...第1154章 孤家寡人第1236章 內訌第928章 陳屍當場,依依話別第541章 此去俟待封疆回第310章 親不慈,親不待第678章 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第1232章 死中求活第55章 琵琶聲後胡騰舞第720章 忽悠和跑官第562章 騰換陳糧第1058章 一退再退第192章 帝妃會羣英第1134章 自綁手腳第189章 城南韋杜,去天尺五第485章 仁至義盡第389章 勝敗之間第904章 三部使臣,各懷雄心第121章 曲如珠璣因定策第524章 師徒第551章 錢糧人口,不可或缺第475章 恩威並濟第195章 殊恩動京華,黯然話往昔第346章 抗爭第420章 酒不醉人人自醉第300章 榮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