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6.第296章 表字君禮,忘年知己

張說和宋璟是多年老相識了,儘管明面上宋璟是得了姚崇的舉薦方纔繼任爲相,但如張說這般真正心裡明白的人都清楚,那不過是一個幌子,早在當初,宋璟便是簡在帝心的人。兩人都是當初還是太子的李隆基心腹,又一樣是先後被貶出京,一個在廣東,一個在嶺南,因而張說即便知道宋璟和姚崇舊日私交不錯,卻一直把對方當成友人,此刻自是談笑風生。待到書齋外頭伺候的書童報說杜郎君已經到了的時候,他便笑着說道:“杜十九郎可是來了!”

正好進屋的杜士儀聽到張說提到自己時這般熱絡的口氣,不禁心裡一突。好在他的心理素質向來不錯,在張說那笑吟吟的眼神之下,他連忙行禮,隨即又向宋璟躬身見禮,卻是客氣而不失恭敬地稱了一聲宋開府。

“說之本來是要走了,結果你正好登門求見,他便又不肯走了。”宋璟直截了當地說出此節緣由,這才頷首說道,“你在萬年縣尉任上轉眼間便經歷了好幾件事,着實處理得不錯。尤其是藍田縣主一案,佔住理又能深究到底,終究給了百姓一個交待,亦是讓那些皇親國戚不敢胡作非爲。據我所知,年關將近,那些大安村的村民甚至有人打算供你的牌位。”

這前頭的誇獎也就罷了,這最後一句險些讓杜士儀滿頭大汗——人死了才供牌位,他眼下可還活得好好的!再者,如此一來要是被御史臺那些御史抓了由頭彈劾一本,那就是無妄之災了。因而,他幾乎想都不想便立刻說道:“我是一片公心審案,他們這般大張旗鼓,那就把公義變成私德了。所幸宋開府告訴我一聲,明日我就派人去大安村曉諭,若有人私設這等東西,立時讓他們燒了!”

張說不禁啞然失笑:“各地州縣父母官,若是能得百姓這般敬愛都甚爲難得,更何況萬年縣這樣的天子腳下?杜十九郎,你去年剛到幷州時,我還覺得你只不過是書生意氣,可你從幷州而幽州,最終不但懾服鐵勒,更是讓奚族內亂得以平定揚名而歸,我方纔知道還是看輕了你。你這萬年尉任上才只半年,卻是經歷頗豐啊,也難怪政事堂中其他兩位相國提到你時,亦是嘖嘖稱讚。”

源乾曜和自己頗有些淵源,因而善意居多,可張嘉貞會稱讚他,那就是太陽打西邊出來了!

腹誹歸腹誹,杜士儀在明面上還只能連番謙遜,自己來找宋璟本來想提的事立時拋在了腦後。等到依宋璟之言入坐,又打疊精神應付了張說東一個西一個讓人時時刻刻不得不繃緊神經的問題,他正尋思自己是不是找個藉口告辭算了,突然就聽得張說開口說道:“杜十九郎,如果我沒記錯,等過了年,你便是十九了吧?想當初廣平兄雖和你相同的年紀進士及第,可釋褐之時,也不過上黨尉,再轉王屋主簿,相形之下,你卻比廣平兄當年更勝一籌。”

這樣的比較,要是在那些心眼不大的高官聽在耳中,必然極其不順耳,但宋璟卻欣然點頭道:“荀子曰,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足可見後輩更勝前輩,本就不足爲奇。遙想我當年弱冠之時,尚只有一肚子耿介,杜十九郎除卻耿介之外卻還有滿腹溝壑,卻是不易。”

如此盛讚,倘若宋璟只是對自己說,而沒有外人在場,杜士儀必然在謙遜的同時還會小小自鳴得意,可眼下旁邊還杵着一個張說,他哪裡敢自認滿腹溝壑。可還不等他趕緊辭謝這樣的高評價,張說突然開口問道:“對了,杜十九郎你如今固然赫赫有名,卻不聞表字傳世,莫非你還不曾起表字麼?”

這個突如其來的問題問得杜士儀爲之一愣。男子冠而加字,在杜思溫的授意下,他的冠禮在釋褐正式任萬年尉之前,並沒有驚動很多人,杜思溫只是請了杜氏族老若干,低調而不失隆重地辦完了。至於表字,更因爲人人都稱他一聲杜郎君或是杜十九郎,倒是少有機會別人稱呼表字,因而除卻寥寥數人,竟是幾乎沒機會傳開來,卻不想此刻竟會被張說這個沒打過幾次交道的新晉宰相問起。

“張相國……”

“若真的沒有,何妨讓我和廣平兄給你參詳一個?”

見張說興致盎然,彷彿立時就要拉上宋璟給自己起一個表字,杜士儀連忙起身長揖謝道:“多謝張相國美意,然則我的表字少有流傳,是因爲之前冠禮辦得並不鋪張,再加上少有人稱。當初冠禮只是杜氏族人與會,表字亦是朱坡京兆公親賜,名曰君禮。君子之君,禮節之禮。”

“士者,君子之意。儀者,度也,禮也。杜君禮……不愧是朱坡京兆公,這表字起得果然雋永。”宋璟卻絲毫不以爲意,輕輕捋着鬍鬚連連點頭,又滿臉期許地說道,“杜十九郎,如此美字,你千萬不可辜負了。”

張說本是心底有些思量,此刻聽杜士儀提到冠禮,他方纔醒悟到杜士儀既然已經入仕,自然不可能拖着冠禮到二十歲再行,已有表字並不奇怪。事既不成,他也不至於強求,當即亦是含笑說道:“廣平兄說得沒錯,杜十九郎無論名字還是表字,全都是美字嘉字,足可見長輩期望。只不過如今以他的名聲經歷,也不負這般期望。我今日雖日間休沐,晚間卻還要政事堂輪值,這就先告辭了。廣平兄還請千萬保重這有用之身,須知聖人見我等時,言談之間常有問起你,異日必然還有用你之時。”

“那是自然,這兩年,我也沒有真的閒着。”

宋璟淡然一笑,等到和杜士儀一同送了張說出去,返回書齋的路上,他便若有所思地問道:“你今日來,可本來是有事對我說?”

“宋開府慧眼如炬。”知道宋璟就是這般直截了當的性子,杜士儀也不賣關子,沉吟片刻就低聲問道,“敢問宋開府當年挑了肆虐天下的惡錢下手,那時候可曾想到若有差池的後果?”

“想過。然則惡錢氾濫百姓苦之,身爲宰相,既然明知,則不可不爲。”宋璟連眉頭都沒動一下,就彷彿說着一件極其稀鬆平常的事,“那些王侯公卿已經富甲天下,卻還不知滿足與民爭利,倘若不加以遏制,即便天下昇平,久而久之根基就會爛了。而大唐至開國至今,已經時日太久了,爛了的根子不止這一處,若不能一處一處小心挖除,只會殃及更多好的地方。只不過,我那時候行事確實太操之過急了些,以至於險些釀成大變。所以歸根究底,還是我用人不得法,不能洞察所用官員的能力和品行。”

面對宋璟這種客觀的態度,杜士儀不禁肅然起敬。後世人提到大唐名相,前必稱房杜,後必稱姚宋,只因房杜聯手,故而有貞觀之治;姚宋接力,故而有開元盛世。然則房玄齡和姚崇都是八面玲瓏的圓滑之人,相形之下,杜如晦更善於斷,而宋璟則在於直。

“你難不成又在想什麼得罪人的事?你前次在吏部關試時言道書判只重文采不重時務,此事我已建言,朝中有不少官員附議,雖未見能立時有所改善,卻對後輩不無裨益。如今你若有什麼想法,儘管提出來便是。若是值得做的,我便與你再參詳參詳;若是錯的,那你也可以知道錯在何處。”

這等實事求是的態度讓杜士儀忍不住笑了起來。等到重新進了書齋入座,他就對宋璟肅手一揖道:“正如宋開府之前所言,如今去大唐開國已經時日久遠,當年合適的制度,如今卻已經不再合適。就比如國初地廣人稀,因而永業田和口分田總計百畝,可以惠及每一個百姓,而府兵備兵械隨時應徵戰,以戰功獎田土和勳級,更可惠及子孫出仕,可現如今,一丁成年非但分不到百畝田土,卻要承擔和百畝地相同的租庸調,再加上攤逃之故,因而逃戶越來越多,兵役乏人,附庸王侯公卿之下的不計其數,宋開府以爲然否?”

如此境況,宋璟身爲昔日的宰相,怎會不知情?沉默片刻,他便點了點頭道:“然。”

“之所以均田制如今已經幾近瓦解,便是因爲田土實則不禁買賣。而租庸調是以丁口計,然則如今既然沒有那麼多田地,以丁口計租稅勞役,不如以田畝計賦稅,而以財帛募兵守疆土。”

宋璟不禁有些驚異地看着面前的弱冠少年,目光炯炯地問道:“你雖署理過萬年縣廨戶曹,然則時間不長,緣何會想起此節?”

“從前在嵩山遭遇蝗災時,我就想過此事,後來觀風北地,在雲州見逃戶竟蝸居於雲州廢城,就更是心有慼慼然。今天來見宋開府的,起因只在於舍妹從東都來,談及路遇餓殍事,一時心有所感。”

“此法你並不是第一個提出的,然而卻決計是所有建言者中最年輕的那個。”

宋璟輕輕搖了搖頭,隨即沉聲說道,“茲事體大,你如今官職太過卑微。且把此事再行梳理,等輪廓齊全了,再做打算。此事若真的要做,遠比宇文融眼下的括田括戶更得罪人,也遠比我當年禁惡錢更難推行!先把該想的細節想完全,然後再暗自留意能用的人,斷然再不能犯當年我犯的錯!今日這番話,只在你我,切不可對其他人提起。如今政事堂的三人之中,源乾曜雖則推薦了宇文融,但骨子裡卻不喜太大的變革;張說之這個人,喜好文學之士,你固然可以輕鬆投他所好,但要涉足實務卻難;至於張嘉貞……他太剛愎了,否則也不會因爲愛重苗氏子就看輕於你。”

張說和宋璟是多年老相識了,儘管明面上宋璟是得了姚崇的舉薦方纔繼任爲相,但如張說這般真正心裡明白的人都清楚,那不過是一個幌子,早在當初,宋璟便是簡在帝心的人。兩人都是當初還是太子的李隆基心腹,又一樣是先後被貶出京,一個在廣東,一個在嶺南,因而張說即便知道宋璟和姚崇舊日私交不錯,卻一直把對方當成友人,此刻自是談笑風生。待到書齋外頭伺候的書童報說杜郎君已經到了的時候,他便笑着說道:“杜十九郎可是來了!”

正好進屋的杜士儀聽到張說提到自己時這般熱絡的口氣,不禁心裡一突。好在他的心理素質向來不錯,在張說那笑吟吟的眼神之下,他連忙行禮,隨即又向宋璟躬身見禮,卻是客氣而不失恭敬地稱了一聲宋開府。

“說之本來是要走了,結果你正好登門求見,他便又不肯走了。”宋璟直截了當地說出此節緣由,這才頷首說道,“你在萬年縣尉任上轉眼間便經歷了好幾件事,着實處理得不錯。尤其是藍田縣主一案,佔住理又能深究到底,終究給了百姓一個交待,亦是讓那些皇親國戚不敢胡作非爲。據我所知,年關將近,那些大安村的村民甚至有人打算供你的牌位。”

這前頭的誇獎也就罷了,這最後一句險些讓杜士儀滿頭大汗——人死了才供牌位,他眼下可還活得好好的!再者,如此一來要是被御史臺那些御史抓了由頭彈劾一本,那就是無妄之災了。因而,他幾乎想都不想便立刻說道:“我是一片公心審案,他們這般大張旗鼓,那就把公義變成私德了。所幸宋開府告訴我一聲,明日我就派人去大安村曉諭,若有人私設這等東西,立時讓他們燒了!”

張說不禁啞然失笑:“各地州縣父母官,若是能得百姓這般敬愛都甚爲難得,更何況萬年縣這樣的天子腳下?杜十九郎,你去年剛到幷州時,我還覺得你只不過是書生意氣,可你從幷州而幽州,最終不但懾服鐵勒,更是讓奚族內亂得以平定揚名而歸,我方纔知道還是看輕了你。你這萬年尉任上才只半年,卻是經歷頗豐啊,也難怪政事堂中其他兩位相國提到你時,亦是嘖嘖稱讚。”

源乾曜和自己頗有些淵源,因而善意居多,可張嘉貞會稱讚他,那就是太陽打西邊出來了!

腹誹歸腹誹,杜士儀在明面上還只能連番謙遜,自己來找宋璟本來想提的事立時拋在了腦後。等到依宋璟之言入坐,又打疊精神應付了張說東一個西一個讓人時時刻刻不得不繃緊神經的問題,他正尋思自己是不是找個藉口告辭算了,突然就聽得張說開口說道:“杜十九郎,如果我沒記錯,等過了年,你便是十九了吧?想當初廣平兄雖和你相同的年紀進士及第,可釋褐之時,也不過上黨尉,再轉王屋主簿,相形之下,你卻比廣平兄當年更勝一籌。”

這樣的比較,要是在那些心眼不大的高官聽在耳中,必然極其不順耳,但宋璟卻欣然點頭道:“荀子曰,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足可見後輩更勝前輩,本就不足爲奇。遙想我當年弱冠之時,尚只有一肚子耿介,杜十九郎除卻耿介之外卻還有滿腹溝壑,卻是不易。”

如此盛讚,倘若宋璟只是對自己說,而沒有外人在場,杜士儀必然在謙遜的同時還會小小自鳴得意,可眼下旁邊還杵着一個張說,他哪裡敢自認滿腹溝壑。可還不等他趕緊辭謝這樣的高評價,張說突然開口問道:“對了,杜十九郎你如今固然赫赫有名,卻不聞表字傳世,莫非你還不曾起表字麼?”

這個突如其來的問題問得杜士儀爲之一愣。男子冠而加字,在杜思溫的授意下,他的冠禮在釋褐正式任萬年尉之前,並沒有驚動很多人,杜思溫只是請了杜氏族老若干,低調而不失隆重地辦完了。至於表字,更因爲人人都稱他一聲杜郎君或是杜十九郎,倒是少有機會別人稱呼表字,因而除卻寥寥數人,竟是幾乎沒機會傳開來,卻不想此刻竟會被張說這個沒打過幾次交道的新晉宰相問起。

“張相國……”

“若真的沒有,何妨讓我和廣平兄給你參詳一個?”

見張說興致盎然,彷彿立時就要拉上宋璟給自己起一個表字,杜士儀連忙起身長揖謝道:“多謝張相國美意,然則我的表字少有流傳,是因爲之前冠禮辦得並不鋪張,再加上少有人稱。當初冠禮只是杜氏族人與會,表字亦是朱坡京兆公親賜,名曰君禮。君子之君,禮節之禮。”

“士者,君子之意。儀者,度也,禮也。杜君禮……不愧是朱坡京兆公,這表字起得果然雋永。”宋璟卻絲毫不以爲意,輕輕捋着鬍鬚連連點頭,又滿臉期許地說道,“杜十九郎,如此美字,你千萬不可辜負了。”

張說本是心底有些思量,此刻聽杜士儀提到冠禮,他方纔醒悟到杜士儀既然已經入仕,自然不可能拖着冠禮到二十歲再行,已有表字並不奇怪。事既不成,他也不至於強求,當即亦是含笑說道:“廣平兄說得沒錯,杜十九郎無論名字還是表字,全都是美字嘉字,足可見長輩期望。只不過如今以他的名聲經歷,也不負這般期望。我今日雖日間休沐,晚間卻還要政事堂輪值,這就先告辭了。廣平兄還請千萬保重這有用之身,須知聖人見我等時,言談之間常有問起你,異日必然還有用你之時。”

“那是自然,這兩年,我也沒有真的閒着。”

宋璟淡然一笑,等到和杜士儀一同送了張說出去,返回書齋的路上,他便若有所思地問道:“你今日來,可本來是有事對我說?”

“宋開府慧眼如炬。”知道宋璟就是這般直截了當的性子,杜士儀也不賣關子,沉吟片刻就低聲問道,“敢問宋開府當年挑了肆虐天下的惡錢下手,那時候可曾想到若有差池的後果?”

“想過。然則惡錢氾濫百姓苦之,身爲宰相,既然明知,則不可不爲。”宋璟連眉頭都沒動一下,就彷彿說着一件極其稀鬆平常的事,“那些王侯公卿已經富甲天下,卻還不知滿足與民爭利,倘若不加以遏制,即便天下昇平,久而久之根基就會爛了。而大唐至開國至今,已經時日太久了,爛了的根子不止這一處,若不能一處一處小心挖除,只會殃及更多好的地方。只不過,我那時候行事確實太操之過急了些,以至於險些釀成大變。所以歸根究底,還是我用人不得法,不能洞察所用官員的能力和品行。”

面對宋璟這種客觀的態度,杜士儀不禁肅然起敬。後世人提到大唐名相,前必稱房杜,後必稱姚宋,只因房杜聯手,故而有貞觀之治;姚宋接力,故而有開元盛世。然則房玄齡和姚崇都是八面玲瓏的圓滑之人,相形之下,杜如晦更善於斷,而宋璟則在於直。

“你難不成又在想什麼得罪人的事?你前次在吏部關試時言道書判只重文采不重時務,此事我已建言,朝中有不少官員附議,雖未見能立時有所改善,卻對後輩不無裨益。如今你若有什麼想法,儘管提出來便是。若是值得做的,我便與你再參詳參詳;若是錯的,那你也可以知道錯在何處。”

這等實事求是的態度讓杜士儀忍不住笑了起來。等到重新進了書齋入座,他就對宋璟肅手一揖道:“正如宋開府之前所言,如今去大唐開國已經時日久遠,當年合適的制度,如今卻已經不再合適。就比如國初地廣人稀,因而永業田和口分田總計百畝,可以惠及每一個百姓,而府兵備兵械隨時應徵戰,以戰功獎田土和勳級,更可惠及子孫出仕,可現如今,一丁成年非但分不到百畝田土,卻要承擔和百畝地相同的租庸調,再加上攤逃之故,因而逃戶越來越多,兵役乏人,附庸王侯公卿之下的不計其數,宋開府以爲然否?”

如此境況,宋璟身爲昔日的宰相,怎會不知情?沉默片刻,他便點了點頭道:“然。”

“之所以均田制如今已經幾近瓦解,便是因爲田土實則不禁買賣。而租庸調是以丁口計,然則如今既然沒有那麼多田地,以丁口計租稅勞役,不如以田畝計賦稅,而以財帛募兵守疆土。”

宋璟不禁有些驚異地看着面前的弱冠少年,目光炯炯地問道:“你雖署理過萬年縣廨戶曹,然則時間不長,緣何會想起此節?”

“從前在嵩山遭遇蝗災時,我就想過此事,後來觀風北地,在雲州見逃戶竟蝸居於雲州廢城,就更是心有慼慼然。今天來見宋開府的,起因只在於舍妹從東都來,談及路遇餓殍事,一時心有所感。”

“此法你並不是第一個提出的,然而卻決計是所有建言者中最年輕的那個。”

宋璟輕輕搖了搖頭,隨即沉聲說道,“茲事體大,你如今官職太過卑微。且把此事再行梳理,等輪廓齊全了,再做打算。此事若真的要做,遠比宇文融眼下的括田括戶更得罪人,也遠比我當年禁惡錢更難推行!先把該想的細節想完全,然後再暗自留意能用的人,斷然再不能犯當年我犯的錯!今日這番話,只在你我,切不可對其他人提起。如今政事堂的三人之中,源乾曜雖則推薦了宇文融,但骨子裡卻不喜太大的變革;張說之這個人,喜好文學之士,你固然可以輕鬆投他所好,但要涉足實務卻難;至於張嘉貞……他太剛愎了,否則也不會因爲愛重苗氏子就看輕於你。”

496.第496章 賓主盡歡,破空一箭302.第302章 婚約嫁妝418.第418章 誘之以利924.第924章 千里終南三日回353.第353章 損人不利己577.第577章 守城之戰591.第591章 當頭一棒299.第299章 見微知著,大獲全勝696.第696章 血緣難斷1272.第1272章 亂成一鍋粥518.第518章 文壇新秀,濟濟一堂160.第160章 解頭落誰家?1164.第1164章 義子將前鋒,兒統飛龍騎489.第489章 一團和氣394.第394章 小婿見丈人657.第657章 親情如水1025.第1025章 掃塵相迎,俶爾炸雷133.第133章 奪魁249.第249章 鳳求凰673.第673章 逝者已矣,生者猶不息206.第206章 爭鋒654.第654章 廣結羽翼,雅州報喪755.第755章 翻手爲雲覆手雨第766章 薦君鴻詞科98.第98章 色戒嗔戒580.第580章 凌厲反擊647.第647章 雁門賦937.第937章 煽風點火1145.第1145章 嚴防死守999.第999章 決然182.第182章 衆矢之的!1212.第1212章 英靈在上636.第636章 夏屋隱逸451.第451章 一箭雙鵰903.第903章 世態炎涼,經略四鎮380.第380章 聖眷恩貴主371.第371章 怨心深種,豐收大歸617.第617章 度量和鬧事448.第448章 拒之門外,三尚四論1136.第1136章 東西截擊919.第919章 人心向背定成敗337.第337章 拼命杜十九郎756.第756章 親迎入城707.第707章 十銓之始,請託薦人1096.第1096章 全我君臣忠義475.第475章 恩威並濟446.第446章 楊氏姊妹304.第304章 門下省履新757.第757章 君子器量227.第227章 大義之名86.第86章 翁婿or翁媳634.第634章 殺伐果斷63.第63章 師生之心323.第323章 秦王戰鼓715.第715章 軒然大波62.第62章 帝后之心238.第238章 劍勢颯沓如流星483.第483章 急於求成106.第106章 分道揚鑣280.第280章 貪得無厭917.第917章 塵泥之下慕青雲167.第167章 情深意長826.第826章 老驥伏櫪,寶刀未老8.第8章 有志不在高1018.第1018章 橫插一槓子498.第498章 原是故人伎倆306.第306章 馬球三傑126.第126章 寒光撩人1202.第1202章 見杜則喜,人心向背858.第858章 夾起尾巴隱忍89.第89章 最難消受美人恩1216.第1216章 痛打落水狗416.第416章 誰家玉人最知音728.第728章 勸君惜取少年時30.第30章 竹林之中論疾苦713.第713章 量才而用151.第151章 十三娘面聖273.第273章 覆雨翻雲5.第5章 診治452.第452章 氣勢凌人攆長史987.第987章 封公封疆250.第250章 不求貪歡,護短師兄2.第2章 山雨256.第256章 知合孫吳,可以運籌帷幄1125.第1125章 漁陽鐵騎,幽州戰鼓420.第420章 酒不醉人人自醉1098.第1098章 威逼和憤懣1253.第1253章 以道事君,不可則止495.第495章 吳郡第一家1065.第1065章 誰比誰更狠592.第592章 再得貴子,籌謀外任597.第597章 弄巧成拙1242.第1242章 高風亮節?104.第104章 臨行殷切囑,意恐遲遲歸822.第822章 文武歸心381.第381章 鷹擊長空,一箭雙鵰988.第988章 一呼百應,賜刀贈金1222.第1222章 深夜殺機238.第238章 劍勢颯沓如流星819.第819章 虛情假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