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1.第401章 相逢一笑道國策

甫一見到宇文融,杜士儀便覺察到這偌大的屋子裡彷彿瀰漫着一股難言的僵硬氣氛,心中快速一思量,便露出滿臉訝色上前行禮道:“宇文中丞什麼時候到的成都?恕我剛剛到任之後,便去了各村鎮查探民情,竟是絲毫不知道中丞要來的消息!”

宇文融原本還惱怒杜士儀竟然偏偏在自己抵達成都的時候避而不見,此刻見杜士儀直截了當地說不知道,他頓時心中一動,遂用似笑非笑的眼神掃了一眼那幾個臉色不一的成都縣廨屬官,這才和顏悅色地說道:“你初來乍到就去下頭微服私訪,沒顧得上我來,這本也無可厚非,可我要來巴蜀巡視之事,是此前就已經定好的,雖說一路行程快,可沒人提醒你一聲,這倒是有些奇了。”

見素來連各州刺史都不放在眼裡的宇文融,言談之間竟顯然偏袒杜士儀,縣尉王銘頓時暗自咬牙,才說了一句杜明府走得急我們不及提醒,就驟然領受到了宇文融那無比凌厲的目光。

“來不及提醒?笑話,說一句話才只要多大的功夫,費多大的事!不要以爲我長年累月在京城任官,就以爲我不懂下頭的詭譎伎倆!全都給我退下,我有事和杜明府商議!”

自從張嘉貞倒臺之後,宇文融官職日漸顯要,再加上大多數時候都要在外巡查括田括戶和勸農事宜,因而在京城日子不多,和杜士儀的往來自然也並不扎眼,如大多數官職卑微的外官就完全不知情。因而,四個屬官發現最初進縣廨時還沉着臉的宇文融,此刻竟把氣都撒在了他們頭上,反倒對杜士儀好說話得很,幾個人即便心裡大爲鬱悶,可誰也不敢違逆宇文融這新晉的天子信臣,不得不忍氣吞聲地退了下去。

而他們一走,宇文融又直接屏退了左右從者,等到大門關上,他方纔笑吟吟地對杜士儀說:“怎麼,你這在京城博得拼命杜十九郎美譽的直臣,難道到了成都竟然連這幾個屬官都轄制不住?”

“有宇文兄虎威,當然得借一借。我上任次日去拜見張使君不果,第三天就離成都去往下頭各村鎮訪查了,也沒理會這些傢伙的小心思,卻沒想到竟然險些錯過了宇文兄到成都的日子。若非正巧趕回來,只怕就着實怠慢宇文兄你這位上官了。”

“哈哈,我就知道你定然不會這般無能。”

杜士儀出爲外官的事,宇文融也曾經向李林甫打探過,而後又查證了一番,隱隱約約便猜測到了杜士儀離京的真正緣由,無非是生怕太子李嗣謙繼續癡纏上來。而此前杜士儀因張說舉薦在麗正書院修書一年有餘,在他看來,更是張說的以退爲進之計,目的是讓杜士儀止步爲一詞臣。

儘管他祖父宇文節當年曾經官居尚書右丞,可因爲和房遺愛友善,在那樁謀反案中受到牽連,一度流配桂州。也正因爲如此,他的門資遠遠比不上其他官宦子弟,入仕以來的步子走得格外慢。而母家韋氏又在韋后之亂中受到波及,大不如前,所以他分外希望能夠聚集一批能人賢士在身邊,憑着這幾年奠定的基礎一舉入主政事堂。所以,既然認定杜士儀是有能者,和如今的中書令張說彷彿也不怎麼對付,他自然不吝表示善意。

“來來,給我說說,你這新官上任便下去訪查,都查到些什麼?”

杜士儀知道宇文融是行家,也就把自己當初在張儀樓上所聽到的主客不和爲引子,然後說起了自己在底下各村鎮打探到的具體情況。

儘管大規模的括地括戶已經結束,整個大唐上下總共蒐羅出了八十萬戶隱戶,這已經讓李隆基喜出望外,但宇文融卻知道這不過是冰山一角。就猶如成都一個縣城,當初上報的客戶是一千二百餘,可按照杜士儀在六個小村查訪到的情況,每個村的隱戶都有一二十不等,再加上更多不是以務農爲生的,戶籍不在這裡的客戶,至少絕不下兩千戶!

可宇文融並不打算盲目擴大戰果,此刻皺了皺眉便開口說道:“這些且不必深究了,畢竟,如何讓這些隱戶就地安居,等蠲免賦稅的年限過去之後,就能夠向朝廷繳納稅賦,這纔是重中之重。”

杜士儀心領神會,含笑點頭道:“我也知道宇文兄必然不會貿然追查到底,所以我此次也並非只是爲了清查隱戶客戶,更多的卻是想看看他們和本土之人相處得如何,結果並不容樂觀。本地人除非是蠲免課役的衣冠戶,其他都要負擔租庸調和地稅戶稅,可這些客戶卻能夠蠲免數年,兩相一比較,安知本地以賦役爲苦的,會不會就此出逃?賦役如此,貢舉更甚……”

他這話還沒說完,宇文融就斬釘截鐵地說道:“賦役可免,貢舉卻絕不容混淆。若有寄籍的衣冠戶也就罷了,否則除非繳納賦稅,這些客戶子弟,不得參加州縣貢舉。”

杜士儀還沒提到具體的例子,就得到了宇文融的如此回覆,他頓時暗歎一聲,心想怪不得李白一直等到天寶方纔真正名揚天下,走上仕途更是波折重重,這客戶兩個字頂在頭上,果然讓有才者難以進入仕途。

只宇文融如今執行的是國策,此人又極其難以說服,他便略過這一點,又繼續說道:“至於因爲開荒而取水,乃至於爭水爭田界爭宅基地,主客之間的紛爭已經愈演愈烈,所以,我這一任的重心怕就得放在此前在括田括戶中上了籍冊的客戶如何真正安居,到時候如何繳納賦稅,如何與居人能夠相安無事上。”

“好,好,你能夠有這般認識,我果然沒錯看你!”

見杜士儀果然並不是爲了指摘自己此前的策略有失,而正在想着如何施政解決問題,宇文融這才高興了起來。他霍然站起身來回走了兩步,這才轉身目光炯炯地看着杜士儀,笑容滿面地說道:“對了,我也送你一個天大的好消息。和張嘉貞同處一座成都城,想必你心裡也是要多難受有多難受。他的好日子到頭了,之前陛下賜死了王守一,張說趁機給張嘉貞又上了一回眼藥,因而這會兒,去益州大都督府傳旨的人應該已經到了。他這益州長史是做不成了,接下來便是貶台州刺史,那可不是什麼好地方,興許他就得死在那兒了!”

和張嘉貞同處一城,確實不是什麼美妙的體驗,因而李隆基既然肯把人挪窩,杜士儀當然再高興不過了。只是想想張嘉貞一度風光到在政事堂中一言九鼎,源乾曜被壓制得幾乎出不了聲,如今卻落魄到這個地步,他心裡難免生出了世態炎涼之感。然而,相比替張嘉貞的遭遇嘆息,他還有更想做的事,躊躇片刻便試探道:“那不知道新任益州長史是誰?”

“這就是我想和你說的!”

宇文融立時換上了滿臉正色,一字一句地說:“是張說的心腹,此前任過尚書右丞,刑部尚書,又出任過三回刺史的範承明。雖則河內範氏並沒有出過多少高官顯貴,但張說自稱河東張氏,可也並非什麼正支嫡脈,而範家好歹還出過一個天后年間的宰相範履冰,這範承明便是其從子,算是範家如今官階最高的人了。張說對我芥蒂防範很深,此人既然出任益州長史,極可能要在主客上頭做文章,你自己有數就是。”

杜士儀請出爲縣令,心中也思量過切切實實做些實事,倒並不懼有人壓制。此刻既然宇文融預先對他提了個醒,他就點點頭道:“我知道了,多謝宇文兄提醒。他若是公允明正最好,若是不能,我卻也不會輕易退讓!”

“好好,這蜀中有強項令如你,我就放心了!”宇文融哈哈大笑,竟彷彿杜士儀不是小小的成都縣令,而是兼着益州長史一般。

等到晚間在縣廨設下接風宴時,宇文融卻又因爲宴席上酒菜過奢,板着臉責備了兩句,雖則謝罪的是杜士儀,可原本備辦這一切的縣丞於陵則卻甚感面上無光。

而當宇文融又把隨侍自己巡查的幾個判官請了進來同席,他們見杜士儀和其中一人一相見,便又驚又喜地行禮互相問候,話裡話外極其熟絡。等到從兩人的言談之中得知,那個掛了監察御史銜的郭判官,竟然是杜士儀當年任萬年尉的同僚,人還是杜士儀舉薦給宇文融的,他們登時後悔不迭。

照此看,杜士儀豈不是和宇文融關係極其不一般?

而宇文融請了這些判官入座之後,便指着郭荃對杜士儀笑道:“此次我奉旨又出任廉察使,一路行色匆匆,而因爲聖人要封禪之故,我不日就要趕回洛陽去。郭荃此次要留下來巡查劍南道,他既然是你的舊同僚,你可得多多照應他一些!”

杜士儀登時心中一動,見郭荃立時對自己含笑點頭,他當即爽快地答應了下來。這一頓飯觥籌交錯,他和宇文融以及郭荃等判官固然是吃得盡興,就可憐下頭四位忝陪末座的屬官難受之極,一個個不但要面上陪着笑臉,還得時常應付宇文融那纏槍夾棒的問題。

用宇文融的話來說,杜士儀初來乍到,這成都縣的人事物事,不問你們還能問誰?

甫一見到宇文融,杜士儀便覺察到這偌大的屋子裡彷彿瀰漫着一股難言的僵硬氣氛,心中快速一思量,便露出滿臉訝色上前行禮道:“宇文中丞什麼時候到的成都?恕我剛剛到任之後,便去了各村鎮查探民情,竟是絲毫不知道中丞要來的消息!”

宇文融原本還惱怒杜士儀竟然偏偏在自己抵達成都的時候避而不見,此刻見杜士儀直截了當地說不知道,他頓時心中一動,遂用似笑非笑的眼神掃了一眼那幾個臉色不一的成都縣廨屬官,這才和顏悅色地說道:“你初來乍到就去下頭微服私訪,沒顧得上我來,這本也無可厚非,可我要來巴蜀巡視之事,是此前就已經定好的,雖說一路行程快,可沒人提醒你一聲,這倒是有些奇了。”

見素來連各州刺史都不放在眼裡的宇文融,言談之間竟顯然偏袒杜士儀,縣尉王銘頓時暗自咬牙,才說了一句杜明府走得急我們不及提醒,就驟然領受到了宇文融那無比凌厲的目光。

“來不及提醒?笑話,說一句話才只要多大的功夫,費多大的事!不要以爲我長年累月在京城任官,就以爲我不懂下頭的詭譎伎倆!全都給我退下,我有事和杜明府商議!”

自從張嘉貞倒臺之後,宇文融官職日漸顯要,再加上大多數時候都要在外巡查括田括戶和勸農事宜,因而在京城日子不多,和杜士儀的往來自然也並不扎眼,如大多數官職卑微的外官就完全不知情。因而,四個屬官發現最初進縣廨時還沉着臉的宇文融,此刻竟把氣都撒在了他們頭上,反倒對杜士儀好說話得很,幾個人即便心裡大爲鬱悶,可誰也不敢違逆宇文融這新晉的天子信臣,不得不忍氣吞聲地退了下去。

而他們一走,宇文融又直接屏退了左右從者,等到大門關上,他方纔笑吟吟地對杜士儀說:“怎麼,你這在京城博得拼命杜十九郎美譽的直臣,難道到了成都竟然連這幾個屬官都轄制不住?”

“有宇文兄虎威,當然得借一借。我上任次日去拜見張使君不果,第三天就離成都去往下頭各村鎮訪查了,也沒理會這些傢伙的小心思,卻沒想到竟然險些錯過了宇文兄到成都的日子。若非正巧趕回來,只怕就着實怠慢宇文兄你這位上官了。”

“哈哈,我就知道你定然不會這般無能。”

杜士儀出爲外官的事,宇文融也曾經向李林甫打探過,而後又查證了一番,隱隱約約便猜測到了杜士儀離京的真正緣由,無非是生怕太子李嗣謙繼續癡纏上來。而此前杜士儀因張說舉薦在麗正書院修書一年有餘,在他看來,更是張說的以退爲進之計,目的是讓杜士儀止步爲一詞臣。

儘管他祖父宇文節當年曾經官居尚書右丞,可因爲和房遺愛友善,在那樁謀反案中受到牽連,一度流配桂州。也正因爲如此,他的門資遠遠比不上其他官宦子弟,入仕以來的步子走得格外慢。而母家韋氏又在韋后之亂中受到波及,大不如前,所以他分外希望能夠聚集一批能人賢士在身邊,憑着這幾年奠定的基礎一舉入主政事堂。所以,既然認定杜士儀是有能者,和如今的中書令張說彷彿也不怎麼對付,他自然不吝表示善意。

“來來,給我說說,你這新官上任便下去訪查,都查到些什麼?”

杜士儀知道宇文融是行家,也就把自己當初在張儀樓上所聽到的主客不和爲引子,然後說起了自己在底下各村鎮打探到的具體情況。

儘管大規模的括地括戶已經結束,整個大唐上下總共蒐羅出了八十萬戶隱戶,這已經讓李隆基喜出望外,但宇文融卻知道這不過是冰山一角。就猶如成都一個縣城,當初上報的客戶是一千二百餘,可按照杜士儀在六個小村查訪到的情況,每個村的隱戶都有一二十不等,再加上更多不是以務農爲生的,戶籍不在這裡的客戶,至少絕不下兩千戶!

可宇文融並不打算盲目擴大戰果,此刻皺了皺眉便開口說道:“這些且不必深究了,畢竟,如何讓這些隱戶就地安居,等蠲免賦稅的年限過去之後,就能夠向朝廷繳納稅賦,這纔是重中之重。”

杜士儀心領神會,含笑點頭道:“我也知道宇文兄必然不會貿然追查到底,所以我此次也並非只是爲了清查隱戶客戶,更多的卻是想看看他們和本土之人相處得如何,結果並不容樂觀。本地人除非是蠲免課役的衣冠戶,其他都要負擔租庸調和地稅戶稅,可這些客戶卻能夠蠲免數年,兩相一比較,安知本地以賦役爲苦的,會不會就此出逃?賦役如此,貢舉更甚……”

他這話還沒說完,宇文融就斬釘截鐵地說道:“賦役可免,貢舉卻絕不容混淆。若有寄籍的衣冠戶也就罷了,否則除非繳納賦稅,這些客戶子弟,不得參加州縣貢舉。”

杜士儀還沒提到具體的例子,就得到了宇文融的如此回覆,他頓時暗歎一聲,心想怪不得李白一直等到天寶方纔真正名揚天下,走上仕途更是波折重重,這客戶兩個字頂在頭上,果然讓有才者難以進入仕途。

只宇文融如今執行的是國策,此人又極其難以說服,他便略過這一點,又繼續說道:“至於因爲開荒而取水,乃至於爭水爭田界爭宅基地,主客之間的紛爭已經愈演愈烈,所以,我這一任的重心怕就得放在此前在括田括戶中上了籍冊的客戶如何真正安居,到時候如何繳納賦稅,如何與居人能夠相安無事上。”

“好,好,你能夠有這般認識,我果然沒錯看你!”

見杜士儀果然並不是爲了指摘自己此前的策略有失,而正在想着如何施政解決問題,宇文融這才高興了起來。他霍然站起身來回走了兩步,這才轉身目光炯炯地看着杜士儀,笑容滿面地說道:“對了,我也送你一個天大的好消息。和張嘉貞同處一座成都城,想必你心裡也是要多難受有多難受。他的好日子到頭了,之前陛下賜死了王守一,張說趁機給張嘉貞又上了一回眼藥,因而這會兒,去益州大都督府傳旨的人應該已經到了。他這益州長史是做不成了,接下來便是貶台州刺史,那可不是什麼好地方,興許他就得死在那兒了!”

和張嘉貞同處一城,確實不是什麼美妙的體驗,因而李隆基既然肯把人挪窩,杜士儀當然再高興不過了。只是想想張嘉貞一度風光到在政事堂中一言九鼎,源乾曜被壓制得幾乎出不了聲,如今卻落魄到這個地步,他心裡難免生出了世態炎涼之感。然而,相比替張嘉貞的遭遇嘆息,他還有更想做的事,躊躇片刻便試探道:“那不知道新任益州長史是誰?”

“這就是我想和你說的!”

宇文融立時換上了滿臉正色,一字一句地說:“是張說的心腹,此前任過尚書右丞,刑部尚書,又出任過三回刺史的範承明。雖則河內範氏並沒有出過多少高官顯貴,但張說自稱河東張氏,可也並非什麼正支嫡脈,而範家好歹還出過一個天后年間的宰相範履冰,這範承明便是其從子,算是範家如今官階最高的人了。張說對我芥蒂防範很深,此人既然出任益州長史,極可能要在主客上頭做文章,你自己有數就是。”

杜士儀請出爲縣令,心中也思量過切切實實做些實事,倒並不懼有人壓制。此刻既然宇文融預先對他提了個醒,他就點點頭道:“我知道了,多謝宇文兄提醒。他若是公允明正最好,若是不能,我卻也不會輕易退讓!”

“好好,這蜀中有強項令如你,我就放心了!”宇文融哈哈大笑,竟彷彿杜士儀不是小小的成都縣令,而是兼着益州長史一般。

等到晚間在縣廨設下接風宴時,宇文融卻又因爲宴席上酒菜過奢,板着臉責備了兩句,雖則謝罪的是杜士儀,可原本備辦這一切的縣丞於陵則卻甚感面上無光。

而當宇文融又把隨侍自己巡查的幾個判官請了進來同席,他們見杜士儀和其中一人一相見,便又驚又喜地行禮互相問候,話裡話外極其熟絡。等到從兩人的言談之中得知,那個掛了監察御史銜的郭判官,竟然是杜士儀當年任萬年尉的同僚,人還是杜士儀舉薦給宇文融的,他們登時後悔不迭。

照此看,杜士儀豈不是和宇文融關係極其不一般?

而宇文融請了這些判官入座之後,便指着郭荃對杜士儀笑道:“此次我奉旨又出任廉察使,一路行色匆匆,而因爲聖人要封禪之故,我不日就要趕回洛陽去。郭荃此次要留下來巡查劍南道,他既然是你的舊同僚,你可得多多照應他一些!”

杜士儀登時心中一動,見郭荃立時對自己含笑點頭,他當即爽快地答應了下來。這一頓飯觥籌交錯,他和宇文融以及郭荃等判官固然是吃得盡興,就可憐下頭四位忝陪末座的屬官難受之極,一個個不但要面上陪着笑臉,還得時常應付宇文融那纏槍夾棒的問題。

用宇文融的話來說,杜士儀初來乍到,這成都縣的人事物事,不問你們還能問誰?

第1279章 終章 三天下易主823.第823章 寄君以厚望?143.第143章 京兆府試,姍姍來遲30.第30章 竹林之中論疾苦548.第548章 覆滅952.第952章 威逼利誘284.第284章 迎難而上20.第20章 招搖逢窘迫55.第55章 琵琶聲後胡騰舞683.第683章 因果輪迴,含笑而逝414.第414章 易主599.第599章 走馬上任906.第906章 滅國之功何不圖?607.第607章 長安急召1069.第1069章 聯姻1086.第1086章 人走茶涼,結盟約對敵1203.第1203章 主心骨回來了589.第589章 副使何人767.第767章 傳訊火箭310.第310章 親不慈,親不待415.第415章 奪人權柄,一言九鼎720.第720章 忽悠和跑官43.第43章 夜半魅影106.第106章 分道揚鑣507.第507章 拜見師長1025.第1025章 掃塵相迎,俶爾炸雷1075.第1075章 直面酷吏278.第278章 君子不奪人之功864.第864章 軍功由邊釁起755.第755章 翻手爲雲覆手雨709.第709章 夤夜廢太子898.第898章 勃勃野心569.第569章 論功行賞830.第830章 鬼迷心竅224.第224章 都督激賞,至親情怯123.第123章 劍舞賀壽,寒意凌人49.第49章 天子徵召150.第150章 自留虎穴69.第69章 纖纖決意307.第307章 勇爭第一是態度1061.第1061章 聽壁角的長輩們299.第299章 見微知著,大獲全勝1020.第1020章 憶往昔崢嶸歲月770.第770章 收拾善後的隴右採訪使1174.第1174章 薛嵩請降510.第510章 婚事眉目434.第434章 製茶之道1162.第1162章 該退位了164.第164章 善惡到頭終有報147.第147章 出場,應變353.第353章 損人不利己1062.第1062章 人心所在427.第427章 良才美質,憐卿無暇222.第222章 妾心堅如玉705.第705章 冷麪師伯和漂亮師姊1123.第1123章 獻策安祿山477.第477章 出蜀揚帆天下555.第555章 小別勝新婚41.第41章 故人相見未從容834.第834章 三軍易得,一將難求209.第209章 變生肘腋354.第354章 求親354.第354章 求親1123.第1123章 獻策安祿山80.第80章 墨窯制墨81.第81章 進士科試賦763.第763章 百事農爲本813.第813章 聲東擊西343.第343章 亂謀逆象,紛至沓來839.第839章 僕固懷恩535.第535章 會錯聖心464.第464章 高升628.第628章 巡行雁門,代州三虎1266.第1266章 搶肉骨頭的狗643.第643章 樹倒猢猻散121.第121章 曲如珠璣因定策380.第380章 聖眷恩貴主883.第883章 千里回京爲述職?707.第707章 十銓之始,請託薦人1194.第1194章 譁衆取寵184.第184章 天子之怒922.第922章 心灰若死168.第168章 煥然氣象,司馬慈心1037.第1037章 大戰將起216.第216章 還君琉璃,念君平安546.第546章 利害之下的決斷508.第508章 制舉之始,重逢之樂964.第964章 巧舌如簧185.第185章 都堂唱第,狀頭登科573.第573章 備戰請纓725.第725章 團拜辭諸相343.第343章 亂謀逆象,紛至沓來403.第403章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555.第555章 小別勝新婚346.第346章 抗爭218.第218章 飛龍閣上與君約612.第612章 老驥慧眼,託以俊傑314.第314章 端午節上的宮怨詩592.第592章 再得貴子,籌謀外任1260.第1260章 火燒太子別院